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作者:謝霃1165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其代表作《戰争與和平》,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曾多次被搬上熒屏,今天,我有幸一睹英國著名導演湯姆·哈珀于2015年指導的六集同名電視劇《戰争與和平》,頗受感染。

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年輕的公爵,英俊潇灑,陽剛帥氣,盡管影片的第一男主角是保羅·達諾飾演的皮埃爾·别祖霍夫,但在我心裡,安德烈更多地展現了那個年代富有血性的年輕貴族有血有肉的生活,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安德烈,剛出場時,年輕的他就赤裸裸地表現了他對貴族生活的厭惡——“因為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客廳,流言,舞會,虛榮”,在皮埃爾問到他為什麼選擇參軍時,他是這樣回答的。彼時的他,渴望着榮耀與功勳,熱切期望在戰場上厮殺奮戰,以期逃脫這個令他“感到無法呼吸”的貴族牢籠。于是,他把将要分娩的妻子送到鄉下,獨身一人投入戰場,義無反顧。然而他并不知道,這一次看似普通的離别,再見時卻成了永訣。

終于到了心心念念的戰場上,他奮勇厮殺,身先士卒,鮮血染紅了他的雙眼,他扛着軍旗沖鋒陷陣,卻被敵人在腰側狠狠刺了一槍。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他倒在草地上,看着高飛的白鳥和深遠的天空,發出了深深的喟歎:“多美啊!”他忽然感到遺憾:“我怎麼從來沒有注意過呢?”蚊蟲爬滿他的臉,他倏爾意識到:“我們什麼都不是,遠不如這清澈湛藍、無窮無盡的天空”。這是安德烈第一次經曆戰争,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負傷回家之後,他面臨的,竟是死别。妻子難産,他隻來得及見她一面,就被推出産房,門外相隔。聽着妻子痛苦嘶啞的呼聲,他禁不住沖進去,然而,依然被拒之門外。焦躁,痛苦,無力。終于,一聲嬰兒的啼哭讓他頓展笑顔重燃希望,可當醫生一身鮮血走出來向他搖頭時,他眼裡的光瞬間寂滅。推門而入,憔悴蒼白的妻子靜靜睡着,潔白的衣裙下擺沾滿血污,一床狼籍。他走近吻她的手,卻忽然發現,她再也不會睜開眼睛了。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這一刻的感受,就像後來他和皮埃爾談話時所說的“我就像是在凝視着深淵”。妻子留下小尼古盧什卡,早早地走了。安德烈終于明白,再多的榮譽功勳,都比不上家人的平安健康,此刻的他,“唯一的目标就是為自己活着”為愛他的人,努力活着。他不再執着于榮耀,回歸自己的生活,打理産業。然而,他并不開心。幸運的是,他到羅斯托夫公爵家裡拜訪,遇到了美麗純潔、充滿生命力的娜塔莎,被她所吸引。在明确自己的心意之後,在舞會上他邀請她跳舞,他們在林間漫步,在雪地裡擁吻,他深深地愛上了她。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為了征得父親的同意,安德烈不得不與娜塔莎設立一年之約,娜塔莎承諾“我會等你”。然而,年輕的娜塔莎并不能很好地抵制誘惑,她同阿那托·庫拉金鬧出了私奔醜聞,這對滿懷期待病愈歸來的安德烈來說,猶如當頭棒喝。他的驕傲不允許他低頭認輸,他的尊嚴也不容許他娶這樣一個輕浮浪蕩的女子。于是,他們的感情宣告終結。拿破侖的進攻越來越猛烈,安德烈回到了戰場,忙于戰事,幾度奔波。終于,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他盯着落在身前的炸彈,全然聽不到同伴“趴下”的呼喊,在“嘭”的一聲巨響中,血染戰場。他被擡到簡易的搭救帳篷裡,醫生剪開他的衣服為他治療。身側是另一個傷員,醫生正拿着他被鋸斷的左小腿給他看,那人吼地撕心裂肺。安德烈聽出這是阿那托的聲音,他扭頭喊他,阿那托也回頭看到他,哭着說:“可憐我吧,看他們都對我做了什麼”。安德烈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緊緊地。