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墙裂安利的是一个我跪着看的综艺《国家宝藏》,央视爸爸一出手,基本没别人什么事。能把冷门的文博知识做得严谨而好看,也只有央爸爸了。
我们常说要多带孩子去博物馆,那里面藏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但怎么给孩子讲解,却难倒了家长。没有知识储备,基本上在博物馆都是瞎逛。加上很多小地方没有像样的博物馆,想给孩子科普文博知识更是艰难。好在,我们有互联网。
寒假漫漫,这部已经出了三季的《国家宝藏》是时候刷起来了。一季比一季评分高,一季比一季好看。(第一季:9.1分,第二季:9.2分,第三季:9.5分)。
好多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完节目后,再带娃去博物馆打卡。当你了解了背后故事,现场亲眼看这些文物时,会顿时觉得它们活了起来,亲近感增加了几分,仿佛在与你对话。
历史,不再是一句“上下五千年”平淡的陈述,而是无数人、事、物的交织变幻。而文物,也不再是一个又一个冰冷的器物,它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思想。
先梳理下三季《国家宝藏》都有哪些内容。
它是一档“四不像”节目,综艺的外壳,记录片的内核,每一期介绍三件国宝,每件国宝的讲述分三个环节:
第一,国宝守护人引入(一般由明星或者老一辈的演员担任)
第二:舞台剧形式,通过故事,讲述国宝的前世故事。
第三,寻找国宝今生故事关联人,进行价值升华,赋予国宝新的生命.....
第一季,央视与九大国家级博物馆联席合作,讲述27件顶级国宝重器。
第二季,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继续强强联手,全新加入了8家地方博物馆,讲述每家地方博物馆里的镇馆文物,也是27件。
(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
第三季,节目组携手享誉世界的9座历史文化遗产,带你看文物的前世今生,同样有27件宝贝。
9座历史文化遗产分别为:600年的紫禁城、930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苏州古典园林、1300年的西藏布达拉宫、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2500年的曲阜孔庙孔林孔府、3200年的广汉三星堆、3300年的安阳殷墟。
除了看各家博物院的宝贝以外,这档节目还有什么看点?
那可真太多了。
文案:神仙文案!!!通篇没有一句废话,句句对仗用典,每一句都值得用小本本记下来。写作文的时候好好学习,请反复诵读。(后面详细讲)
摄影:各种转场运镜,航拍仰拍,如何展示文物古建筑的沧桑之美,以后去博物馆打开的时候不要再拍千篇一律的旅游照了。
音乐:为了让文物故事被更好地展现,节目推出了不少原创国风歌曲,还请了专业的音乐剧演员献唱。讲辛追墓T型帛画的《帛画魂》、描写李白的《抱月入怀》……不仅贴合被讲述的文物和历史故事,还直接将观众的情绪推到高点,听完瞬间飙泪!
舞美灯光:舞台华丽,360度全景屏闪瞎眼。
服饰妆容:衣服都是按照古画严格制作。(后面详细讲)
小剧场:不管是主演还是助演都演技到位,我没想到看一档文博综艺能把自己看哭n次。
弹幕:如果可以,如果你习惯,请打开弹幕,万千网友一起交流的盛景会让你有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为什么国家越来越重视重视对下一代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因为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看完三季《国家宝藏》,这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国家宝藏》,告诉孩子什么是家国
“他们并不是知道自己将成为伟大的人,才选择以生命为代价去爱国”,《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五期上线,看哭了无数人。
其中有一件由云南省博物馆选送的一件特别的藏品。在《国家宝藏》展出的其他藏品面前它的年纪只能算是个“弟弟”。
但就是这样一件诞生于近代的“藏品”,让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原来这件藏品是《义勇军进行曲》聂耳先生的遗物。在国宝的前世传奇中,张若昀饰演的聂耳,为观众们讲述了这把小提琴的故事。
《国家宝藏》聂耳小提琴简介
小剧场中,聂耳拿着田汉被捕前未写完的歌词,紧皱眉头,来回踱步。
“这个词还差了什么,‘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吼声是什么?我们会选择发出怎样的吼声?”
此时东北华北接连沦陷,友人张鹤红着眼睛嘶吼到“我们要成为亡国奴了!”
聂耳一把抓住张鹤,喊了一句“起来”!
他猛然意识到,国难当头,每个不愿为奴的中国人,嘶吼声就是“起来”.....
张若昀演绎聂耳小提琴前世故事
看到这里,整个演播厅鸦雀无声。只有画外音在静静讲述着一切。
而在后面国宝的今生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全中国指挥中国国歌次数最多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指挥家于海和国歌的故事。
我们看到了中山站建成后,听到国歌哭成一片的科考队员们。
我们看到了利比亚时局动荡时期,丢失护照的海外游子,用国歌自证身份。
乘坐祖国转机回家的他们,跪地亲吻土地的那一瞬,成了最催泪的瞬间。
这是我们的国歌!这是我们的国!
