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折翼的大明诗人-高启《梅花九首》

作者:小璐歌

我们经常说“唐诗宋词元曲”,似乎到了明朝就没有优秀的诗人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这么一位被著名史学家赵翼称为“明开国诗人第一”的优秀诗人。

他就是与杨基、张羽、徐贲同誉为“吴中四杰”的高启。

折翼的大明诗人-高启《梅花九首》

公元1336年,高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少年时,颇有任侠情怀的他写下了“少时志气壮 , 不识愁气悲。呼俦射鸣雁 , 深骛东山坡”的诗句。

少年时的高启不喜读书,终日只想着驰骋沙场,报效国家。

到了十五六岁时, 高启又弃武学文,转而认真读书了,他写下:“嗟余少本好剑舞 , 学书晚方从父兄” 。他尤其喜欢诗歌,终日苦吟。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驻守吴中的饶介。

张士诚早就听说高启的才名,多次派人征召,最终高启答应入幕。

几年之后,高启看清局势,觉得张士诚并非明主,失望之余,借故离开。

等到朱元璋得了天下,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以“修元史”为名招纳人才,高启经人推荐入朝为官。他踌躇满志,奔赴南京。然而到了都城南京之后,他才发现一切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在做了不到一年的户部侍郎后,高启就急流勇退 , 远祸自保,辞官回乡隐居了。

然而突然间祸从天降,想当初高启的好朋友苏州知府魏观想重修府衙。魏观还特地请高启写一篇贺文,以示纪念。谁也想不到,就是这篇贺文《郡治上梁文》把高启送上了断头台。因为重修的府衙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结果魏观被诛杀。又因《郡治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按照朱元璋的逻辑,“龙蟠虎踞”之地当为帝王所居,而这个地方是张士诚住过的地方。因此高启被怀疑是在歌颂张士诚,结果被连坐腰斩。

高启死的时候只有39岁,可谓英才陨落,所幸的是,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比如他的《梅花九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