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後續治療并不理想,他們一路奔波,流亡途中遇到了娜塔莎一家,娜塔莎主動前來照顧他,他們互訴衷腸,彼此諒解。安德烈坦誠自己的心扉,在生死的邊緣徘徊,他終于大徹大悟:“我懂得了,人是可以做到博愛萬物的。”他承認自己對她造成了傷害:“我殘忍地離開了你,殘忍地斷送了和你的感情”。也許,人的成長,總是要經曆這樣那樣的隐痛,兩次曆經戰場,兩次目睹戰争的殘忍,屍橫遍野,血流漂橹,在戰場上受過血與火的洗禮,安德烈豁然開朗。他看到生命的脆弱,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誰也無法保證自己能活着見到明天的太陽。生命如此可貴,是非恩怨,尊嚴榮辱,在生命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于是,他放下了,這一次,徹徹底底,真真正正地放下了。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與阿那托、娜塔莎冰釋前嫌之後,他的心靈得到了深切的撫慰。這個時候,我多麼感謝湯姆·哈珀的仁慈,他讓安德烈在脫離人世之前,得以與親愛的妹妹和兒子團聚。他對妹妹說:“别在這裡哭”,他看着自己心愛的兒子,給了他最後的囑托:“要快樂,尼古盧什卡。成為我的驕傲。我知道你會的”。臨死前,他透過窗外的光,似乎看到了自己已逝的妻子,他追逐着那抹光,恍惚回到了他最初所愛的娜塔莎,純潔天真,點燃了他的生命。最終,在一個短暫的回首後,他追逐着那抹光而去,消融在橘紅色的太陽裡。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安德烈一生都在逐光,最初他以為榮耀是他的光,于是他不惜抛下即将分娩的妻子獨自走上戰場。當他終于明白戰争并不是他所要尋求的光時,妻子已然先他而去。他郁郁寡歡,對妻子充滿愧疚。在他遇到天真純潔的娜塔莎時,無法自已地愛上了她蓬勃的生命力。她就好像一輪熱情洋溢的小太陽,總能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盡的歡樂。命運弄人,當他面對娜塔莎的醜聞時,突然意識到這并不是他一直追求的光。他的光應該是純潔無瑕、不染塵埃的。戰争來臨時,他用繁忙的事務麻痹自己,在死亡來臨之際撥雲見月,于是他選擇了饒恕,因為他終于懂得:隻有愛,才是最應追逐的那抹光亮。

皮埃爾·别祖霍夫,這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有觀衆評論說他是作者插入的人物,為要使他作戰争與和平的見證者,我是比較同意這個觀點的。影片開場,我并不喜歡這個瑣碎邋遢、滿口時政新聞、對拿破侖滿懷崇敬的肥胖貴族,即使穿着上流社會的統一制服,他看起來也不像一個真正的貴族。他瘋狂酗酒,與一群狐朋狗友狂歡到天明,空有一腔抱負,卻懦懦無為,即使答應了好友安德烈不再與那群人來往,卻依然抵擋不住誘惑,跑去花天酒地。他的監護人庫拉金公爵伺機奪取他承襲爵位的遺産,他對此卻渾然不知。他深深暗戀着從小一起長大的娜塔莎,卻因自卑無法開口對她訴說愛意。他的父親别祖霍夫伯爵曆經兩次中風後已油盡燈沽,央求庫拉金公爵把他帶回家,以求見他最後一面。然而心亂如麻的皮埃爾因怯于見到父親,竟在探望父親的途中跳下馬車直奔羅斯托夫伯爵的宅邸,原因讓我覺得荒謬無比——“今天可是娜塔莎的命名日”。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一度以為皮埃爾是一個毫無責任心、隻知吃喝玩樂的纨绔子弟,父親病危,他卻在探病途中因如此荒謬的緣由延誤行程!幸運的是,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改變了我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個子的看法。他的親戚庫拉金公爵在設法奪取他的繼承權失敗之後,把主意打到了皮埃爾妻子的位置——伯爵夫人的頭上。在一次貴族聚會上,他聯合米娜把自己美豔無比卻品行不端的女兒海倫介紹給皮埃爾。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單純的皮埃爾很快敗在對付男人很有一套的海倫的石榴裙下,二人迅速結婚。