这样的故事,在《国家宝藏》中俯首皆是。
在第一季第一期出场的皿方罍,是无数名心系祖国的爱国人士促成了它的回家。
在第二季出场的金漆木雕大神龛背后,是潮州人宗族观念,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国家宝藏》·金漆木雕大神龛
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一个人如果内心没有家国,那他的人生注定没有方向。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如果还有一种情感能够让所有国人团结起来,那一定是刻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从小受到家国情怀熏陶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责任感和信念感,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和孩子一起看《国家宝藏》,一起热泪盈眶,一起深深地、默默地爱这个国家。
《国家宝藏》,带孩子看巍巍华夏
第三季《国家宝藏》#杨紫文成公主#,曾冲上过热搜。
杨紫饰文成公主
美就一个字,我要喊一万遍!杨紫这一身衣服可是大有讲究。
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高腰,系裙到胸部以上”。
通过这句话可知,高腰裙,其实跟腰没什么关系,腰带直接系在胸口。这是唐代最为流行的女子服饰。
看,是不是几乎一模一样。完美切合了文成公主是唐代公主这一人设。
这样服饰上的设定,在节目中到处可见。
第二季佟丽娅演绎彩人偶的前世传奇,一袭唐代坦领襦裙,让观众大呼惊艳。
再加上面部花钿、妆容的点缀,活脱脱一个娇憨可人的唐代贵族少女。
这里有一个小的知识点,细心的朋友看节目的时候会发现,丫丫的酒窝位置点了两颗小小的黑痣。
这是唐代女子常见的妆容,后世我们说女孩子“笑靥如花”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是不是很有趣~
还有在第三季第一期出场的妹妹张子枫,明代立领对襟袄裙,配上自然清新的发饰。大家闺秀沉静温婉的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什么《国家宝藏》会在服饰上花如此大的功夫?
《春秋左传正义》有云: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们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炎黄是炎帝和黄帝。华夏指的就是我们的服饰和礼仪。
中华上下五千年,24朝风云变幻。历朝历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妆容,冠冕。可以说,衣冠是中国人穿在身上的历史。
《国家宝藏》做的最棒的一点是,他没有妥协于古装剧中花里胡哨的扮相,而是对照史书,壁画、一点一点还原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
衣袖上的每一个花纹,都有巧思。真正展现出了我华夏“衣冠上国“的风采。
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在节目中这样说道:
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解开华美衣裳的服饰密码,追溯礼乐文明的悠久源头。才能让我们了解过去和现在,才能找到那个使我们成为我们的答案。
即使最初孩子叫不出这些锦衣华服的名字,认不出他们的朝代。但是,我想这些美丽的衣冠本身,就足以吸引他们去探寻,去了解,去学习。
说完了华夏的“华”,接下来我们来看节目组是怎样诠释“夏”。
第二季来自山东博物馆的国宝“明衍圣公朝服”本身也能很好地体现儒家思想的传承。
礼,体现在这朝服的每一个部分。蔽膝,是上古礼仪之始。上衣下裳,是商周礼仪制度的建立。
中单深衣,是先秦两汉的尊儒之魂。这朝服的每一层,是历朝历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仁义礼智信”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世最宝贵的财富,也贯穿于《国家宝藏》整个节目。
兼济天下是为仁,跟随着押韵狂魔朱广权饰演的夫子,我们去探寻“三圣像”的前生今世。
在舐犊情深、睦邻友好中明白"仁者无敌“的道理。
不易本心是为义,跟随着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探索越王勾践生平往事。从小熟背到大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只是一句名言。
一事千虑是为智,跟随着《孙子兵法》的前世传奇,我们方知兵家的智慧,中国人的哲学,是对生命与和平最大的尊重。
一诺千金是为信,石鼓辗转千年,因为一个承诺:“留住中华民族的根”无数人接力保护
......
华夏文明传承自今来之不易,有些礼能改需因时制宜。有些礼不能改,是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从何而来的。
和孩子一起看《国家宝藏》,一起惊呼赞叹,一起骄傲地、自豪地守护这巍巍华夏。
《国家宝藏》,我们能看到的还有很多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但一个民族也需要守望历史的人。
每件国宝的今生故事,与之关联的都是一段又一段皓首穷经,焚膏继晷的时光。
在介绍《千里江山图》时,那位仇庆年老先生让我非常感动。
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制作传统国画颜料的。他大半辈子都在找做颜料的材料。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原材料越来越稀少。
在介绍《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时,出场的那位景德镇的修复专家。
拼了大半辈子的碎瓷片。
谈到这些,他也只是说:“我们作为考古人,有责任把这些碎片修复起来,也是修复历史”
我们无需用生涩拗口的语言教给孩子什么叫“择一事,终一生”、什么叫“信仰”、什么叫“使命感”。
《国家宝藏》已经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解。
精彩远不止于此。
每提到一个名词,节目组都会在左下角用白字标注出详细的历史事件。让人不至于带着疑惑看节目。
舞台舞美更是秒杀其他综艺节目,舞台黑科技的利用,居然真的造出了一片星空。
美的让人忍不住赞叹。
虽然每期动辄上百分钟,但是实际上,每一个国宝的故事,最多半个小时。差不多相当于孩子一集动画片的时间。分段放给孩子看,又不至于太伤视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最让我必须给节目组打call的,是《国家宝藏》的文案,令人起一身鸡皮疙瘩,品品第三季九大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场白:
感受一下,是不是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百万文案?
真是恨不得让孩子抄下来记下来写作文用,就连自己都想手抄一份留作纪念好不好!
三季节目,千亿文案,黑科技舞美、大国重器轮番上阵。
每一期都赚人眼泪,每一期都引人深思。
这不只是一堂上给孩子们的语文课、历史课,更是上给全体中国人的语文课、历史课,值得每一个人都好好看几遍。
安利结束,最后,以这档节目的开场白做结,祝大家观看愉快:
“这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不过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