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沙之城 魅力奈曼——奈曼旗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纪实

作者:通辽日报
金沙之城 魅力奈曼——奈曼旗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纪实

沙漠那达慕 梁 琛 摄

奈曼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地处东北与华北交界处,踞东北三省与内蒙古接合部。奈曼旗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既有山川、沙漠、平原,也有湿地、湖泊、河流、森林等,具有“微缩内蒙古”之称,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天然“盆景”。

奈曼像一个沙海明珠,以其奇美之景吸引八方之客。奈曼,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察哈尔文化融汇之地,也是兴隆洼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茫茫沙海变绿洲

奈曼拥有距北京最近、东北唯一的浩瀚沙漠——宝古图沙漠,拥有现存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孟家段母子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奈曼旗因沙致贫,沙地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62%,沙害成灾,奈曼成了国贫旗。但奈曼人并未屈服,而是积极与沙抗争,把生态建设作为生命线,发动了历时40余年的治沙战役。

茫茫沙海变绿洲,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6%达到现在的31.8%……多年来,人们治沙用沙,化害为利,因沙而兴,因沙而富。

为了警醒后人,奈曼特意保留了宝古图沙漠,并开发为旅游景点,在宝古图沙漠创建了蒙古族传统三项赛事与汽车越野拉力赛相结合的沙漠那达慕,风靡世界各地的U2汽车越野拉力赛便起源于宝古图沙漠那达慕。2017年,宝古图自驾车露营地荣列国家“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榜单。

在如今的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科尔沁草原上的“明珠”的母子湖,因盛产奈曼鲤鱼,成为奈曼十大文化名吃之一的全鱼宴承做地。孟家段渔村年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40%,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在区位优势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内蒙古加快发展三大政策在奈曼叠加。在交通优势上,蒙渤(辽宁渤海湾)和京通(通辽)纵横两个陆路大通道在这里通衢,连通中蒙(蒙古国)的巴新铁路和盘奈高速经这里直抵锦州港,使奈曼成为内蒙古草原通往大海最便利的地方。

正是由于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奈曼的生态旅游成了东北三省及京津冀人的首选之处。

而随着“沙漠那达慕”“沙漠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一系列金字招牌落户,目前,奈曼每年旅游人数增加到10万人次以上,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名气越来越大,也让更多当地农牧民渐渐脱贫。

近年来,奈曼整合涉农涉牧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30个,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10个,大力扶持“农家乐”“渔家乐”“农牧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将乡村旅游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脱贫相结合,把贫困户吸附到产业链上,让广大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特色生态成“名片”

从小到大、从大到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奈曼遵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将特色产业融入生态文化旅游理念。如今,奈曼的生态文化旅游在改革中起步、探索中发展、调整中提升,实现华丽转身。

奈曼是一方沃土绿野,林木葱郁,牧草繁茂,盛产玉米、水稻、葵花、荞麦等20多种无公害粮油产品,储有多种矿产资源。

例如,生态有机荞麦米、奈曼小米和老哈河大米名扬全国,并称“奈曼三米”;奈曼旗的麦饭石、大理石、石灰石储量丰富,并称“奈曼三石”;建筑砂、型砂、压裂砂储量巨大,并称“奈曼三砂”;金、铁、锌等矿藏储量丰富,并称“奈曼三金”;奈曼旗的风、光和生物质资源优越,是北方重要绿色能源基地,风、光、生物质能并称“奈曼三能”。

奈曼以特色为依托,探索生态文化旅游之路。奈曼曾成功打造“科尔沁细毛羊之乡”“蒙古野果之乡”等重要品牌;如今,已成为“中华麦饭石之乡”、中国最大的优质沙地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内蒙古东部蒙中药材种植基地、内蒙古东部最重要的沙地产业发展基地。

文化底蕴成亮点

奈曼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为此,奈曼着力体现“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中心内涵,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因地制宜构建“生态+特色+精品线路”的旅游格局,将旅游发展规划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同步实施。

奈曼把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生态田园、美丽乡村建设、民俗风情重构同规划、同推进、同提升,在“农、土、俗”上细挖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根据各景区景点的不同特色、文化和韵味,分别规划建设各具魅力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示民宿客栈、乡村美食、摄影基地、户外运动、特产购邮、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等特色及亮点。

文化因旅游而兴盛,旅游因文化而精彩。一路耕耘一路歌,奈曼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实现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者 侯显峰 该文刊发在《中国改革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