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作者:朝史暮想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氏。

朝史暮想说嘉靖朝,聊了很多的人物。权重位高者如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封疆大吏如南直浙总督胡宗宪,宣大总督翁万达;也有南剿倭寇,北御蒙古的儒将戚继光;又有以清廉刚直闻名后世的海瑞。但还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提,他就是嘉靖朝著名的谏臣——杨继盛。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杨继盛 画像

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清楚,杨继盛的出名得于他的两篇文章和其悲壮的结局。一篇《请罢马市疏》,直抒胸臆,点评时局,辞藻华丽,掷地有声;一篇《请诛贼臣疏》,慷慨激昂,铮铮傲骨,忧君忧民,一往无前。其后被严嵩一党陷害入狱,斩于菜市口的悲惨结局,更是增添了几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时人哀之敬之,后人叹之仰之。可诸位还需知晓,杨继盛除了他不屈的风骨,其才学人品亦毫不逊色。这次,朝史暮想和大家聊聊杨继盛。

<h1>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h1>

杨继盛出生在一户贫苦的农家。5岁时,父亲纳妾。杨继盛的母亲便带着杨继盛和他的姐姐出去单过,相依为命。7岁时,母亲逝世,姐弟俩只得再次投奔父亲。期间人情冷暖,杨继盛苦甜自知。

好不容易能够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了,11岁那年父亲却也亡故。因为哥哥嫂子对他不待见,杨继盛只得寄居在一间破庙里和一名僧人为伴。僧人时常外出念经化缘,杨继盛便在庙里做些杂役。期间仍不忘专心学业,夜里常借着月光读书。《杨忠愍公集》有载:

夜尝缺油,每读书月下,夜无衾,腿肚常冻,转起绕室疾走始愈,其苦盖难言万一矣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杨继盛 题词

稍长之后,杨继盛拜入一李姓老师门下学习。老师独具慧眼,非常看重杨继盛,倾囊相授,杨继盛学业进步很快。不幸的是,不久老师便病倒了。别的同学都另觅他处,只有杨继盛留下来日夜服侍老师。杨继盛没钱,但是为了求药不惜忍饥挨饿,徒步百余里。老师最后还是走了,杨继盛悲痛万分。

时瘟疫流行。那个曾经陪伴他僧人病倒了。所有人都远远避开,只有杨继盛依然留下来照顾他。杨继盛哥哥见状,惊惧万分,不准杨继盛回家。在杨继盛的精心照顾下,僧人最后痊愈。讽刺的是,这个时候杨继盛的哥哥嫂子也染病了。杨继盛毫无怨言地又去照料二人,以至康复。其义举受到众人的一致赞誉。

嘉靖二十六年,苦学的杨继盛终于中了进士,二甲第十一名,时年32岁。后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掌文官封爵,褒增,议恤等事宜),从六品。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嘉靖帝 剧照

嘉靖二十九年,杨继盛因考核成绩优异,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从五品。南京吏部对于杨继盛的评语也被记录于《杨忠愍公集》:

器深而志远,学懋而守严,儒行占其,夙成壮献,可以大受。

同年,蒙古俺答部南下,兵临京师,劫掠五日而去,即“庚戌之变”。

时朝中严嵩,仇鸾等人准备同俺答部开市议和,杨继盛遂上《请罢马市疏》,提出开市之“十不可,五谬”,未果。杨继盛入狱,被贬,谪为狄道典史。

狄道,当时是少数民族与汉人的杂居地区,多回,藏之民。而所谓的典史,是掌管县里缉捕,刑狱之事,已经没有品级了,算是吏这一个阶层。

可杨继盛并没有自暴自弃,任职期间,走访民情,缓和民族矛盾,兴办学校,疏通河道,开办煤矿,期间缺钱的时候甚至典当了家财。

之后马市作罢,仇鸾被清算,杨继盛重新被起复。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蒙古骑兵

嘉靖三十一年,杨继盛历山东诸城知县,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矛头直指严嵩,细数严嵩“十大罪,五大奸”。嘉靖帝震怒,下昭狱。

嘉靖三十四年,终被处死,时年40岁。

<h1>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h1>

嘉靖二十六年,杨继盛正式步入仕途。在嘉靖二十九年之前,杨继盛一直是在南京做官的。

我们知道,自朱棣迁都之后,南京是作为战略陪都的性质而保留的。尽管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办公体系,但是除了南京兵部有点实权有事情忙,其他的衙门基本上都是非常清闲的,几乎被当做了很多官员闲置休养的地方。

