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
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前任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且谓携带幼童赴外国者,如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皆可胜任等语。臣国藩深韪其言,曾于上年九月、本年正月,两次附奏在案。臣鸿章复往反函商。窃谓自斌椿及志刚、孙家谷两次奉命游历各国,于海外情形亦已窥其要领,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造船、制器等事,无一不与用兵相表里。凡游学他邦得有长技者,归即延入书院,分科传授,精益求精,其于军政船政直视为身心性命之学。今中国欲仿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日强之至意。
查美国新立和约第七条,内载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人民一体优待;又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准外国人居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等语。本年春间,美国公使过天津时,臣鸿章面与商及,允候知照到日,即转致本国妥为照料。三月间,英国公使来津接见,亦以此事有无相讯。
臣鸿章当以实告,意颇欣许,亦谓先赴美国学习,英国大书院极多,将来亦可派往。此固外国人所深愿,似于和好大局有益无损,臣等伏思外国船长既肯听人共习,志刚、孙家谷又已导之先路,计由太平洋乘轮船径达美国,月余可至,尚非甚难之事。
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军火,京师设同文馆选满汉子弟延西人教授,又上海广方言馆选文童肄业,似中国已有基绪,无须远涉重洋。不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西人学求实际,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孰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日异而岁不同,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突下犬改交),苟非遍览久习,则本源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又曰百闻不如一见,此物此志也。况诚得其法,归而触类引伸,视今日所为孜孜以求者不更扩充于无穷耶?
惟是试办之难有二:一日选材,一日筹费。盖聪颖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则选材难。国家帑项岁有常额,增此派人出洋肄习之款,更须措办,则筹费又难。凡此二者,臣等亦深知其难,第以成山始于一篑,蓄艾期于三年,及今以图,庶他日继长增高,稍易为力。爰饬陈兰彬、容闳等悉心酌议,加以覆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业,十五年后,按年份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富强,正可及时报效。
闻前此闽粤宁波子弟亦时有赴洋学习者,但止图识粗浅洋文洋语,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此则入选之初,慎之又慎。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
至于通计费用,首尾二十年需银百二十万两,诚属巨款。然此款不必一时凑拨,分析计之,每年接济六万,尚不觉其过难。除初年盘川发给委员携带外,其余指有定款,按年豫拨,交与银号陆续汇寄,事亦易办。总之,图事之始,固不能子之甚吝而遽望之甚赊;况远适异国,储才备用,更不可以经费偶乏,浅尝中辍,近年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凡西人擅长之技,中国颇知容心;所需经费,均蒙谕旨准拨。亦以志在必成,虽难不惮,虽费不惜,日积月累,成效渐有可观,兹拟选带聪颖子弟赴外国肄业,事虽稍异,意实相同。谨将章程十二条,恭呈御览。公无仰恳天愚饬下江海关,于洋税项下按年指拨,勿使缺乏。恭候命下,臣等即饬设局挑选聪颖子弟妥慎办理。如有章程中未尽事宜,并请饬下总理衙门酌核更改,臣等亦可随时奏请更正。 (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