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作者:江湖饕客向东

出成都沿323国道,西行四十里,只见南北是重叠蜿蜒的山峰,东西是高低错落的丘岭,形似长廊。龙江水自西南逶迤而下,中州河从西北蜿蜒而来,一大一小,两江会合,怀远镇就坐落在这风水宝地之三角嘴上。

怀远原名“横原”,音相似,但“怀远”更上口,更响亮。最终“横原”被怀远取而代之。在清乾隆年间,古镇已有东南西北四条街道,并均设栅门,清光绪初年又增至八条街道,到解放初期,怀远街巷已有21条、后又陆续新建拓宽了不少街道,加上有庙宇、宗祠、会馆、教堂等古建筑,其规模在川西坝子都堪称一流。及至今天,不少老街已然沉寂,行进其间,随意走进任何一处的街巷庭院,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六街灯火连文井、汉原花影满琴堂”的盛世遗迹及古风。

怀远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现今尚存的怀远老街便是浸透着历史瘢痕和移民风情。怀远首东尾西,两头高中间低,依山水地势延伸近3里,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瓦顶一重骑楼。站在高处俯视古镇,恰似一条窄长的船儿,向着龙江,翘首摆尾,破浪乘风,故称之为龙舟宝地。

最使怀远人自诩的还是河与船。然而最先看中这“宝船”,启动他的却是广东人,接着是贵州人、湖南人、江西人等纷至沓来,开发怀远,设铺经商。于是原先落寞落寞的小镇迅速地兴旺起来。大约从清道光年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怀远曾有百余年商贸繁荣的历史。那时节,街道上铺面林立,两河之上,大小船只日停泊好几百艘。

然而,怀远本地人得意之余,一下才猛然发现外地佬实在了不得!新建的几个大码头都属于外来人,还分别竖起各省籍的界碑;街道上又多了好几座外省人的大会馆,楼台亭角雕龙画凤,十分风光;就连远近的坡岭也先后改姓更名,异乡人买下一座座山头安居落户,占据怀远的青山秀水。好在怀远并不排外,就像那江河与码头笑纳四方客船。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枯水季节 宽阔的河道几乎已没有船的踪影

最得怀远人亲近的是河水和码头,天天亲吻着怀远人的光脚板。除了几个货运大码头外,那河边的岩石上还被踩出条条小径,留下光滑的脚窝印子,一个个小码头也就形成。清早傍晚,钓鱼捞虾;晌午时分,淘米洗菜;初一十五,杀鸡杀鸭;遇上阳光明媚的日子,小孩子不分男女光着屁股跳水戏耍,这边一个“秤砣落水”,那边一个“鲤鱼翻身”,水声、欢笑声在阳光和水花中绽放开来。

不少姑娘媳妇洗衣涤被,晾红晒绿,来时一大包,去时一竹篮,晒干的衣被叠得齐齐整整,洗净的长发随风轻飘,三三两两,有说有笑,那河边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端午节的河边就更热闹非凡。一大清早,那河面上的雾气便荡漾着糯米和竹叶的清香。中午时分,河岸上站满了人,岩石上,竹林边,呼朋引伴,比肩接踵,只听得号炮一响,锣鼓齐鸣,龙舟竞发,大河也就沸腾起来。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因为有了河,岸上的人也就有了盎然生机

因为有河,才有了怀远。河流、码头、船只、民生、民风、民俗与一座古镇的诞生、繁荣和衰落息息相关。由这一角度看,怀远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河流淌过的历史。有河便有船,也就有了船家,航运的、打鱼的、摆渡的,成为一股颇有势力的怀远水族。镇子大了,百业俱兴,手艺人也就不少。外地人多了,镇上的事情就不再仅是本土人说了算,久而久之大家都是怀远人。如今这镇上千来户人家大都有连带关系,江西老表、湖南姨妈、贵州舅爷、广东伯娘,亲戚朋友,连须带根,抓起来一大把,扯起来一大串。凡有红事白事,不请自来,一家有事大家帮,这叫做“大街石板众人抬”。

