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作者:谢霃1165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曾多次被搬上荧屏,今天,我有幸一睹英国著名导演汤姆·哈珀于2015年指导的六集同名电视剧《战争与和平》,颇受感染。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年轻的公爵,英俊潇洒,阳刚帅气,尽管影片的第一男主角是保罗·达诺饰演的皮埃尔·别祖霍夫,但在我心里,安德烈更多地体现了那个年代富有血性的年轻贵族有血有肉的生活,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安德烈,刚出场时,年轻的他就赤裸裸地表现了他对贵族生活的厌恶——“因为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客厅,流言,舞会,虚荣”,在皮埃尔问到他为什么选择参军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彼时的他,渴望着荣耀与功勋,热切期望在战场上厮杀奋战,以期逃脱这个令他“感到无法呼吸”的贵族牢笼。于是,他把将要分娩的妻子送到乡下,独身一人投入战场,义无反顾。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次看似普通的离别,再见时却成了永诀。

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战场上,他奋勇厮杀,身先士卒,鲜血染红了他的双眼,他扛着军旗冲锋陷阵,却被敌人在腰侧狠狠刺了一枪。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他倒在草地上,看着高飞的白鸟和深远的天空,发出了深深的喟叹:“多美啊!”他忽然感到遗憾:“我怎么从来没有注意过呢?”蚊虫爬满他的脸,他倏尔意识到:“我们什么都不是,远不如这清澈湛蓝、无穷无尽的天空”。这是安德烈第一次经历战争,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负伤回家之后,他面临的,竟是死别。妻子难产,他只来得及见她一面,就被推出产房,门外相隔。听着妻子痛苦嘶哑的呼声,他禁不住冲进去,然而,依然被拒之门外。焦躁,痛苦,无力。终于,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他顿展笑颜重燃希望,可当医生一身鲜血走出来向他摇头时,他眼里的光瞬间寂灭。推门而入,憔悴苍白的妻子静静睡着,洁白的衣裙下摆沾满血污,一床狼籍。他走近吻她的手,却忽然发现,她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了。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这一刻的感受,就像后来他和皮埃尔谈话时所说的“我就像是在凝视着深渊”。妻子留下小尼古卢什卡,早早地走了。安德烈终于明白,再多的荣誉功勋,都比不上家人的平安健康,此刻的他,“唯一的目标就是为自己活着”为爱他的人,努力活着。他不再执着于荣耀,回归自己的生活,打理产业。然而,他并不开心。幸运的是,他到罗斯托夫公爵家里拜访,遇到了美丽纯洁、充满生命力的娜塔莎,被她所吸引。在明确自己的心意之后,在舞会上他邀请她跳舞,他们在林间漫步,在雪地里拥吻,他深深地爱上了她。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为了征得父亲的同意,安德烈不得不与娜塔莎设立一年之约,娜塔莎承诺“我会等你”。然而,年轻的娜塔莎并不能很好地抵制诱惑,她同阿那托·库拉金闹出了私奔丑闻,这对满怀期待病愈归来的安德烈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他的骄傲不允许他低头认输,他的尊严也不容许他娶这样一个轻浮浪荡的女子。于是,他们的感情宣告终结。拿破仑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安德烈回到了战场,忙于战事,几度奔波。终于,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盯着落在身前的炸弹,全然听不到同伴“趴下”的呼喊,在“嘭”的一声巨响中,血染战场。他被抬到简易的搭救帐篷里,医生剪开他的衣服为他治疗。身侧是另一个伤员,医生正拿着他被锯断的左小腿给他看,那人吼地撕心裂肺。安德烈听出这是阿那托的声音,他扭头喊他,阿那托也回头看到他,哭着说:“可怜我吧,看他们都对我做了什么”。安德烈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紧紧地。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后续治疗并不理想,他们一路奔波,流亡途中遇到了娜塔莎一家,娜塔莎主动前来照顾他,他们互诉衷肠,彼此谅解。安德烈坦诚自己的心扉,在生死的边缘徘徊,他终于大彻大悟:“我懂得了,人是可以做到博爱万物的。”他承认自己对她造成了伤害:“我残忍地离开了你,残忍地断送了和你的感情”。