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88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趙昌飛一大早就從七寶的養老院出來,和家人趕往位于莘莊的闵行春申文化廣場。在現場,他看到了上百件紅色文藝作品,其中包括嶽父顧關濤烈士的畫像,老人激動不已。

顧關濤烈士的女婿和孫子瞻仰烈士畫像。
當天,闵行區第九屆“百花齊放新時代”系列文化活動暨上海闵行紅色文化藝術展開幕。展覽共推出83組近100件作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憶峥嵘歲月 講紅色故事”,主要是曆史場景、曆史事件、紀念地的再現;第二部分為“向英烈緻敬 與曆史對話”,主要是烈士的詩抄、家書、烈士肖像等;第三部分為“傳百年風華 建千秋偉業”,主要是英烈後人的傳承以及社會各界的緬懷紀念活動。
據介紹,闵行地處上海城區近郊,具有特殊的人文環境和曆史積澱,紅色文化的資源十分豐富。在不同的革命曆史時期,闵行發生過許多革命鬥争傳奇故事,出現過不少革命鬥争的重大曆史事件,湧現出了288位革命英烈,是上海紅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迎接建黨百年,闵行區文聯從去年下半年就着手籌備“上海闵行紅色文化藝術展”,通過挖掘、收集和梳理闵行地區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藝術創作,用美術、書法、攝影、剪紙、音頻、視訊等藝術形式加以表達,以此來讴歌黨的曆史,緻敬革命先烈,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現場展示的所有作品均為原創,主題思想鮮明,藝術呈現多樣,整體構思充滿創意。每件作品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揭示作品的出處和曆史内涵,音頻、視訊還可以掃二維碼觀看。
據了解,在春申文化廣場的展覽結束後,上海闵行紅色文化藝術展還将到全區各鎮街道進行巡展,将成為闵行市民學習重溫黨史的生動課堂。
這次展覽的開幕,标志着闵行區第九屆“百花齊放新時代”系列文化活動也正式拉開了帷幕,将陸續推出28場文藝演出、20場藝術展覽和文化研讨、10場藝術講座。據介紹,自去年以來,主辦方圍繞闵行紅色題材先後創排了《飛越七号橋》《相約梅家弄》等5部滬劇以及話劇《明強紅韻》、剪紙影戲《奇襲滬闵路》,今年6月18日将在颛橋文體中心舉行“建黨百年、闵行有戲”的集中展演,随後到各鎮街道進行巡演,用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革命傳統,弘揚紅色文化,開展黨史教育。
部分作品——
粉畫《寒夜火種》 作者:馬黎明
【作品内容簡介】1928年秋,中共地下黨員盛幼宣、楊逸菲進入明強國小。1929年1月,奉賢莊行農民武裝暴動遇挫後,陳枕石、錢芬奉命轉移到明強國小。1930年秋,參與暴動的泥城國小教師姜文源、姜文奎、宋振昌先後轉移到明強國小任教。七名戰友相聚在此,盡管環境險惡,不宜張揚暴露,這裡依然成為紅色熔爐,吸收校長鄭茂如、女教師黃競之、農民陳金生等成為革命新興力量。1932年秋,七寶地區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在明強國小正式成立,由姜文奎擔任書記。
連環畫《1940召樓事變》 作者:羅希賢
【作品内容簡介】1940年,召稼樓鎮上駐紮着忠義救國軍王伯祥部與僞軍51團,兩股勢力各霸一方,又互相牽制,事态詭秘。顧振率遊擊隊員潛入其中,并在泰豐雜貨店建立秘密聯絡站,靜觀風雲變幻,尋機策動起義。12月23日深夜,顧振率短槍班直奔禮耕堂,包圍僞軍51團部,迅速控制了僞團長周明發。僞軍中隊長企圖頑抗,被當場擊斃。200多個僞軍被押到南鐘家宅。顧振向他們喊話:“弟兄們,大家跟我去抗日,當漢奸死路一條!”200多人紛紛棄暗投明。未等天曉,顧振帶領240多人的隊伍,帶着繳獲的槍支,往南彙橫沔疾行,與抗日自衛團會師。
剪紙《漕寶路七号橋紀念地》 作者:張紅
【作品内容簡介】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揮師南下,劍指上海灘。國民黨守軍在七寶地區修築起34個碉堡,制造無人地帶。上海戰役打響後,七寶地下黨支部組織力量實地觀察地形,掌握敵情,寫成材料,繪制地圖轉交人民解放軍。
欄目主編:黃勇娣 文字編輯:黃勇娣
來源:作者:黃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