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進陰曆臘月,街上賣年畫的很多,尤其是邯山街兩旁的牆上,挂滿了各種年畫形成畫廊,内容豐富多彩。我記得有一幅四扇屏是“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因那時年紀小沒有在意。随着年齡增長,懂事越來越多,慢慢地就知道了,原來卓文君也是咱們邯鄲人,是咱道地的老鄉。
秦統一六國後,下令邯鄲“徙富豪遷往外地”,使邯鄲的官僚貴族之“豪”,和巨富大賈之“富”離開邯鄲故土,遷往外地。卓文君因是“冶鐵大富”,故随父遷往蜀地臨邛(四川邛崃)。司馬遷《史記》說:“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緻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拟于人君。”可見卓氏離開邯鄲後,來到有發展前途的蜀地臨邛定居下來,繼續冶鐵緻富,又發展成了不起的大富賈。
卓文君,原名文後。生于公元前175年,她姿色姣美,自幼聰慧,精通音律,善于彈琴,繼承了“趙女俗以擅長彈琴瑟”的傳統。她彈奏的琴,能使人“酩酊醉時月正午”,”一曲長歌垆上眠!”故被稱為中國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之一。可惜的是,她十七歲便守了新寡。此間,她父親在家宴客時,遇見了心上人,辭賦家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生于公元前179年,蜀郡成都人。他因仰慕戰國時期邯鄲的蔺相如,故将司馬長卿更名為司馬相如。少時喜讀書,學擊劍,故自親名曰犬子。孝景帝時曾任武騎常侍。後“從梁孝王遊說之士文人鄒陽,淮陰枚乘和吳莊忌夫子,與諸生遊士居數歲,乃著《子虛賦》。之後,梁孝王卒。相如歸家,而家貧。”卓文君父親好客,不時家中待客至百人。

一日,卓府招待客人,臨邛令王吉也在其中,而臨邛令王吉與司馬相如交往甚密,便邀在家閑居無事的相如一起赴卓府飲酒。《漢書》中說:“相如,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願以自娛。’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就在相如琴彈的很動聽之時,被文君聽見。便來前室之外偷聽,不料一陣風吹開了簾子,二人不約而同,四目相對。相如英俊的容貌和清新的琴音,打動了文君,她忍不住心中愛慕;而相如一見美如天仙的“才女”卓文君,更是魂驚天外,相見恨晚,便有意彈奏一支“鳳求凰”琴曲,以琴心而挑之。當曲中“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颉颠兮共翺翔!”的琴音時,卓文君被這“鳳求凰”的琴音攪動了春心。是以,借相如酒醉借宿卓府之機,二人夜晚相會,互訴衷情,并商量和安排二人一起私奔之事。終于在一個皎潔的夜晚,文君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沒有告訴父親,而獨自與相如私奔成都而去。演易出“琴挑夜奔”的一段千古愛情佳話來。
這時的相如,家居“徒四壁立,而貧窮”。相如問文君:“何至于此?”文君答曰“榮華怎比恩愛情!”之後不久,二人又回臨邛投親,但文君之父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他認為,自己女兒與人私奔太傷臉面,況且男家窮徒四壁,實在丢人,斷絕父女關系,一分錢也不給她,誰勸也沒有用。
回到臨邛,父親不認,無奈,文君便典當了首飾,在臨邛買一酒舍酤酒,相如打雜,令文君“當垆”。這時的文君,放下了“千金貴體”的身價,甘願臨街坐在土墩旁賣酒。這一舉動,被當時的“儒、道”兩教辱她是“淫奔”之下場。人們的閑言碎語傳入了卓王孫之耳,王孫“聞而恥之”,為此而“杜門不出”。羞到了極點。就在這時,相如當初為梁王寫的那篇《子虛賦》,被蜀人楊得意奏之天子,漢武帝看後很是欣賞,贊賞之際即召相如晉京。乃拜為中郎将。相如升官而轉變了文君父親的态度,是以他在“昆弟諸公更謂”之下,覺得“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馬長卿,長卿故倦遊,雖貧,其人材足相依也”。便順水推舟,就“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财物。”故送女回成都“買田宅,為富人。”
