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二兵团司令拟定人选是胡琏,为何却变成了黄维?两个人激烈反对

作者:我家的猫叫皮蛋

1948年8月,蒋介石组建十二兵团,这是一个精锐的机动兵团。大部分国民党将领认为兵团司令非胡琏莫属。不料,任命令下来后,司令官却是黄维,胡琏只是副司令官。胡琏一气之下请假去了武汉,新任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见老军长如此遭遇,气愤之下也一度称病住院。

黄维到十二兵团,对该兵团的士气影响很大。因为该兵团组建时,基干部队就是胡琏任军长的整编十八军。这个整编十八军和“五大主力”之一十八军还是有区别的,1946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第十八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一师,胡琏任师长。1947年底,南京国防部以整编第十八旅为骨干,重组在陇海路战役中被歼灭的整编第三师,并与整编第十一师共同组成整编第十八军,胡琏任军长(也称“胡琏兵团”)。,之后,整编第十师也曾临时归胡琏指挥过。

十二兵团司令拟定人选是胡琏,为何却变成了黄维?两个人激烈反对

剧版《大决战》中的黄维

十二兵团组建时,整编师又改回了军级编制,整编第十一师成了第十八军,整编第三师成了第十军 ,整编第十师成了第十四军。可以看出,十二兵团组建之初的三个军,都曾划归胡琏指挥过,尤其是核心部队十八军,胡琏长期担任军(师)长。不久后,第八十五军和第四快速纵队也划入该兵团。这样一来,十二兵团共计有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总兵力达12万人,是关内国军火力最强,装备最好的一个兵团。对这个机动重装兵团,蒋介石寄予了厚望,也是他的心头肉部队。

有人拿邱清泉兵团(第二兵团)和黄维兵团比,认为邱兵团最多时辖五个军,应该强于黄维兵团。但实际上,邱兵团的基本部队是第五军,其他四个军良莠不齐。而黄维兵团的四个军中,十八军、十四军、十军都是以陈诚时期的十八军为基干而扩建的,而吴绍周任军长的八十五军,也属于汤恩伯的人事系统,这四个军的装备都是很不错的。此外,黄维兵团还有一个实力不俗的第四快速纵队。

第四快速纵队也是“土木系”的精锐,是由第十八军第一百一十八师扩编的,这是一支由摩托化步兵与坦克兵组成的机械化部队。这个纵队有着让其他国军部队所羡慕的装备:美制M-1式105mm榴弹炮(24门),美制M3A3轻型坦克(24辆)。

由此可见,十二兵团的大部就是陈诚的“土木系”部队,其装备火力都是要优于邱清泉兵团的,其实从围歼黄维兵团的难度,再对比陈官庄围歼以邱清泉兵团为骨干的杜聿明集团,可以看出黄维兵团所部的战斗意志和顽固程度,都是强于邱兵团的。

这样一个精锐兵团,司令官由黄维当,这是被当时国民党高级将领诟病的一件事,因为黄维虽然有清廉的名头,当年任军事主官时对士兵也不错,但是此人打仗过于呆板,缺乏应变。普遍的观点是:黄维可以去军校当一个好的教官,但是驾驭一个兵团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十二兵团司令拟定人选是胡琏,为何却变成了黄维?两个人激烈反对

剧版《大决战》中,蒋介石居然将黄维比作曾国藩

黄维能当上兵团司令,其实是各方角逐的结果。南京国防部一开始的人选拟定的就是胡琏,毕竟当时的整编军也就相当于缩小版的兵团,解放军也称呼整编十八军为“胡琏兵团”。但是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坚决反对,参谋总长顾祝同则积极支持胡琏。

白崇禧的反对很好理解,他这个华中"剿总”所辖的部队,除了桂系的张淦兵团外,大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如今再加入一个十二兵团,那么华中的兵力构成桂系就越吃亏了。十二兵团精锐不假,但是若让胡琏当司令官,白崇禧只怕驾驭不了。

那么何应钦曾当过黄埔军校的总教官,怎么会反对胡琏这个黄埔四期生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胡琏是陈诚“土木系”的铁杆骨干,何应钦和陈诚争斗多年,势同水火。1944年,何应钦在和陈诚的争斗中失败,当了十几年的军政部长被陈诚接替,1946年5月,何应钦干脆连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的职务也被拿掉,被蒋介石派到国外去考察,直至1948年春才得以回国。由于陈诚在东北被解放军横扫,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被迫躲到了上海养病,何应钦这才感到心中恶气出了不少,所以在十二兵团司令官的人选上,他又怎么会支持胡琏呢?

白崇禧和何应钦都反对,蒋介石也只得放弃了胡琏,在反复权衡后,提议黄维就任,黄维当时正在筹备创办一个所谓的新式军官学校,正式军职是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

十二兵团司令拟定人选是胡琏,为何却变成了黄维?两个人激烈反对

”培我“,是蒋介石赠给黄维的字

在白崇禧看来,黄维明显比胡琏好对付得多,也就同意了。至于何应钦,反对胡琏其实是因为其“土木系”的身份,虽然黄维也是陈诚系统的,但是为人老实,何应钦对这个人选也算满意,毕竟黄维是黄埔一期的,对一期生,何应钦和蒋介石都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面。

就这样,“老实人”黄维成了十二兵团司令,而他一开始还不想去,上任前还对蒋介石说,仗打完后他继续回军校教书。黄维到十二兵团后,见杨伯涛等胡琏的亲信怨气很大,就说自己只是临时代理,过一段时间就把兵团交给胡琏,可见,黄维这个人倒也不贪恋兵权,人品也尚可。

蒋介石组建第十二兵团,最初是希望以这个机动兵团活动于武汉外围,达到机动防御的目的。白崇禧认为解放军在解放襄樊地区后,有可能再发起更大的攻势,于是在十月初,让黄维兵团由驻马店出发,沿途搜索攻击,试图寻找中原野战军的主力决战。

黄维兵团晃荡了二十多天,也未能寻见解放军主力。到了11月初,就在黄维所部正准备休整的时候,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

11月8日,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等人率所部2万余人在运河前线起义,这样一来陇海东线门洞大开。大惊失色的蒋介石,决定将黄维兵团调往徐州,作为战略预备队。

蒋介石的命令下达后,黄维连军事会议都没有开,给所部军长电话通知后,就让兵团火速向北开进。从这一点倒可以看出,在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这点上,黄维在国军将领中确实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也正是这种无条件的服从和临敌应变的不足,让北上的黄维兵团,轻松地钻入了中野布好的口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