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作者介紹
《尼羅河上的慘案》作者阿加莎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裡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裡斯蒂獲得的文化素養完全來源于母親的教育。她的母親是一位個性獨特、思維活躍的女性。她把長女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昵稱麥琪)和兒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昵稱蒙蒂)分别送到了英國頂級的寄宿學校——勞倫斯女子學校和哈羅公學,然後又靈感突發地認為應該保護孩子的視力和大腦,把阿加莎·克裡斯蒂留在了身邊,不讓她在8歲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裡斯蒂還是憑着自己的聰穎,以及文化不高的姆媽有限的幫助,在5歲學會了閱讀。從此阿加莎·克裡斯蒂開始翻閱各種兒童讀物,接受她的文學啟蒙。
由于父親不善理财,家庭條件開始每況愈下。為了暫避英國的高額消費,父母決定租出宅院,舉家到消費較低的國外度假。1896年,6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随家人在法國西部居住了半年。這是阿加莎·克裡斯蒂學習法語和了解社交活動的開端。
回到英國後,父親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1901年,父親因急性肺炎于倫敦伊靈離開人世。7個月後,姐姐麥琪出嫁。而哥哥蒙蒂被哈羅公學退學後則一直在外闖蕩,繼而從軍。是以家中隻剩下阿加莎·克裡斯蒂與母親相依為命。
此時的阿加莎·克裡斯蒂開始閱讀一些英法名著,如狄更斯、薩克雷和大仲馬的作品。每次去倫敦伊靈區探望姨婆,她都有機會到劇院觀看舞台劇和音樂劇,這成為了她的一大愛好。受到如此的熏陶,再加上才女姐姐的影響,阿加莎的創作欲萌發了。她開始嘗試寫作一些詩歌、小說甚至劇本。此時,母親終于認識到應該讓女兒接受更多的教育。
1905年,阿加莎·克裡斯蒂随母親前往巴黎的寄宿學校求學。母親的心血來潮和阿加莎·克裡斯蒂喜歡新鮮感的個性使她在巴黎又兩次轉學,最終主修鋼琴演奏和聲樂。雖然嗓音一度被認為很有前途,但她的表演恐懼症還是使她不得不理智地放棄了音樂家之路。
1909年,伴随患病的母親到埃及療養,未滿20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在開羅開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參加了不少舞會和其他社交活動。與此同時,在母親的鼓勵下,阿加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習作《白雪覆寫的荒漠》,并得到了鄰居——小說家伊登·菲爾波茨的熱心指點。作家梅·辛克萊、加斯頓·勒魯的作品對阿加莎·克裡斯蒂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後者的《黃屋之謎》激發了她創作偵探小說的熱情。可姐姐麥琪卻認為阿加莎·克裡斯蒂寫不了偵探小說,這反而更堅定了她創作的決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馬克斯參軍,作為中東專家被派往北非。女兒羅莎琳德結婚生子,可丈夫卻在1944年陣亡。阿加莎·克裡斯蒂在忙亂中又參與了當地醫院的志願工作,業餘時間仍然奉獻給寫作。1976年1月12日,逝世于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終年85歲。
第2頁 讀者評論
1、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在布局與情節上很有特點。作品一開卷就疑雲密布,奇事疊出,讓讀者産生了迷惑與好奇心。讀克裡斯蒂的作品,高潮疊起,令讀者欲罷不能,緊緊盯着她時,也猜不出克裡斯蒂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當讀者稍一疏忽,她就會讓你大吃一驚。作者熟悉曆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在兩次世界大戰時她還在醫院中工作過,對藥劑(尤其是毒藥)很有研究,這也為克裡斯蒂設計兇手作案提供了條件。
