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患难真情,这对地下党夫妻曾在明强小学“潜伏”

出生入死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国共合作就此破裂,“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滩。

1928年秋季,一位年仅二十岁新教师悄悄来到七宝明强小学。他是校长赵惠溪读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时的同学,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叫盛幼宣的新教师是中共地下党员,已有不平凡的经历,一年前参加了南昌武装起义。

患难真情,这对地下党夫妻曾在明强小学“潜伏”

盛幼宣(1908~1979),原名盛世铎,出生于浦东大团镇盛氏嘉乐堂,虽为士绅家庭,但父亲在其出生前即病逝,母亲患有眼疾。他生性活跃,家中排行第八,又属猴,人称“八猴子”。

1921年,盛幼宣十三岁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4年,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入党介绍人林钧(1897~1944,川沙城厢镇人)的召唤,从泥城发蒙小学调到上海城区担任中共淞浦特委机关(领导上海郊县工作的机构)机要人员,对外身份为工商学联合会成员和市民协会文书。盛幼宣接手的第一项任务,是代表上海学生联合会接受黄埔军校(亦称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委托,在上海秘密招生。他及时将信息送达泥城发蒙小学诸位好友,并帮助赵天鹏、周大根等五人奔赴武昌,踏上革命道路。

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民政府”成立,林钧兼任市府秘书长,盛幼宣担任市府机要秘书,负责保管文印。5月间,盛幼宣随周恩来同志搭乘英商怡和洋行轮船奔赴武昌,先在叶挺为军长的十一军政治部任文书,到南昌后分配在中央革命委员会。8月1日,盛幼宣与林钧、赵天鹏、周大根等参加了南昌起义。因为起义部队受挫而被迫流落回到故乡。转辗返沪后,林钧担任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书记,以曙光中学为据点,召集革命力量,开展地下斗争。秋冬之交,盛幼宣闻讯赶到曙光中学,跟随林钧投入南汇农民运动。

1928年入夏后,反革命势力极为嚣张,疯狂搜捕共产党人,扬言“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9月间,曙光中学遭到当局查封,情势十分危急。正在新场镇正明小学执教的盛幼宣奉命外出隐蔽,依靠老同学赵惠溪的关系,悄悄来到明强小学。

患难生情

盛幼宣刚在明强小学安顿下来,意外地巧遇陷入困境且无处藏身的昔日战友杨逸菲。

杨逸菲(1909~1999),乳名邵阿大,出生于马桥乡彭渡村。六岁时,生母病逝,父亲邵秋泉无力扶养,由姑母邵寿珠领养,带其到南汇县万祥乡南杨宅生活,改名杨品珍。1922年秋,杨逸菲小学毕业后,入新场镇达明女校寄宿就读,喜欢接受进步书刊的熏陶。养父杨绍昌原为金山县知事,认为其有失体统,竭力阻挠其参与社会活动,试图以包办婚姻胁迫其就范。

1927年年底,为了彻底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杨逸菲毅然跳窗逃离家门,投奔到刚创建的“红色摇篮”曙光中学。当时,奉贤县四团镇上有恶霸横行,中共浦东特委决定以“红色恐怖反对白色恐怖”。1928年6月16日,天正下着绵绵细雨。通过林钧筹划,除暴所用的两支手枪就装在藤条箱中,由“中央特科”红队队员赵一凡充当“哥哥”,一路护送交通员杨逸菲到关桥码头上船,装扮成“放假返乡的女学生”,赶到新场镇,交给在正明小学执教的盛幼宣,再由他转送行动小组。就此,杨逸菲与盛幼宣在斗争中相识相知。

1928年9月,曙光中学遭查封后,杨逸菲随老师林钧转移到上海城区。不久,她与周大根在中共淞浦特委机关以兄妹名义担任交通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底,特委机关突然遭到破坏,杨逸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成了无处安身的流浪者。她无奈化名倪雪鸿,隐蔽在周浦同学倪慎言家中。

那天,杨逸菲有幸巧遇盛幼宣,便一起来到明强小学。

杨逸菲才十九岁,机灵热情,善说能唱。盛幼宣说动校长帮助,接纳她在校担任音乐老师。校长认定他俩是一对恋人,有心成全。而夹路相逢的杨逸菲与盛幼宣,果真患难生情。不久,由林钧主持,他俩结为夫妻。

战友相聚

七宝镇地处三县交界地,商贸活跃,人员流动频繁。盛幼宣、杨逸菲隐蔽在明强小学内,利用课堂开展体育文娱活动,组织学生学唱进步歌曲,但对外并不张扬。

1929年1月,奉贤庄行农民武装暴动遇挫后,参与暴动的骨干陈枕石、钱芬为躲避当局追捕,奉命转移到明强小学。在盛幼宣、杨逸菲的掩护下,陈枕石(化名庄旦)和钱芬(化名徐坤林)应聘担任明强小学教员。

患难真情,这对地下党夫妻曾在明强小学“潜伏”

1930年8月,南汇泥城暴动遇挫后,中共江苏省委派暴动领导者沈千祥(1899~1931,化名顾志高)转任中共松江县委书记。秋天,沈千祥安排参与暴动的泥城小学教师姜文源(1899~1979,化名胡世杰)与兄弟姜文奎(1904~1943,化名管延庆)和宋振昌先后转移到七宝,由盛幼宣、杨逸菲接应,隐蔽在明强小学任教。同年12月,因沈千祥不幸被捕,他们与党组织一时失去了联系。

这些来自浦东的战友相聚在明强小学,尽管环境险恶,不宜张扬暴露,这里依然成为红色熔炉。他们传阅党组织的刊物和文件等,组织师生排练话剧《家》等,还发动高年级学生抗议教员唐百忍美化国民党法西斯教育而举行罢课活动。

其间,党组织选派战友赵一凡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盛幼宣、杨逸菲倾囊相助,为其置备行装。赵一凡曾担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教练,还同盛幼宣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与杨逸菲曾多次以兄妹关系作掩护执行重要任务,此时彼此分手,深情难舍。

新的征程

1931年年初,杨逸菲和盛幼宣夫妇的入党介绍人林钧被捕入狱,而其夫人杨淑英刚生育不久,为躲避敌特追捕,便将未满三岁的长子朱新光交付杨逸菲抚养。杨逸菲不负战友情,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始终将这孩子带在身边。

患难真情,这对地下党夫妻曾在明强小学“潜伏”

在杨逸菲、盛幼宣、姜文奎等中共党员的影响下,明强小学校长郑茂如、女教师黄竞之、农民陈金生等成为革命新兴力量。

1932年秋,七宝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明强小学正式成立,由姜文奎担任书记,时有党员三人,属中共松(江)金(山)县委领导。此时,盛幼宣和杨逸菲由组织安排刚调往上海城区紫金小学执教,接受新的斗争任务。

这对小夫妻携手踏上了新的征程。

患难真情,这对地下党夫妻曾在明强小学“潜伏”

1934年盛幼宣编写的少儿读物

患难真情,这对地下党夫妻曾在明强小学“潜伏”

盛幼宣与杨逸菲留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