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作者:老家许昌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13站:长店

文·图‖梁耀国

以前去长店,想走好路的话,必须绕道许南公路,至九公里路橛儿后,右拐到去机场的专用公路上,过引汝灌渠桥,就是东长店村。穿过东长店,再走一里地,是长店村。因为害怕把俩村弄混淆,长店村干脆称为西长店。(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低调的许昌此村,被誉为中原水乡。走嘞,赏美去)

我这回来长店,走的是许继大道,过西环后,走贺庄、叶庄,然后沿引汝灌渠边新修的路就能到长店,比绕道许南路要省好几里地。

许昌自来水厂用的汝河水就是从长店闸口引过去的,经过过滤、净化、加压后,流到了千家万户。长店水闸作为长店的一个景点,我特意停下车子,将其拍了下来,好让全市人民知道,我们曾经吃的自来水,都取自此闸。

下图:引汝灌渠和禹亳铁路桥、永登高速公路桥。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一座学校,一座机场,带起了一街的繁华。

师生达六千多人的建安区二高,以及许昌军用机场,使得东长店临机场路两侧变成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卖吃的,卖喝的,卖用的,店铺一家挨一家。在一家店铺门口,我见到了八十整的王天兴老人。

下图:建安区二高。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据老人说,长店最早叫大庄店,其地处许昌到南阳的老官道上。老官道的位置在铁张村北、长店村南的大路沟里。新许(昌)南(阳)路修通以后,这条废弃的老官道改为引水浇地的水沟,取名长胜河。如今,东长店属铁张大队,西长店自己一个大队。(欲欣赏梁耀国老师写的其它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文化符号都没了,千年圣地还能称为“遗址”吗?)

许昌机场(19)52年勘察,53年建,56年进部队,进教练机。长店庄大,嫌好找,所以老百姓习惯称机场为长店机场。

随后,建安区二高(原许昌县二高)开始筹建。到58年,为解决许昌市民的吃水问题,政府号召开挖引汝灌渠。那时,没机械,全靠人上,抓钩刨,铁锹铲,扁担挑,架子车拉,一村包一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下面全是赖礓石的平地上,硬是挖成这条近五十公里长的引水渠。幸亏人们的思想觉悟高,这么大的工程,即使不给工钱,只给工分,照样干得热火朝天。要是放现在,估计积极干的人不多。

下图:村民正在收姜,远处即机场。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谢过王天兴老人,我继续西行。

介于东长店和西长店之间,路南有座小庙。见临路的小门开着,我推车走了进去。

庙院的东半部是块豆地,一耄耋老人正弯腰割豆子。我不想惊动他,想进来看看有没有老碑,若没有的话,打算扭头就走.

让人惊喜的是,玉皇殿门口西侧,真竖着两通缺棱少角的老碑。我连忙扎下车子凑近看,字迹虽模糊,却尚可辨认出来。其中一通碑的碑文是:

许州府西梁县城西大庄店,旧有玉皇庙,雍正癸丑年,众社人张养正统筹重修,已经百载。至乾隆丁巳年,适由国学吴□生来庙中见未金,慨然布施。凡居兹土者,感□之乐布施,亦□□□□资绘□□。又念主持僧多,供养不足,施地一十三亩五分。工成立石以志。

生员杨樃(lang)书

主持僧玄

大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岁次戊午五月仲夏吉旦

由此碑文得知,清乾隆年间,许昌县叫西梁县,许昌城叫西梁城。大庄店的玉皇庙由张养正统筹重修。

并排而立的另一通石碑上,碑文内容是《玉皇庙重修碑记》:

许治西南二十里大庄店,旧有玉皇庙,其中正殿三楹,以及关帝殿、辇袖殿、道房、厨房、戏楼,历年久远,罅漏倾颓,无以妥神灵而肃观瞻。首事等各捐资财,募化四方,鸠工重修,焕然聿新。将捐施姓字勒诸石,以志不朽云。

举人张于庆撰文书丹

首事张廷栋

大清道光□□年岁次乙亥桂月上浣

在这通碑的碑文里,我第一次见到“辇袖”一词。辇袖何意?辇袖殿里敬的何方神圣?均不得而知。

下图:《玉皇庙重修碑记》。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抄完碑文,我借玉皇殿门缝朝里看,殿内黑咕隆咚的,根本看不清神像的面目,只好作罢。回头再看门框上贴的对联,倒还有点意思:

