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酒家从创办起,逐步推出了系列特色菜肴:四鳃鲈鱼八生火锅、三丝莼菜汤、松江三球(地栗球、八宝球、松子虾球)、炒鳝丝、清炒河虾仁、冰糖河鳗、三虾豆腐、炸猪排、炒卷等热菜;卤鸡、熏腿筒、熏黄鱼、熏田鸡等冷盆,外卖的特色点心有糯米莲藕、扁豆糕、薄荷糕、油酥饺、三鲜春卷、猪油山芋、橘桂圆子(又称橘络圆子)等,还有馄饨彩鸭、年糕毛蟹、鸡肉水饺等酒宴上的点心,也令宾客称道不已。
草庐曾有“酱爆鸡丁”一菜,此菜是外公在重庆三年间品尝“宫保鸡丁”后在草庐推出的,他与草庐大厨王仲明(又名王福生,多数人习惯唤其小名“黄狗”,后又被写作“王苟”)合作,把川菜的特色花生和辣椒,植入松江传统菜酱爆鸡丁中,既保留了宫保鸡丁的鲜香细嫩,又辣而不燥,略带酸甜,为食客所称道。

现在的草庐点心两元起,统统都是记忆中的米道
(图源 上海去哪吃)
1956年,草庐酒家实行了公私合营,1960年翻建了两层小楼,店址也西移了两个门面,位于当时城厢镇镇政府前面。外公仍留在草庐,只是身份已不再是老板而是私方主任。对于外公来说,这丝毫不能影响他对草庐的热爱与付出,依然每天起早摸黑忙得不亦乐乎。外公总是一件长到膝盖蓝灰色的中式布褂油迹斑斑,天不亮就背两个蒲包跑菜场,总是全家人早已吃过晚饭收拾停当他才回来。
松江县松江镇人民政府的大门西面有当时松江唯一的警察岗亭,后面就是草庐
外公一腔热情半生心血倾注于草庐,可也就因为草庐,他被戴上“资本家”的帽子,草庐也被换上“人民饭店”(还用过“向阳饭店”“迎春饭店”等名称)的牌子。曾听人讲过一件轶事:黎明日夜商店新到一批当时少见的高档品,一瘦小老头踱至柜前指着干贝问价,年轻店员瞥一眼其身上衣着,大声正告:“侬识货哇?这是干贝!”确实,那年头老百姓过惯了连豆腐都计划供应的日子,又有几人知晓“干贝”为何物?此时旁边一老者看不过去反问店员:侬识货哇?人家杏荪哥从前是草庐老板,经过伊手的干贝、海参不晓得有多少……
当然,不只是干贝海参,就是极普通的食材,经外公之手一烹制,都能成绝美佳肴,只是我们能一饱口福的机会也不多。外公的精湛厨艺都奉献给了草庐,平时根本无暇为家人做菜,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或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回来探亲,他才会亲自下厨,每次都保证让我们吃得“打巴掌不肯放”。
在外公做的美味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 “地栗球”与“合子酥”。“合子酥”是草庐名点, 据前辈称此乃外公“绝活”,一般点心师傅望尘莫及。曾看过外公做合子酥,把面粉加菜油揉和的油酥面做成蚌壳状,“蚌壳”内放入香甜的豆沙,“蚌壳”边沿捏出一圈精巧的花纹,入油锅炸成黄灿灿的“金蚌壳”,好看又好吃。记得一次外公做合子酥,我大叫“好吃!好吃!”外公笑道:“当然好吃啰!宋庆龄来松江时,我给她做的点心就是合子酥!”
1981年,金杏荪做合子酥(蒋近朱 供图)
外公指的是1955年6月6日晚那次宴会,松江地委领导宴请前来松江视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和随同人员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秘书等,外公带领名厨捧上一道道松江特色菜点。并介绍了宴桌上的一道铜火锅——草庐名菜四鳃鲈八生火锅,告知宴客,此菜以四鳃鲈鱼为主料,其配料为精猪肉片、虾仁、腰片、鸡鸭肫片、青鱼片、鸡蛋片、鸡肉片、时鲜片等八珍,还有油氽细粉、菠菜等,其汤料有老母鸡、火腿肉、香菇和冬笋等。
四鳃鲈鱼是松江特产,海里产卵,每年3月春潮洄游到松江秀野桥一带河中,五六月长大长肥,鱼长不过10多厘米,鱼虽不大,却列中国四大名鱼之首。宾客们品尝了此菜均觉鲜、嫩、肥、香,美味可口。宋庆龄副委员长听完介绍,称赞:“好饭好菜好点心,松江美味,松江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海错图》中的四鳃鲈
外公走过83年人生历程后,于1989年5月20日因病永别于世,但他心爱的草庐,还在;虽说店址几经搬迁,性质也又从国营变为私有,但历经七十余年风风雨雨的“草庐”招牌,依旧高悬。数十年来,草庐的厨师们传承创新松江本帮特色菜,其清炒鳝丝、清蒸河三鲜、油爆元宝虾、梅干菜酱鸭、草庐第一鲜系列,2014年入选“松江66个经典符号”。每天早晨,草庐点心部门口买早点的队伍,也是人民北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草庐点心部门口的长队(滢萱 摄)
友情提醒:
为配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草庐酒家暂停营业,何时恢复要等待通知,各位食客请勿跑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