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俄羅斯城市伏爾加格勒,城中心的一座山崗上樹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像。該雕像呈現灰色,由鋼筋水泥鑄造,主體重達8000噸。其主體刻畫的是一位高舉寶劍的女性,她表情嚴肅,張開手臂,嘴裡像是在呼喚誰的名字。
這座雕像的名字叫做“祖國母親的召喚”,她腳下所踩的土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陣地之一“馬馬耶夫崗”,直到今天,共有三萬名蘇聯紅軍戰士長眠于此。
這位“馬馬耶夫崗”的祖國母親,呼喚的是在這片土地上犧牲的百萬紅軍戰士。

在半個多世紀前,“伏爾加格勒”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以當時蘇聯最高領袖的名字命名,是當時蘇聯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蘇德戰争期間,納粹德國和蘇維埃聯盟圍繞這座城市進行了慘烈的戰鬥,光在“馬馬耶夫崗”兩軍就進行了數個月的交鋒,10萬蘇德士兵戰死在這座山崗上。
而在1942年秋冬,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血戰的蘇德雙方軍隊分别是德國第6集團軍,以及蘇聯第62集團軍。作為東線德軍的精銳重兵團,第6集團軍曾在1942年夏天的哈爾科夫大敗蘇軍,俘虜蘇軍24萬人,摧毀蘇軍2000多輛坦克。這支部隊有27萬人之衆,且士兵多是經驗充足的老兵,戰鬥力十分兇悍。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僅在半年後,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折戟沉沙,倒在之前名不見經傳的蘇聯第62集團軍之手。蘇聯紅軍第62集團軍憑借斯大林格勒之戰,跻身二戰十大王牌部隊之中,并且一度升至首位!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軍隊?他們為何能擊敗不可一世的德國第6集團軍呢?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8">一、伏爾加河的兒子</h1>
蘇聯第62集團軍,這一番号其實在曆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從1941年6月到1942年4月,總共加起來還不到一年。
第62集團軍的前身,是蘇聯組建的“第7預備役部隊”,在西南方面軍大潰敗後緊急組成。“預備役”是蘇軍在蘇德戰争膠着時期的底牌,與直接從後方招收的新兵相比,預備役部隊的士兵由退役軍人為骨幹,戰術素養較強,組建後就能上前線。
1942年夏天,德國在烏克蘭東部主動發難,旨在占領“頓河-伏爾加河-高加索”等地的“藍色行動”開始實施。
對此,剛剛在5月組建的“第7預備役”便被調往前線,第二個月就被改編為紅軍第62集團軍,司令是科爾帕克奇少将。這支年輕的軍隊下轄11個師,以及兩個坦克團,總人數15萬,和德軍普通的集團軍人數相當,卻少于第6集團軍。
1942年6月,第62集團軍被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和第63、64集團軍一起防禦這座“領袖城市”。他們的任務是在斯大林格勒外圍建立防禦陣地,寸土不讓地保護這座城市。
這個時候,德國B集團軍群的百萬雄師正在東進,前鋒為德國第6集團軍,在剛剛結束的“哈爾科夫戰役”裡,第6集團軍圍殲了西南方面軍的預備役部隊,蘇軍7萬人陣亡,24萬人被俘,德軍自己僅付出2萬人的傷亡,德軍和蘇軍傷亡比達到1:10。
德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士氣高昂,這給蘇軍将領很大的壓力。
在1942年7月,本來進攻沃羅涅日方面的德國B集團軍群第4裝甲叢集卻突然南下,直奔斯大林格勒而來。蘇共中央預料斯大林格勒會爆發大會戰,于是緊急組織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由赫魯曉夫和鐵木辛哥元帥兩人共同指揮。
7月中旬,德軍開始攻城,蘇聯第64集團軍遭到了德軍裝甲軍的圍攻,10萬大軍居然十天内就被打殘,64集團軍被迫過河整頓。斯大林格勒搖搖欲墜,它可能像一座普通城市一樣被德軍一鼓作氣打穿,失望至極的蘇共領袖換掉了前線的鐵木辛哥元帥,并且發出了聞名二戰的第227号指令:“所有蘇聯軍隊,絕對不許後退一步!”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8">二、“絕對不許後退一步”</h1>
在蘇共領袖的指令下,斯大林格勒軍區開始進行政治教育,宣傳“寸步不讓”的指令。與此同時,該軍區得到了預備役的增援,第1、第4坦克集團軍被派往前線,這些裝甲力量的加入大大增強了蘇軍的戰鬥力。
當時主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國第6集團軍27萬大軍以步兵為主,本來隸屬B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叢集”被調往南方,是以德軍在遭到蘇聯坦克的進攻後減慢了進軍速度。
1942年8月,納粹元首看斯大林格勒的蘇軍頑強抵抗,又把第4裝甲叢集調回B集團軍群,一起進攻斯大林格勒。這時德軍再次占據上風,斯大林格勒城外的第62、63集團軍傷亡慘重,尤其是第62集團軍,平均一個師的10000人隻夠打五天!
