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患難真情,這對地下黨夫妻曾在明強國小“潛伏”

出生入死

1927年4月,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産黨的武裝政變,國共合作就此破裂,“白色恐怖”籠罩上海灘。

1928年秋季,一位年僅二十歲新教師悄悄來到七寶明強國小。他是校長趙惠溪讀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時的同學,然而誰也沒想到,這位叫盛幼宣的新教師是中共地下黨員,已有不平凡的經曆,一年前參加了南昌武裝起義。

患難真情,這對地下黨夫妻曾在明強國小“潛伏”

盛幼宣(1908~1979),原名盛世铎,出生于浦東大團鎮盛氏嘉樂堂,雖為士紳家庭,但父親在其出生前即病逝,母親患有眼疾。他生性活躍,家中排行第八,又屬猴,人稱“八猴子”。

1921年,盛幼宣十三歲考入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4年,十六歲加入中國共産黨。受入黨介紹人林鈞(1897~1944,川沙城廂鎮人)的召喚,從泥城發蒙國小調到上海城區擔任中共淞浦特委機關(上司上海郊縣工作的機構)機要人員,對外身份為工商學聯合會成員和市民協會文書。盛幼宣接手的第一項任務,是代表上海學生聯合會接受黃埔軍校(亦稱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的委托,在上海秘密招生。他及時将資訊送達泥城發蒙國小諸位好友,并幫助趙天鵬、周大根等五人奔赴武昌,踏上革命道路。

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上海特别市臨時市民政府”成立,林鈞兼任市府秘書長,盛幼宣擔任市府機要秘書,負責保管文印。5月間,盛幼宣随周恩來同志搭乘英商怡和洋行輪船奔赴武昌,先在葉挺為軍長的十一軍政治部任文書,到南昌後配置設定在中央革命委員會。8月1日,盛幼宣與林鈞、趙天鵬、周大根等參加了南昌起義。因為起義部隊受挫而被迫流落回到故鄉。轉輾返滬後,林鈞擔任中共浦東工作委員會書記,以曙光中學為據點,召集革命力量,開展地下鬥争。秋冬之交,盛幼宣聞訊趕到曙光中學,跟随林鈞投入南彙農民運動。

1928年入夏後,反革命勢力極為嚣張,瘋狂搜捕共産黨人,揚言“甯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9月間,曙光中學遭到當局查封,情勢十分危急。正在新場鎮正明國小執教的盛幼宣奉命外出隐蔽,依靠老同學趙惠溪的關系,悄悄來到明強國小。

患難生情

盛幼宣剛在明強國小安頓下來,意外地巧遇陷入困境且無處藏身的昔日戰友楊逸菲。

楊逸菲(1909~1999),乳名邵阿大,出生于馬橋鄉彭渡村。六歲時,生母病逝,父親邵秋泉無力扶養,由姑母邵壽珠領養,帶其到南彙縣萬祥鄉南楊宅生活,改名楊品珍。1922年秋,楊逸菲國小畢業後,入新場鎮達明女校寄宿就讀,喜歡接受進步書刊的熏陶。養父楊紹昌原為金山縣知事,認為其有失體統,竭力阻撓其參與社會活動,試圖以包辦婚姻脅迫其就範。

1927年年底,為了徹底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楊逸菲毅然跳窗逃離家門,投奔到剛建立的“紅色搖籃”曙光中學。當時,奉賢縣四團鎮上有惡霸橫行,中共浦東特委決定以“紅色恐怖反對白色恐怖”。1928年6月16日,天正下着綿綿細雨。通過林鈞籌劃,除暴所用的兩支手槍就裝在藤條箱中,由“中央特科”紅隊隊員趙一凡充當“哥哥”,一路護送交通員楊逸菲到關橋碼頭上船,裝扮成“放假返鄉的女學生”,趕到新場鎮,交給在正明國小執教的盛幼宣,再由他轉送行動小組。就此,楊逸菲與盛幼宣在鬥争中相識相知。

