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进阴历腊月,街上卖年画的很多,尤其是邯山街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年画形成画廊,内容丰富多彩。我记得有一幅四扇屏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因那时年纪小没有在意。随着年龄增长,懂事越来越多,慢慢地就知道了,原来卓文君也是咱们邯郸人,是咱地道的老乡。
秦统一六国后,下令邯郸“徙富豪迁往外地”,使邯郸的官僚贵族之“豪”,和巨富大贾之“富”离开邯郸故土,迁往外地。卓文君因是“冶铁大富”,故随父迁往蜀地临邛(四川邛崃)。司马迁《史记》说:“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可见卓氏离开邯郸后,来到有发展前途的蜀地临邛定居下来,继续冶铁致富,又发展成了不起的大富贾。
卓文君,原名文后。生于公元前175年,她姿色姣美,自幼聪慧,精通音律,善于弹琴,继承了“赵女俗以擅长弹琴瑟”的传统。她弹奏的琴,能使人“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故被称为中国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之一。可惜的是,她十七岁便守了新寡。此间,她父亲在家宴客时,遇见了心上人,辞赋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生于公元前179年,蜀郡成都人。他因仰慕战国时期邯郸的蔺相如,故将司马长卿更名为司马相如。少时喜读书,学击剑,故自亲名曰犬子。孝景帝时曾任武骑常侍。后“从梁孝王游说之士文人邹阳,淮阴枚乘和吴庄忌夫子,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之后,梁孝王卒。相如归家,而家贫。”卓文君父亲好客,不时家中待客至百人。

一日,卓府招待客人,临邛令王吉也在其中,而临邛令王吉与司马相如交往甚密,便邀在家闲居无事的相如一起赴卓府饮酒。《汉书》中说:“相如,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就在相如琴弹的很动听之时,被文君听见。便来前室之外偷听,不料一阵风吹开了帘子,二人不约而同,四目相对。相如英俊的容貌和清新的琴音,打动了文君,她忍不住心中爱慕;而相如一见美如天仙的“才女”卓文君,更是魂惊天外,相见恨晚,便有意弹奏一支“凤求凰”琴曲,以琴心而挑之。当曲中“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颠兮共翱翔!”的琴音时,卓文君被这“凤求凰”的琴音搅动了春心。因此,借相如酒醉借宿卓府之机,二人夜晚相会,互诉衷情,并商量和安排二人一起私奔之事。终于在一个皎洁的夜晚,文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告诉父亲,而独自与相如私奔成都而去。演易出“琴挑夜奔”的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来。
这时的相如,家居“徒四壁立,而贫穷”。相如问文君:“何至于此?”文君答曰“荣华怎比恩爱情!”之后不久,二人又回临邛投亲,但文君之父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他认为,自己女儿与人私奔太伤脸面,况且男家穷徒四壁,实在丢人,断绝父女关系,一分钱也不给她,谁劝也没有用。
回到临邛,父亲不认,无奈,文君便典当了首饰,在临邛买一酒舍酤酒,相如打杂,令文君“当垆”。这时的文君,放下了“千金贵体”的身价,甘愿临街坐在土墩旁卖酒。这一举动,被当时的“儒、道”两教辱她是“淫奔”之下场。人们的闲言碎语传入了卓王孙之耳,王孙“闻而耻之”,为此而“杜门不出”。羞到了极点。就在这时,相如当初为梁王写的那篇《子虚赋》,被蜀人杨得意奏之天子,汉武帝看后很是欣赏,赞赏之际即召相如晋京。乃拜为中郎将。相如升官而转变了文君父亲的态度,所以他在“昆弟诸公更谓”之下,觉得“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相依也”。便顺水推舟,就“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故送女回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司马相如很受汉武帝赞赏,派他出使巴蜀安抚当地的少数民族,收效很好,第二次又派他去蜀地建节往使,“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拏矢先躯,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司马长卿晚,乃厚分其女财,与男等”。这时的卓王孙,在太守,县令及蜀人对其婿的献宠下,他更胜一筹。决定把家中所有的财富,厚分于文君,与其儿子的待遇相同。可是,好景不长,在司马相如回成都探亲之际,有佞臣嫉妒,向汉武帝进谗言,诬告他在蜀接受人的贿赂,被免官入狱。文君知夫受冤,心如刀绞,泪流满面,送别相如出门上了囚车。
过了一年,相如冤情昭雪,出狱后被命“孝文园令”到茂陵管理皇帝陵园的差事。此时的相如,却对远在蜀郡的妻子在爱情上出了问题。他想纳茂陵美女为妾,便给文君写一书信,信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字的内容,并让文君看后回信。文君观信之后,心绪万千,觉得丈夫竟然忘了昔日“琴挑月夜私奔”之情,故伤心提笔写道:“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可谁知竟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我“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问苍天,六月天人家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对镜心意乱,谁知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里风筝飘零断了线,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写到这里,文君心潮翻腾似浪卷,忧心未尽,故接写《白头吟》以表自绝;“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相如观其回信及《白头吟》,字字句句刺心间,心中好似滚油煎,脑海里回现当初“一见钟情”,自弹“凤求凰”琴挑夜奔,家徒四壁,夫妻酤酒度日,却恩爱百般。”想到此,深觉愧对文君,立刻打消了纳妾之念头,并将文君接到了茂陵。相如含着眼泪亲接文君于十里长亭。夫妻相抱和好如初。
从此,司马相如热爱妻子,二人互敬互爱,相互勉励。相如的辞赋《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等脍炙人口,成为我国汉代以后文人们的赋体文章的范本;而卓文君作为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白头吟》篇中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已成了千古经典名句。而这篇《白头吟》也成了中国乐府《楚调曲》的名曲!他们夫妻感情至深,白头偕老,成了爱情的楷模。卓文君病故前,相如不离病床,精心护理。文君于公元前121年病故,三年后的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也相继病逝,成为一对“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早已成了后世文人们的小说,诗词和各种杂剧的流行题材。明朝朱权编有《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一卷:清代舒位编《卓文君当垆》一剧。而《卓文君》又是京剧四大名旦尚小云和荀慧生的代表剧目。可见,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影响之深、流传甚广。
邯郸,人杰地灵,自古以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造就了许多英雄、才子和佳人,被人们所敬仰。蔺相如被远隔几千里之外蜀地的司马长卿所仰慕,而更名为司马相如,之后,又与邯郸籍的卓文君结为百年之好。邯郸,人才辈出,如果说赵武灵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军事改革家,那么,卓文君可称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婚姻改革家,她冲破世俗枷锁,不论贵贱“门弟”,追求婚姻自主,大胆与心上人私奔的精神,确实是几千年婚姻自由的开创者,也是后来《梁祝》、《王宝钏》、《西厢记》等等许多爱情故事创作的范例。
(作者;王景春,邯郸市西关街人,市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师,耄耋之年,银行退休)
2021年6月20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