面對德軍的攻勢,久經戰陣的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中将失去了鬥志。他在對方面軍的報告裡說:“部隊的傷亡太過慘重,坦克消耗殆盡,我們無法守住斯大林格勒,請讓我們撤退。”
洛帕京中将的意志已經被德軍打垮,這一喪失鬥志的報告引起方面軍的不滿。于是洛帕京被第64集團軍副司令崔可夫中将換掉,第62集團軍迎來了崔可夫這位意志堅定的指揮官,也拉開了他們在斯大林格勒最輝煌的篇章。
當時,崔可夫從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得到指令:要麼擋住德國人的進攻,要麼和這座城市一起犧牲。崔可夫也立下了軍令狀:斯大林格勒如果淪陷,自己也會死在那裡。
在開戰前,第62集團軍下轄11個師,在打了一個月後5個師已經打殘,被迫撤往後方“修整”。崔可夫接手時,全軍15萬人隻有6萬多殘兵敗将,他們能做到的隻有“阻滞”德軍,盡量拖延德國人的步伐,等頓河、西南、斯大林格勒大三軍區的援軍趕到。
崔可夫将軍來到62集團軍,還對軍隊裡蔓延的失敗情緒感到震驚。
他召集了手下的軍官和各級政委,向他們傳達了最高領袖“不許撤退”的指令,并且對集團軍蔓延的“失敗主義情緒”進行了批評。他懲罰了一些萎靡不振的指揮官,并選拔了一批意志堅定的下級軍官去上司前線。
崔可夫告訴全軍:“斯大林格勒絕對不會陷落,朱可夫将軍已經來到了方面軍司令部,幾十個師正在增援的路上。”
在進行了政治教育後,第62集團軍的士氣為之一振,士兵們被允諾會得到休整和增援,這無疑給這些血泊裡厮殺的軍人新的希望。
1942年9月,鑒于62集團軍完全處于劣勢,崔可夫将軍改變了洛帕京的陣地戰戰術,他讓士兵們化整為零,依靠斯大林格勒城的建築廢墟寸步不讓地攻擊德軍。
于是,紅軍士兵趁着夜色滲透進陣地前沿,把士兵化成班、排分散到每一棟房子和每一條街道。德軍每走一步都有可能遭到攻擊,在幾天後,德國陣地被蘇軍士兵撕碎,兩方的前沿交錯在一起,“戰線”被模糊了。
崔可夫的這種戰術名為“擁抱戰術”,而德國人則給它起了個令人厭惡的名字——老鼠戰。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3">三、“62集團軍”早已不存在了</h1>
“擁抱戰術”的誕生,徹底改變了斯大林格勒的戰局。
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和德軍戰線交錯,這讓德軍的重火力束手無策,坦克和各種火炮無法進行齊射,因為炸死蘇聯人的同時,也會炸死在蘇軍身邊的德國士兵。德軍不得不改變戰術,跟蘇聯人在廢墟中“拼刺刀”,蘇軍的狙擊手在瓦礫下大顯神威,德國士兵們精神瀕臨崩潰。
德軍士兵在信件裡寫道“我們占領了房子的客廳,但是廚房還在蘇聯人的手裡。”
“我們被困在廢墟中了,蘇聯人在屍體下射擊,我們不得不把蘇軍的屍體和戰友的屍體一起燒毀,那臭味讓我窒息。”
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個死亡迷宮,德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天上徘徊,但是無法投彈。
1942年9月的斯大林格勒城完全成了“絞肉機”,蘇聯士兵的平均壽命不到24小時,一個齊裝滿員的連隊投入前線,三天就會打光。當時的蘇聯士兵能活三天就升任連長,活一周就能當營長。
有一次,一位蘇軍軍官來到前線,一位士兵直接向他下指令:“長官别愣着了,馬上去支援火車站!”這樣的情況在斯大林格勒層出不窮,軍銜不存在了,番号不存在了,所有人都是戰士。
根據幸存老兵回憶:蘇軍一個連裡50多個士兵,可能來自40多個不同番号的部隊,還有普通市民撿起槍參戰。隻要有人幸存下來,他們就會繼續戰鬥,無論其身份和地位。
