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作者:老羊铲史

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

郭小川在热西

作者:于佩兰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丰宁县档案馆馆藏:1941年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进修学习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著名诗人,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1919年9月2日生于原热河省丰宁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随父母逃往北平。在北平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学生运动,用诗歌作武器参加民族解放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毅然从北平赴延安,途经山西时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1941年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热西参加革命斗争。

任热西丰宁县长

1945年8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郭小川告别延安奔赴冀热辽新区。同年11月,组织考虑他是丰宁人,熟悉县情,把他派回家乡,担任丰宁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

由于日伪多年残酷统治,天灾、匪患横行,加之敌人的捣乱破坏,致使当时的丰宁县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人心混乱。面对严峻现实,郭小川同县委书记周太、县解放联合会主任彭寿年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带领劳动人民斗地主、分田地、打土匪、除恶霸,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清匪反霸、减租减息”运动,巩固新生政权,园满完成了党交给的大量重要任务。

工作中,郭小川爱憎分明,秉公执法。一天夜里,凤山石桥的一个效忠日伪、干了很多坏事的人,带了两只金戒指和一块瑞士手表,以同乡、同学和亲戚关系求见郭小川,请求减轻罪责。郭小川问明来意,非常气愤,立即写了一张条子,连人带物送交农民协会处理。

任热西专署民政科长

1946年6月,东、西丰宁合并为一县,郭小川奉命调任热西(辖热河省西部的围场、隆化、滦平、丰宁4个县,专署设隆化)专署民政科长。到隆化热西专署报到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每天忙着拥军优属、发动群众、动员扩军、支援前线、抚恤死难烈士家属、救济贫苦农民和贫穷落后地区,把党的温暖送给热西人民。

同年7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大举进攻,国民党十三军攻占了热河省首府承德。此后,兵分几路疯狂地向热西地区扑来,形势十分严峻,热西地委和热西专署果断决定向西北方向撤退。

9月6日,他同热西地委组织部长杨春华、民运部长王平水一道,日夜兼程,来到丰宁县城大阁镇。此时,国民党十三军正向丰宁扑来,冀热察野战部队奉命转移,伺机歼敌。地方部队仅存县支队,人员少,装备差,各区小队组建时间短,成分复杂,缺乏战斗力,敌强我弱,形势险恶,只能西撤至黑河川白草(今赤城县境),坚持游击战争。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丰宁县档案馆馆藏:郭小川在120师359旅

这期间,他同干部们分析形势制定策略,同战士们战斗沙场,围追堵截敌人,同时,也被敌人包围过,可他从来没有畏惧屈服。他的诗作《青纱帐—甘蔗林》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起了青纱帐!

往日的青纱帐啊,跟甘蔗林一样布满生命的芳香;

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

如今的甘蔗林哪,跟青纱帐一样感动战士的心肠。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

再任热西丰宁县长

1947年1月,为便于深入丰宁广大乡村开展游击战争,靠近敌人所踞住的地区,迅速恢复和扩大解放区,针对凤山、大阁地区特点和敌人兵力分布,冀热察区党委决定将丰宁县再一分为二,划成丰宁县(凤山)、大阁县(大阁),郭小川再次担任东丰宁县长。

1947年2月,丰宁县委、县政府在丰宁县的窄岭和石人沟落下了脚跟,并向其它各区扩展力量。南关是丰宁咽喉要道,东面距国民党巢穴凤山只有百里之遥。西面,翻过高耸连绵的松树梁就是国民党占据的丰宁重镇大阁,只有50华里。担负这个地区的领导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摆在郭小川面前的是陌生的环境,八路军西撤以后,国民党军卷土重来,地主还乡团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反攻倒算,土匪横行乡里,致使贫苦农民生活困难,缺吃少穿。于是,他和区长白辉志秘密召开村干部会议,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强调必须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围困敌人,广泛发动群众,准备迎接大部队反攻。研究确定了近期的主要任务:第一是清算复仇,复阶级仇;第二是坚壁清野,就是动员农民把自己现有的粮食和物品坚壁起来,以防被来扫荡的土匪和国民党军抢去;第三是生产自救。在“清算复仇、土地改革”斗争中,密切联系群众、访贫问苦、领导区(村)干部动员发动农民、彻底清算敌人罪行,在南关区掀起了清算复仇的斗争高潮。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丰宁县档案馆馆藏:《新作风》