也许,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这样那样的隐痛,两次历经战场,两次目睹战争的残忍,尸横遍野,血流漂橹,在战场上受过血与火的洗礼,安德烈豁然开朗。他看到生命的脆弱,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生命如此可贵,是非恩怨,尊严荣辱,在生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他放下了,这一次,彻彻底底,真真正正地放下了。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与阿那托、娜塔莎冰释前嫌之后,他的心灵得到了深切的抚慰。这个时候,我多么感谢汤姆·哈珀的仁慈,他让安德烈在脱离人世之前,得以与亲爱的妹妹和儿子团聚。他对妹妹说:“别在这里哭”,他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给了他最后的嘱托:“要快乐,尼古卢什卡。成为我的骄傲。我知道你会的”。临死前,他透过窗外的光,似乎看到了自己已逝的妻子,他追逐着那抹光,恍惚回到了他最初所爱的娜塔莎,纯洁天真,点燃了他的生命。最终,在一个短暂的回首后,他追逐着那抹光而去,消融在橘红色的太阳里。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安德烈一生都在逐光,最初他以为荣耀是他的光,于是他不惜抛下即将分娩的妻子独自走上战场。当他终于明白战争并不是他所要寻求的光时,妻子已然先他而去。他郁郁寡欢,对妻子充满愧疚。在他遇到天真纯洁的娜塔莎时,无法自已地爱上了她蓬勃的生命力。她就好像一轮热情洋溢的小太阳,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欢乐。命运弄人,当他面对娜塔莎的丑闻时,突然意识到这并不是他一直追求的光。他的光应该是纯洁无瑕、不染尘埃的。战争来临时,他用繁忙的事务麻痹自己,在死亡来临之际拨云见月,于是他选择了饶恕,因为他终于懂得:只有爱,才是最应追逐的那抹光亮。

皮埃尔·别祖霍夫,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有观众评论说他是作者插入的人物,为要使他作战争与和平的见证者,我是比较同意这个观点的。影片开场,我并不喜欢这个琐碎邋遢、满口时政新闻、对拿破仑满怀崇敬的肥胖贵族,即使穿着上流社会的统一制服,他看起来也不像一个真正的贵族。他疯狂酗酒,与一群狐朋狗友狂欢到天明,空有一腔抱负,却懦懦无为,即使答应了好友安德烈不再与那群人来往,却依然抵挡不住诱惑,跑去花天酒地。他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伺机夺取他承袭爵位的遗产,他对此却浑然不知。他深深暗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娜塔莎,却因自卑无法开口对她诉说爱意。他的父亲别祖霍夫伯爵历经两次中风后已油尽灯沽,央求库拉金公爵把他带回家,以求见他最后一面。然而心乱如麻的皮埃尔因怯于见到父亲,竟在探望父亲的途中跳下马车直奔罗斯托夫伯爵的宅邸,原因让我觉得荒谬无比——“今天可是娜塔莎的命名日”。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度以为皮埃尔是一个毫无责任心、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父亲病危,他却在探病途中因如此荒谬的缘由延误行程!幸运的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改变了我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的看法。他的亲戚库拉金公爵在设法夺取他的继承权失败之后,把主意打到了皮埃尔妻子的位置——伯爵夫人的头上。在一次贵族聚会上,他联合米娜把自己美艳无比却品行不端的女儿海伦介绍给皮埃尔。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单纯的皮埃尔很快败在对付男人很有一套的海伦的石榴裙下,二人迅速结婚。然而,得到“伯爵夫人”这一头衔后的海伦,很快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婚前对皮埃尔奉承讨好的态度急转直下,皮埃尔很快发现,自己所以为的真爱,只是他的一头热。这个昔日对拿破仑满腔崇拜幻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贵族,被不幸的婚姻生活折磨得萎靡困顿。即便如此,他善良的心从未改变。他邀请朋友多洛科夫来家里做客,多洛科夫却觊觎他美貌的妻子,明目张胆地从他盘子里拿食物并张狂地说:“真有趣,别人碗里的,总是更好吃”。又一次贵族聚餐中,当多洛科夫再次从他的盘子里拿食物时,他终于再也忍受不住地掀翻了餐具,发出了战斗宣言:“我要和你决斗”!白茫茫的雪地上,二人对峙,连手枪都不会用的皮埃尔这一刻却无比坚定:“但我觉得我必须坚持到底”。曾经浑浊的眼里透出坚定的光,这一刻,他终于拾起了自己的尊严。当那一枪打出去的时候,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会命中。