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作者:史聊布吉

在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华民族的实力在一步步的衰弱,列强对于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曾经有一份“时局图”,上面详细记载了中国国土的流失,这让无数国民为之心痛。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次又一次被列强欺压,香港岛、九龙、新界等地相继离开祖国的怀抱,但将祖国统一一直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最执着的追求。

终于,在1979年,邓小平会见香港总督,关于香港回归问题,他用短短的几句话,让英国代表团倍感压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岁月。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h1>

香港自秦朝以来就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我国朝代的更迭中始终没有改变,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但随着远方的一场辩论会,这一切都将改变。

1840年4月7日,位于英国伦敦的下议院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这场辩论会主要内容就是假如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利与弊的权衡,经过激烈的讨论后,271票对262票,英国下院以9票的优势取得了辩论会的胜利,也正是这9票,让香港脱离了祖国150多年。

之后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凭借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在海战中英国大获全胜,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在面对拥有上百艘战舰的敌军,驻守镇江的1500多名八旗兵没有退缩,海战失利就与英兵进行巷战,双方人数以及装备的反差就已经决定了这一战局,这场战斗打出了清军的血性,却击碎了百姓信念。

被英军吓破了胆的扬州富商,拿出五十万白银作为条件,请求英军不占领,随即道光皇帝也选择与英军协商和谈。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进行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这一战彻底把清政府最后的心理防线打破,也让列强看到了利益,屈辱的百年才刚刚开始。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百年兴衰</h1>

商人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在吞噬香港岛后,充满野心的侵略者不愿止步于此,又把目光转向了相邻的九龙。英国政府继续使用先占据再强迫清政府接受割让的伎俩,派出部队将尖沙咀攻占,并在原有军事实力的情况下,对武力进行重新部署,凭借强大的武力装备企图迫使清政府承认。

随着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地退让,资本家们决心联手,在1960年3月,英、法两国集结兵力,组成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军队早已在撤退的指令中磨灭了斗志,面对武器装备和战斗素质远超己方的联军,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个时候,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一味地求和换来的只能是不断被侵占,但有了第一次,现在已经来不及了,面对英国领事巴夏礼提交过来的求和文件,当时任两厂总督的劳崇光看到文件中租借九龙尖沙咀的消息神色严峻,希望能够就细节方面和英国政府进行商议,但在英方强势的态度下,并没有什么改变,《北京条约》应运而生。

条约中表明,九龙半岛的南端正式由英方管理,作为此次谈判中的重要代表,巴夏礼被封为爵士。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时间来到十九世纪末,在不断地赔款割地的过程中,清政府的国力不断衰弱,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来反抗资本家,只能被动接受这一切,甚至于别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公然商议领土归属问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英政府看到日本这个新兴的势力,出现在中国大地,立刻加快了对香港地区的统治和扩张行动,面对英方的这一要求,刚刚经历战争的清政府全部接受,派出李鸿章与英方代表签署条约。

在条约中说明,中方愿意将势力范围扩张后的香港岛租借与英方99年,新的香港地界范围达到975.1平方公里,相较之前提升11倍,百年兴衰正式开始。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一方面来讲,英军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但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香港经济的发展。英政府占据香港后,英方敏锐察觉到香港地理位置带来的贸易优势,以香港作为通商口岸,一方面可以与内陆进行往来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物资的中转站和交易站。

同时,在之前的贸易过程中,英方发现了中国内陆对于鸦片的需求量极大,就此,越来越多的鸦片通过香港运往内陆,并利用鸦片带来的黑色资产进行人口倒卖,在这场交易里,英国商人赚得盆盈钵满,其中大部分资产又投入了香港发展中,进而奠定了英国势力在香港的绝对领导地位。

在英商的贸易需求下,香港的经济以一个飞速的状态发展着,

20世纪初,香港的进出口贸易迎来了一个井喷期,据不完全统计,仅1931年香港的贸易总额就来到了1280百万港元,香港正式向贸易都市进军。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当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远不止是贸易,还有蓬勃发展的金融业,随着1912年第一家广东银行的成立,在之后的多年里,各大资本主义势力纷纷派出人员,成立各种资本银行,对香港金融进行了一次大换水,在企业竞争过程中,香港繁荣的金融业可以初见端倪。

