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课后服务简直太完美了,孩子的进步让我直观的看到感受到了各位老师辛苦的付出!谢谢老师的悉心教导!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自信了!”
“君城小学的课后服务内容设置多样,兼顾作业、运动和兴趣培养。 作业学校完成,做到了保质保量,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更放心,孩子回家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自由活动,使得家庭和睦了许多。”
随着新学期“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君城“双减”的“钟爱粉儿”,从一开始的迷茫观望到现如今的口口称赞,仅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所学校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我们走进西安市未央区华远君城小学,去一探究竟……

为积极探索“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君城小学破旧立新,再建兼具传统文化特色及个性发展的多彩课程体系。学校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5+2”课后服务时间,提高作业帮辅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优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增强学生体质,疏通家校共育渠道,全方位践行“双减”政策。
四个重建——模式科学立基调
为确保开学课后服务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学校行政团队在开学伊始就组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研讨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新秩序,新样态,新格局,学校管理伴随着“双减”的落地,开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转变。
一、重建工作秩序
教务处围绕一个目标(让孩子获得发展),两个兼顾(兼顾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三个满意(让孩子满意,让老师满意,让家长满意),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落实“5+2”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喜不喜欢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老师愿不愿意用心服务?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华远君城小学为保证双减后的教育教学质量,重建学校的工作秩序,调整老师们的作息时间,全员参与课后服务,弹性上下班,让老师工作生活两不误。华远君城小学周一到周五的课后服务是从下午16:10到18:10,共两个小时,二年级(1)班乌思安家长说,这学期学校实行“5+2”课后服务,孩子是政策最大的受益人,每天回家作业都完成了,检查之后发现老师在班里已经让孩子将全部作业做完并且仔细地批改过了,孩子回家后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督促写作业了,孩子可以说是“回家一身轻”。孩子回家后自主管理的时间很充裕,可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预习新课、拉拉琴、跳跳小绳、读读课外书,而且可以早睡…… 孩子升入二年级了,每天回家心情特别好,家长不催促、不唠叨、不焦虑,孩子在学校不光把学业基础打牢,还能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减少了校外补习的需求。“双减”政策出台,作为家长,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看到了学校为孩子们的成长用心用力。“双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补习负担,还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负担,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重建教学模式
“课堂有惊喜,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双减之下,华远君城小学的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式板书,课堂练习时间管理,师生自制的小视频,角色扮演,实践体验,小老师开讲了,小记者采访,小组对抗赛,阅读存折,闯关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相继在课堂出现。小举措解决大问题,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学新工具,让孩子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学习充满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动起来,问起来,做起来。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得扎实且兴味盎然。
三、重建居家学习模式
在固定的时间做相对固定的事情已经成为华远君成小学学生居家习惯。双减之后,孩子们作业减少了,作业在学校完成了,回家之后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华远君城小学开展学生时间管理专题教育,每天晚上19:00至21:00,引导孩子们进行养成教育,让书写好习惯、阅读好习惯、朗读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自学好习惯、文明好习惯以及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成为君城学子居家的自我修养课程。周末时间,一年级的家长带孩子亲近自然,孩子们用眼睛“读”到了世界的奇妙和美丽;二年级孩子们周末劳动时光,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三年级周末亲子阅读,书香在家庭中弥漫;四年级周末运动时光,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学会坚强;五年级周末特长练习时光,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六年级周末的自我发展时光,孩子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我练习,自我发展。当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学会了自我成长,就有了成长的内驱力。
四、重建评价体系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多样化的评价,才能促成全面发展。君城各年级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建立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即评价主体多样化——把学生当做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都成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和教育资源;评价形态多样化——学习标兵,运动之星,劳动能手,自理达人,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标准个性化化——在课堂上,教师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眼中也就多了几个好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并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不仅限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学生大胆的质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甚至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都成为了君城老师评价的内容。每月君城之星评选,每月基础盘点家长信,跨年级学生结对帮扶等系列评价活动,让学校的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兼顾了学生学业水平和全面发展。
博学育新——教学提质优个辅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不能做“减法”,而要做“加法”。君城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对学习拥有热情,对知识充满好奇。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等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使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常态课程严要求。老师教案中基础目标,拓展目标,挑战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课堂教学不低于10分钟的练习落实,康奈尔笔记式板书学习,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游戏彩蛋激发兴趣等,是君城老师常态课保证教学质量的抓手。教师的每月读书,青蓝工程的实施,行政教研跟进,三笔字的练习,以及班主任业务进修,生长课堂展示,论文评选等系列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的常规考核项目,有了方法与制度,君城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才有了保障。
服务课程新意多。一、二年级开设第二课堂含艺术类、劳动类、体育类、生活类等内容,共计2个小时。三到六年级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年级集中进行的体育竞赛,团队拓展,创意设计大赛,生活技能大比拼等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探究,思考能力的活动相继进行。
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进行个性化个辅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即除指导学生完成当日作业外,可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活动,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以此实现教师因材施教地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出新——家校共育促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君城小学自建校以来就非常关注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将家长发展纳入培养体系,旨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让“教育孩子”也成为家长的事业。具体来说,除了老师日常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外,还开辟出君城特有的系列家校沟通活动,在活动中有推进家校共育。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坚持开展“妈妈读书会”和“爸爸运动会”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出新,成为了被家长认可、孩子喜欢的年级活动。
通过“妈妈读书会”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阅读,越来越多的妈妈也开始享受陪伴孩子高效阅读的宝贵时间;而“爸爸运动会”活动则让平日里一向严肃的父亲瞬间变成了陪伴孩子的大朋友,深沉的父爱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展露得淋漓尽致。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的低年级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还给平时忙碌的家长陪伴孩子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也让孩子在陪伴与爱中汲取来自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能量,极大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归真俱新——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童年
作业课练巧设计,还给学生一份“放学自由”。本学期,教务处带领教研组长定期开展作业专题研讨,从内容到形式、从课上到课后、从周内到周末、从学校到家庭,都让“作业”肩负起育人的使命。基础+拓展+综合创新成为本学期作业设计的三部曲,保证学生在每天下午六点半离校之前全部完成所有作业,完全将放学后的时间留给孩子和家长,孩子可以畅快阅读、可以肆意挥汗、还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给家长亲身示范引导孩子如何进行科学时间管理的机会,减少了父母辅导作业的剑拔弩张,增进亲子关系,促成和睦家庭氛围。
用课程保证课后服务的质量,以新意串连学子生活。全校100多位教师人人参与,挖掘自身潜能,发挥专业特长,烘焙、陶泥、街舞、书法、国画、啦啦操等教学项目在课后服务中演绎别样精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提供菜单式服务,搭建个性成长的平台,让教育返璞归真,让儿童自由生长,让童年熠熠闪光!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怎么能够让“双减”政策真正得到高效践行?走过华远君城小学的角角落落、闻过君城雅苑的花花草草、听过窗廊传来的朗朗读书、看过绿荫操场的飒爽英姿,我想,你一定找到了开篇所提到的“魔法”,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新秩序,新样态,新格局,让孩子们身心双修,健康成长。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等报刊。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