他的脸上满是茫然和无措,在看到多洛科夫倒地时,善良的秉性促使他冲上前去,想要扶他起来。这场决斗,他胜利了。然而却毫无胜利的喜悦。在连说了三句“愚蠢”之后,他转身踉踉跄跄地走了。阴冷的天气似乎渗透到他的心底,他被无助所包围,觉得生命中充满了死亡和谎言。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他离开家,来到一个幽静的小镇上,与一个陌生人共住一间旅馆。这位中年男子告诉他:“孩子,神不是能够通过理性理解的,而是通过生活。”就这样,他加入了共济会,在长久的思索之后,决定原谅出轨的妻子。然而,海伦依然不改自己糜烂的生活,她的榻上总是睡着形形色色的男人,不知悔过。皮埃尔依然不快乐。他再度离家,来到自己名下的农庄里,决定为俄国做点什么。其实,“上帝视角”的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皮埃尔并不爱海伦,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忘记过娜塔莎。然而他内心的善良使得他却步,从来没有开口说出过这份爱。好友安德烈夺得美人芳心,跑来问他寻求建议。心上人即将成为他人的未婚妻,皮埃尔内心无疑是痛苦而犹疑的。尽管如此,他依然选择了祝福, 鼓励安德烈去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将自己的失落埋藏在心底。在这一刻,我真的看到这个青年内心从来没有变过的善良。自己因为自卑而错过自己的爱情,因此鼓励好友安德烈去勇敢追求自己所爱,尽管娜塔莎在他心中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尽管他自己遗憾失落,他依然笑着送上最好的祝福。因为阿那托的引诱,安德烈与娜塔莎的爱情无疾而终。这个时候,依然是皮埃尔,尽职尽责地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温柔地抚慰娜塔莎,对她说:“我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他的善良,他的温柔,一如既往,从未改变。战争持续发酵,俄国国内形式愈发严峻,终于,皮埃尔骑着一匹马,来到了安德烈所在的军事前线。他依然笨拙,沿途闹出了不少笑话,以至于安德烈听说他要上战场时的第一反应是“我们马上面临着最为残酷的大战,然而我现在还得照顾你吗?”皮埃尔或许确实愚拙,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学着上进。他从一个纨绔浪荡的贵族成长为今日愿意踏入战场的士兵,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多洛科夫,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昔日浪荡不羁、勾搭有夫之妇的人,见到他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握手言和:“是我的错,我乞求你的原谅”。或许是战争的残酷,让这个昔日龌龊的人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意识到他曾经的行为有多么不堪。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就这样,皮埃尔走上前线,一人一骑,单枪匹马。他终于见识到了战争是怎样的,炮火连天,紧张激烈,断肢残臂遍地。他和一个炮兵手一起去拿炸弹,回来的时候一枚炸弹从天而降,他飞了出去。我非常欣赏汤姆·哈珀导演在这个地方的细节处理,皮埃尔被气流冲到地上,万籁俱寂,天旋地转间,一阵尖锐的耳鸣。他摇摇晃晃地走上前,刚刚跑在他前面的士兵浑身焦黑,再无呼吸。他按手在他的额头上,闭眼,流泪。这一刻,他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沉重。回到莫斯科,他做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刺杀拿破仑!夜晚在自己的宅邸中,他和占了他家的兵士喝酒,套出拿破仑的行踪,谈及心事:“和我往来的女人不少,但我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她永远都不会属于我”。在这里,我被他的专一感动,生命中美好的风景那么多,他却独独只爱这一个。夜半惊醒,皮埃尔决定付诸行动,他到餐桌前拿了一把刀子,趁着夜色匆匆潜入拿破仑所在宫邸。为了帮妇人寻回失散的小女孩,他闷头冲进正在燃烧的内院,抱回哭嚎不止的女孩儿后,又为了解救一位受法国士兵侮辱的俄国妇女而被抓获。在挣扎中,他藏起来的餐刀掉落,因而被认定为“纵火犯和刺客”,第二天被押赴刑场。身前的人一个接一个被枪毙,皮埃尔恐惧不已,他紧张地盯着身前越来越少的人,从焦虑到释然,随着一声声“开火”,一个又一个生命在他眼前逝去。多么幸运呵,在杀死皮埃尔身前最后一个人后,法国军官说“够了”。这一刻,他闭上了眼睛,他突然意识到仅仅活着,就很宝贵:“一切事物其实很简单,真的。这个世界想让我们去热爱。这不算难,很简单”。作为战俘,他必须随军出征,命运在教会他怎样成长之后,又教会了他如何生活。他遇到了普拉东·卡拉塔耶夫——一个穷困的被俘士兵,一个上了战场十多年却从未杀过一个人的士兵,一个在这样饥寒交迫生计难求的情况下愿意和他分享最后一个土豆的,善良的人。