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IP原创
今天是中国农历七月七(七夕节),我们给大家讲一个革命先辈真实的爱情故事!
林颖一生的爱情故事(下)
马列与林颖 —— 自由恋爱的革命伴侣
单听马列的名字,就透着一股“红色”的气息。马列曾经是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外事秘书,出身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大家庭,祖父祖母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父亲更是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马列的老伴林颖,身世更为传奇,曾经是湖北襄樊城里富豪家庭的千金小姐,参加革命后曾与新四军传奇将领彭雪枫结为夫妻。她事业心强,性格开朗、容貌漂亮、体态丰盈,大家都称她“黑牡丹”。
外界曾传闻,彭雪枫牺牲多年以后,是邓颖超做媒,使马列和林颖结为夫妻。马列澄清说:“我们是完完全全的自由恋爱!”
出身正、俄语好,被总理要去当秘书
当问到他为什么叫马列时,他笑着解释说:“原来我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马潆(ying),笔画太多了。1940年,我从北平去解放区,大家都不认识我这个的名字。那时,我们俱乐部里挂着马克思、列宁的大照片,我就自己改名为马列,后来就这样叫开了。”
1923年,马列生于沈阳。他的祖父是清末一名制作官服的高级裁缝,祖母出身满族世家,乱世之中他们结成姻缘。其长子马识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加入共产党,在他的影响下,其父母、妻子、子女先后都参加了革命,北平的家就是当年地下共产党的站点。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识途被党派往东北,在嫩江省省政府主席于毅夫领导下开展建党和革命武装工作,时任省政府秘书长,1945年底为掩护于毅夫等同志转移,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光荣牺牲。
1933年,10岁的马列从沈阳来到了北平。在1936年13岁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地下党传递情报。1940年,他跟着父亲到了太行解放区参加青年抗日救国会的宣传工作,次年5月去往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后在延安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因为在北平中小学里学过英文,外语基础好,掌握俄语并不觉得困难。
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列从延安跟部队走到沈阳,在林彪身边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司令部参谋处当了一名参谋。同年12月去大连出差,因为当时苏联在大连驻军,与我方活动较多,被大连市委书记韩光同志留下,脱下了军装,从事外事工作。经过5年与苏联驻军打交道,已能胜任俄语翻译工作。

1950年去莫斯科烫发后在照相馆拍张照
1950年1月,第一次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开始,马列作为工作人员前往莫斯科。马列回忆说:“在火车上10天,总理找我聊天,问的十分详细,了解个底掉。我告诉他,我爸爸是烈士,我们全家10口人,9个共产党员。”周总理听后说:“你们是少有的革命大家庭。”
中苏谈判结束,马列回国后并没有立即进入总理办公室工作。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周总理需要与苏联政府打交道,想起了马列,马上把他调到身边工作,此后马列一直担任总理的外事秘书,负责联系苏联和东欧等国事务,直到1965年总理办公室撤销,马列离开了西花厅。
林颖在大连时的照片
另类师生恋,“是我嫁给了我老婆”
马列在大连工作的那几年,外事工作主要是与苏联军队打交道。因为缺少俄文干部,大连市委在1947年春天开办了一个俄语培训班。
“我教语法,苏联人教会话。因为学生年纪普遍偏大,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可是,上天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收获了一生的爱人 —— 林颖。”马列风趣地说。
马列与林颖的相识是在1946年10月,当时解放军与国民党打仗,前方部队领导安排林颖带着不到2岁的儿子彭小枫,从烟台坐船到大连。时隔60余年,马列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与林颖见面的情形。“当时我住在大连市委的招待所,有一天遇见了一位新来的女同志,短短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来一往,我们就相识了。”
1947年春天,马列负责俄语培训班,林颖也来参加学习。在培训班的接触中,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当时年方27岁的林颖像貌出众,资历不凡。聪明能干的马列主动出击,大胆追求。当时的他十分时尚,学拉小提琴,无师自通;上午学车,下午上路;年纪轻轻已是业务骨干,林颖也自然挡不住马列青春活力的吸引。