然而,得到“伯爵夫人”這一頭銜後的海倫,很快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婚前對皮埃爾奉承讨好的态度急轉直下,皮埃爾很快發現,自己是以為的真愛,隻是他的一頭熱。這個昔日對拿破侖滿腔崇拜幻想幹一番大事業的年輕貴族,被不幸的婚姻生活折磨得萎靡困頓。即便如此,他善良的心從未改變。他邀請朋友多洛科夫來家裡做客,多洛科夫卻觊觎他美貌的妻子,明目張膽地從他盤子裡拿食物并張狂地說:“真有趣,别人碗裡的,總是更好吃”。又一次貴族聚餐中,當多洛科夫再次從他的盤子裡拿食物時,他終于再也忍受不住地掀翻了餐具,發出了戰鬥宣言:“我要和你決鬥”!白茫茫的雪地上,二人對峙,連手槍都不會用的皮埃爾這一刻卻無比堅定:“但我覺得我必須堅持到底”。曾經渾濁的眼裡透出堅定的光,這一刻,他終于拾起了自己的尊嚴。當那一槍打出去的時候,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會命中。他的臉上滿是茫然和無措,在看到多洛科夫倒地時,善良的秉性促使他沖上前去,想要扶他起來。這場決鬥,他勝利了。然而卻毫無勝利的喜悅。在連說了三句“愚蠢”之後,他轉身踉踉跄跄地走了。陰冷的天氣似乎滲透到他的心底,他被無助所包圍,覺得生命中充滿了死亡和謊言。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他離開家,來到一個幽靜的小鎮上,與一個陌生人共住一間旅館。這位中年男子告訴他:“孩子,神不是能夠通過理性了解的,而是通過生活。”就這樣,他加入了共濟會,在長久的思索之後,決定原諒出軌的妻子。然而,海倫依然不改自己糜爛的生活,她的榻上總是睡着形形色色的男人,不知悔過。皮埃爾依然不快樂。他再度離家,來到自己名下的農莊裡,決定為俄國做點什麼。其實,“上帝視角”的觀衆可以清晰地看到,皮埃爾并不愛海倫,自始至終,他都沒有忘記過娜塔莎。然而他内心的善良使得他卻步,從來沒有開口說出過這份愛。好友安德烈奪得美人芳心,跑來問他尋求建議。心上人即将成為他人的未婚妻,皮埃爾内心無疑是痛苦而猶疑的。盡管如此,他依然選擇了祝福, 鼓勵安德烈去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将自己的失落埋藏在心底。在這一刻,我真的看到這個青年内心從來沒有變過的善良。自己因為自卑而錯過自己的愛情,是以鼓勵好友安德烈去勇敢追求自己所愛,盡管娜塔莎在他心中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是“一筆寶貴的财富”,盡管他自己遺憾失落,他依然笑着送上最好的祝福。因為阿那托的引誘,安德烈與娜塔莎的愛情無疾而終。這個時候,依然是皮埃爾,盡職盡責地扮演着守護者的角色,溫柔地撫慰娜塔莎,對她說:“我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他的善良,他的溫柔,一如既往,從未改變。戰争持續發酵,俄國國内形式愈發嚴峻,終于,皮埃爾騎着一匹馬,來到了安德烈所在的軍事前線。他依然笨拙,沿途鬧出了不少笑話,以至于安德烈聽說他要上戰場時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馬上面臨着最為殘酷的大戰,然而我現在還得照顧你嗎?”皮埃爾或許确實愚拙,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學着上進。他從一個纨绔浪蕩的貴族成長為今日願意踏入戰場的士兵,已經前進了一大步。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多洛科夫,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昔日浪蕩不羁、勾搭有夫之婦的人,見到他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握手言和:“是我的錯,我乞求你的原諒”。或許是戰争的殘酷,讓這個昔日龌龊的人意識到生命的可貴,意識到他曾經的行為有多麼不堪。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就這樣,皮埃爾走上前線,一人一騎,單槍匹馬。