民风古朴的怀远镇简直就是这样一张人际关系融融的网络,一个儒家文化浸润的礼仪之乡。怀远人生性好事好热闹,其风俗应有尽有:正月“偷青”,二月结社,三月三赶歌圩,四月八蒸糯饭,五月赛龙舟,六月祭婆妈,七月供鬼神,八月拜月亮,九月九“打并伙”,十二月“打牙祭”,都有吃,几乎月月都过节,汉、壮、水、瑶,互相同化,难分彼此。平日里,有人打陀螺,有人说书,有人唱戏。过年时,龙狮会舞,台阁顶马,排灯拳棒……从初一闹到初三。若论怀远属哪一地域文化背景,一时间还真不好说清,五花八门,兼容并包,算得上多远杂交,集各地之大成,权且称之为“怀远文化”也罢。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古老的商业街依然五花八门生意兴隆

古镇有一条古意盎然、情趣别样的老街,那就是离正西街和上西街不远的棕绳街。据说这条老街建于清朝中期,以街上居民均从事棕编生产、销售而得名。街道长不过百十米,成色较旧,房屋形制、高度基本相同,街沿柱排列整齐,和下新街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街道两边多了许多树木。漫步老街.徜徉在那色调沉郁、朴实无华的山墙、吊脚楼和柱子之间,在明暗动静的张弛中获得的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品味怀远古镇,就想鉴赏一件老古董,很需要的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因为在古镇中树立着很多现代化的混凝土楼房会不时打断你的思绪。这是一种现实,没有理由去怪罪任何人,与时则需俱进。在老街上,好几个老人提议说让我到大顺街口的老年文化站去看一看,用他们的话说:那儿有很多老古董。古镇人把过去祖先遗留下来的一切统统称为“老古董”,既笼统又形象,因为好多“老古董”连他们也说不出具体的名字,只能概而言之了。

成温邛高速贯通后,汽车来往如梭,游客川流不息,都冲着怀远美食三绝、街子古镇、元通镇而来,怀远又热闹了起来。然而在怀远人眼里,尤为是老人们心底,怀远是一首凝固的古诗,处变而不惊,淡然微笑,注视着目不暇接的各种时尚与风潮。老街依旧在,古风依稀存,只是往日作为“商贾都会”的怀远已不复存在,那许多距今越来越远的故事与传说,也就成为怀远人茶前饭后的话题,一代传承一代。那些远久的故事与传说似乎就是古镇的灵魂,却之不得,挥之不去。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怀远人总是静静地守候着自己的古镇

怀远三编扬古今

在川西坝子,怀远自来有“三编””“三绝”,“三编”即藤、竹、棕三项民间手工编织技艺,已有200多年历史。来到怀远,采购藤编、竹编、棕编工艺品和日常起居用品,是一件令人感到舒心愉悦的经历,更令人悦目赏心的是,这些乡风浓郁的手编民间工艺品,会给你的巢穴增添更多的温馨和美好。

竹编:川西坝子翠竹成荫,传承了几千年古风雅韵的各种竹编、竹雕自然成了乡间民间艺人的拿手巧活。怀远竹编品种繁多,除竹兜、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有竹净百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绰碗、竹船型书兜、竹花兜等。另外,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200多种。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的特点,采用竹子本色编织的产品雅致大方。竹编富有弹性,能经受一定的压力,且有滤水的优点,有的还可以盛上食物放锅里蒸煮。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琳琅满目的竹编木器店,给人一丝亲切与温馨

竹编通常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贯以穿、插、钉、锁、缠、套多种技巧,产品现有各种、篮、盘、碗、灯、扇、盆、椅、画等近百个大类、八百多个花色品种、近年来又开发出主题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茶具、凉帽、竹包、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品种。如此,竹编制品是当地古风雅韵特色浓郁的传统特产。300多年间,一代代民间竹编艺人,以其与竹子的灵性和智慧,不断创造和完善了让人赏心悦目的竹编工艺,完美地再现了竹编的历史。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每日在镇街上编制竹器的匠人,已成为稀罕

棕编:是利用棕丝制成的工艺品,是中国编制工艺的主要品类之一,堪称中华手工编织艺术的一枝奇葩,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大约起源于三国时代,被我国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一绝”。棕编制品细致精巧,朴实大方,品种类繁多,亦能按需制作,也可任意造型,永久保存。尤为是动物、昆虫编织品,更是神形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情趣极浓。集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是旅游景区、社会各界极佳馈赠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棕编的魅力主要不在原料的本身,而是在于巧妙地利用原材料的天然色泽及质感。棕编以打扣为主,综合运用草编、竹编中的一些编织技巧。通过撕、拉、绕、穿、刺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棕编的创作题材多以十二生肖、鱼、虾、昆虫等动物为主。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是一种居家生活的装饰品,艺术欣赏品,从中折射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到了今天,棕编这项古老而颇有人情味的民间工艺已差不多委身隐退,面临失传断代的境遇。乡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不是在外做生意,就是到外地打工去了,没有人愿意学习和传承,在他们眼看来是既土气又不赚钱的手艺活。我在朋友的带领下转悠了好几个村子,方才看到这对老夫妻还在执著地守望着,坚持着这门上辈传下来的手艺。大娘无奈地说:“唉,没办法,不做又能干啥呢?娃娃们都愿学,丢了又可惜啊!”我心里一阵发热,不知是感动还感叹。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棕编已成为一种少见的景观和旅游商品

