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军有两位高级将领牺牲,其中一位是广为人知的左权,另一位,则是鲜为人知的彭雪枫。
1944年9月10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的彭雪枫与参谋长张震和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等在夏邑县彭沟涯小学,研究攻打八里庄的汉奸、土匪李光明部。

11日凌晨4点,彭雪枫一声令下,第四师部队冲锋与敌人进行激战,不久,敌人败退,彭雪枫大喊:“不要跑掉一个敌人”,部队战士连忙去追,当大家活捉敌首李光明时,突然发现师长彭雪枫的胸部,已经被流弹击中,由于是心脏部位,无法挽救,彭雪枫当场牺牲,年仅37岁。
彭雪枫牺牲后,消息很快传到了延安,毛主席万分悲痛:“小小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出于多种原因考虑,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并未透露出去,直到1945年的1月,中央才正式的发布了彭雪枫牺牲的消息。
在延安,党中央为彭雪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为彭雪枫写了一首诗《哭彭雪枫同志》: 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共忆想/终夜不成眠/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知君无限恨/未得饮黄龙……
毛主席,则是亲自给彭雪枫写了一封挽联: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写过的最长的一次挽联。
彭雪枫与毛主席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1907年,彭雪枫出生在河南南阳镇平县七里庄,1907年真是一个好年份,我军著名的军事家林彪,粟裕,都是这一年出生,少年时期,彭雪枫读过私塾,中学,1925年,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彭雪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大革命失败后,彭雪枫曾在烟台刘珍年部做兵运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雪枫在中央红军,历任红三军团二师政委,四师政委等职,长征期间,彭雪枫担任红三军团13团团长,娄山关战役,彭雪枫亲自率部冲锋,拿下娄山关,为中央红军二占遵义,立下了大功。
1935年11月30日,彭雪枫参加过营以上级别干部会议后,准备离开,却是突然接到一个通知,有中央首长要和他谈话。
这位中央首长,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彭雪枫,也没有说什么客套的话,直奔主题:“最近听到一些关于二纵队不团结问题的反映,今天把你留下来,谈谈这个问题……”
彭雪枫说:“自二纵组建之日起,矛盾就开始了。当时,有部分干部战士对纵队主要领导成员的组成有意见,说:除我之外,纵队主要领导都是由一军团派过来的,难道三军团就没人了?问题出现后,经反复做工作,思想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了解这件事,我们要先知道二纵部队的组建。
9月22日,中央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主席任政委,下辖3个纵队,红三军团,整编为了第二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政委李富春,副司令员刘亚楼、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参谋长肖劲光。
除了彭雪枫是红三军团原来的人以外,其余的领导,都是红一军团派来的,下面的干部战士对此有些不服气,因而便出现了以上的问题。
彭雪枫后来亲自为大家做工作,基本解决了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批斗、处理了一批干部;二是杀了一些人,原因是有个别领导同志在生活上搞特殊化,二是少数干部有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
这些问题,本来并没有多大,但是有领导却是要提出在二纵队进行“肃反”,此事一出,二纵队的矛盾,就变得大了。
其中有一个例子,三军团第十一团的一个连长阮平,因为一次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没给钱,有领导便下令批斗他,并且要送他到军事裁判所审判。
时任裁判所所长的黄克诚,拒绝了,他说:“我们的同志转战万里,出生入死到了这里,我们还对他们不信任,对他们打击。”
但是也有黄克诚管不了的事,二纵队某部管理科长周某,他因为在部队过草地时丢了几名伤员,就被送到了裁判所,说是要将他处决,黄克诚不同意,但是有领导却是执意派人将这位科长给拉出去枪毙了,此事一出,黄克诚的话便不管用了。
二纵队的矛盾越来越大。
毛主席听着彭雪枫的介绍,拧起了眉,接着,毛主席又问部队整编,恢复了一军团建制,撤销了三军团番号,将红三军团作为一个师编入红一军团时战士们的情绪。
彭雪枫回答:“那时干部、战士的情绪很大,思想混乱。......为什么只恢复一军团建制,而撤销三军团的建制呢?为什么把三军团编为一军团的一个师呢?......”
毛主席有些生气:“干部、战士不了解情况,你们也不了解情况吗?!中央改编部队的决定,你们向指战员讲了吗?解释了吗?”
彭雪枫:“我们不仅传达了中央的决定,而且做了大量说服解释工作,.....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米饭’,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总会有觉悟那一天……”
说着,彭雪枫问了一个问题:“关于照相问题,大家都有意见,问为什么您只和一军团合影不和三军团合影?”
毛主席沉下脸,他拍了桌子:“这是山头主义!完全的山头主义!”
听到山头主义,彭雪枫也有点生气,他当面顶撞毛主席,也拍了桌子:“不对,有山头,但没有主义!”
彭雪枫接着说:“1927年,您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同时,这也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山头。我们建立自己的山头,是为了对付国民党反动派那个更强大的山头.......我们既有山头也有主义,那就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这些兄弟单位、部门之间有时也会有利益之争,充其量不过是单位主义、部门主义,而不应该叫山头主义。”
听闻彭雪枫的话,毛主席冷静下来:“你讲得有道理,有些问题我需要再考虑一番......”
由此,两人结束了这段对话。
此后,彭雪枫历任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等职,直到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牺牲。
那个时候,粟裕是第一师师长,张云逸是第二师师长,黄克诚是第三师师长,李先念是第五师师长,谭震林是第六师师长,张鼎丞是第七师师长。
后来,这些师长中产生了三位大将,一位国家主席,两位副国级,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彭雪枫没有牺牲的话,那么他在建国后的军衔,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大将。
1941年,彭雪枫给淮宝县县委妇女部长林颖写了一封信,两人后来确定了恋爱关系,9月24日,他们结为了夫妻,后来,他们生育了一个孩子,取名为彭小枫。
彭小枫子承父业,后来也参加了军队,历任师政委,集团军政委,第二炮兵政委等职,2006年,他晋升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