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赶过去,已是晚上九点半,鸿通城,四楼,灯火与人声辉映。丝恋,店里店外,都是人,或坐或站,或吃或看,有人起身走出,有人去收拾那一桌狼藉,有人喜滋滋地踩着“167号,167号,167号请入内进餐”的叫号声,把自己塞进桌子和椅子的缝隙。

好不容易挤到前台,执号美女说:没号了,明天再来吧。陆续还有人来取号,都被告知,没号了。有的转身就走了,有的虽遗憾,怅惘地重复“没号了啊”,不过终究也走了,我和凤瑜却不能走,因为,我们,尤其是我,一周没在家,内乱已生,赶着回家扑火,没有明天的贵阳了。
看一眼招牌上的非遗美食——红汤丝娃娃,又想想明天一早的高铁票,不惯弄虚作假的我俩,还是又趋近前台,小声地说:美女商量下,我们是外地的,我们明天就离开贵阳了,慕名到您家来的,您看能不能?……还没说完,一妈妈带俩娃,跑进来要号,一听没有了,马上大声喊起来,昨天你们就说明天来,今天还是没有号,不行,我们今天就要吃,我们是外地的,我们明天就走了。看她那气势,我俩急忙表白,和她们一桌吃也可以的。
我们和她们都没有拿到号,只是得到了前台美女的口头应许:等叫完号了,可以进去点餐。我们不敢离开,一直站在前台边上,那母子仨却不见了踪影。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人流仍是不息。美女让我们去旁边的椅子上坐着等,凤瑜说我们不敢,怕她忘了,美女奇怪地看着我俩,心里一定想,这俩阿姨好搞笑,却只笑着摇摇头,说不会。这笑安抚了我们,于是坐下来等。
终于被允许进去了,却是和一对年轻的男女朋友一桌。
在贵阳,娃娃居然是美食。丝娃娃,果不其然,都是丝,藕丝,萝卜丝,黄瓜丝,莴苣丝,海带丝,土豆丝,香干丝,胡萝卜丝,包菜丝,芹菜丝,蕨菜,鱼腥草和绿豆芽,本就是丝条。看看也都是寻常日脚里的寻常物事(除鱼腥草外,其他都还熟稔),非遗美食,盛名之下,其实怎样?人声鼎沸似乎证明虚名也不是浪得的。且吃且珍惜。学着隔壁把红酸汤倒进碗里,调以葱花,麻油,辣椒,花生和黄豆碎,伸开手掌,把面皮放在掌心,搛各种菜丝于上,却卷不上,或者撑破了皮,丝漏出来,再浇酸汤,汤汁都沾到手上,虽然狼狈,味道确实好,不油不腻,酸汤开胃,辣椒鲜香。但看隔壁女娃,娴熟又慢条斯理地搛菜,用筷子缓缓把面皮卷起,不破不漏,浇几勺汤,就着碗一口一口从容吃下,好生味美,手上却不沾一点汤汁。这技术,直到吃完五张面皮我才悟到。
同桌的她们,人手一份红汤丝娃娃,后来又上了一锅煎豆腐,还有一大盘花甲,都消灭殆尽。我俩却只点了一份丝娃娃,另加一小碗甜汤,望望他们看看我们,廉颇老矣。
近十一点,离开鸿通城,下到二七街小吃一条街,那里仍是人声鼎沸,家家爆满,很多人才开始吃,我有点恍神,这是中午还是子夜?
经过火车站回到酒店,一路上,空气里,除了人声,还有一种东东在荡漾,酸汤的酸。
在贵阳,唯老师的哲学课,百花湖的美景与红酸汤丝娃娃不能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