他終于見識到了戰争是怎樣的,炮火連天,緊張激烈,斷肢殘臂遍地。他和一個炮兵手一起去拿炸彈,回來的時候一枚炸彈從天而降,他飛了出去。我非常欣賞湯姆·哈珀導演在這個地方的細節處理,皮埃爾被氣流沖到地上,萬籁俱寂,天旋地轉間,一陣尖銳的耳鳴。他搖搖晃晃地走上前,剛剛跑在他前面的士兵渾身焦黑,再無呼吸。他按手在他的額頭上,閉眼,流淚。這一刻,他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沉重。回到莫斯科,他做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刺殺拿破侖!夜晚在自己的宅邸中,他和占了他家的兵士喝酒,套出拿破侖的行蹤,談及心事:“和我往來的女人不少,但我一生,隻愛過一個女人,她永遠都不會屬于我”。在這裡,我被他的專一感動,生命中美好的風景那麼多,他卻獨獨隻愛這一個。夜半驚醒,皮埃爾決定付諸行動,他到餐桌前拿了一把刀子,趁着夜色匆匆潛入拿破侖所在宮邸。為了幫婦人尋回失散的小女孩,他悶頭沖進正在燃燒的内院,抱回哭嚎不止的女孩兒後,又為了解救一位受法國士兵侮辱的俄國婦女而被抓獲。在掙紮中,他藏起來的餐刀掉落,因而被認定為“縱火犯和刺客”,第二天被押赴刑場。身前的人一個接一個被槍斃,皮埃爾恐懼不已,他緊張地盯着身前越來越少的人,從焦慮到釋然,随着一聲聲“開火”,一個又一個生命在他眼前逝去。多麼幸運呵,在殺死皮埃爾身前最後一個人後,法國軍官說“夠了”。這一刻,他閉上了眼睛,他突然意識到僅僅活着,就很寶貴:“一切事物其實很簡單,真的。這個世界想讓我們去熱愛。這不算難,很簡單”。作為戰俘,他必須随軍出征,命運在教會他怎樣成長之後,又教會了他如何生活。他遇到了普拉東·卡拉塔耶夫——一個窮困的被俘士兵,一個上了戰場十多年卻從未殺過一個人的士兵,一個在這樣饑寒交迫生計難求的情況下願意和他分享最後一個洋芋的,善良的人。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第一次見面,普拉東就告訴他:“現在受罪以後就能享福,一切都是公平的”。在這樣的窘境中,他所活出來的樂觀堅強令人震驚,極大地震撼了皮埃爾。他教會他“加點鹽,小口吃”的品嘗洋芋方法,因為“誰知道這是不是你人生中,最後一個洋芋”。熱愛生活,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哪怕隻是一個洋芋,無疑,這是皮埃爾一生中學到的,最寶貴的一課。長途跋涉,又正曆經着莫斯科最冷的冬天,沒有足夠衣物食物的他們饑寒交迫,普拉東很快就病倒了。他的鞋子已經損壞,光腳踩在雪地上,兩隻腳鮮血淋漓。他一路咳嗽不止,跟不上行軍步伐,皮埃爾想要攙扶着他陪他一起,卻被官兵無情驅趕。皮埃爾回頭那一刻,聽到身後響起的槍聲,他閉上眼睛,淚水流下。普拉東死在雪地裡,死的那一刻,隻有他的狗小薩申卡陪着他。茫茫大雪掩蓋了遍地哀鴻,行人來去匆匆,沒有人注意被風雪漸漸掩蓋的士兵,拿破侖乘坐雪橇飛速劃過,身後,是被掩埋的沉重的曆史。這條路仿佛沒有盡頭,在多洛科夫使計殺死駐紮的法國人解救俘虜的時候,二人誰也不會想到他們會以這樣的方式見面。皮埃爾呼救多洛科夫,他們在雪地裡緊緊相擁,皮埃爾連喊三聲:“我的朋友”。風雪之中,那些過往都不再重要,他們現在要做的,僅僅是面對未來。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從溫暖的床上醒來,皮埃爾一陣恍惚,“我還活着,對嗎?”一路的辛酸苦楚颠沛流離在一句“活着”裡盡數化為感激。他坐在餐桌前準備大快朵頤,卻在入口那一刻重新放下,把洋芋切丁,撒上鹽,小口品嘗。他笑了,眼裡卻不由得濕潤。塵埃落定,路上偶遇庫拉金公爵,這位昔日處心積慮想要獲得财産的狡猾之徒,這一刻卻滿臉風霜。他的一雙兒女,都死了。皮埃爾選擇原諒,攙扶着他送他回家。一路風霜,皮埃爾終于長大,自始至終他愛的,隻有那一個人。在拜訪過瑪利亞小姐并重逢娜塔莎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争,他終于決定向娜塔莎吐露心意。于是,兜兜轉轉,這位昔日怯懦的男孩終于長大,而曾經輕浮幼稚的娜塔莎也終于成熟。他們步入婚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原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必殚精竭慮,不必執着埋怨,隻要熱愛生活,内心柔軟,我們一定會等到屬于自己的那個結局。正如片尾皮埃爾所說:“隻要有生活,就會有幸福。有很多幸福,正在等待着我們”。

