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作者介绍
《尼罗河上的惨案》作者阿加莎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原姓米勒,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亲是英籍美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尔瓦·米勒,母亲是英国人克拉丽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个孩子,有1个姐姐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和1个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的文化素养完全来源于母亲的教育。她的母亲是一位个性独特、思维活跃的女性。她把长女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昵称麦琪)和儿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昵称蒙蒂)分别送到了英国顶级的寄宿学校——劳伦斯女子学校和哈罗公学,然后又灵感突发地认为应该保护孩子的视力和大脑,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留在了身边,不让她在8岁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凭着自己的聪颖,以及文化不高的姆妈有限的帮助,在5岁学会了阅读。从此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翻阅各种儿童读物,接受她的文学启蒙。
由于父亲不善理财,家庭条件开始每况愈下。为了暂避英国的高额消费,父母决定租出宅院,举家到消费较低的国外度假。1896年,6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随家人在法国西部居住了半年。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学习法语和了解社交活动的开端。
回到英国后,父亲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1901年,父亲因急性肺炎于伦敦伊灵离开人世。7个月后,姐姐麦琪出嫁。而哥哥蒙蒂被哈罗公学退学后则一直在外闯荡,继而从军。因此家中只剩下阿加莎·克里斯蒂与母亲相依为命。
此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阅读一些英法名著,如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的作品。每次去伦敦伊灵区探望姨婆,她都有机会到剧院观看舞台剧和音乐剧,这成为了她的一大爱好。受到如此的熏陶,再加上才女姐姐的影响,阿加莎的创作欲萌发了。她开始尝试写作一些诗歌、小说甚至剧本。此时,母亲终于认识到应该让女儿接受更多的教育。
190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随母亲前往巴黎的寄宿学校求学。母亲的心血来潮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新鲜感的个性使她在巴黎又两次转学,最终主修钢琴演奏和声乐。虽然嗓音一度被认为很有前途,但她的表演恐惧症还是使她不得不理智地放弃了音乐家之路。
1909年,伴随患病的母亲到埃及疗养,未满2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开罗开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参加了不少舞会和其他社交活动。与此同时,在母亲的鼓励下,阿加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习作《白雪覆盖的荒漠》,并得到了邻居——小说家伊登·菲尔波茨的热心指点。作家梅·辛克莱、加斯顿·勒鲁的作品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的《黄屋之谜》激发了她创作侦探小说的热情。可姐姐麦琪却认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不了侦探小说,这反而更坚定了她创作的决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马克斯参军,作为中东专家被派往北非。女儿罗莎琳德结婚生子,可丈夫却在1944年阵亡。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忙乱中又参与了当地医院的志愿工作,业余时间仍然奉献给写作。1976年1月12日,逝世于英国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圣玛丽教堂墓园,终年85岁。
第2页 读者评论
1、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很有特点。作品一开卷就疑云密布,奇事迭出,让读者产生了迷惑与好奇心。读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读者欲罢不能,紧紧盯着她时,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读者稍一疏忽,她就会让你大吃一惊。作者熟悉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她还在医院中工作过,对药剂(尤其是毒药)很有研究,这也为克里斯蒂设计凶手作案提供了条件。
2、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她笔下的波洛的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到动作科学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长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和人生观诸方面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
3、阿加莎·克里斯蒂尽管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但她的文字精巧优美,语言流畅自然,明显地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她的小说在结构上超过了柯南道尔。柯南道尔擅长写短篇,而克里斯蒂则驾驭众多人物与复杂情节,致力构思长篇侦探小说。她小说中的伏笔与线索也比柯南道尔的多。克里斯蒂擅长用多侧面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并在每一桩凶杀案的背后插入时代背景与风俗人情的描写。
第3页 写作背景
《尼罗河上的惨案》揭示了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正值青春年华的林耐特小姐自从继承了父亲的巨额财产以后,实际上已经陷入一个危机四伏,生命随时都会遭人暗算的险恶环境。金钱,之所以成为罪恶,这是由于人们生活在一个为金钱而勾心斗角的世界里。
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不择手段的追求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是林耐特小姐送命的原因,也是这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严峻的社会现实。这是描写凶杀犯罪的侦探故事,小说以构思精巧,情节离奇,推理分析缜密著称。在西方,她与英办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齐名。阿加尔摩斯一样已成为智慧的象征。
第4页 内容概要
故事的女主人公年轻美丽的林耐特小姐。由于父亲去世,她刚刚成为本家族巨大财产的唯一继承人。现在,她驱车前往自己的一所庄园。在庄园,林耐特巧遇了女友杰基的未婚夫赛蒙·多尔,他们竟一见钟情,并且闪电般地结了婚。当报上登出林耐特下嫁赛蒙的照片和他们将去埃及度蜜月的消息后,引起很大反响。林耐特的不幸也就由此开始了。
迷人的尼罗河畔,风光宜人,建筑雄伟,古迹斑斑,然而,林耐特并不愉快,杰基的身影总是紧跟他们。一天,当她和赛蒙攀上金字塔,还没喘过气来,杰基竟又似魔影般出现在林耐特身后,大声喧嚷,这使林耐特非常扫兴,她愤怒地对杰基喊道:“滚开!”