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第一次见面,普拉东就告诉他:“现在受罪以后就能享福,一切都是公平的”。在这样的窘境中,他所活出来的乐观坚强令人震惊,极大地震撼了皮埃尔。他教会他“加点盐,小口吃”的品尝土豆方法,因为“谁知道这是不是你人生中,最后一个土豆”。热爱生活,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哪怕只是一个土豆,无疑,这是皮埃尔一生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长途跋涉,又正历经着莫斯科最冷的冬天,没有足够衣物食物的他们饥寒交迫,普拉东很快就病倒了。他的鞋子已经损坏,光脚踩在雪地上,两只脚鲜血淋漓。他一路咳嗽不止,跟不上行军步伐,皮埃尔想要搀扶着他陪他一起,却被官兵无情驱赶。皮埃尔回头那一刻,听到身后响起的枪声,他闭上眼睛,泪水流下。普拉东死在雪地里,死的那一刻,只有他的狗小萨申卡陪着他。茫茫大雪掩盖了遍地哀鸿,行人来去匆匆,没有人注意被风雪渐渐掩盖的士兵,拿破仑乘坐雪橇飞速划过,身后,是被掩埋的沉重的历史。这条路仿佛没有尽头,在多洛科夫使计杀死驻扎的法国人解救俘虏的时候,二人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皮埃尔呼救多洛科夫,他们在雪地里紧紧相拥,皮埃尔连喊三声:“我的朋友”。风雪之中,那些过往都不再重要,他们现在要做的,仅仅是面对未来。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从温暖的床上醒来,皮埃尔一阵恍惚,“我还活着,对吗?”一路的辛酸苦楚颠沛流离在一句“活着”里尽数化为感激。他坐在餐桌前准备大快朵颐,却在入口那一刻重新放下,把土豆切丁,撒上盐,小口品尝。他笑了,眼里却不由得湿润。尘埃落定,路上偶遇库拉金公爵,这位昔日处心积虑想要获得财产的狡猾之徒,这一刻却满脸风霜。他的一双儿女,都死了。皮埃尔选择原谅,搀扶着他送他回家。一路风霜,皮埃尔终于长大,自始至终他爱的,只有那一个人。在拜访过玛利亚小姐并重逢娜塔莎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决定向娜塔莎吐露心意。于是,兜兜转转,这位昔日怯懦的男孩终于长大,而曾经轻浮幼稚的娜塔莎也终于成熟。他们步入婚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必殚精竭虑,不必执着埋怨,只要热爱生活,内心柔软,我们一定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结局。正如片尾皮埃尔所说:“只要有生活,就会有幸福。有很多幸福,正在等待着我们”。

皮埃尔无疑是幸运的,尽管受尽苦难,最终却收获幸福。一路成长,一路蜕变,然而始终未变的,是他那颗柔软温柔的心,善良的秉性,使得他在绝境中走出希望,重获新生。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尼古拉·罗斯塔夫,这是一个矛盾立体的人物。他和寄住在他家的索尼娅青梅竹马,他也承认他爱她,并且对她做出承诺“我永远不会放弃你,永远不会”。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然而他的本色却是风流浪荡的,他无法保证自己的心在哪里。参军后,他的丑态一度令人作呕:敌众我寡,在看到战争的颓势后,他骑马逃跑,不慎从马上滚落后他涕泗横流,乞求来援的军队“不要杀我,我的手臂受伤了”。回归军队后,他与好友一起狎妓,背叛和索尼娅的爱情。与安德烈等人见面后又大夸特夸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显得虚伪且急功近利。回到家,妹妹娜塔莎向他表明,索尼娅有多么爱他,他又一次表明“我永远不会食言”。然而在他与别的女人同床共枕时,他却从来没有想过索尼娅会不会难过。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好友多洛克夫与皮埃尔决斗受重伤之后,是他一直在照顾多洛克夫,为他垫付医药费。他是真真正正地,把多洛科夫当做自己的朋友,以至于后来当多洛科夫向索尼娅求婚被拒绝之后,他为了安慰好友,竟故意让自己在赌博中输给他,整整43000卢布。这样单纯的孩子,或许只有罗斯托夫这样一个欢乐热情、淳朴真挚的家族才能培养出来。他的爱情摇摆不定,他曾在家族逐渐衰落之际,拉着索尼娅的手对父母说自己要娶她;却在战场上偶然遇见并帮助玛利亚之后,日久生情。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这个男人,或者说男孩,他并不成熟。他在两个女人之间左右摇摆,甚至最终当索尼娅写信告诉他说他们的婚约取消时,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他对索尼娅也许只是一种责任,是少年时纯真懵懂的青涩爱恋的寄托。当他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女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还不够好。经历了战争,家道中落,职位被撤,男人的自尊心促使他开始逃避。