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有人说沈佺期人品不高,可是他的诗写得真好。他的人品好不好我们姑且不论,但他的诗我们却可以读一读的。

沈佺期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入狱,也有说他谗附张易之而被流放的。他在初唐时期,可谓是诗坛的顶流明星。初唐时期宫廷里盛行赛诗,沈佺期就是其中的“千年老二”。有关史料记载的赛诗大会,他就参加过,不过是第二名。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唐诗纪事》里记载了这次比赛,景龙三年(709),唐中宗游昆明池,让群臣赋诗,上官婉儿评定名次。群臣赋诗后,初评沈佺期和宋之问两人的诗最佳,不过最终胜出者却是宋之问,沈佺期不服,上官婉儿说:“这两首诗的水平都差不多,不过沈佺期的诗到结尾的时候,词气已经枯竭了,而宋之问的诗结尾的时候,依然强健有力。”沈佺期听后,不再辩论。

沈佺期是初唐时期诗坛的顶流明星,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当时不但诗名很大,也是律诗的开创者之一。要知道,唐诗之所以能成为大陆诗歌的顶峰,和律诗的形成、发展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律诗,唐诗在大陆诗歌史上的地位要大打折扣。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作为律诗的开创者之一,沈佺期的律诗写得怎么样呢?他的一首《独不见》,堪称其代表作,也被人称为唐诗七律第一。可对现在的读者来说,这首《独不见》已经不那么受待见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首诗。那么这首诗到底怎么样呢?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一般被称为《古意》,或《呈补阙乔知之》,有时也干脆叫它《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是沈佺期七律的代表作,一度被人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乐府解题》里说:“《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可见此诗是写相思离别的,诗中写女主人公思念出征在外十年未归的丈夫,以缠绵委婉的笔调,描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愁苦之情。

首联中“郁金堂”、“玳瑁梁”,可知女主人公乃豪门富家,其所居住的环境十分华丽美好。一个“双栖”,则又从侧面烘托出其寂寞孤独。虽然所居住的地方很好,可是却是孤身一人,你看那海燕都是双宿双飞,自己却无人可依,难免伤感。

颔联进一步写这份相思难解,你看那天气夜夜转凉,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御寒的冬衣了,这时她又想起了出征辽阳十年未归的丈夫。这一联章法很好,前一句写眼前所见所闻,后一句马上写到辽阳戍边的丈夫,这就是开合有度、虚实相生。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此外,诗人不说“木叶催寒砧”,而说“寒砧催木叶”,造句之奇警,令人佩服。如果说“木叶催寒砧”,那就是时令变化,天气转寒,大家都忙着做衣服,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而诗人却故意颠倒位置,说“寒砧催木叶”,则是因为大家忙着做冬衣,才令木叶纷纷落下。如此这般,她内心的那种空虚寂寞,那份思而不见的愁苦,才更加的浓重。

颈联写出征十年的丈夫没有寄过几封家书回来,他是死是活,是凶是吉,全无消息。可是她又能做什么呢?只有一夜又一夜的思念罢了。前一句写白浪河,乃虚写,是开;后一句写丹凤城,乃实写,是合。诗中少妇的心理,所写的有限,可以想象的却是无限的。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诗句前六句已营造出一种孤独愁苦的氛围,尾联则变成少妇的独白:我已经这么愁了,你这皎洁的月亮,为什么还要照在我的帏帐上面呢?诗人不写她对月怀人,反写其迁怒月亮,比之直接写对月怀人,其感情色彩又要浓烈许多。

这首诗写思妇“思而不见”的愁肠,其法度、其韵律、其色彩,都是极好,以至于有人直接说它是“唐人七律第一”。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这首诗最有名的莫过于与崔颢《黄鹤楼》的那段公案。宋代诗歌理论家认为崔颢的《黄鹤楼》是“唐人七律第一”,但是到了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何景明却说这首诗是“唐人七律第一”,清代的沈德潜说它“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方东树说它“曲折婉圆转,如弹丸脱手,远包齐梁,高振唐音”,王夫之更是隔代回应何景明,称《独不见》是“古今冠绝”,民国时期的顾随(叶嘉莹老师)说这首诗是唐诗的“压卷之作”。

虽然排名是见仁见智的事,但从何景明等人的力挺来看,这首诗确实是有独到之处的,要不然也不会得到这些大佬们的认可。可是到了现在,这首诗基本上被人们遗忘了。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王兆鹏在其《唐诗排行榜》里,给这首诗的排名是第46名,从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论文是没有人提及它的,在互联网的传播,也是前100名里,传播率最低的。如果不是和崔颢的《黄鹤楼》一争高下的这段公案,估计它现在早就被历史所淡忘了。由此可见,一首好诗的诞生,除了要自身硬之外,历史大咖的推崇也是少不了的。

那么,大家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