林耐特夫妇乘坐在卡纳克号游艇上,那些和林耐特有各种“关系”的人闻风也聚到了这艘游艇上。其中有:
林耐特在美国的产业管理人、暗中窃利的美国律师彭宁顿;“爱好”名贵项链特别是对林耐特脖子上正带着的那条名贵项链万分垂涎的斯凯尔太太;
斯凯尔太太的佣人鲍尔斯,林耐特的父亲使她的家产破败,她因此对林耐特恨之入骨;
专写黄色作品的小说家奥特伯恩太太,她因在书中对林耐特做了下流描写而受到林耐特控告,正面临着赔偿一大笔损失费的危险,她的女儿罗萨利为母亲十分忧虑;
还有贝斯纳大夫,由于林耐特公开指责他是一名庸医,而使他的医院的营业信誉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林耐特身边的女佣人路易丝也并不忠诚于主人,由于林耐特不同意她的婚事和不付给她工资,她内心痛苦,对主人非常不满;
就连船上那个看起来与林耐特并无特殊关系的青年弗格森也仇视林耐特,他读过《资本论》,目睹林耐特富贵的生活,认为应当把她作为寄生虫“干掉”;
更令林耐特时刻不宁的是,杰基也在船上。林耐特身边真可谓危机四伏。
不过,船上还有另外的人,保护林耐特的利益而暗中与彭宁顿作对的英国律师雷斯上校在船上,雷斯的老朋友著名的比利时侦探波洛也乘这艘船游览。波洛那惯于思索的智慧的头脑已对船上形形色色的怪异有所察觉。舞会上,船舷旁,陆地游览中,一些蛛丝蚂迹在他的思维中渐渐形成有价值的判断图网。
一天晚上,他特意走到杰基身旁,告诫她不要做蠢事。但怪事还是不断发生。在岸上参观一所著名的埃及古代建筑时,从那高大建筑物的上方竟然落下一块巨大的石块,几乎砸到下面的林耐特。接着,更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一个沉闷的夜晚。餐厅里,杰基喝了许多酒,醉意熏熏地又在用言语刺激林耐特夫妇。林耐特不堪忍受,回去睡觉了。赛蒙劝杰基别闹了,要她也回去睡觉,杰基大怒,她对赛蒙说:“睡觉?你真叫我恶心!”说着,她竟拿出袖珍手枪指向赛蒙。枪声响了,被打中腿部的赛蒙应声倒地。这时,在场的人只有罗萨利。
罗萨利和闻声赶来的弗格森先将歇斯底里的杰基送回她的客房,又叫来鲍尔斯整晚陪着杰基。弗格森喊来贝斯纳大夫给赛蒙做了包扎,贝斯纳整夜护理赛蒙。夜晚似乎重又归于平静。
然而,一桩谋杀终于发生了。清晨,路易丝的尖叫惊醒了人们,林耐特已死在自己的舱房里,她美丽的头颅上留有一个弹洞。对夜晚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的波洛和雷斯上校也和人们一起赶到现场。经判断,林耐特是在午夜到凌晨2时之间被人用小手枪在睡梦中打死的。
波洛和雷斯上校迅速展开了侦察。首先,他们判断夜晚自己是喝了被人下有蒙汗药的酒而昏睡难醒,这是否凶手所为?凶手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杀死林耐特?在侦查中发现,似乎只有杰基和赛蒙可以排除作案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或者整夜有人看守,或受了伤不能动,况且赛蒙是林耐特的新婚丈夫,而其他人却有着各种作案的动机。但波洛没有轻下结论。
在赛蒙的床前询问题情况时,路易丝显得对主人的死颇负内疚地说:“假如我在场……”。这话使波洛若有所思,赛蒙的脸上则闪过一丝不易查觉的表情。侦察继续进行,凶手也没有停止行动。于是,恐怖降临到波洛的头上。