皮埃爾無疑是幸運的,盡管受盡苦難,最終卻收獲幸福。一路成長,一路蛻變,然而始終未變的,是他那顆柔軟溫柔的心,善良的秉性,使得他在絕境中走出希望,重獲新生。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尼古拉·羅斯塔夫,這是一個沖突立體的人物。他和寄住在他家的索尼娅青梅竹馬,他也承認他愛她,并且對她做出承諾“我永遠不會放棄你,永遠不會”。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然而他的本色卻是風流浪蕩的,他無法保證自己的心在哪裡。參軍後,他的醜态一度令人作嘔:敵衆我寡,在看到戰争的頹勢後,他騎馬逃跑,不慎從馬上滾落後他涕泗橫流,乞求來援的軍隊“不要殺我,我的手臂受傷了”。回歸軍隊後,他與好友一起狎妓,背叛和索尼娅的愛情。與安德烈等人見面後又大誇特誇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顯得虛僞且急功近利。回到家,妹妹娜塔莎向他表明,索尼娅有多麼愛他,他又一次表明“我永遠不會食言”。然而在他與别的女人同床共枕時,他卻從來沒有想過索尼娅會不會難過。但是不可否認,他确實有着一顆善良的心。在好友多洛克夫與皮埃爾決鬥受重傷之後,是他一直在照顧多洛克夫,為他墊付醫藥費。他是真真正正地,把多洛科夫當做自己的朋友,以至于後來當多洛科夫向索尼娅求婚被拒絕之後,他為了安慰好友,竟故意讓自己在賭博中輸給他,整整43000盧布。這樣單純的孩子,或許隻有羅斯托夫這樣一個歡樂熱情、淳樸真摯的家族才能培養出來。他的愛情搖擺不定,他曾在家族逐漸衰落之際,拉着索尼娅的手對父母說自己要娶她;卻在戰場上偶然遇見并幫助瑪利亞之後,日久生情。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這個男人,或者說男孩,他并不成熟。他在兩個女人之間左右搖擺,甚至最終當索尼娅寫信告訴他說他們的婚約取消時,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氣,說“謝天謝地”。他對索尼娅也許隻是一種責任,是少年時純真懵懂的青澀愛戀的寄托。當他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女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還不夠好。經曆了戰争,家道中落,職位被撤,男人的自尊心促使他開始逃避。索尼娅站出來,問他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緣故,他吐露實情“因為家裡窮困潦倒”,索尼娅說:“她應該得到幸福”。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經過索尼娅的勸誡,尼古拉終于登門拜訪,這一刻,這個男孩兒長大了,他站在心上人面前,坦率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從前過于沖動魯莽,我應該為此付出代價”。瑪利亞的心從未改變,他們終于在一起了。

佩蒂亞·羅斯塔夫,他是尼古拉的弟弟,也是羅斯塔夫家族最小的兒子。他小時候就愛拿着哥哥的劍揮舞,在戰争愈發激烈,舉家搬遷的時候,他更是一意孤行,執意參軍。這一年,他十五歲,已經成為為前線送信的士兵。他的臉龐仍然稚嫩,卻有着堅定無比的信念。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他跟随多洛科夫喬裝打扮,深入敵營,出色地完成了刺探敵情的任務。他仍有着少年人的柔軟,在與士兵閑聊時,會拿出自己在家裡帶來的葡萄幹分享給他,他請對方為他開刃,原來他所拿的劍是一柄無刃的劍。夜裡,他和衣睡在冰冷的雪地裡。這位昔日幼小的孩子,今日已經成長為一名願意為國捐軀的勇敢的士兵。不幸的是,在阻擊法軍的過程中,他被敵人一槍命中,血濺當場。這位幼小的尚且稚嫩的男孩,為了自己所愛的祖國,流幹了自己年輕身體裡的最後一滴血。