“二战”结束后,遭受战火的各国经济水平迎来了瓶颈期,如何发展来打破僵局,成为各国面临的大难题,在这个时期,香港同样面临着推倒重建的风险,时任香港港督的杨慕琦在与各位专员讨论研究后,颁布了进出口贸易自由法令,该法令使得混乱的香港时局迎来了一丝曙光,让香港有机会朝着贸易港口发展。

其中英国政府也发挥了多重作用,作为侵略者,英方从来没有把香港同胞看作是他们的一份子,只是庶民。

在香港混乱时,英方不顾百姓的安危,用武力直接镇压,让香港迅速回到发展进程中。不得不说,这种果断的处理方式减少了很大内耗,但英方的这种行为也彻底伤透了香港群众的心,这一刻,两岸的子女都在期待着会首的那一天,离家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回到母亲的怀抱。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坚持“一个中国”原则</h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年来的屈辱历史,中国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

但在建国初期,我国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同样层出不穷,首先在多年的战火中,全国经济百废待兴,国民党势力还未全面肃清;同时,原本试图以国民党为跳板,来进军亚洲市场的美国在希望破灭后,联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外交方面的全面封锁,而将香港收回祖国是我国人民多年来的夙愿。

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从根本上对英国政府的侵略行为进行否定,首先中方拒不承认英国当初通过武力威胁,迫使清政府签下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中方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中方有理由也有权利在时机成熟时主动收回香港方面的国家主权,中方愿意通过谈判来协商如何和平解决香港问题,但不接收英方的任何无理条件,愿意用和平友善的手段维持两国外交。

在香港问题上,毛主席和周总理操碎了心,而作为中共中央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邓小平从提出解决香港问题开始就着手准备,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他深深的知道我国人民对于统一的渴望,他与相关部门积极讨论、规划、制定和实施了香港问题的方案。

邓小平曾经说过,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守得住祖先留下来的基业,必须让祖国统一,只有统一了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国度,在面对外来势力时才能抬得起头,他们那一辈人已经老了,但是他们希望多年后,后辈们提起他们是在赞扬,而不是点评他们没有做到什么。

前人做不到,不代表他们不能做到,时代在变化,当时没有的条件,现在有了,这就是机会,他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6">时机到来,把握机会</h1>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邓小平在决定处理香港问题后,进行了多方面准备,终于在中共中央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选用因地制宜的想法,提出了“一国两制”方案的模型,就是一个国家,在不同地域上选用两种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冲击了老一辈人的想法,也让人们在处理香港、台湾等地有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当初签订的99年租期将在1997年截止,随着时间的不断临近,英国政府愈发心急,他们舍不得香港这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于是在1979年,距离租期还有18年时,英国已经派出由香港总督麦理浩领衔的代表团前往中国,企图打探中国对于香港回归方面的态度。

北京时间1979年3月24日,麦理浩率领的英国代表团乘坐飞机抵达广州,广州省革委会代表中方为他们举办了欢迎晚会,这也是香港方面第一次由总督领衔的代表团,足以看到英国政府的重视。

在与广州官方进行为期两日的会谈后,在两天后的下午,代表团乘坐飞机前往北京。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在得到代表团出发的消息后,为了表示对此次会谈的重视程度,中国方面由外贸部副部长贾石和外交部部长助理进行接待,在宴会上主客尽欢,并在第二天通知香港代表团,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将在29日与他们就香港问题进行新一轮的会谈。

29日,邓小平在首都正式接待香港总督麦理浩,这一次会面是中英两方第一次正式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在谈判之前,麦理浩对邓小平早有耳闻,邓小平副总理曾遇到多次磨难,但他在磨难中不仅没有被磨灭意志,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向世界证明他的能力与智慧。

上午10点,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相见,看到面容和蔼的邓小平后,香港总督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去,但邓小平并没有给香港总督缓冲的机会,而是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中方在香港问题上的看法,这打了麦理浩一个措手不及。

话语中提出,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于香港方面的主权问题没有一丝一毫退步的可能,现在新闻报道中有人蛊惑香港群众对中方治理产生恐惧,在这里我可以保证,我们的管理一定是在符合大众利益下的最优选,现在的香港是贸易都市,我们不但不会改变这一点,还会让香港的贸易更加繁荣。

