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唐文学史之沈佺期 宋之问

作者:古今多少滋味
隋唐文学史之沈佺期 宋之问

俯看乾陵

沈佺期(?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官通事舍人、考功员外郎、给事中等职。曾因受贿入狱,又因附武则天权臣张易之而被流放驩州(在今越南境内),后遇赦,官中书舍人、太子詹事,卒于开元初。宋之问(?656—712),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与沈佺期同年中进士。因附张易之,贬泷州(广东省罗定市一带),逃回;复任考功员外郎,又附太平公主,后因受贿贬越州长史,进而流放钦州,最终赐死。宋之问不知为什么,总是站错队,他这样万里挑一鲤跃龙门者,说他智力不够不可能,如果说他认不清形势,倒是有可能的,再加上贪心太盛,等等。总之,人间百态,善恶忠奸……留与后人任评说吧。

隋唐文学史之沈佺期 宋之问

龙门石窟

沈佺期、宋之问二人齐名,并称“沈宋”。一次武则天幸洛阳龙门,命随从官员做诗。左史东方虬先完成,武则天赐给他锦袍。等看到宋之问的诗,武则天认为他的诗水平更高,又把赏给东方虬要回来赏给了宋之问。沈宋二人文学水平较高,但品行不端,阿附武则天的权臣张易之等,张易之的各篇赋作,多由他们代笔,甚至“为易之奉溺器”(《新唐书·文艺中·宋之问》)。相比之下,宋之问的品行更低于沈佺期。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被贬,逃回洛阳藏在张仲之家中。当时武三思在朝廷中重新得势,张仲之谋刺武三思以安定朝廷,沈之问为赎自己的罪过而告密,免罪得官,“天下丑其行”。

沈长七律,宋长五律。二人的作品分两类,一类为为应制诗,如沈佺期《龙池篇》,宋之问《龙门应制》,等等。这些诗思想内容不高,但艺术刻画手法精湛,音律通达。沈宋的另一类诗为在流放时所做,这类感情真挚,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如:沈佺期《杂诗三首》《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度大庚岭》《题大庾岭北驿》,等等。沈佺期的思妇闺怨诗也很有特色。

隋唐文学史之沈佺期 宋之问

大唐芙蓉园

沈宋的主要贡献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和完善,走向规范化。“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新唐书·文艺中·宋之问》)他们使律诗音合平仄,粘对严格,且中间两联对仗,最终达到完美。(简单地说,“回忌声病”是讲求声律,即诗句中声调配合和句脚的协韵。“约句”就是限定句型,“准篇”就是规定篇法,即句型整齐对称。)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