无物可酬天地德

全凭早晚一炉香

我怪异的举止,想必引起了老人的注意。不知何时,他手里拎着明晃晃的镰刀,笑眯眯地站在我的身后。四目相碰的刹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你是弄啥哩?老人和颜悦色地问我。

我不敢怠慢,拣稠的把我的情况说了一遍。

老人叫王丙申,八十三岁。弄清楚我的本意后,思路清晰的老人用精炼的语言,给我讲述了长店的许多陈年旧事。

下图:王丙申老人。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长店一开始叫苏家庄,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辙苏子由曾住在这里,后来不知因为啥搬到了苏桥。能证明苏子由在我们村住过的老碑,就放在村部。只不过,现在俺村没有一户姓苏的。

苏家庄地处老官道之上,苏家搬走以后,姓张的、姓杨的等杂姓陆续搬过来,一街两行,有开饭店的,有开干店的,还有开杂货店的,人慢慢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大村子,于是改名大庄店。

下图:被水淹没的老官道。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再后来,土匪横行,四处祸害百姓。人们为了自保,万般无奈之下,在大庄店四周开挖寨河,打起寨墙。

老官道穿村而过,从东寨门进,从西门寨出。为便于出行,除东西寨门外,还开有南北两个寨门。寨子打成后,东西长,南北窄,村子应形势再次改名长店。

过去五里设一堡,十里设一铺一亭。长店离城刚好二十里,我记事时,东寨门里面有座亭子,我们叫它东阁。

东长店早先叫街东头,长店有了官称后,才改叫东长店。

玉皇庙旧址在西寨门内,它的西边是杨家祠堂。“苏子由旧寓”碑就倒在杨家祠堂东山墙根,破四旧时,此碑被砸,碎为数块,碑头上的“子”字已不知弄丢哪儿了。

一解放,社会平安了,寨墙就没有了用处,失去了价值。昨天你拉土垫房基,今天我拉土垫牲口屋,明天他拉土积高温肥,不知不觉,将寨墙夷为平地。

下图:寨河。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提及积高温肥,还有个形象的笑话,称它是俩树叶夹一土坷垃。说白了,就是铺一层树叶,铺一层土,再铺一层树叶,然后泼上水沤上月儿四十,变成肥料上地用。其实,咱中国主要是缺化肥所致,后来先有氨水,接着是碳铵、尿素。当时化肥紧张,想买买不来。最近二十年,种庄稼都用上了复合肥,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我原是北王庄的,54年修机场,俺村整体并入长店,转眼将近七十年,成了真正的长店人。

离开三皇庙,我骑进了长店村,并找到了被水淹没的老官道,找到了流水潺潺的老寨河。村街两旁的庭院门口、菜地边,石磙、磨盘、蒜臼等石器随处可见。随后,我找到了村委会,央村干部打开库房,看到了“(苏子)由旧寓”残碑。落款仅剩“秋之月上澣糓旦”字样。

下图:苏子由旧寓残碑。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拍照完毕出来时,村干部把我叫进办公室,拿出一份由苏青龙先生整理撰写的资料。我撷取了其中部分内容: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第,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文学成就超众,与父苏洵,兄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后因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受株连,从汝州贬袁州。行至许昌西,在颍河之滨的长店村置地筑屋,留次子苏适、三子苏远暂居。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当权,苏辙被罢官,寓居长店村。

清乾隆《许州志》古迹篇中说,“宋苏子由旧寓在州西大庄店村”。

《民国许昌县志》载:龙曲保东部有子由岗峻起,以宋子由旧寓于此,而得名苏大庄镇。原为大庄店,后改为复兴寨,为许襄大道要冲,为本保集市。子由旧寓在大庄店村西门内路南。苏辙逝后,大庄店村民为了怀念苏辙,遂在大庄店前加一苏字,改村名为苏大庄。

资料最后,附有苏青龙先生绘制的苏子由旧寓平面图。

下图:苏子由旧寓平面图。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老人说的和苏先生写的,尽管有些出入,但基本意思一致,可以相互印证。

一次误打误撞的寻访,竟然找到了苏辙在许昌生活过的史料和史迹,实乃幸事一桩,不虚此行。

下图:村委会大院晒满了红辣椒。(文首图:长店水闸)

许昌城曾叫西梁城?苏辙旧寓在许昌长店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