藤编: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戡在《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是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马姓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一次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使用晒干的藤条来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发明了水泡藤条法。他手工编织成形的第一件产品,是一件龙塌式的座具,里面的支架使用的是高山翠竹,外面则是细密而缠绕有方的藤条。这个座具经过马氏熏蒸,颜色变得金黄透亮,就跟皇帝龙塌差不多。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藤编是“三编”中保护和发展得最好的手工艺

怀远古镇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人们起初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逐渐形成了藤编产品的交易市场。藤编首先是要采集野生藤条,再把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楼台烟雨,岁月如风,今天的怀远仍然和“藤”字牢牢缠绕在一起。长期以来,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生动情景。藤编使众多男女在家门口创业,拒绝做农民工,既学到了独门技艺,又轻松让无数农家致了富,更重要的是一家老小不用为了生存而痛苦分离,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今日崇州藤编,一应生活用品,尤为是高级藤编家具早已是享誉海内外,成为办公、居家的优雅奢侈品。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崇州藤编依然是国内外闻名

美食三绝饕客乐

怀远更是一座空气里弥漫着美味香风的小吃名镇,而品尝“怀远三绝”: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更是开心的美食体验,会让你余味渺渺,久久难以忘怀。

怀远三绝:在怀远镇街上,前些年满街几十上百家的冻糕、叶儿粑店,现已仅存段叶儿粑、唐叶儿粑、黄记叶儿粑等几家老店,且仍坚持传统手工制作,通常是前店后作坊,当街面市加工蒸制、由人参观。

像冻糕,依然按传统配方制作糯米浆、加化猪油、白糖或黄糖调制,用新鲜包谷叶经煮至晾干,做冻糕包装叶子。加白糖的冻糕雪白松泡,加黄糖的冻糕,则呈浅黄色;叶儿粑也依然采用新鲜柑橘叶,煮至晾干后包裹叶儿粑,馅心多以新鲜五花肉调制,亦有乡村风味的腊肉作馅心的。像段叶儿粑店,已是第五代传人,堪为百年老店,其“怀远三绝”、腊肉粽子、传统川菜、家常乡风浓醇,真真是价廉味美,女店主亦如其叶儿粑与冻糕,十分纯朴厚道、温馨可人、热情大方,颇受本地食客和游客青睐。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冻糕、叶儿粑,是游客去怀远和街子古镇必买的乡土美食

在怀远古镇长大的孩子们,忘不了童年时代那声声“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的吆喝,而这三种小吃也慢慢成了怀远古镇的代名词。走进位于崇州、大邑、都江堰三地交界的古镇怀远,道路两旁的饮食店几乎家家都打着“怀远三绝”的招牌。到了街口,一幅幅红底黄字、跨越公路的横幅,醒目地打出了“唐记”、“段记”、“黄记”等“三绝”标识,有些横幅上还专门用其他颜色夸张地标出“曾经接受XX媒体XX次专访”的字样。那阵阵裹着鲜肉味和柚子叶的清香随风飘来。各家红底白边的大幅店招迎风招展,上面都清晰地印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和经营者头像,而“正宗三绝”这几个字几乎在每个店招上都少不了。店招下则是成堆积的叶儿粑、冻糕和豆腐帘子,商家们正在将客人购买的小吃装进同样印有店招和老板头像的包装盒内。

“老板,来两个甜的叶儿粑。”“给我拿箱冻糕,再来盒鲜肉叶儿粑”,“哇!这个豆腐帘子,好辣、好麻、好香啊!”……在街子古镇上,各个卖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的店铺你都能听见这样快乐的叫喊声,随处可见喜笑颜开吃冻糕、叶儿粑,或大包小包,提箱拎盒的游人。每逢节假日,不管天气热还是冷,怀远和街子古镇每天都挤满了游客。走在古镇街上、欣赏美景的同时,吃着热乎乎的冻糕、叶儿粑,这种休闲时光不是一般的舒适!

