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古称滦州,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从商周战国到近现代,都留下不少引人瞩目的记载。
诸如“夷齐让贤”、“老马识途”、“寻蚁求水”的典故,皆出于此。

在《滦州志》的记载中,自秦代开始,先后有18位皇帝37次巡游过滦州。大名鼎鼎的秦始皇、汉武帝、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都在其中。
清代的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出巡,曾七次到滦州。乾隆皇帝不仅题写了城门上“滦州”牌匾,还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位于城北的横山东麓修建了“偏凉虚阁”,留有“揽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等诗句。
到了近现代,滦县以其地处出关要塞的特殊地理位置,大事件频发,事关晚清朝廷和袁世凯、张作霖、郭松龄、冯玉祥、张学良等历史名人。
1900年,满清朝廷穷途末路,京津一带的义和团运动波及滦州。当地拳民成立了“直隶关西津东洞山寺义和神团”。药材商人张洪自任大师兄,惩恶除霸,名震四邻,曾被一时利用义和团的慈禧太后赏赐黄马褂。
这年8月,张洪率领义和团5000多人,进攻驻扎在偏凉汀火车站的八国联军,在横山脚下恶战一番,结果宣称“刀枪不入”的拳民,还是被洋枪洋炮打得溃不成军。
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10月底,在袁世凯派冯国璋带兵猛攻汉口起义军时,屯兵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将领张绍曾及吴禄贞、蓝天蔚等人联手,突然发动“兵谏”事件。他们在滦州发出通电,向晚清朝廷提出“十二条政纲”通牒。
滦州“兵谏”与北方太原等地的起义,给清廷以致命打击。当权的重臣载沣、奕劻等皇族顿时方寸大乱,无奈辞去所担负的官职。
1912年初,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人接受同盟会指示发动起义,1月3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1月4日革命军乘车西进,准备直捣清廷。不料被清朝通永镇总兵王怀庆率部镇压。王金铭、施从云被诱骗至清军营地谈判,遭逮捕处决。助冯玉祥逃脱。
张作霖、吴佩孚之间的两次直奉大战期间,滦州都是张作霖的大本营和指挥部。
1922年6月上旬,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惨败,张作霖和把兄弟吴俊便在滦州宣布东三省独立自治,张作霖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对滦州更有震动的,是1925年冬,绰号“郭鬼子”的奉军悍将郭松龄在这里通电反叛,闹起“倒戈”张作霖的大事件。而且,郭松龄还在这里残忍杀害了奉军名将姜登选。
(剧照)
1925年11月25日,郭鬼子指挥七万叛军由滦州杀向山海关,一路势如破竹,奉军全线溃败。12月20日占领新民,仅距张作霖的沈阳帅府一百余里。张作霖的东北王宝座岌岌可危。
但由于日本人的阴谋介入和干涉,加上盟友冯玉祥、李景林失信变卦,郭松龄倒戈以兵败被杀而告终。
还有皇姑屯事件爆发时,张学良也选择在滦州大觉寺隐匿11昼夜,暗中布置了奉军撤离出关和应变事宜,并于1928年6月17日由滦州化妆潜回沈阳,处理张大帅善后。后来张学良和白崇禧联手围击直鲁联军,滦州也是主战场。
滦州是清朝时的名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它隶属直隶省永平府。1913年改称滦县,但滦州仍是当地人的习惯叫法。
影响深远的“杨三姐告状”事件的命案,就发生在滦县高狗庄,时间是民国初期的1918年农历三月。
富家子弟高占英与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杨氏(杨二姐)碍眼,便残忍地将妻子谋害致死。