早上,波洛在房里刮须时,惊异地看到一条毒蛇正向自己窜来。智慧的波洛不再挪动身躯,他轻轻敲了隔壁雷斯上校的墙,机警的雷斯抽出利剑,转身进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毒蛇刺杀,化险为夷。但是,接着路易丝却突然死去了,她是被人用利器割断了喉咙。
波洛从路易丝紧攥着的手中取出一千法郎纸币的碎片,这使他悟到了什么。然而,还没等他采取行动,那个嘴里大吵大嚷已知道凶手是谁的奥特伯恩太太突然在赛蒙的床前被人从外面开枪打死。已对案情了解清楚的波洛为自己行动的迟缓大为懊悔,他把船上的人们召集到一起,宣称要揭开凶犯的面目。怀着各种心情的人们聚集在餐厅里,波洛不慌不忙在用他那严密的推理分析了全部案情。
他先是不动声色地一一指出每个与林耐特有各种“关系”的人作案的动机和时机可能性,似乎谁都要对林耐特的死负责:
路易丝、鲍尔斯、弗格斯因对林耐特的强烈的恨而可能对她下手;
由于林耐特死去将使贝斯纳大夫、奥特伯恩太太、罗萨利和彭宁顿在经济上得到好处,他们也都可能要杀死林耐特,
波洛甚至指出彭宁顿已经下过手了——那块从古建筑上落下来差点砸死林耐特的巨石就是他推下来的。
至于斯凯尔太太,为了那名贵的项链(她一上船就用放大镜在林耐特胸前认真观察过了),她也完全有可能去致林耐特于死地。
但这些都是可能性,波洛最后说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真正的凶犯是赛蒙和杰基。在大家的惊诧中,波洛揭开了事实的真相。这是一起精心谋划的犯罪。杰基与赛蒙合谋来夺取林耐特的财产。在制造了一连串假象后,他们又在那一夜表演了假吵架,结果是杰基向赛蒙开枪,但并没有打中他,赛蒙装成受伤,在人们去找医生的时候(这期间有五分钟,足够作案)飞跑到林耐特房中打死她,回来后向自己腿上开了一枪,这次他才是真的疼了。
问题在于,他的行动被一个人看到了,这就是路易丝。路易丝对波洛说假如我在场……实际上这是暗示当时她在场。那么向谁暗示。当然是赛蒙。路易丝需要钱。赛蒙和杰基不能容忍她的存在,他们设下圈套,在路易丝数着讹诈来的法郎时,杰基从后面下手,用大夫的手术刀割断了她的喉咙,而她手里还攥着那法郎的一角。
此时,罪犯以为再无漏洞,大功告成,但没想到还有一个证人——奥特伯恩太太,她看到杰基杀了路易丝,而她以为由此已掌握了全部案情,于是,她向赛蒙大声报告她知道谁是杀害林耐特的凶手了。恐慌的赛蒙大声喊道:你说你知道杀害我妻子的人是谁!这是向隔壁的杰基通报。
情况危急,他们已没有别的选择,杰基在窗外向奥特伯恩太太开了枪。听了波洛的分析,大家陷入沉思。赛蒙不甘心,对波洛说:你没有证据。波洛望着他,很耐心地说:有一种印模试验,可以很容易地查出留在开枪人手上的火药药迹,而且允许作为法律依据。绝望的赛蒙和杰基无计可施,相互拥抱着,同时开枪自杀。
第5页 名言佳句
1、人生空虚,有点爱,有些仇,还有互道早安;人生苦短,有点希望,有些梦想,还有互道晚安。
2、 不要让邪恶进入你的心灵,它会在那里安家的。
3、“爱情并不等于一切,小姐。”波洛温和地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才会那么想。”
4、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