因為城内的戰局太過焦灼,沒人能統計斯大林格勒蘇軍的具體傷亡。但是根據崔可夫的戰報,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平均每天要傷亡2千人以上,這個消耗速度下,任何部隊都會灰飛煙滅。在斯大林格勒的指揮中心,崔可夫不問下級指揮官的姓名和部隊番号,隻問他們駐守在哪,有多少人。
第62集團軍此時已經不是一個編制,1942年夏天的這支部隊已經消失。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成了一種精神,後方的蘇聯士兵得知自己要支援“第62集團軍”,就知道自己會進入斯大林格勒的地獄。
62集團軍參戰的幾個月裡,後方為前線送來了整整24個師的增援,還有幾十個各級的營團組織,總共20多萬人,但是這些部隊大多都被徹底打光。
僅在9月16日到19日的三天内,滿員的紅軍近衛第13師10000人,跟德軍在馬馬耶夫崗血戰,三天内紅軍犧牲7000人,近衛13師隻剩下了一個團,而這僅僅是馬馬耶夫崗發生的一次戰役而已,相似的戰鬥在斯大林格勒上演過無數次。
與蘇軍一樣,德軍也對這種殘酷的巷戰心驚膽戰,裝甲兵不敢深入城内半步,否則馬上會被摧毀。德軍的進攻開始以“米”為機關計算,在付出的巨大的傷亡後,德軍在11月占領了90%的斯大林格勒,這時的蘇聯第62集團軍雖然還在抵抗,但是戰鬥人員已經換了幾茬,隻剩下5萬餘人。
62集團軍的血戰為後方的蘇軍争取了時間,1942年底,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已經失去鬥志,而蘇聯百萬大軍即将發起反攻,“天王星行動”開始。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8">四、目标:柏林!</h1>
“天王星行動”的鉗形攻勢打垮了德國B集團軍群,羅馬尼亞、意大利、匈牙利的仆從軍被蘇軍消滅,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被死死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城中。
此時,蘇聯第62集團軍和德國第6集團軍的巷戰還在繼續,但是德軍的進攻勢頭越來越弱,他們的後勤線被斷,空運的物資不足以維持十幾萬軍隊的消耗。
10萬德軍士兵缺衣少食,彈藥匮乏,在廢墟中苟延殘喘。傷兵除了被空運走的之外,幾乎全部死亡。
“天王星行動”兩個月後,德國第6集團軍9萬人向蘇軍投降。1942年秋天殺入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有27萬人,共14萬人死在斯大林格勒,9萬人投降。而蘇軍62集團軍的傷亡是他的一倍,在得到幾十個整編部隊支援後,第62集團軍在戰後也隻剩下不到7萬人。
第62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頑強戰鬥的故事傳遍蘇聯,這支英雄部隊随後被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仍然由崔可夫指揮。在那之後,近衛第8集團軍參加了東線庫爾斯克、布列斯特、奧德河等戰役,戰功卓著,受到了蘇聯紅軍統帥部17次全軍嘉獎。
1945年4月,200萬蘇軍紅軍包圍柏林,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成為進攻主力,并率先向法西斯的老窩柏林進行了第一輪炮擊。第8集團軍把戰火從斯大林格勒帶到了柏林,毀滅了納粹德國最後的堡壘。在戰後,這支滿載榮譽的部隊一直是蘇聯紅軍的精銳,其番号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天王星”行動 斯大林格勒戰役》,劉穎;餘文;江泓
2、《第二次世界大戰崔可夫親曆記》,趙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