因滦县帮审(副县长)牛楚贤在判案中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进而引发了“杨三姐告状”事件。
这起事件不仅让滦县扬名四方,还令乡村民女杨三娥成了历史名人,同时催生了戏剧舞台上的传统名作《杨三姐告状》。
杨三姐告状历经坎坷,最终把杀人凶手高占英送上了绞刑架。但她本人生活也经历了一段困苦考验,直到改革开放后,她才扬眉吐气,还当上了滦县和唐山市的政协委员。
那个县官牛成的反面形象,至今还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一介“七品”四海知名。
其真人牛楚贤约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老家是直隶枣强县。
牛家当时是富足人家,牛楚贤入学较早,后来先后考进县城高等小学堂和枣强书院。
长大后的1916年秋,牛楚贤得知好友李景林在奉系从军并当了官,便和本县武艺出众的好友蒋桂芝去东北投奔李景林。不久,牛楚贤当了副官,蒋桂芝当了警卫长。
1918年初,李景林升为援陕奉军司令部参议长。彼时,昌黎、滦县等京东八县均归属奉系统辖。一天,李景林借机向张作霖举荐牛楚贤到滦县任“帮审”,得到张作霖批准。牛楚贤摇身变成了县官。
他到滦县上任没几天,便发生了高狗庄高占英杀害妻子杨二姐的案件。
当时滦县的县长是浙江人陈麟瑞,已任职三年。高狗庄发生命案后,高家迅速通过滦县商会副会长田涤云,重金贿赂陈麟瑞包庇。
陈麟瑞受了贿赂,却看到杨三姐等杨家人舍命不服,而且此案惊动不小,便不敢贸然偏袒施压,态度暧昧拖了起来。
后来,陈麟瑞怕丑行暴露,进京找自己的后台斡旋,之后竟携脏款溜走了。
随后派来的新县长则拒绝上任接乱摊子。
原县长“跑路”,新县长拒绝上任,这才把“帮审”牛楚贤推到了前台。
很快,凶手高占英家人向牛楚贤行了重贿,还买通了地保等人作伪证。牛楚贤昧着良心做出冤判。
传说,杨三姐对牛楚贤的判决不服,当场便要在大堂上自杀。牛楚贤急中生智,在袖口边儿上写了个“津”字给杨三姐看,暗示他到省府天津上告。
杨三姐告状事件落幕后,军阀李景林将牛楚贤这位同乡痛骂一顿,责怪他给张大帅丢了脸。但念及乡情,李景林把牛楚贤留在身边候缺一段时间,又委派他到辽宁省昌图县当了知事。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得势。1924年11月升为直隶保安司令,隔年年初成了直隶军务督办,还被段祺瑞政府下令兼任省长。
因为天津距滦县较近,李景林顾虑在身边当幕僚的牛楚贤坏名不好,便要他远离天津,到沙河县当了知事。
此期间,滦县剧作家成兆才创作的《杨三姐告状》在各处上演,因牛楚贤干涉,在枣强和沙河两县均被禁演。
李景林失势下野后,牛楚贤在1926至1928 年间又到武邑县当过知事。
他在年过半百辞官后,回到老家枣强县城旧宅闭居,很少与人交往,更从来不提当年在滦县那场官场丑闻。
1939年日寇侵占枣强县,他家遭到日军飞机炸弹,儿媳被炸死,他也受了伤。私家宅院还被日伪宪兵队占用。
牛楚贤举家老小被赶到城东三里营居住,于1940年郁闷而死。
滦县的革命历史也很丰富。
抗战初期,滦县曾沦为日伪占领区。1938年7月,冀东人民掀起的抗日风暴,首先就是从滦县的港北刮起,有5000人参加了抗联组织,冀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丰滦迁联合县”亦是在此诞生。
联合县抗日民主政权带领全县人民不屈不挠,配合八路军粉碎了日寇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地雷战、地道战,反封锁、反扫荡、大破交通、砸伪大乡等斗争神出鬼没,极大震慑了日寇和汉奸,为夺取冀东抗日斗争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这里留下了李运昌、杨思禄、曾克林等著抗日名将领战斗的足迹,涌现了为解救邢各庄一千多群众壮烈牺牲的张济等“十二抗日英烈”。
1948年11月,滦县县城解放,1958年11月划入唐山市为滦州区,不久复建滦县。
201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县级滦州市,由河北省直辖,唐山市代管。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