在热西地委编辑《新作风》

1948年春,热河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后,郭小川被调到热西地委开展宣传工作。最初在热西地委编辑指导土改运动的内部刊物《新作风》。《新作风》是热西地委的党内刊物,主要编辑刊登中共中央文件和会议精神、省地委的工作部署、各县的土改工作经验教训等文章,在我党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我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新作风,完成新任务”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意义。当时,他根据自己在丰宁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和斗争中积累的工作经验,整理了大量资料,写了《控制地主、管理地主》、《挖浮财的几点经验》、《警惕地主“暗干部”的新圈套,坚决树立贫雇农的领导权——记大阁东街事件》等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理论文章,其中这三篇发表在《新作风》上。它们真实地反映了郭小川领导丰宁人民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的艰苦历程,全面总结了丰宁土地改革的宝贵经验,对指导热西地委土改运动起到了带动和指导示范作用。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丰宁县档案馆馆藏:凤山关帝庙一度曾辟作“小川书屋”

附:郭小川发表在《新作风》上的三篇文章: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树立新作风 完成新任务》第五期 一九四八·一·廿四 热西地委编

一、

警惕地主「暗干部」的新圈套,

坚决树立贫雇农的领导权

——记大阁东街事件

作者:郭小川

地主封建阶级一天不消灭干净,他们的阴谋活动就一天也不会停止,这已经是一条铁则了。所不同的是他们在新形势下面所采用的是新的花样,新的圈套罢了。大阁东街以盛起云、闫福昌、卢青山、孙玉明为中心的地主「暗干部」集团,阴谋利用我们干部(丁喜春)的错误与弱点,以转移目标,达到保护地主,夺取领导权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

丁喜春,本村回民,出身贫农,但带有一些流氓气息,去年是村农会主任,我军西撤时,他跟了出来,并坚持在边缘区工作。大阁解放后,当街上六个村的护地大队长,去年和前年都曾和本村地主进行过斗争,但一般说来作风是不正派的,贪污,强迫命令,与别村地主也有过某些拉扯,致使地主钻了空子。当区贫雇大会上宣布了平分土地与整编队伍的指示,并同时扣押了该村地主丁伯贤、刘万仓、梁化庭的两个女人事之后,地主、「暗干部」集团就以为有机可乘,开始了阴谋活动。

他们的公开活动特点是利用干部特权控制群众,搜集材料,编造罪名,拉拢周围所有不满意的人,连司令部的管理员霍某也听了他们一面之词,参与此事,然后就扣起丁喜春,并封闭了他的财产,找几个落后群众和他们的党羽成立了贫农团,并开大会动员,说丁喜春「大地主」,因为他贪污致富。最后当他们召集了大会,同时到区上要人,回来就准备把丁砸死,区上却拒绝了这个阴谋乃完全失败。

这是因为领导上采取了坚决的方针,地主阶级的阴谋在这里表现得非常露骨,一方面他们企图利用我们整顿队伍的机会,转移目标,夺取了领导权;另方面极力保护地主,破坏中贫农团结,但只要领导上警惕了这种阴谋,并采取坚决树立贫雇农领导权的方针,地主的一切的圈套花样,都终必归于破产。

一月十四日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丰宁县档案馆馆藏:《新作风》(第八期) 一九四八·一·廿四 热西地委编