2、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每部偵探小說都是心理學在文學上的巧妙運用。她筆下的波洛的頭腦裡有無數“灰色細胞”,“灰色細胞”就是這位矮個子偵探對每個人的心理到動作科學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長從對方的服飾、舉止、愛好、經曆和人生觀諸方面作綜合分析,然後進行邏輯推理。
3、阿加莎·克裡斯蒂盡管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但她的文字精巧優美,語言流暢自然,明顯地受到狄更斯小說的影響。她的小說在結構上超過了柯南道爾。柯南道爾擅長寫短篇,而克裡斯蒂則駕馭衆多人物與複雜情節,緻力構思長篇偵探小說。她小說中的伏筆與線索也比柯南道爾的多。克裡斯蒂擅長用多側面的表現手法來反映社會現實,并在每一樁兇殺案的背後插入時代背景與風俗人情的描寫。
第3頁 寫作背景
《尼羅河上的慘案》揭示了西方社會日益嚴重的犯罪問題,正值青春年華的林耐特小姐自從繼承了父親的巨額财産以後,實際上已經陷入一個危機四伏,生命随時都會遭人暗算的險惡環境。金錢,之是以成為罪惡,這是由于人們生活在一個為金錢而勾心鬥角的世界裡。
資本主義社會中财富不擇手段的追求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沖突是林耐特小姐送命的原因,也是這作品所反映出來的嚴峻的社會現實。這是描寫兇殺犯罪的偵探故事,小說以構思精巧,情節離奇,推理分析缜密著稱。在西方,她與英辦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齊名。阿加爾摩斯一樣已成為智慧的象征。
第4頁 内容概要
故事的女主人公年輕美麗的林耐特小姐。由于父親去世,她剛剛成為本家族巨大财産的唯一繼承人。現在,她驅車前往自己的一所莊園。在莊園,林耐特巧遇了女友傑基的未婚夫賽蒙·多爾,他們竟一見鐘情,并且閃電般地結了婚。當報上登出林耐特下嫁賽蒙的照片和他們将去埃及度蜜月的消息後,引起很大反響。林耐特的不幸也就由此開始了。
迷人的尼羅河畔,風光宜人,建築雄偉,古迹斑斑,然而,林耐特并不愉快,傑基的身影總是緊跟他們。一天,當她和賽蒙攀上金字塔,還沒喘過氣來,傑基竟又似魔影般出現在林耐特身後,大聲喧嚷,這使林耐特非常掃興,她憤怒地對傑基喊道:“滾開!”
林耐特夫婦乘坐在卡納克号遊艇上,那些和林耐特有各種“關系”的人聞風也聚到了這艘遊艇上。其中有:
林耐特在美國的産業管理人、暗中竊利的美國律師彭甯頓;“愛好”名貴項鍊特别是對林耐特脖子上正帶着的那條名貴項鍊萬分垂涎的斯凱爾太太;
斯凱爾太太的傭人鮑爾斯,林耐特的父親使她的家産破敗,她是以對林耐特恨之入骨;
專寫黃色作品的小說家奧特伯恩太太,她因在書中對林耐特做了下流描寫而受到林耐特控告,正面臨着賠償一大筆損失費的危險,她的女兒羅薩利為母親十分憂慮;
還有貝斯納大夫,由于林耐特公開指責他是一名庸醫,而使他的醫院的營業信譽受到很大影響;
此外,林耐特身邊的女傭人路易絲也并不忠誠于主人,由于林耐特不同意她的婚事和不付給她工資,她内心痛苦,對主人非常不滿;
就連船上那個看起來與林耐特并無特殊關系的青年弗格森也仇視林耐特,他讀過《資本論》,目睹林耐特富貴的生活,認為應當把她作為寄生蟲“幹掉”;
更令林耐特時刻不甯的是,傑基也在船上。林耐特身邊真可謂危機四伏。
不過,船上還有另外的人,保護林耐特的利益而暗中與彭甯頓作對的英國律師雷斯上校在船上,雷斯的老朋友著名的比利時偵探波洛也乘這艘船遊覽。波洛那慣于思索的智慧的頭腦已對船上形形色色的怪異有所察覺。舞會上,船舷旁,陸地遊覽中,一些蛛絲螞迹在他的思維中漸漸形成有價值的判斷圖網。
一天晚上,他特意走到傑基身旁,告誡她不要做蠢事。但怪事還是不斷發生。在岸上參觀一所著名的埃及古代建築時,從那高大建築物的上方竟然落下一塊巨大的石塊,幾乎砸到下面的林耐特。接着,更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是一個沉悶的夜晚。餐廳裡,傑基喝了許多酒,醉意熏熏地又在用言語刺激林耐特夫婦。林耐特不堪忍受,回去睡覺了。賽蒙勸傑基别鬧了,要她也回去睡覺,傑基大怒,她對賽蒙說:“睡覺?你真叫我惡心!”說着,她竟拿出袖珍手槍指向賽蒙。槍聲響了,被打中腿部的賽蒙應聲倒地。這時,在場的人隻有羅薩利。