司馬相如很受漢武帝贊賞,派他出使巴蜀安撫當地的少數民族,收效很好,第二次又派他去蜀地建節往使,“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拏矢先軀,蜀人以為寵。”于是“卓王孫臨邛諸公皆因門下獻牛、酒以交歡。卓王孫喟然而歎:“自以得使女司馬長卿晚,乃厚分其女财,與男等”。這時的卓王孫,在太守,縣令及蜀人對其婿的獻寵下,他更勝一籌。決定把家中所有的财富,厚分于文君,與其兒子的待遇相同。可是,好景不長,在司馬相如回成都探親之際,有佞臣嫉妒,向漢武帝進讒言,誣告他在蜀接受人的賄賂,被免官入獄。文君知夫受冤,心如刀絞,淚流滿面,送别相如出門上了囚車。
過了一年,相如冤情昭雪,出獄後被命“孝文園令”到茂陵管理皇帝陵園的差事。此時的相如,卻對遠在蜀郡的妻子在愛情上出了問題。他想納茂陵美女為妾,便給文君寫一書信,信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字的内容,并讓文君看後回信。文君觀信之後,心緒萬千,覺得丈夫竟然忘了昔日“琴挑月夜私奔”之情,故傷心提筆寫道:“一别之後,二地懸念。隻說是三四月。可誰知竟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我“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圓。七月半燒香問蒼天,六月天人家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紅似火,偏遇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對鏡心意亂,誰知三月桃花随水轉!二月裡風筝飄零斷了線,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寫到這裡,文君心潮翻騰似浪卷,憂心未盡,故接寫《白頭吟》以表自絕;“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複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相如觀其回信及《白頭吟》,字字句句刺心間,心中好似滾油煎,腦海裡回現當初“一見鐘情”,自彈“鳳求凰”琴挑夜奔,家徒四壁,夫妻酤酒度日,卻恩愛百般。”想到此,深覺愧對文君,立刻打消了納妾之念頭,并将文君接到了茂陵。相如含着眼淚親接文君于十裡長亭。夫妻相抱和好如初。
從此,司馬相如熱愛妻子,二人互敬互愛,互相勉勵。相如的辭賦《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等等脍炙人口,成為我國漢代以後文人們的賦體文章的範本;而卓文君作為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特别是《白頭吟》篇中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已成了千古經典名句。而這篇《白頭吟》也成了中國樂府《楚調曲》的名曲!他們夫妻感情至深,白頭偕老,成了愛情的楷模。卓文君病故前,相如不離病床,精心護理。文君于公元前121年病故,三年後的公元前118年,司馬相如也相繼病逝,成為一對“比翼雙飛的鴛鴦鳥”!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佳話,早已成了後世文人們的小說,詩詞和各種雜劇的流行題材。明朝朱權編有《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一卷:清代舒位編《卓文君當垆》一劇。而《卓文君》又是平劇四大名旦尚小雲和荀慧生的代表劇目。可見,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在我國影響之深、流傳甚廣。
邯鄲,人傑地靈,自古以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底蘊,造就了許多英雄、才子和佳人,被人們所敬仰。蔺相如被遠隔幾千裡之外蜀地的司馬長卿所仰慕,而更名為司馬相如,之後,又與邯鄲籍的卓文君結為百年之好。邯鄲,人才輩出,如果說趙武靈王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軍事改革家,那麼,卓文君可稱謂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婚姻改革家,她沖破世俗枷鎖,不論貴賤“門弟”,追求婚姻自主,大膽與心上人私奔的精神,确實是幾千年婚姻自由的開創者,也是後來《梁祝》、《王寶钏》、《西廂記》等等許多愛情故事創作的範例。
(作者;王景春,邯鄲市西關街人,市作家協會會員,經濟師,耄耋之年,銀行退休)
2021年6月20日(農曆辛醜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