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衆多女性角色裡,我最喜歡索尼娅,其次是瑪利亞,然後是娜塔莎。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娜塔莎同樣有着善良純真的心,同情弱者,照顧傷兵,盡管年幼時過于輕浮爛漫,輕信他人對安德烈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但是經曆了戰火與動蕩,她成熟了。在照顧安德烈期間,她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錯誤:“我就像個孩子一樣,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負責任”,“我的行為太糟糕了,沒想到會傷害你”。人生也許就是在不斷的錯誤與挫折中成長,漸漸明白一些錯過是無法彌補的,然而經曆了這些缺憾,人生才會更加完美。送走安德烈之後,她獨身一人,終于長大。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收到皮埃爾的告白後,她思索了整整一夜。所幸,她最終願意放下過去,直面未來,接受這段嶄新的感情,明白少年時自己那顆純真無垢的心遺落在誰的身上。

瑪利亞是保爾康斯基家族唯一的女兒,她高貴的身份注定了她身邊會出現形形色色的男人。隻是因為她相貌平平,她的追求者并不多,大多數隻是為了她所代表的權勢和她豐厚的嫁妝。她也是渴望愛情的,然而,在阿那托随他父親前來提親後她徹底粉碎了嫁人的念頭。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其實,她是個很善良果決的女子,隻是因為父親的強勢而過度壓抑自己,每天過得自卑又消沉。老公爵愛國熱情高亢,在激昂慷慨的情緒催動下執意要上戰場,騎馬飛奔卻不幸中風,從馬上摔下。法軍攻勢激烈,馬上就要占領莫斯科,無奈之下,瑪利亞帶着重傷的父親離開家園。在一個農莊上,老公爵與世長辭。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這一部分我看了三次,每次都禁不住熱淚盈眶。彌留之際,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對他一向不假辭色的女兒說:“女兒,原諒我。”“穿上你的婚紗,我喜歡”。這一刻,瑪利亞泣不成聲,她終于明白,父親一直愛着自己,正因為愛,他才對自己過度限制,對客人客氣,對自己發脾氣,無論自己做什麼,在他眼裡都不夠好。正是因為愛,是以會對最親近的人耍性子,對最愛的女兒嚴厲苛刻,因為不想要女兒嫁人離開自己,是以批評她穿裙子不好看。瑪利亞在這一刻終于明白了,這位脾氣古怪的老人對自己深沉的愛,因而放下自己心中多年的抑郁不平,徹底抛開過去那個自卑軟弱的自己,堅強地撐起這個家。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在向莊園農奴提出撤離要求而被拒絕之後,她迅速差遣自己的侍女和管家,前往軍隊尋求援助。如此幸運,愛情來臨的時候,這般令人意外。她遇見了尼古拉,這位曆經戰火而成長為一個男人的優秀士兵。尼古拉一路護送她撤離,他們的交往甜蜜而溫馨,連不經意間的對視,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戰争結束後,她重新搬回莫斯科,登門拜訪如今已經落魄的羅斯塔夫家族。她善良大方,熱情溫婉,極力邀請娜塔莎和她的母親來與自己同住。尼古拉因為窮困潦倒,事業失意,無法面對瑪利亞。值得慶幸的是,在索尼娅的勸說下,他終于認清自己的心意來,站在瑪麗亞的面前,承認自己過去的魯莽,表明心迹。瑪利亞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她一直在等尼古拉,這對在戰火裡成長起來的有情人,終于成為眷屬,喜結連理。