现在到1997年还有18年,我们愿意等英方一个缓冲的时间,也会在这个时间里将治理香港的各项措施构建并实验,在我们之后的谈判里,有一点是基础也是根本,香港一定是中方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邓小平的话语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谈判中最为关键的点与问题,但作为香港使团的领军人物,麦理浩当然不是无名之辈,他从侧面入手,向邓小平提出问题,首先香港归属问题是由双方政府所决定的,但是在英国治理过程中,将大量的香港领土租借给私人,那么假如中国收回主权后,将如何处理这些人,这些人的权益又将如何保证,所以,他们希望归属权可以是中国,但治理权应该保留在英方手中,这样可以给双方同时带来利益。

但这一手可谓毒辣,假如中方同意后,主权只能是名存实亡。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邓小平副总理斩钉截铁地说道:

在香港问题上,细节方面可以商议,但主权上不需要再提,英国治理只能是空想,不可能成为现实,在中国没有行使主权前,英国只是代为管理,香港方面的一切重大决定,由且只能由中国决定,英国与其在香港问题上不断走歪心思,不如与中国携手并进,中国十分愿意与英方在对外贸易上展开深入合作,这样才能让双方避免冲突的同时达到最大的利益化。

陷入沉思的麦理浩在整理思绪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假如中方会在1997年接收香港,那么英国方面会将之前售出的领地收回,收回就一定会让投资者们产生疑虑,要想让香港保持现在的高速发展,那么取消收回期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这里,邓小平同样提出了他的看法,首先,中国政府作为领导方不会阻止任何一位投资者的出现,在我们的战略部署中,已经有了双方的方针。

打个比方,现在大陆是在社会主义的带领下前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不能接受其他主义的出现,社会主义是一个包容的主义,我们可以同意香港维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在这样的前提下,投资者的利益其实并不会受到影响,对于这方面的想法可以暂时终止,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经济以一种腾飞的状态在发展,香港的商人完全可以转换方向,把视野投向中国大陆。

在得到邓小平的答复后,麦理浩似乎对于香港的未来有了新的看法,他带着全新的理论知识回到香港,这一次谈判也让中国政府正式将接引香港回国提上日程。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敲定细节,等待回归</h1>

1982年9月24日,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希望与中方就香港问题达成共识,作为香港问题的主要负责人,邓小平接待并与其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展开谈判,作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一向以铁血与凌厉著称。

谈判刚刚开始,她就直接提出了,假如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一定会面临着中国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多年以来维持的经济平稳发展一定会被打破,金融危机、国家主权等问题会接踵而至,英方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考虑,中英双方当初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英方可以解除,香港的主权也可以交由中方,但为了香港的未来,治理权必须留在英国手里。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但撒切尔夫人不会没有想到,中国人从来都不是被吓大的,她马上就会听到来自邓小平更加犀利地回答。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邓小平用雄浑的声音说道:

“对于香港回归问题,中国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香港主权与治理权不容干涉,假如出现各种问题,中国将一力承担后果,英方假如谈合作,中方一定以最热切的态度商谈,但假如英方有别的想法,中国政府对于收回的时间和手段将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听到邓小平的话语后,撒切尔夫人的神色逐渐凝重,作为一国领导人,如何让国民利益最大化是她必须考虑的问题。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两年里,双方对于香港问题虽然展开多次会话,但在主权方面英国政府没有再次提及,时间来到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代表共同起草签署签了《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在声明中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主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8">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h1>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香港正式回归。

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火药味十足,邓小平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骤变辩论会决定香港命运百年兴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时机到来,把握机会敲定细节,等待回归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中共中央也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承诺,用实际行动告诉香港本土投资者,“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成为生动现实,香港不仅得以维持之前的贸易市场,还能获得更大的机会,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香港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这也标志着我国距离完成伟大复兴中国梦更近一步,中国人终于洗刷了百年的屈辱历史,随着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全国的百姓喜笑颜开、载歌载舞。

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国两制”是对解决香港问题最好的答案,我们的祖国在近代备受欺凌,但无数仁人志士,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我们在这些回归日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所做出的贡献。同时,香港、澳门等地的平稳发展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所有的中国同胞同心协力,两岸群众能够和平友善的交流与探索,那么祖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