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俄罗斯城市伏尔加格勒,城中心的一座山岗上树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像。该雕像呈现灰色,由钢筋水泥铸造,主体重达8000吨。其主体刻画的是一位高举宝剑的女性,她表情严肃,张开手臂,嘴里像是在呼唤谁的名字。
这座雕像的名字叫做“祖国母亲的召唤”,她脚下所踩的土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阵地之一“马马耶夫岗”,直到今天,共有三万名苏联红军战士长眠于此。
这位“马马耶夫岗”的祖国母亲,呼唤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百万红军战士。

在半个多世纪前,“伏尔加格勒”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以当时苏联最高领袖的名字命名,是当时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和苏维埃联盟围绕这座城市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光在“马马耶夫岗”两军就进行了数个月的交锋,10万苏德士兵战死在这座山岗上。
而在1942年秋冬,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血战的苏德双方军队分别是德国第6集团军,以及苏联第62集团军。作为东线德军的精锐重兵团,第6集团军曾在1942年夏天的哈尔科夫大败苏军,俘虏苏军24万人,摧毁苏军2000多辆坦克。这支部队有27万人之众,且士兵多是经验充足的老兵,战斗力十分凶悍。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仅在半年后,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折戟沉沙,倒在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苏联第62集团军之手。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凭借斯大林格勒之战,跻身二战十大王牌部队之中,并且一度升至首位!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他们为何能击败不可一世的德国第6集团军呢?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8">一、伏尔加河的儿子</h1>
苏联第62集团军,这一番号其实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从1941年6月到1942年4月,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一年。
第62集团军的前身,是苏联组建的“第7预备役部队”,在西南方面军大溃败后紧急组成。“预备役”是苏军在苏德战争胶着时期的底牌,与直接从后方招收的新兵相比,预备役部队的士兵由退役军人为骨干,战术素养较强,组建后就能上前线。
1942年夏天,德国在乌克兰东部主动发难,旨在占领“顿河-伏尔加河-高加索”等地的“蓝色行动”开始实施。
对此,刚刚在5月组建的“第7预备役”便被调往前线,第二个月就被改编为红军第62集团军,司令是科尔帕克奇少将。这支年轻的军队下辖11个师,以及两个坦克团,总人数15万,和德军普通的集团军人数相当,却少于第6集团军。
1942年6月,第62集团军被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和第63、64集团军一起防御这座“领袖城市”。他们的任务是在斯大林格勒外围建立防御阵地,寸土不让地保护这座城市。
这个时候,德国B集团军群的百万雄师正在东进,前锋为德国第6集团军,在刚刚结束的“哈尔科夫战役”里,第6集团军围歼了西南方面军的预备役部队,苏军7万人阵亡,24万人被俘,德军自己仅付出2万人的伤亡,德军和苏军伤亡比达到1:10。
德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这给苏军将领很大的压力。
在1942年7月,本来进攻沃罗涅日方面的德国B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却突然南下,直奔斯大林格勒而来。苏共中央预料斯大林格勒会爆发大会战,于是紧急组织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赫鲁晓夫和铁木辛哥元帅两人共同指挥。
7月中旬,德军开始攻城,苏联第64集团军遭到了德军装甲军的围攻,10万大军居然十天内就被打残,64集团军被迫过河整顿。斯大林格勒摇摇欲坠,它可能像一座普通城市一样被德军一鼓作气打穿,失望至极的苏共领袖换掉了前线的铁木辛哥元帅,并且发出了闻名二战的第227号命令:“所有苏联军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8">二、“绝对不许后退一步”</h1>
在苏共领袖的命令下,斯大林格勒军区开始进行政治教育,宣传“寸步不让”的命令。与此同时,该军区得到了预备役的增援,第1、第4坦克集团军被派往前线,这些装甲力量的加入大大增强了苏军的战斗力。
当时主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27万大军以步兵为主,本来隶属B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群”被调往南方,所以德军在遭到苏联坦克的进攻后减慢了进军速度。
1942年8月,纳粹元首看斯大林格勒的苏军顽强抵抗,又把第4装甲集群调回B集团军群,一起进攻斯大林格勒。这时德军再次占据上风,斯大林格勒城外的第62、63集团军伤亡惨重,尤其是第62集团军,平均一个师的10000人只够打五天!