所以杨继盛在南京,是接触不到北京具体的核心圈子和相关机密事宜的。而这三年,几乎成了杨继盛最平淡最悠闲快乐的时光。

嘉靖二十九年,杨继盛调入北京。南京三年悠闲平淡的为官历程,并没有培养出他官场的圆滑和老练,也同样没有消磨他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杨继盛 文集

请罢马市

庚戌之变中,蒙古铁骑在京郊的猖獗,让他悲愤不已;严嵩,仇鸾请求开市通商的提议,让他忧惧万分。于是,一没钱,二没关系,一个刚刚调入京城人生地不熟,椅子还没坐热的杨继盛,毅然奏上《请罢马市疏》,请求朝廷不得恢复与蒙古的朝贡。

从长远客观的角度来说,恢复明朝与蒙古的朝贡总体是利大于弊的,朝史暮想曾经也专门就此有过作文说明。杨继盛以贫苦出身,仅有三年官龄,又常年游离于朝政核心圈子之外,很多东西不是当时的他能够看明白,看透彻的。

《请罢马市疏》一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其中有大量的篇幅都在讲恢复与蒙古的朝贡,如何丧权辱国,损害君王朝廷颜面,致使百姓心寒,边备不稳等。如:

......夫开马市者,和议之别名也......此忘天下之大仇......此失天下之信义......此损国家之重威......此隳豪杰效用之志......此开边方通虏之门......此长胡虏轻中国之心......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边境互市场景

而嘉靖帝之所以在看到这份上书后会觉得为难,是因为杨继盛关于开市会损害颜面的这一说法,其实合乎嘉靖帝心意的。然当时之势,蒙古势大,多次以战促谈,甚至还打到了京郊,嘉靖帝犹豫之后,还是准许开市。但杨继盛的名字,却被嘉靖帝记住了。

但是也千万不要小看了杨继盛,如果朝廷必须要开市,他还提出过五点建议:

其一,必令俺答爱子入侍;其二,令尽还所捕虏边民;其三,议开市后,他种落入寇,俱责保约;其四,欲平马价,分为三等;其五,欲整兵为战守备,毋玩忽生虏心。

可以吧,是不是没想到杨继盛还有这种眼光。让俺答派质子,放还俘虏,联合守疆,下调马价,整顿边备,杨继盛这套组合拳,可以说是很大限度地保证了大明的权益和试探俺答的诚意。可惜终未予采纳。

而杨继盛请求朝廷罢市,只是简单地出于忠君报国的儒家理念。以小小兵部员外郎之职,以忧君思民之情而敢于直议朝中军政大事,这份果敢和刚直不得不让人钦佩。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弹劾严嵩

请求罢市的诉求并没有被嘉靖帝接受,相反杨继盛入了狱,受了皮肉之苦,还被贬官外放。不久,杨继盛在之前《请罢马市疏》部分不好的预言实现了,仇鸾向俺答行贿的事情也败露了,马市停摆。而嘉靖帝也重新想起了杨继盛。

嘉靖三十一年,杨继盛再次回调北京,严嵩刻意伸出“橄榄枝”,推举他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因为武选司负责武将的升迁调动,所以是个十足的肥差。但杨继盛依然不为所动。嘉靖三十一年杨继盛回京,同年年底,即准备弹劾严嵩,并于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正式上文弹劾,名震古今的《请诛贼臣疏》正式出炉。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严嵩 像

在这里,朝史暮想打算先和大家看看之前部分弹劾严嵩的官员和下场。

嘉靖十六年,御史桑乔,弹劾严嵩负国恩,被廷杖,戍九江;嘉靖二十年,御史叶经,弹劾严嵩贪腐徇私,被廷杖,夺职;嘉靖二十一年,给事中沈良才,御史童汉臣联名弹劾严嵩贪污,沈被夺职,童被贬官;嘉靖二十二年,给事中周怡,弹劾严嵩营私弄权,被廷杖,下狱;嘉靖二十九年,主事徐学诗,弹劾严嵩克扣军饷,被夺职;嘉靖三十年,锦衣卫沈炼,弹劾严嵩十大罪,贬官斩杀......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嘉靖四十一年,徐阶主持发动的那次弹劾,严嵩之前在嘉靖朝是无敌的存在,所有弹劾他的官员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如此众多的前车之鉴,杨继盛不是不明白自己可能会面临的下场。而严嵩为了拉拢他还举荐过自己,此份弹劾一出,严嵩定然怒不可遏,形势必然凶险万分。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严嵩 剧照

