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作者:教育有芳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大家都看过,里面魔幻有趣的情节让我们记忆犹新,会剥坚果的松鼠,能变马车的南瓜,可以化作仆人的老鼠等等……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但你知道吗?把灰姑娘的故事搬到课堂上,竟能看出中美教育之间的区别,今天咱们讨论一下《灰姑娘》的身上究竟隐藏着那些教育理念的不同——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h1>

美国版:

上课铃响,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讲的是《灰姑娘》。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讲这个故事,孩子讲完,老师表示感谢,然后开始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

学生: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而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灰姑娘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那样就惨了。

老师:是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会被吓到的。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的时候,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会被吓昏的(老师做昏倒状)。

学生大笑。

老师: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哦!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不是好人,但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灰姑娘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她锁起来,但她最后为什么能去?而且还成为了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了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了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灰姑娘要是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赶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灰姑娘有了仙女的帮助,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都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会有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的阻挠就放弃参加舞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后妈没有阻挠,甚至支持她,那也是没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算灰姑娘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成为她不爱自己的理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自己没人爱,或者像灰姑娘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做?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就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想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呐!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即使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成为了作家的话,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只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课,我看到了理解、重视朋友、坚持追求、自尊自爱、善于发现问题....而我们是几岁的时候才想到这些层面?)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赶快做好,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没有?

学生甲:预习了!

学生乙:............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它的作者是谁?哪国人?作者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学生:..................

老师: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个肯定会考。

老师:好,我们现在开始讲课文。谁来给这篇课文分下段?并说明这样分段的理由。

学生:**到**是第一段,**到**是第二段,**到**是第三段。总分总结构......

老师:大家都看第一段............认真听讲。

学生:(n人趴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句话,这是个比喻句。把**比喻成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因为作者............这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老师:大家看第三段,如果我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有没有作者原来的好?为什么?

学生:(............又有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考试的时候都会做了!?考不好你们就毕不了业!更别想考上什么大学……

ps:(中国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中美教育之间的区别在哪?

个人感觉,在于目的,前者的目的在于启发孩子的智慧,明善恶懂是非,学会正确的客观的去看待这个社会。

而后者,则是告诉你,学这些对你以后考试有用,考试对你升学有用,升学对你找工作有用,找工作对你挣钱有用——有用所以重要。

樊登说,正是因为这种“有用”的思想教育,让很多人走上了歧途——

三聚氰胺兑到奶粉里,因为这样看不出来,管用;

地沟油做饭做菜给顾客吃,因为这样可以省油,管用;

污水排到河里会被罚款,排到地下不会被查,管用……

我们忘记了对错,只记得这样“有用”。

教育不应该是这样,教育应该是告诉我们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谈回《灰姑娘》,美国教育抓住了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其中的思想价值,灰姑娘勤劳善良,敢想敢做敢于追求,这都是美好的品德,人性的光辉,是真正需要我们去教育去学习的,而不是片面的语法和修辞。

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中,当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朝这个方向去靠拢呢?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当我们的孩子指着路边的环卫工人问我们:

为什么他们要扫马路呢?

有的家长会说:“因为他们无能,你记住,你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多挣钱当大官,就不会扫马路掏大粪,做这些工作的都是无能的人,底层的人!记住了吗!”

但我们真正应该说的是:“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尽职尽责把街道扫干净,值得我们的尊敬,不论是什么职业,都是为大家服务,他们也是,但是他们的环境更恶劣,风吹日晒,更值得我们敬佩……将来你长大了,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孰好孰坏,智者见智。

如果让你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你会怎么讲?中美课堂教授《灰姑娘》不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