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作者:世界风情画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知道天津有个静海,静海有个团泊洼是现代作家郭小川的一首新诗:《团泊洼的秋天》。

能记住的却是全诗的“上片”——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低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酷暑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象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毕竟,世界上的戏太多,人们总记得最单纯的部分。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下片”里尽是“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等时代感极强的话语,以致才过了不到半世纪便需要层层叠叠的注释,正如作者常常身穿的那套“中山装”上衣。

但这一切依然不妨碍团泊洼的美,尤其是在秋天的那种不可错过的静美。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团泊洼的美,并不因为某个历史时期的遍及中国各行各业的“干部学校”而存在,或消失。因为它是典型的中国北方湿地景观。芦苇、桦树在映着朝辉或夕阳的水面上,因空气的流动挑动着你的视线,随便掏出手机——对焦——按快门,一张颇富意境和野趣的照片便“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很难想象,天津作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直辖市,竟有这般景色。团泊洼,又叫团泊湖,被列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定为天津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湖面积6666.7公顷,蓄水量达到1.8亿立方米,占地约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7个东丽湖、5个天嘉湖,被誉为天津之肺,能够有效调节团泊居住区的空气湿润度。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但是,在享受团泊湖水库的美景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如今已荒废的中国文化部“5·7干部学校”的建设者在数年间,于当年还是一片荒滩的团泊洼开垦出的道路和基本设施。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是他们胼手胝足挖渠、造田,于劳动中练就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也为后人开辟了一块闹中取静的著名景观。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此外,在团泊洼,还有55种野生植物茂密其中,164种珍稀鸟类(天鹅、鸳鸯、白鹭、红鹬、柳莺)世代繁衍生息。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的扩大,团泊湖也加强了自然环境保护力度。2017年11月22日14时,经过10天215公里的长途跋涉,来自于桥水库的滦河水缓缓流入了有着“华北明珠”之称的团泊湖生态湿地。

团泊洼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郭小川的这首诗只是一个注脚

如今的团泊洼,经过2010至2014年的大建设,也形成了东西起步区的城市基础框架——津王路、团泊大道、北华路等17条主次干路、团泊新桥等2座桥梁竣工通车,完善了新城交通网络体系;松江高尔夫球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四星级温泉酒店等项目的竣工,奥特莱斯、国际网球中心、团泊体育场、团泊有机 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快速建设不断提升着新城的功能配套。团泊洼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活”了起来,也令每一个去天津的朋友都别忘了,那里还有一方一去难忘的秋季,等着您的体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