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曾经吃过的那条鱼

山东,不光有泉水,还有美食。

作为山东人,我从小喝的是趵突泉的泉水,吃的是黄河大米,学习的是儒家的礼仪,讲的是地道的山东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鲁大地地质多样,集山、河、湖、海、泉于一体,物产丰饶,质朴的人民总会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从中获取各种美味的食材,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食。

来自各地的名厨大师们各取所长,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菜系——鲁菜。

我在齐鲁大地上出生、成长,鲁菜对我的人生阅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年曾经吃过的那条鱼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听我的父亲讲,济南原来在汇泉池畔有一家“汇泉饭店”,历史上叫“汇泉楼”,饭店经营着地道的鲁菜,老济南基本上都知道。其中比较有名的菜就是“糖醋黄河鲤鱼”了。

小的时候,每次父亲带我去鲁菜馆“下馆子”(去酒店吃饭),都得点一道“糖醋黄河鲤鱼”。那时候的我不喜欢吃鱼,特别是鲤鱼,乱刺太多了,小孩子喉咙细,很容易被卡住……而且吧,有时候为了挑鱼刺,弄得我的嘴很酸很累。但父亲却吃得是津津有味,还跟我讲这糖醋黄河鲤鱼的历史、制作方法。其实,小孩子能知道的,就是鲤鱼乱刺多,哪知道啥是历史……

“此鱼生长在黄河深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质肥嫩,是宴会上的佳品……在制作时,先将鱼身割上刀纹,外裹芡糊,下油炸后,头尾翘起,再用咱这里泺口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这样香味扑鼻,外脆里嫩,且带点酸”……

当年曾经吃过的那条鱼

肥美的黄河鲤鱼

当时他老人家就像教科书一样,教给我做这道“糖醋黄河鲤鱼”,反正不爱吃鱼,没怎么记住具体做法,倒是后来自己尝试着去做的时候,才慢慢琢磨出方法来。但,我做鱼基本上照着书上学的,火候和口感和当年父亲带我去“下馆子”时吃的鱼比起来相差甚远……

现如今我工作了,有了收入,轮到我带父亲去鲁菜馆“下馆子”了。

某日中午,我带父亲来到了我小时候他曾经带我来吃鱼的汇泉饭店。

时过境迁,当年的汇泉饭店到早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现在位于趵突泉北路三联商社的“金三杯酒家”。

当然,带父亲来鲁菜馆必点“糖醋黄河鲤鱼”。回想当年带我吃鱼的情景,父亲又开始如数家珍似的回忆……

不一会,在父亲正给我们讲他的回忆时,服务员给我们端上来他心心念念的糖醋黄河鲤鱼。我劝父亲动筷先尝尝,父亲两手放在膝盖上,两眼瞪着桌上的鱼,脑袋一瞥,用一句地道的老济南腔调说道:“这鱼颜色偏浅,应该是醋放的不多,你可以尝尝看我说的对不对。”我拿起筷子,先给父亲夹了一块鱼肚上的肉,按照当年他吃鱼的习惯,给他蘸点汤汁放于他的盘子中,他摆了摆手,让我赶紧吃一块。我接着给自己夹一块,不顾刚出锅的滚烫感,吃了一口,先不说口感如何,这酸头确实不太足,果真是醋放少了!细细品味其中,觉得这鱼肉也不似从前那般鲜嫩。

当年曾经吃过的那条鱼

我们父子二人吃的“糖醋黄河鲤鱼”

父亲也是边吃边说:“如果这鱼是自然生长的黄河鲤鱼,那这肉质没的说,但这是家养的,自然要差一些。”接着他话锋一转,“今天咱吃了金三杯的‘糖醋黄河鲤鱼’,改天你在家也给我做一道‘糖醋黄河鲤鱼’吧,食材不要紧,普通的鲤鱼就行,你能把做这道鲁菜的方法掌握了就行。”接着喝了口茶,笑盈盈地看着我。

父亲素来知道我不擅长做鱼,但其实我也知道他老人家的心思。学做菜不能只学自己爱吃的,也得学着做别人爱吃的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温饱之余也得试着帮着周围的人得到温暖,这应该就是他的本心吧。

饭后,我随父亲来到附近五龙潭来赏鱼。看着色彩斑斓的鲤鱼在潭中成群结队的嬉戏,父亲开玩笑地对我说:“这种鱼做‘糖醋黄河鲤鱼’怎么样?”说着便和我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咱们鲁菜和潭中的鲤鱼一样,种类繁多,烹制技法也很多样,你现在只会做个家常菜,真要是让你未来的老岳面前露一手估计还不行呢。”说着又独自笑了起来。

当年曾经吃过的那条鱼

五龙潭中的鲤鱼

一道菜,一潭鱼,一对父子。菜有百味,人生亦有百味。

至今依然怀念曾经吃过的、当年那条我并不喜欢吃的“糖醋黄河鲤鱼”。

大鹏

2020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