索尼娅站出来,问他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他吐露实情“因为家里穷困潦倒”,索尼娅说:“她应该得到幸福”。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经过索尼娅的劝诫,尼古拉终于登门拜访,这一刻,这个男孩儿长大了,他站在心上人面前,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从前过于冲动鲁莽,我应该为此付出代价”。玛利亚的心从未改变,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佩蒂亚·罗斯塔夫,他是尼古拉的弟弟,也是罗斯塔夫家族最小的儿子。他小时候就爱拿着哥哥的剑挥舞,在战争愈发激烈,举家搬迁的时候,他更是一意孤行,执意参军。这一年,他十五岁,已经成为为前线送信的士兵。他的脸庞仍然稚嫩,却有着坚定无比的信念。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他跟随多洛科夫乔装打扮,深入敌营,出色地完成了刺探敌情的任务。他仍有着少年人的柔软,在与士兵闲聊时,会拿出自己在家里带来的葡萄干分享给他,他请对方为他开刃,原来他所拿的剑是一柄无刃的剑。夜里,他和衣睡在冰冷的雪地里。这位昔日幼小的孩子,今日已经成长为一名愿意为国捐躯的勇敢的士兵。不幸的是,在阻击法军的过程中,他被敌人一枪命中,血溅当场。这位幼小的尚且稚嫩的男孩,为了自己所爱的祖国,流干了自己年轻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众多女性角色里,我最喜欢索尼娅,其次是玛利亚,然后是娜塔莎。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娜塔莎同样有着善良纯真的心,同情弱者,照顾伤兵,尽管年幼时过于轻浮烂漫,轻信他人对安德烈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但是经历了战火与动荡,她成熟了。在照顾安德烈期间,她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负责任”,“我的行为太糟糕了,没想到会伤害你”。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的错误与挫折中成长,渐渐明白一些错过是无法弥补的,然而经历了这些缺憾,人生才会更加完美。送走安德烈之后,她独身一人,终于长大。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收到皮埃尔的告白后,她思索了整整一夜。所幸,她最终愿意放下过去,直面未来,接受这段崭新的感情,明白少年时自己那颗纯真无垢的心遗落在谁的身上。

玛利亚是保尔康斯基家族唯一的女儿,她高贵的身份注定了她身边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男人。只是因为她相貌平平,她的追求者并不多,大多数只是为了她所代表的权势和她丰厚的嫁妆。她也是渴望爱情的,然而,在阿那托随他父亲前来提亲后她彻底粉碎了嫁人的念头。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其实,她是个很善良果决的女子,只是因为父亲的强势而过度压抑自己,每天过得自卑又消沉。老公爵爱国热情高亢,在激昂慷慨的情绪催动下执意要上战场,骑马飞奔却不幸中风,从马上摔下。法军攻势激烈,马上就要占领莫斯科,无奈之下,玛利亚带着重伤的父亲离开家园。在一个农庄上,老公爵与世长辞。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这一部分我看了三次,每次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弥留之际,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对他一向不假辞色的女儿说:“女儿,原谅我。”“穿上你的婚纱,我喜欢”。这一刻,玛利亚泣不成声,她终于明白,父亲一直爱着自己,正因为爱,他才对自己过度约束,对客人客气,对自己发脾气,无论自己做什么,在他眼里都不够好。正是因为爱,所以会对最亲近的人耍性子,对最爱的女儿严厉苛刻,因为不想要女儿嫁人离开自己,所以批评她穿裙子不好看。玛利亚在这一刻终于明白了,这位脾气古怪的老人对自己深沉的爱,因而放下自己心中多年的抑郁不平,彻底抛开过去那个自卑软弱的自己,坚强地撑起这个家。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在向庄园农奴提出撤离要求而被拒绝之后,她迅速差遣自己的侍女和管家,前往军队寻求援助。如此幸运,爱情来临的时候,这般令人意外。她遇见了尼古拉,这位历经战火而成长为一个男人的优秀士兵。尼古拉一路护送她撤离,他们的交往甜蜜而温馨,连不经意间的对视,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战争结束后,她重新搬回莫斯科,登门拜访如今已经落魄的罗斯塔夫家族。她善良大方,热情温婉,极力邀请娜塔莎和她的母亲来与自己同住。尼古拉因为穷困潦倒,事业失意,无法面对玛利亚。值得庆幸的是,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终于认清自己的心意来,站在玛丽亚的面前,承认自己过去的鲁莽,表明心迹。玛利亚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她一直在等尼古拉,这对在战火里成长起来的有情人,终于成为眷属,喜结连理。