二、

挖浮财的几点经验

挖浮财跟土地改革中的一切问题一样,必须成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才能做好。多次经验证明:凡是群众性的追挖运动浮财就挖得有成就,凡是少数干部和积极分子的追挖,收获就小。大阁一区瓦窑村的土改,本是以挖浮财开始的,但前八、九天挖的浮财,还不如后三、四天挖的多而好,就是因为前八、九天是少数积极分子的行动,后三、四天就真正成为群众性的运动了,少数积极分子的挖浮财做法,不仅失去发动群众的根本意义,而且连挖浮财本身也得不到很好的效果。群众性的运动,这是挖浮财的前提。大阁一区几个村的群众性挖浮财运动中,取得如下经验:

一、挖浮财是和群众觉悟程度一同进展的,群众觉悟程度超高,挖浮财运动成绩就越大;挖浮财的成绩越大,群众觉悟程度就超高,二者是相互为用的。……,所以,离开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关门纯洁队伍,单纯地诉苦,订成份,没有了解到挖浮财同样是反对封建的重要部分之一,财挖不彻底,封建就不算完全打倒,绝不单是经济斗争,同时也是政治斗争,因此就不能不走了一段弯路。

二、在挖浮财斗争中一定要把中农吸收进来。只要我们掌握好,中农进来并不会削弱贫催农的领导权,相反的使贫催农更勇敢,队伍的广大和坚强,也是互相为用的。

三、挖浮财时,最好靠群众的人多势众,反复扫荡、轮番扫荡、地富藏东西的方法千方百计,不易找到,可组织群众去挖、翻、找,……,等等。

从郭小川的三篇文章,看承德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工作之艰辛

丰宁县档案馆馆藏:《新作风》第十二期 一九四八年二月六日 热西地委编

三、

控制地主 管理地主(一个建议)

一、 地主要控制。地主富农要控制,这是对封建阶级在政治上的方针,但某村工作团随便把扣押着的地主放了,连贫农团都没告诉一声,而他们一出来可就活跃起来,又请客,又串门,干起他们所耍惯的欺骗勾当。某村把地主富农放了之后,群众的挖浮财斗争,他们也插手了,斗争会也参加,工作团也竟予以默许,某村对上次斗过的地主,根本不管,他们仍可任意活动,许多村对地主富农的家属,毫不控制,有的竟活动保他们的家长,或自由探监,通风报信。许多现象说明有些同志对封建阶级还很麻痹。

二、如何控制?控制当然是群众自己的事,但工作团不能放弃领导,并提出如下意见:(1)已扣押的地主富农未交清财产的,不释放。(不跑的可软禁)(2)释放前,必须令其向群众表明态度:不报复、不破坏、不造谣。(3)释放时,必须经过农民大会通过,经工作团批准。(4)释放后,贫农团应该分配团员进行群众性的监视,如某小组监视某地主富农。(5)每隔三、五天,由贫农委员会集中他们开会,检查他们的活动。(6)农会可制定出管理地主富农的法律(群众斗「章程」)。

三、「章程」内容。章程的内容群众讨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各项 :(1)公民权利地主富农无权享受;(2)一切组织,他们无权加入;(3)无发言权;(4)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行动不能自由,远门不许出,出近门也得农会批准,出门路条要注明成份,平常不许在村里东走西串;(6)居住无自由,不许随便搬家,门口可注明成份;(7)无通信会客自由,通信要经过农会检查,来客要报告,并经过检查,允许后才得留宿。

四、给地主以生活出路。地主把财产交清后,分给与农民同等土地,土地法已有规定;未交清前,也应当给以最低生活。有些村子斗他们挨门要饭,也不大好,实际上,这会斗他们得到活动的机会,粮食家俱等马上需用的东西,可由农会暂借。

二月六日

参考资料:

1.热西地委编《新作风》

2.张恩和著《郭小川评传》

3.马铁松著《郭小川在故乡》

4.郭晓惠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