面对德军的攻势,久经战阵的62集团军司令洛帕京中将失去了斗志。他在对方面军的报告里说:“部队的伤亡太过惨重,坦克消耗殆尽,我们无法守住斯大林格勒,请让我们撤退。”
洛帕京中将的意志已经被德军打垮,这一丧失斗志的报告引起方面军的不满。于是洛帕京被第64集团军副司令崔可夫中将换掉,第62集团军迎来了崔可夫这位意志坚定的指挥官,也拉开了他们在斯大林格勒最辉煌的篇章。
当时,崔可夫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得到命令:要么挡住德国人的进攻,要么和这座城市一起牺牲。崔可夫也立下了军令状:斯大林格勒如果沦陷,自己也会死在那里。
在开战前,第62集团军下辖11个师,在打了一个月后5个师已经打残,被迫撤往后方“修整”。崔可夫接手时,全军15万人只有6万多残兵败将,他们能做到的只有“阻滞”德军,尽量拖延德国人的步伐,等顿河、西南、斯大林格勒大三军区的援军赶到。
崔可夫将军来到62集团军,还对军队里蔓延的失败情绪感到震惊。
他召集了手下的军官和各级政委,向他们传达了最高领袖“不许撤退”的命令,并且对集团军蔓延的“失败主义情绪”进行了批评。他惩罚了一些萎靡不振的指挥官,并选拔了一批意志坚定的下级军官去领导前线。
崔可夫告诉全军:“斯大林格勒绝对不会陷落,朱可夫将军已经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几十个师正在增援的路上。”
在进行了政治教育后,第62集团军的士气为之一振,士兵们被允诺会得到休整和增援,这无疑给这些血泊里厮杀的军人新的希望。
1942年9月,鉴于62集团军完全处于劣势,崔可夫将军改变了洛帕京的阵地战战术,他让士兵们化整为零,依靠斯大林格勒城的建筑废墟寸步不让地攻击德军。
于是,红军士兵趁着夜色渗透进阵地前沿,把士兵化成班、排分散到每一栋房子和每一条街道。德军每走一步都有可能遭到攻击,在几天后,德国阵地被苏军士兵撕碎,两方的前沿交错在一起,“战线”被模糊了。
崔可夫的这种战术名为“拥抱战术”,而德国人则给它起了个令人厌恶的名字——老鼠战。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3">三、“62集团军”早已不存在了</h1>
“拥抱战术”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斯大林格勒的战局。
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和德军战线交错,这让德军的重火力束手无策,坦克和各种火炮无法进行齐射,因为炸死苏联人的同时,也会炸死在苏军身边的德国士兵。德军不得不改变战术,跟苏联人在废墟中“拼刺刀”,苏军的狙击手在瓦砾下大显神威,德国士兵们精神濒临崩溃。
德军士兵在信件里写道“我们占领了房子的客厅,但是厨房还在苏联人的手里。”
“我们被困在废墟中了,苏联人在尸体下射击,我们不得不把苏军的尸体和战友的尸体一起烧毁,那臭味让我窒息。”
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个死亡迷宫,德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天上徘徊,但是无法投弹。
1942年9月的斯大林格勒城完全成了“绞肉机”,苏联士兵的平均寿命不到24小时,一个齐装满员的连队投入前线,三天就会打光。当时的苏联士兵能活三天就升任连长,活一周就能当营长。
有一次,一位苏军军官来到前线,一位士兵直接向他下命令:“长官别愣着了,马上去支援火车站!”这样的情况在斯大林格勒层出不穷,军衔不存在了,番号不存在了,所有人都是战士。
根据幸存老兵回忆:苏军一个连里50多个士兵,可能来自40多个不同番号的部队,还有普通市民捡起枪参战。只要有人幸存下来,他们就会继续战斗,无论其身份和地位。
因为城内的战局太过焦灼,没人能统计斯大林格勒苏军的具体伤亡。但是根据崔可夫的战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平均每天要伤亡2千人以上,这个消耗速度下,任何部队都会灰飞烟灭。在斯大林格勒的指挥中心,崔可夫不问下级指挥官的姓名和部队番号,只问他们驻守在哪,有多少人。
第62集团军此时已经不是一个编制,1942年夏天的这支部队已经消失。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成了一种精神,后方的苏联士兵得知自己要支援“第62集团军”,就知道自己会进入斯大林格勒的地狱。
62集团军参战的几个月里,后方为前线送来了整整24个师的增援,还有几十个各级的营团组织,总共20多万人,但是这些部队大多都被彻底打光。
仅在9月16日到19日的三天内,满员的红军近卫第13师10000人,跟德军在马马耶夫岗血战,三天内红军牺牲7000人,近卫13师只剩下了一个团,而这仅仅是马马耶夫岗发生的一次战役而已,相似的战斗在斯大林格勒上演过无数次。
与苏军一样,德军也对这种残酷的巷战心惊胆战,装甲兵不敢深入城内半步,否则马上会被摧毁。德军的进攻开始以“米”为单位计算,在付出的巨大的伤亡后,德军在11月占领了90%的斯大林格勒,这时的苏联第62集团军虽然还在抵抗,但是战斗人员已经换了几茬,只剩下5万余人。
62集团军的血战为后方的苏军争取了时间,1942年底,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已经失去斗志,而苏联百万大军即将发起反攻,“天王星行动”开始。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8">四、目标:柏林!</h1>
“天王星行动”的钳形攻势打垮了德国B集团军群,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的仆从军被苏军消灭,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死死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中。
此时,苏联第62集团军和德国第6集团军的巷战还在继续,但是德军的进攻势头越来越弱,他们的后勤线被断,空运的物资不足以维持十几万军队的消耗。
10万德军士兵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在废墟中苟延残喘。伤兵除了被空运走的之外,几乎全部死亡。
“天王星行动”两个月后,德国第6集团军9万人向苏军投降。1942年秋天杀入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有27万人,共14万人死在斯大林格勒,9万人投降。而苏军62集团军的伤亡是他的一倍,在得到几十个整编部队支援后,第62集团军在战后也只剩下不到7万人。
第62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战斗的故事传遍苏联,这支英雄部队随后被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仍然由崔可夫指挥。在那之后,近卫第8集团军参加了东线库尔斯克、布列斯特、奥德河等战役,战功卓著,受到了苏联红军统帅部17次全军嘉奖。
1945年4月,200万苏军红军包围柏林,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成为进攻主力,并率先向法西斯的老窝柏林进行了第一轮炮击。第8集团军把战火从斯大林格勒带到了柏林,毁灭了纳粹德国最后的堡垒。在战后,这支满载荣誉的部队一直是苏联红军的精锐,其番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天王星”行动 斯大林格勒战役》,刘颖;余文;江泓
2、《第二次世界大战崔可夫亲历记》,赵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