其妻张氏几番哭诉,请求杨继盛作罢,甚至让他辞官回乡。在奏疏完成之后,杨继盛也几次犹豫,甚至烧掉了自己的奏疏。但是杨继盛依然是杨继盛,亲人的哭诉,生活的困苦,官场的名利,甚至依稀可见的悲惨下场都不能动摇他刚直谏言,为国为民的那份热衷,“虽千万人,吾往矣”!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杨继盛斋戒沐浴三日后,上疏弹劾严嵩,列其“十大罪,五大奸”,举朝沸腾。

同样是弹劾严嵩,为什么杨继盛的《请诛贼臣疏》反响这么大?因为这是死谏,文中列举的严嵩罪状桩桩件件都足以致严嵩死罪,大有一幅你死我亡之势。而杨继盛无权无势,又无派系撑腰,此次弹劾完全出于个人的义愤填膺,朝中很多人都感叹杨继盛的勇气,也非常认同他说出藏于他们心中多年的积怨,一时舆论哗然。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杨继盛 信札

严嵩自然反击,以文中“皇上或问二王,令其面陈嵩恶”作文章,在嘉靖帝面前挑拨嘉靖帝与二位王子的关系,借以将事情往党争夺嫡上牵扯。嘉靖帝果然中计,将杨继盛下狱。

杨继盛因为自己的刚直再次付出了代价。被有心人看来,虽然《请诛贼臣疏》全文都在讲严嵩的罪状,但其实都是在打嘉靖帝的脸。如:

......皇上左右皆贼嵩之间谍......皇上之纳言乃贼嵩之拦路犬......皇上之爪牙乃贼嵩之瓜葛......皇上之耳目皆贼嵩之奴仆......皇上之臣工多贼嵩之心腹,此为其五奸。

虽是刚直实言,但也无异于在说嘉靖帝昏庸无能,已经被严嵩完全架空。所以触怒嘉靖帝是必然的。而这和之后徐阶用严世蕃做文章,保全嘉靖帝的颜面,从侧面挑动嘉靖帝对严嵩的反感的招数相比,显然是稚嫩了很多。但,这就是杨继盛,一身傲骨,从不屈服的杨继盛。

<h1>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h1>

古语云:愿为良臣不为忠臣。因为忠臣的下场往往都不尽如意。同时代的徐阶选择了良臣,而杨继盛义无反顾地做了忠臣。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徐阶 像

忠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被锦衣卫打了板子之后,杨继盛双腿开始感染腐烂。先是右腿,杨继盛用碎碗片割掉腐肉;之后是左腿,由于溃烂程度很高,向狱卒借来针线和刀,用针线将表皮提起,用刀剜开伤口,“肉尽,筋挂膜,复手截去"。

牢房阴暗潮湿,杨继盛深受重伤,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都达到极致,期间几次昏迷不省人事。但杨继盛依然在咬牙坚持,他还在对抗。对抗着世道,对抗着奸邪,对抗着命运。

朋友要来看望他,为他送衣送药,杨继盛几次拒绝。因为他怕严嵩会迁怒他们。他深知自己妻子性格刚烈,于狱中写下遗书一再告诫妻子不得从死。

而对于孩子,杨继盛在遗书中更是以朴素的语言,教导他们如何为人,治学,治家,满怀着父亲的殷切期望和不能陪同的伤感无奈。

嘉靖三十四年,严嵩终以诡计杀害了杨继盛。不久,杨继盛之妻张氏亦自缢殉夫。

大明直臣——杨继盛剑从砺出,杨继盛生平略述一个崇高伟大而又真实平凡的杨继盛一个忠臣,更是一个好人

杨继盛 祠堂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杨继盛是明代众多言官中的典型代表。而明代很多言官的风骨气节,的确让人敬佩不已。当国事艰难,百姓困苦的时候,总是需要有人站出来于国于民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杨继盛绝非愚忠,相反,支撑他的是一种爱国爱民的信念。这是一种信仰。

杨继盛没有白死,隆庆元年,明穆宗为其平反,谥号“忠愍”。隆庆二年,家乡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用以纪念。而杨继盛的铮铮铁骨和刚直不屈,为国为民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最后,朝史暮想以清代顺治帝的评语结束此文:

朕观明有二百七十年,忠谏之臣往往而有,至于不为强御,披膈犯颜,则无如杨继盛。而被祸惨烈,杀身成仁者,亦无如杨继盛。

参考资料:《明史》,《杨忠愍公集》等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