索尼娅的爱情观是我最为欣赏的,也是我认为真正的爱情所应有的模样。忠贞专一,至死不渝。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她从小寄居在罗斯塔夫家族,是尼古拉的表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对尼古拉情根深种。她与尼古拉在花房接吻,浓情蜜意。她对娜塔莎说:“我只知道我永远爱着尼古拉,无论我或他遭遇什么变故,我这辈子都会爱着他”。她对尼古拉的爱从没有因为时间空间的转移而改变,即便尼古拉在年少时对她承诺说,“我永远不会放弃你”,“我会娶你”,然而她却从来没有抱过能够嫁给他的奢望。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她坚强独立,聪慧能干,当幼稚无知的娜塔莎要与阿纳托私奔的时候,她一针见血、极力劝阻“如果他只是想勾引你呢”?娜塔莎被蒙骗,不听劝告,甚至恶语伤人,对她说:“你出去,我恨你”。然而她依然坚定地维护着这段友谊,向伯爵夫人告发,以致私奔计划最终破产。卫国战争结束,罗斯塔夫家族衰落,尼古拉遇到了玛利亚,她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里不受欢迎。尼古拉的犹疑退缩令她痛苦,于是,她选择主动退出,写信给他:“亲爱的尼古拉,我决定,解除我们之间的婚约”。屋外阳光正好,一切看似风轻云淡,只有她自己知道,写下这封信时,她的心有多痛。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爱,为了他的幸福,即使自己再痛苦,也要选择放手。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她鼓励尼古拉去追求玛利亚,尼古拉问她“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牺牲?”她只是垂首低语:“那是因为我习惯了”。习惯了隐忍,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成全他人。然而,这样的习惯,又何尝不是爱呢?正因为我想要你幸福,所以我习惯了自己承受。影片的最后,众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索尼娅却始终独身一人。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她看着尼古拉和玛利亚耳鬓厮磨,子女成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内心应该也是欣慰的。只要尼古拉能够幸福,就算她只能远远地看着,也已足够。

海伦·库拉金,这是全剧最令人厌恶的一个女性形象。放浪形骸,水性杨花,贪恋富贵,最终自取灭亡。她拥有光彩照人的美貌,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美好的心灵。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她厌恶政治,却为了与年轻英俊的男人厮混,谎称自己对政治如何感兴趣。她用尽心机讨好勾引皮埃尔,在得到伯爵夫人的名头和用之不尽的财富后立刻将他弃之敝履。她勾引各色男人,却不知在这些人心中她也只是一个玩物。最终,在与某位军官厮混后她怀孕了,肚子越来越大,她写信给皮埃尔,希望可以离婚,然而,这时的皮埃尔还是法军的俘虏,随军前行,根本收不到她的信。她惶恐不安,唯恐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笑料。她让医生给自己配药,一天一滴。她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参加宴会时,昔日交好的男女没有人搭理她,她被举办人赶了出来,踉踉跄跄地回到自己空荡荡的房子里。在黑暗中,她嘶吼、咆哮、歇斯底里。最终,她冲进卧室,将那瓶堕胎药一股脑灌了下去。

《战争与和平》:战火已熄,爱火不止

次日黎明,阳光正好,洒满她惨白的身躯,洁白的衣裙下身,浸满了猩红的血迹。这个放荡荒淫的女人,终于为她的放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战火,硝烟,青春,爱情。卫国战争给俄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战争,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历经战火而成长,都收获了美好的爱。经典永流传,影视版《战争与和平》都能给人带来如此大的震撼,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传世名著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