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地名大会》大幕刚闭,一些话题还在坊间流传。
其中,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那就是,地理达人们似乎对各省的美食名吃“不来电”——每每到了“地名天梯”环节,食物一出,原先的滔滔汩汩,顿成“卡顿”状态!
成功地化美食为梦魇的第一人是本季总冠军齐创业。
第一场“天梯挑战”就因为一个来自贵州的“丝娃娃”,让他遭遇“滑铁卢”。

【名词解释|丝娃娃】
别名素春卷,贵州贵阳传统地方小吃。用大米面做皮,裹上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豆芽、粉丝等素菜丝,再灌入或醮上酱油、醋、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等兑成的醮水,即可开吃。
【相关链接丨《舌尖上的中国2:脚步》】
丝娃娃,贵阳女孩儿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醮水……
这样的“名小吃”居然把齐创业难到崩溃,为什么?
△丝娃娃丨网图
到了第二场,“过五关斩六将”眼看跻身守擂团的杜江涛,结果却莫名倒在了载有各路美食名吃(含特产)的天梯之下:
平遥牛肉、鸡蛋仔、老边饺子、阳澄湖大闸蟹、靖远羊羔肉、嵊泗贻贝、浏阳蒸菜、瓦罐汤、富顺豆花、鸭血粉丝汤、桂林米粉、龙口粉丝、奉贤黄桃、卤煮火烧……
对吃货而言,这是极致诱惑,但它们却成了对付学霸的终极杀器……
“鸭血粉丝汤”和“卤煮火烧”分属南京、北京美食,食物名称上不带地名,杜同学答错了还好解释;
不能理解的是,“龙口粉丝”中的“龙口”为山东烟台地名,为什么这位地理达人居然也搞错了?
答案可能正如他所说,心态崩溃了……
【名词解释丨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汤是江苏南京的传统美食,由鸭血、鸭肠、鸭肝等加入鸭汤和粉丝制成,以口味平和、鲜香爽滑的特点风靡全国。
【相关链接丨雷人网络语录】
没有一只鸭能游过长江,都在南京变成了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汤丨网图
那么,这些地理达人们为什么会在这些美食面前崩溃了呢?
首先是中国地域广阔,饮食文化丰富。
“南甜北咸”不足以涵盖国人口味,“八大菜系”又怎能遍扫天下吃食?
实际上,天下之大,美食要比地名多得多,不仅各省,各县、各乡都有自己的特产特吃。能登上电视的“名吃”大家都眼花缭乱了,要是再把散于乡土旮旯里只在本土称雄小吃挖掘出来,又怎一个“崩溃”了得。
——不信?猜下,下面两种山东小吃是什么。
这个是山东沿海的:
△网图
这个是鲁西南的:
其次是知识(含见识)是永远无法穷尽的。
所谓“生而有涯,知而无涯”,一个人想穷尽所有知识,获得所有见识是不可能的。
一个再博闻多识的人,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知识短板,而穷其一生,获取的知识也只是冰山之一角。
当然这并不妨碍人们在求知路上的一步步追求。——美食如此,之外亦然。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地名大会》为选手开启的“地名天梯”真的具有象征意义。
《中国地名大会》是一个知识富集型节目,通过这个节目能激起观众对知识的兴趣与追求的渴望。
悦华认为,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能有这么一档子节目,我们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