天天看点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作者:人人五口1

水库沟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过水。起码有二十多年了吧。行船捞鱼的事情存在于我爸小时候的印象中。今年雨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水库沟里存了有半沟的水。在滩涂区,竟然还意外发现六只白天鹅在嬉戏,这些从蒙古高原远到而来的白天鹅,或在此过冬,或继续像南迁徙。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水库沟

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这里一刮风,尘土飞扬,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我在江南带过几年,江南的秀丽总让人羡慕。可紧靠着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她的水量却不及南方的一条小河。于是我时常幻想那条条深沟内如果流着永不停歇的水该有多好。水呵,能孕育出文明,更能滋养万物。平缓宽阔的河道是天然的高速公路。它能提振一个城市的经济。那横穿县城的汾河,真希望它以后的水量也如现在这般深而阔。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洪峰后第二天的汾河水量

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从北一路奔腾而下。在新绛县的南部遇到峨嵋岭阻挡,故而折向西流,留下一个大弯。新绛人把这里叫做汾河湾。

唐初名将薛仁贵在此误伤小儿,留下一段经典戏剧《汾河湾》。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新绛县龙兴寺

新绛县。 这座建于隋开皇年间的县城,正是汾河漕运鼎盛时期的产物。汾河的航运史,上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国遭受旱灾,问秦国借粮。秦国运粮船队从雍城沿渭水出发,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之后转为陆运,横渡黄河后沿汾水北上,直达晋的都城绛。汉武帝时期,刘彻五次乘船来汾阴(今万荣县)祭祀后土。四十四岁的那年秋天,刘彻在“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中写下千古绝唱《秋风辞》。隋唐时,汾河做为长安的近河,更是承担起运粮的重任。《新唐书·食货志》中有载“益漕晋,绛……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溜七百万石,省陆运庸钱三十万缗”。可见汾河的通航能力还是很强。可惜,唐后期山西森林植被被人为的破坏,致使汾河水混浊不堪,水量逐年减少,甚至多次断流。当汾河的水量终于恢复到唐时的样子时,带给人们的确是灾难。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洪水中的搜救队员

新绛县的顺城街,是新绛人休闲的好去处。这里不光有电影院,还有各色各类的小吃。灾害来临时,这里率先决堤,洪水从这里涌进,奔进老城区的各个街道。街道上的商铺无一幸免原本干净的街道被泡进混浊的黄水里。那些紧邻汾河的村庄,百姓的房屋,家具俱备泡在水中。数万人流离失所。汾河湾市场,这座新绛人在失去漕运后依靠陆路跑出来覆盖山,陕,豫三省的市场。也难幸免被淹的命运。损失惨重。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当一切灾难来临时,只能使新绛人更凝心聚力。当人民子弟兵跳进冰凉的河水中,当村民自发组织搬运沙袋时,当全县人民捐款捐物时,当后方的热饭菜被源源不断送到前线时。一幕幕叫人深思感动的画面随处可见。

1045年,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先生在游览完绛守居园池后(新绛县隋代花园)。做《绛州园池》。在描写完风光后,依旧不忘百姓疾苦。“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唐尧遗风依旧在这片土地上流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