“在我们彼此有了好感后,林颖给我看了彭雪枫牺牲之前给她写的92封信,看过信以后,我心中的爱慕之情愈发强烈。”马列回忆说。
因为林颖年长马列近3岁,她对马列的追求有所犹豫,但很快就被马列的热情、细心所打动,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到1948年9月,我们给组织部打报告,说我俩情投意合想要组成家庭,组织部长批了‘同意’。那时候,男同志结婚要达到‘28、5、团’,也就是28岁、5年党龄、团级以上,我一个条件都不符合,林颖她都够格。她是1920年生人,1938年入党,1940年就是县委委员了。所以说,不是我结婚娶妻,是我嫁给了我老婆”。马列自我调侃地说。
“结婚办得很简单,没有婚礼,在一个礼拜六,几个朋友坐一块聊了一会儿天,喝茶、吃点糖果就算办完婚事了,甚至没有给我们宿舍。当时就这条件,但是我们很快乐。”马列回忆说。
从那时起,4岁的小枫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婚后的马列对小枫视如己出,不但不介意小枫称呼他为“叔叔”,也不避讳在家里提彭雪枫的名字,还常常以彭雪枫的事迹教育、鼓励小枫,希望他能够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
年轻时,各忙工作 老了,相依为命
1949年12月,他们的第一个儿子马嘉在大连出生。1950年10月,马列来到北京,进入国务院在总理身边做外事秘书,林颖也调到纺织工业部工作,他们在中南海游泳池院里安了家。
左起:马嘉、彭小枫、林颖、丹妮在西花厅家门前留念
“中南海原先是公园,里面有个游泳池,对外开放。自从变成中央机关所在地以后,就不对外开放了。我们住的是游泳池卖票的三间小房。一家四口和保姆都在里面。后来搬到西花厅居住,1952年8月,又添了个女儿”马列回忆到。
1954年2月邓颖超(中)林颖(左)马嘉(前)在颐和园合影
建国初期,百事待兴,作为开国总理的秘书,马列自己的时间极少。那时,我国纺织工业刚刚起步,要在许多地方建厂,身为单位骨干的林颖经常出差。马列说:“因为总理习惯夜间处理办公文件,我们秘书也要同步,晚上配有夜餐,我从不吃早饭。我爱人下午下班回来,我还在上班,后半夜我下班时,她还在睡觉,我倒头睡着了,她上班走了。我们很少有时间享受业余生活,甚至都没有时间和对方说话。但我们两个都是以工作为事业的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60年代马列和林颖在中南海紫光阁前留影
在一次政治运动中,林颖对党的错误政策提出了一些比较直接的建议而备受磨难。马列从来都不怀疑林颖对党的忠诚,不离不弃,共克时艰。只是很遗憾因为工作太忙,在妻子最困难的时候,自己没能陪在她的身边。
1965年总理办公室撤销后,马列被调到国务院外办任副秘书长,1969年秋到了外交部,1971年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政务参赞,1983年出任我国驻匈牙利大使,1986年离休。
老两口有说不完的话
马列、林颖的女儿马丹妮回忆两位老人:“我妈是特别独立的职业型女人,我爸也不是非得让女人围着自己的男人。几十年他们聚少离多,到了晚年加倍珍惜在一起的时间。离休后,老两口经常一起看展览、上公园,年年都要出去旅游观光。我妈80多岁了,他们还一起到新疆喀什去旅游。去哪都是我妈定夺,我爸负责准备行李,事无巨细。别人经常跟我妈打趣:老林,你找了个好丈夫,总理的秘书给你当秘书,看你有多大的福气啊。我爸几乎处处依着我妈,在我爸心里,夫妻的事都是小事,只要高兴就行。有几年,我妈肾脏有病,特别是夜里尿频,我爸一夜不知起来多少次扶她方便。住医院时,每周要去探望四五次,尤其是晚年,我妈对我爸精神上、情感上、生活上特别依赖。”
林颖住院三年马列一周四五次前往探望
这就是一对革命老夫妻的爱情故事,追求时热烈,相处时理解,老年时相伴,共同的革命志向,共同的生活情趣,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当他们想起自己当初的自由恋爱,确信自己的正确选择,以后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宽容与平和。
在马列夫妻的养育下,在彭雪枫生前众多同事、战友的关心下,彭小枫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他19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后面历经排长、团作训参谋、陆军师政委等锻炼,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2006年7月,在担任火箭军政委之时,彭小枫被授予上将军衔。2021年7月1日,我们党没有忘记彭雪枫和彭小枫为祖国做出的贡献,邀请彭小枫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大会。
2015年8月5日,95岁的林颖在家人陪伴中安详离世;三年后,陪伴她走过人生67年的丈夫马列,同样以95岁高寿离世。在马列老人的告别仪式开始之前,有人请彭小枫将军用一句话表达他对马列的感情,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养育之恩,终生不忘!”。
这就是马列和林颖的爱情故事,很多人都说,林颖是非常幸福的,她一生找了两个好男人。话说回来,马列同彭雪枫一样,也找到了政治上、精神上、思想上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