冻糕在怀远已有200多年历史。正宗冻糕为大米浆自然发酵,加上品猪油精制而成,入口化渣,满口清香;“叶儿粑”的历史则可追溯到西晋时代,前身是家喻户晓的“菜扁子”;“豆腐帘子”更有有500多年历史,可见其美味香风之源远流长。

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百年小吃从走街串巷到规模化经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三款发源于怀远古镇的小吃,百余年来就有个统一的名字———“怀远三绝”。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摆在街面上的人气腾腾,香气四溢,很诱惑欲望

冻糕,原叫冻馍馍,是乡镇人家新春佳节祭祀先祖的节日食品。三十年代,崇州厨师蒋仲宇在原料和技术上加以改进提高,在色香味形上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蒋仲宇排行老三,且是个麻脸,于是人们就就把它制作售卖的冻糕戏称为“蒋三麻子冻糕”。 起先,蒋三麻子他在场镇上做卖醪糟汤圆的小生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勤经营,省吃俭用做了两年下来,手头有了些积蓄。那年腊月,蒋仲宇带上家制的冻糕到成都走亲戚,亲友们品尝了都夸他做得很好吃,很有风味特色,劝他干脆做冻糕卖。他在民间制作方法上作了进一步改良,在红糖冻糕的基础上,创制了加白糖,猪油、芝麻油、花生油的猪油冻糕。使其成品色泽白亮、滋润绵软、富有弹性、松泡化渣,油而不腻、香甜微酸、久放不坏。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猪油白糖冻糕,泡松滋润,口感特别舒爽

叶儿粑,虽说在川西坝子各地都有,但怀远的叶儿粑,在制作与风味上却独显地方特色与风情。是1920年代由怀远一宗姓老人创制,时名“野棉花卷子”,俗称艾馍馍。采用大米、糯米加适量鲜豌豆混合磨制吊浆,并用柑叶调制皮子颜色,不仅色带嫩绿,成品光洁明亮,且乡土风味醇浓,吃来是滋糯爽口,清香柔润,加上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的特点,故又叫“三不沾”叶儿粑。其馅有两种,一是带四川香肠风味的咸味,二是带橘柑清香的甜味。其成品因以柑子叶包裹,其形如耳,故名“叶耳粑”,日后人们叫顺口了,便成了“叶儿粑”。

在怀远人的记忆中,小时候只有要过年时,家里才会做叶儿粑、冻糕和豆腐帘子,平时偶尔才有货郎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小时候最喜欢听到‘叶儿粑咧’这个叫卖声。叶儿粑包得有肉,平常很难得沾点肉香味的孩子们,每次都要缠到父母买,打下牙祭,安逸得很。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传统特色民间小吃已不多见了

豆腐帘子:豆腐帘子,可说是怀远之土特产,始创于明朝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由于水土特质的缘故,须用怀远独有的“九龙池”山泉水,故而仅崇州怀远方圆几公里方能出此独特美馔。此外,豆腐帘子制作工艺特殊,要采用优质黄豆制作豆浆后,投入适量卤水,使之浓凝,再用刷把搅匀,然后将纱布浸湿,铺入木匣,一层细布,一层浆汁,滤干成腐皮。因其状如门窗布帘,故名“豆腐帘子”。

豆腐帘子有“干帘”和“水帘”两种。干帘是将拆匣取出的帘状豆腐卷为圆筒,摊晾木匣中,让其自然生霉发酵,4天左右即可上案,称为霉帘子。豆腐帘子吃法甚多,鲜帘子、霉帘子都别具风味。霉帘子可油炸、烘、烧、炖、蒸、焖、烩,荤素皆宜。煎炸后烹成鱼香帘子、五香帘子、麻辣帘子、果味帘子等,既是旅游休闲美味,又是筵宴精美小吃和馈赠之佳品。水帘是将拆匣取出的帘状豆腐直接烹煮,可做成清炖帘子、鲜帘丝等,煎煮荤素皆宜,质地细腻,风味独具,有鸡汤之鲜味,而无鸡汤之油腻。近年来,怀远豆腐帘子厂将帘子用食油炸酥,拌以芝麻、甜酱等香料,密封保存,半年后食用,色、香、味仍如鲜品。近二十年来,怀远的豆腐帘子销势盛旺,行销中华各地,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怀远“三绝”,川西坝子响当当的传统名小吃。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麻辣风味的豆腐帘子最有卖相和吃口