羅薩利和聞聲趕來的弗格森先将歇斯底裡的傑基送回她的客房,又叫來鮑爾斯整晚陪着傑基。弗格森喊來貝斯納大夫給賽蒙做了包紮,貝斯納整夜護理賽蒙。夜晚似乎重又歸于平靜。
然而,一樁謀殺終于發生了。清晨,路易絲的尖叫驚醒了人們,林耐特已死在自己的艙房裡,她美麗的頭顱上留有一個彈洞。對夜晚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的波洛和雷斯上校也和人們一起趕到現場。經判斷,林耐特是在午夜到淩晨2時之間被人用小手槍在睡夢中打死的。
波洛和雷斯上校迅速展開了偵察。首先,他們判斷夜晚自己是喝了被人下有蒙汗藥的酒而昏睡難醒,這是否兇手所為?兇手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殺死林耐特?在偵查中發現,似乎隻有傑基和賽蒙可以排除作案的可能性,因為他們或者整夜有人看守,或受了傷不能動,況且賽蒙是林耐特的新婚丈夫,而其他人卻有着各種作案的動機。但波洛沒有輕下結論。
在賽蒙的床前詢問題情況時,路易絲顯得對主人的死頗負内疚地說:“假如我在場……”。這話使波洛若有所思,賽蒙的臉上則閃過一絲不易查覺的表情。偵察繼續進行,兇手也沒有停止行動。于是,恐怖降臨到波洛的頭上。
早上,波洛在房裡刮須時,驚異地看到一條毒蛇正向自己竄來。智慧的波洛不再挪動身軀,他輕輕敲了隔壁雷斯上校的牆,機警的雷斯抽出利劍,轉身進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毒蛇刺殺,化險為夷。但是,接着路易絲卻突然死去了,她是被人用利器割斷了喉嚨。
波洛從路易絲緊攥着的手中取出一千法郎紙币的碎片,這使他悟到了什麼。然而,還沒等他采取行動,那個嘴裡大吵大嚷已知道兇手是誰的奧特伯恩太太突然在賽蒙的床前被人從外面開槍打死。已對案情了解清楚的波洛為自己行動的遲緩大為懊悔,他把船上的人們召集到一起,宣稱要揭開兇犯的面目。懷着各種心情的人們聚集在餐廳裡,波洛不慌不忙在用他那嚴密的推理分析了全部案情。
他先是不動聲色地一一指出每個與林耐特有各種“關系”的人作案的動機和時機可能性,似乎誰都要對林耐特的死負責:
路易絲、鮑爾斯、弗格斯因對林耐特的強烈的恨而可能對她下手;
由于林耐特死去将使貝斯納大夫、奧特伯恩太太、羅薩利和彭甯頓在經濟上得到好處,他們也都可能要殺死林耐特,
波洛甚至指出彭甯頓已經下過手了——那塊從古建築上落下來差點砸死林耐特的巨石就是他推下來的。
至于斯凱爾太太,為了那名貴的項鍊(她一上船就用放大鏡在林耐特胸前認真觀察過了),她也完全有可能去緻林耐特于死地。
但這些都是可能性,波洛最後說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真正的兇犯是賽蒙和傑基。在大家的驚詫中,波洛揭開了事實的真相。這是一起精心謀劃的犯罪。傑基與賽蒙合謀來奪取林耐特的财産。在制造了一連串假象後,他們又在那一夜表演了假吵架,結果是傑基向賽蒙開槍,但并沒有打中他,賽蒙裝成受傷,在人們去找醫生的時候(這期間有五分鐘,足夠作案)飛跑到林耐特房中打死她,回來後向自己腿上開了一槍,這次他才是真的疼了。
問題在于,他的行動被一個人看到了,這就是路易絲。路易絲對波洛說假如我在場……實際上這是暗示當時她在場。那麼向誰暗示。當然是賽蒙。路易絲需要錢。賽蒙和傑基不能容忍她的存在,他們設下圈套,在路易絲數着訛詐來的法郎時,傑基從後面下手,用大夫的手術刀割斷了她的喉嚨,而她手裡還攥着那法郎的一角。
此時,罪犯以為再無漏洞,大功告成,但沒想到還有一個證人——奧特伯恩太太,她看到傑基殺了路易絲,而她以為由此已掌握了全部案情,于是,她向賽蒙大聲報告她知道誰是殺害林耐特的兇手了。恐慌的賽蒙大聲喊道:你說你知道殺害我妻子的人是誰!這是向隔壁的傑基通報。
情況危急,他們已沒有别的選擇,傑基在窗外向奧特伯恩太太開了槍。聽了波洛的分析,大家陷入沉思。賽蒙不甘心,對波洛說:你沒有證據。波洛望着他,很耐心地說:有一種印模試驗,可以很容易地查出留在開槍人手上的火藥藥迹,而且允許作為法律依據。絕望的賽蒙和傑基無計可施,互相擁抱着,同時開槍自殺。
第5頁 名言佳句
1、人生空虛,有點愛,有些仇,還有互道早安;人生苦短,有點希望,有些夢想,還有互道晚安。
2、 不要讓邪惡進入你的心靈,它會在那裡安家的。
3、“愛情并不等于一切,小姐。”波洛溫和地說,“我們年輕的時候才會那麼想。”
4、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未完待續)
(文中圖檔、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