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早晨,吃上一份武汉的三鲜豆皮,心情如同花儿一样。
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豆皮”泛指豆制品,唯有在武汉,豆皮指的是一种早点,其在“过早”里的江湖地位,并不亚于热干面。

一口咀嚼,六种食材,绝无仅有
经典场景往往是这样的:清晨,人来人往的武汉某街边,一口直径超过1米的扁口大铁锅,支在温火的炉灶之上,豆皮制作师傅在锅中间铺上一份事先摊制好的面皮(直径约60公分,是由梗稻米与绿豆浆混合摊制而成),然后在面皮上打上鸡蛋,均匀摊平。待色泽金黄之后,将面皮在锅里翻转铺平。
这时,只见豆皮师傅在面皮上码放蒸熟的白糯米,大约40-50公分见方,厚约1公分。锅中呈现出一个漂亮的“天圆地方”,圆圆的面皮,上面妥妥的白糯米方阵!
然后,在铺好的白糯米方阵上,均匀撒播冬菇丁、冬笋丁和卤肉丁。片刻,数十米内,已经被混合着蛋香、肉香、米香、豆香、笋香、菇香、卤香的诱惑气味笼罩。排在豆皮大铁锅旁的队伍,迅速长了起来。豆皮师傅再将锅中四边没有被白糯米覆盖的如柳叶般的面皮翻起,把白糯米方阵包裹起来。
此时,豆皮制作师傅双手端起铁锅,口里喊着“锅前面的人让一哈,小心擦油!”,然后一个漂亮的加强型颠锅动作,只见锅中那份面皮包裹的糯米方阵,像飞机起飞那样腾空而起,在空中一个180度回转,“啪”地一声,落回到铁锅正中。完好如初,没有任何泼洒与变形!
这时,朝上的面皮色泽金黄透亮,略冒着热气。豆皮师傅再撒上绿色的葱花。左手拿着一个小白瓷盘,与右手拿着的特制刀具,将锅里的大方阵10厘米见方的小方块,再用锅铲盛到盘子里。如果此时你站在锅前面,听着那切割豆皮的声音,以及金黄与翠绿的相映,会不自觉地咽下自己的口水。
接下来,你对着这份豆皮。白色的圆盘里,一大块(或者两大块)点缀着葱花的金黄虎斑纹面皮下,你可以从侧面看到被酱汁浸满的米粒、肉丁、香菇丁。你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送到嘴里,口感软糯Q弹,鲜美无比。一口咀嚼中,就有着卤肉、香菇、冬笋、糯米、绿豆、鸡蛋六种食材,这样的组合,在中国的数千种小吃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啊。
豆皮这么美味的食物,据说源于湖北农村的小吃。最早在城市中出现,是清道光年间(距今约200年)的武昌省城。在今天的解放路与张之洞路交汇处,当年叫王府口,有一间杨洪发豆皮馆,颇受四邻欢迎,人称“杨豆皮”。真正让豆皮名声大噪的是1929年开在汉口大智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的“老通城”。有关的两则轶闻,一则是毛主席1958年去吃豆皮的故事。另一则是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要求在汉民航公司迁往台湾,飞行员临走前提出的最后一个要求,居然是去老通城吃豆皮。上飞机后,空姐发现,每个飞行员都拿荷叶包着一大份豆皮!这也成了他们在大陆的最后记忆。
20世纪40年代的老通城餐馆
笔者小时候,豆皮还是一份比较贵的食物。当时,我家住在工业区青山,每个月,父亲会带我回汉口汉正街去看爷爷奶奶。偶尔会去老通城吃豆皮。我记得有一次,父亲点了一份蛋光豆皮给我。自己却在旁边坐着等我。我边吃边问父亲为何只点一份,父亲说他不想吃。现在想来,父亲是为了省钱(那时父亲还有三个弟弟妹妹没有工作,自己也因为患病住院失去了两次加工资的机会)。当然,再想起也并不心酸,却有一份浓浓的父爱感动。
豆皮虽然美味,却很难走出武汉,即使武汉市内,做得好吃的豆皮,也越来越少。
一是因为易学难精。每道工序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都大有学问。比如摊面皮。传统方法要求梗稻米与脱壳绿豆浸泡过夜。而且每种豆皮的配比都有讲究。很多早点摊主懒得研究。
二是不易存放。豆皮涉及到的原材料众多,而且都是新鲜现做,放久了口感就差了。或许有一天,豆皮也有像热干面一样工业化的可能吧,
三是成本较高。武汉的过早种类繁多,大多价格低廉。而豆皮的食材成本相对较高,比如配料中冬菇、冬笋、肉丁等。所以,一份真材实料的豆皮做出来,卖价不便宜。因此许多店主就弃用冬菇、冬笋、肉丁,用榨菜、卤干子代替,加上对所用的梗稻米、绿豆、糯米的等级不控制,又减少用鸡蛋,还加大卤水、食用油的用量。使许多豆皮的口感质量下滑严重。吃起来也比较油腻。
尽管如此,我对豆皮在武汉的早点地位仍然持乐观态度。毕竟,这么多人喜欢吃,也有一些店铺坚守质量,保证出品。
自己已经过了为一份早点跨越大半个城市的年纪了。近几年吃得不多,但口感不会骗人。一些网络美食博主推荐的地方,我保留自己的看法。若现在有人问我,武汉的豆皮,哪里好吃?我第一反应的,有两个地方:
一是遍布武汉的“三镇民生甜食馆”。虽然是连锁餐饮,但价格公道,出品质量稳定,保持了相当水准。至少,他家的豆皮里,还有笋丁,这一点,就能秒杀很多只添加干子、榨菜的豆皮摊了。
二是汉阳桃花岛的周记豆皮。据说做了四代一百多年了。他家豆皮独树一帜,除了常规添加之外,还有加添盖码。价格可以买到十几块到几十块,却值得去吃。
因为一份豆皮,写了一篇随笔。过程中,始终心情美好,如春天般,如花儿般。生活里,缺乏的不是美好,是感知。当我们愿意感知时,即使是一份早餐,也是上天给予的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