汪师担担面,在怀远镇老街上,我偶然而意外地发现了一家古董级的担担面,巴掌大的铺面破旧简陋得不行,看着很让人心酸,可担担上的袖珍饺子和手工面条又美味得让人口水暴涌。这家无招牌、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小面店却在当地百姓中享有盛誉。黑乎乎店堂只有两张小矮桌,全部家当就是那副靠墙边的,很是让我惊讶又惊喜的担担面挑子。成都名小吃传说中的担担面居然就是如此古朴和温馨。这副完全称得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挑担,少说也有百多年经历了,至少于我也有五六十年未见过。单就那副担子而言,其收藏价值至少也得数万元计吧。

所谓“担担面”,是特指过去那种沿街走巷,挑担叫卖的面条担子。担担面的挑担是很讲究的,前头是个一门关进分三格的木柜子,漆成红黑色,上面两柜是抽屉,一个装面条、抄手皮,一个装碗筷;最下面一格稍宽大些,用来放各种调料、臊子缸钵。柜顶则宽出一截,形成一个小方桌面。桌面上还竖起一框架,钉上几颗大钉子,用作挂筷子笼、捞面竹篓及油灯。另一头形状相同,只是桌面中央有个圆洞,下面柜子上格里面是一个焦炭火炉,下格放着吹火的风箱和焦炭,桌面圆洞上则放有一个成两格的铜锅儿,一格炖鸡汤或猪蹄豆芽汤,一格烧着水煮面条。

担担面游走四方,吆吆喝喝送面上门,有人要吃面,立马将担担放在街边,摆开行头,呼啦呼啦抽动风箱,火旺水开面下锅,片刻捞面入碗,放上调料、臊子就搞定,很是娴熟精干。客人吃完,两三下就收拾好,挑起担担吆喝一声:“担担——面咧!”又开走了。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这样老式的担担面,我也有几十年未见到过了

那时,担担面分别卖有鸡丝豆花面、红油素面、臊子面、素浇杂酱、清汤杂酱面及抄手。到清末民初,仅成都这种挑担吆喝的“担担面”就有数百个,清早夜晚,陋街深巷里都能见到其身影,看到那忽悠忽悠的油灯。其中有在自贡担担面制作基础上添加了肉臊子,其面条细薄、柔韧爽滑、臊子酥香,咸辣酸甜、香鲜味浓,吃口舒爽而名声大噪独享美名。

这副原始级的担担面挑子古朴苍桑,看似破旧脏兮兮的,却是功能齐备,店中操作的那五六十岁的店主,精明强健,黑黝黝的面容透出一股无言的情感与执着。他说:“这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挑子,靠它在风雨里、烈日下,养活了两三代人,现在虽然不再靠它为生,但我实在是割舍不下啊!要传承下去是不可能了,如今我也年纪大了,反正无事可做,让他继续发挥余热吧。”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这副堪称古董的老担担已传承了三代人

担子桌面上放着袖珍饺子,一只只犹如蝴蝶的翅膀,雪白柔韧的甜水面条非常劲道,架子上错落有致的调料碗放着白糖、蒜水、红油、酱油等,砂锅里骨头汤香风热气腾腾。不时有年轻父母带着年幼小孩来吃饺子,也有一些淑女来吃甜水面,一些中老年人来吃担担面和抄手或水饺。看着这副依然鲜活生动的担担面担子和主人,我真的好感动,无言以对,只是发呆地痴痴看着,贪婪地吞吸着股股鲜香……

端详着这副古老的担担面,嗅着它的鲜美香味,我默默地思想着,他还能生存多久呢?担担的主人因为年纪大了,已不可能挑着沉重的它穿大街走小巷,所以在这个狭小破旧的屋面继续着他生命的余热和美味传奇,自得其乐的了却他生命中的千千情结。

怀远古镇 文德怀远品古董

手工制作的蝴蝶水饺和甜水面是男女老少的最爱

交通:乘车路线:从成都出发,经崇州、到怀远镇。从成都茶店子车站(市内有5路、17路、801路、47路、78路、69路到达)出发;另有发往崇州的大巴车,每四分钟一趟,票价为6.5元/人,不到一小时即抵达。

自驾:出成都西门经成温邛高速公路,到崇州出口下高速,再到怀远。

川菜文化学者《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百年川菜传奇》《路边的川菜史》作者

图文原创·江湖饕客 向东 2020.09.10 成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