1928年9月,曙光中學遭查封後,楊逸菲随老師林鈞轉移到上海城區。不久,她與周大根在中共淞浦特委機關以兄妹名義擔任交通員,并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年底,特委機關突然遭到破壞,楊逸菲與黨組織失去聯系,成了無處安身的流浪者。她無奈化名倪雪鴻,隐蔽在周浦同學倪慎言家中。

那天,楊逸菲有幸巧遇盛幼宣,便一起來到明強國小。

楊逸菲才十九歲,機靈熱情,善說能唱。盛幼宣說動校長幫助,接納她在校擔任音樂老師。校長認定他倆是一對戀人,有心成全。而夾路相逢的楊逸菲與盛幼宣,果真患難生情。不久,由林鈞主持,他倆結為夫妻。

戰友相聚

七寶鎮地處三縣交界地,商貿活躍,人員流動頻繁。盛幼宣、楊逸菲隐蔽在明強國小内,利用課堂開展體育康樂活動,組織學生學唱進步歌曲,但對外并不張揚。

1929年1月,奉賢莊行農民武裝暴動遇挫後,參與暴動的骨幹陳枕石、錢芬為躲避當局追捕,奉命轉移到明強國小。在盛幼宣、楊逸菲的掩護下,陳枕石(化名莊旦)和錢芬(化名徐坤林)應聘擔任明強國小教員。

患難真情,這對地下黨夫妻曾在明強國小“潛伏”

1930年8月,南彙泥城暴動遇挫後,中共江蘇省委派暴動上司者沈千祥(1899~1931,化名顧志高)轉任中共松江縣委書記。秋天,沈千祥安排參與暴動的泥城國小教師姜文源(1899~1979,化名胡世傑)與兄弟姜文奎(1904~1943,化名管延慶)和宋振昌先後轉移到七寶,由盛幼宣、楊逸菲接應,隐蔽在明強國小任教。同年12月,因沈千祥不幸被捕,他們與黨組織一時失去了聯系。

這些來自浦東的戰友相聚在明強國小,盡管環境險惡,不宜張揚暴露,這裡依然成為紅色熔爐。他們傳閱黨組織的刊物和檔案等,組織師生排練話劇《家》等,還發動高年級學生抗議教員唐百忍美化國民黨法西斯教育而舉行罷課活動。

其間,黨組織選派戰友趙一凡遠赴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盛幼宣、楊逸菲傾囊相助,為其置備行裝。趙一凡曾擔任上海勞工糾察隊總教練,還同盛幼宣一起參加了南昌起義,他與楊逸菲曾多次以兄妹關系作掩護執行重要任務,此時彼此分手,深情難舍。

新的征程

1931年年初,楊逸菲和盛幼宣夫婦的入黨介紹人林鈞被捕入獄,而其夫人楊淑英剛生育不久,為躲避敵特追捕,便将未滿三歲的長子朱新光傳遞楊逸菲撫養。楊逸菲不負戰友情,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始終将這孩子帶在身邊。

患難真情,這對地下黨夫妻曾在明強國小“潛伏”

在楊逸菲、盛幼宣、姜文奎等中共黨員的影響下,明強國小校長鄭茂如、女教師黃競之、農民陳金生等成為革命新興力量。

1932年秋,七寶地區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在明強國小正式成立,由姜文奎擔任書記,時有黨員三人,屬中共松(江)金(山)縣委上司。此時,盛幼宣和楊逸菲由組織安排剛調往上海城區紫金國小執教,接受新的鬥争任務。

這對小夫妻攜手踏上了新的征程。

患難真情,這對地下黨夫妻曾在明強國小“潛伏”

1934年盛幼宣編寫的少兒讀物

患難真情,這對地下黨夫妻曾在明強國小“潛伏”

盛幼宣與楊逸菲留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