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松江老字号 | 這家店的合子酥宋慶齡吃過

草廬酒家從創辦起,逐漸推出了系列特色菜肴:四鰓鲈魚八生火鍋、三絲莼菜湯、松江三球(地栗球、八寶球、松子蝦球)、炒鳝絲、清炒河蝦仁、冰糖河鳗、三蝦豆腐、炸豬排、炒卷等熱菜;鹵雞、熏腿筒、熏黃魚、熏田雞等冷盆,外賣的特色點心有糯米蓮藕、扁豆糕、薄荷糕、油酥餃、三鮮春卷、豬油山芋、橘桂圓子(又稱橘絡圓子)等,還有馄饨彩鴨、年糕毛蟹、雞肉水餃等酒宴上的點心,也令賓客稱道不已。

草廬曾有“醬爆雞丁”一菜,此菜是外公在重慶三年間品嘗“宮保雞丁”後在草廬推出的,他與草廬大廚王仲明(又名王福生,多數人習慣喚其小名“黃狗”,後又被寫作“王苟”)合作,把川菜的特色花生和辣椒,植入松江傳統菜醬爆雞丁中,既保留了宮保雞丁的鮮香細嫩,又辣而不燥,略帶酸甜,為食客所稱道。

松江老字号 | 這家店的合子酥宋慶齡吃過

現在的草廬點心兩元起,統統都是記憶中的米道

(圖源 上海去哪吃)

1956年,草廬酒家實行了公私合營,1960年翻建了兩層小樓,店址也西移了兩個門面,位于當時城廂鎮鎮政府前面。外公仍留在草廬,隻是身份已不再是老闆而是私方主任。對于外公來說,這絲毫不能影響他對草廬的熱愛與付出,依然每天起早摸黑忙得不亦樂乎。外公總是一件長到膝蓋藍灰色的中式布褂油迹斑斑,天不亮就背兩個蒲包跑菜場,總是全家人早已吃過晚飯收拾停當他才回來。

松江老字号 | 這家店的合子酥宋慶齡吃過

松江縣松江鎮人民政府的大門西面有當時松江唯一的警察崗亭,後面就是草廬

外公一腔熱情半生心血傾注于草廬,可也就因為草廬,他被戴上“資本家”的帽子,草廬也被換上“人民飯店”(還用過“向陽飯店”“迎春飯店”等名稱)的牌子。曾聽人講過一件轶事:黎明日夜商店新到一批當時少見的高檔品,一瘦小老頭踱至櫃前指着幹貝問價,年輕店員瞥一眼其身上衣着,大聲正告:“侬識貨哇?這是幹貝!”确實,那年頭老百姓過慣了連豆腐都計劃供應的日子,又有幾人知曉“幹貝”為何物?此時旁邊一老者看不過去反問店員:侬識貨哇?人家杏荪哥從前是草廬老闆,經過伊手的幹貝、海參不曉得有多少……

當然,不隻是幹貝海參,就是極普通的食材,經外公之手一烹制,都能成絕美佳肴,隻是我們能一飽口福的機會也不多。外公的精湛廚藝都奉獻給了草廬,平時根本無暇為家人做菜,隻有家裡來了客人或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回來探親,他才會親自下廚,每次都保證讓我們吃得“打巴掌不肯放”。

在外公做的美味中,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 “地栗球”與“合子酥”。“合子酥”是草廬名點, 據前輩稱此乃外公“絕活”,一般點心師傅望塵莫及。曾看過外公做合子酥,把面粉加菜油揉和的油酥面做成蚌殼狀,“蚌殼”内放入香甜的豆沙,“蚌殼”邊沿捏出一圈精巧的花紋,入油鍋炸成黃燦燦的“金蚌殼”,好看又好吃。記得一次外公做合子酥,我大叫“好吃!好吃!”外公笑道:“當然好吃啰!宋慶齡來松江時,我給她做的點心就是合子酥!”

松江老字号 | 這家店的合子酥宋慶齡吃過

1981年,金杏荪做合子酥(蔣近朱 供圖)

外公指的是1955年6月6日晚那次宴會,松江地委上司宴請前來松江視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宋慶齡和随同人員鄒韬奮夫人沈粹缜、秘書等,外公帶領名廚捧上一道道松江特色菜點。并介紹了宴桌上的一道銅火鍋——草廬名菜四鰓鲈八生火鍋,告知宴客,此菜以四鰓鲈魚為主料,其配料為精豬肉片、蝦仁、腰片、雞鴨肫片、青魚片、雞蛋片、雞肉片、時鮮片等八珍,還有油氽細粉、菠菜等,其湯料有老母雞、火腿肉、香菇和冬筍等。

四鰓鲈魚是松江特産,海裡産卵,每年3月春潮洄遊到松江秀野橋一帶河中,五六月長大長肥,魚長不過10多厘米,魚雖不大,卻列中國四大名魚之首。賓客們品嘗了此菜均覺鮮、嫩、肥、香,美味可口。宋慶齡副委員長聽完介紹,稱贊:“好飯好菜好點心,松江美味,松江是真正的魚米之鄉。”

松江老字号 | 這家店的合子酥宋慶齡吃過

《海錯圖》中的四鰓鲈

外公走過83年人生曆程後,于1989年5月20日因病永别于世,但他心愛的草廬,還在;雖說店址幾經搬遷,性質也又從國營變為私有,但曆經七十餘年風風雨雨的“草廬”招牌,依舊高懸。數十年來,草廬的廚師們傳承創新松江本幫特色菜,其清炒鳝絲、清蒸河三鮮、油爆元寶蝦、梅幹菜醬鴨、草廬第一鮮系列,2014年入選“松江66個經典符号”。每天早晨,草廬點心部門口買早點的隊伍,也是人民北路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松江老字号 | 這家店的合子酥宋慶齡吃過

草廬點心部門口的長隊(滢萱 攝)

友情提醒:

為配合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草廬酒家暫停營業,何時恢複要等待通知,各位食客請勿跑空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