索尼娅的愛情觀是我最為欣賞的,也是我認為真正的愛情所應有的模樣。忠貞專一,至死不渝。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她從小寄居在羅斯塔夫家族,是尼古拉的表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對尼古拉情根深種。她與尼古拉在花房接吻,濃情蜜意。她對娜塔莎說:“我隻知道我永遠愛着尼古拉,無論我或他遭遇什麼變故,我這輩子都會愛着他”。她對尼古拉的愛從沒有因為時間空間的轉移而改變,即便尼古拉在年少時對她承諾說,“我永遠不會放棄你”,“我會娶你”,然而她卻從來沒有抱過能夠嫁給他的奢望。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她堅強獨立,聰慧能幹,當幼稚無知的娜塔莎要與阿納托私奔的時候,她一針見血、極力勸阻“如果他隻是想勾引你呢”?娜塔莎被蒙騙,不聽勸告,甚至惡語傷人,對她說:“你出去,我恨你”。然而她依然堅定地維護着這段友誼,向伯爵夫人告發,以緻私奔計劃最終破産。衛國戰争結束,羅斯塔夫家族衰落,尼古拉遇到了瑪利亞,她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家裡不受歡迎。尼古拉的猶疑退縮令她痛苦,于是,她選擇主動退出,寫信給他:“親愛的尼古拉,我決定,解除我們之間的婚約”。屋外陽光正好,一切看似風輕雲淡,隻有她自己知道,寫下這封信時,她的心有多痛。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愛,為了他的幸福,即使自己再痛苦,也要選擇放手。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她鼓勵尼古拉去追求瑪利亞,尼古拉問她“你怎麼能做出這樣的犧牲?”她隻是垂首低語:“那是因為我習慣了”。習慣了隐忍,習慣了委屈自己,習慣了成全他人。然而,這樣的習慣,又何嘗不是愛呢?正因為我想要你幸福,是以我習慣了自己承受。影片的最後,衆人都有了自己的歸宿,索尼娅卻始終獨身一人。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她看着尼古拉和瑪利亞耳鬓厮磨,子女成雙,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内心應該也是欣慰的。隻要尼古拉能夠幸福,就算她隻能遠遠地看着,也已足夠。

海倫·庫拉金,這是全劇最令人厭惡的一個女性形象。放浪形骸,水性楊花,貪戀富貴,最終自取滅亡。她擁有光彩照人的美貌,卻沒有與之比對的美好的心靈。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她厭惡政治,卻為了與年輕英俊的男人厮混,謊稱自己對政治如何感興趣。她用盡心機讨好勾引皮埃爾,在得到伯爵夫人的名頭和用之不盡的财富後立刻将他棄之敝履。她勾引各色男人,卻不知在這些人心中她也隻是一個玩物。最終,在與某位軍官厮混後她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她寫信給皮埃爾,希望可以離婚,然而,這時的皮埃爾還是法軍的俘虜,随軍前行,根本收不到她的信。她惶恐不安,唯恐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笑料。她讓醫生給自己配藥,一天一滴。她最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在參加宴會時,昔日交好的男女沒有人搭理她,她被舉辦人趕了出來,踉踉跄跄地回到自己空蕩蕩的房子裡。在黑暗中,她嘶吼、咆哮、歇斯底裡。最終,她沖進卧室,将那瓶堕胎藥一股腦灌了下去。

《戰争與和平》:戰火已熄,愛火不止

次日黎明,陽光正好,灑滿她慘白的身軀,潔白的衣裙下身,浸滿了猩紅的血迹。這個放蕩荒淫的女人,終于為她的放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戰火,硝煙,青春,愛情。衛國戰争給俄國帶來的,不僅僅是戰争,這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曆經戰火而成長,都收獲了美好的愛。經典永流傳,影視版《戰争與和平》都能給人帶來如此大的震撼,這也不難了解,為什麼說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是傳世名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