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作者:扬州网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楠木雕花罩槅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平园”石额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百年广玉兰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平园大门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仪门砖雕

花园巷里藏了多少老宅? 民国西花园建筑不一般

琉璃花墙

在“老扬州”的印象中,南河下花园巷“私家老宅”数量多,其中有着“西花园”美誉的平园更是名声在外,常常有游客慕名前往参观。砖雕门楼、楠木槅扇、琉璃花窗、白矾石园门……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河下26号(723研究所院内)的平园,为你揭开盐商“豪宅”的神秘面纱。

民国“西花园”

保存完好堪称“一绝”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平园门前,墙壁上一块“市级文保单位”牌子显得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地写着对平园整体结构布局的介绍,由民国初年盐商周觐臣所建。

记者看到,平园大门为水磨青砖门楼,正对大门有福祠残迹。一进仪门,地上铺有一块大型寿字地砖。门内是长方形天井,沿南墙朝北设置门房两间,与二道门相对。磨砖雕花仪门,典雅大方,门内首进为厅屋,厅后为住宅,西构圆形门,门额上嵌“平园”楷书刻石。门内院落,以一道花墙将平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院落筑平房数间,北部花墙间,设置数面琉璃花窗,图案精致,色调雅洁。花墙正中开辟一道园门,迎面门额嵌“惕息”二字,背面门额刻“小苑风和”四字。在东西两侧角门上也有两块石额,一块是“朝晖净廓”,一块是“夕照明村”,角门的背面还有两块石额,一块是“蔬圃”,一块是“寄尘”。其中“蔬圃”“寄尘”两块石额在此前关于平园的介绍中均未提及。

今年62岁的陈齐居住在平园内北部住宅,在他家的庭院内,摆放了50多盆盆景,为平园增添了一份勃勃生机。在陈齐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个房间,内部的一面楠木槅扇显得尤为耀眼,虽然刷上了白色油漆,仔细观察,仍然保存着原来的风貌。

陈齐父子都有深厚美术功底,由于平园内假山不存,他们自己精心设计,于庭院西南角堆叠黄石假山一区,山上植枇杷一株,山边倚墙培数本绿竹,山下甃曲型鱼池,池中饲养数尾锦鲤,尽得仁者观鱼之乐,鱼池以东以黑白卵石铺地,卵石中置石桌石凳,石桌石凳西南紧靠园门不起眼处,植金银花一丛,甚是遒劲。

东侧宅以火巷与中路住宅相连,东路建筑前有一院,两面围以矮墙,民国风味浓厚,后有连续三进院落,各以侧门与火巷相通,三进院落结构一致。其中,第一进院落南墙有绿色琉璃花窗,西墙嵌绿色琉璃竹节花窗。

扬州文史爱好者谢文逸说,在花园巷内,晚清至民国遗存下来的“私家老宅”当中,除何园以外,平园保存完好度堪称“一绝”,尤其是楠木槅扇尤为珍贵。

鼎盛时曾建养鹤楼

“老宅子”建成24年易主

“据周家大太太(周觐臣之妻)说,周在盐务衙门任职,平园于民国十六年建成。”谢文逸告诉记者,扬州金融史专家华梦渔曾在平园居住过,他曾撰文回忆平园往事。

据华梦渔先生回忆,周家鼎盛时,雇用婢仆十余人,有花匠、梳头妈、厨房、门房、养鹤工人、清洁工、贴身侍女等,天井外建有养鹤楼。正厅连同东侧房间租给住户,每个房间租金一斗至二斗米之间。正厅西侧有木制条扇,刻有诗句“因病得闲原是福”。 周觐臣逝世后,周家失去了顶梁柱,二侄都不善经营,家道日渐中落。解放后,周家出租房屋聊资补贴。1951年抗美援朝伤病员从前线回国疗养,军队医院看中平园。经人介绍,与周家洽谈售房事宜,周家卖房后离开。

陈齐告诉记者,他上世纪70年代入住平园,其间曾有周氏后人从台湾回来探访故居。也有知情者告诉记者,周家还有后人居住在城区荷花池。

扬州学者朱江的《扬州园林品赏录》记载,泰州书画鉴赏家蒋重山亦曾在平园居住过。

两棵百年广玉兰

或与“淮军请赏”有关

在平园的南部,种有两棵百年广玉兰,冠华如盖,花香沁人。陈齐手指广玉兰树根介绍说,“你看,树根已经与房屋连为一体,早已成了平园的一部分。”在古树的下方,挂有扬州市绿化委员会颁发的“扬州市古树名木”名牌,“编号:扬城030,保护等级:一级”。

谢文逸告诉记者,这两棵广玉兰相传还有一段故事。广玉兰树原产于美洲,清朝时是一种极其名贵的树种。相传,在中法战争中,淮军将士奋勇当先、克敌制胜,淮军大将刘铭传率军在台湾浴血奋战,打退了当时号称世界一流强国的法国。听说打了胜仗,慈禧大喜,战后论功行赏,要对淮军将领赏赐高官和金银珠宝。

当年美国特使带了广玉兰树来中国,淮军所在的江淮地区适合广玉兰生长。李鸿章心想,广玉兰越长越茂盛,淮军看到就能想起朝廷的恩典,于是“请赏”每位将领两棵广玉兰树。

“比对史料和树龄,根据广玉兰传入国内的时间来看,平园两棵广玉兰的年龄在160年左右,到不了300多年。”谢文逸说,周氏购买建园前,这处住宅的主人已无从考证,此地当时有不少淮军聚居。根据广玉兰判断,很有可能是前任主人种植,周家购买后就留了下来。记者 陈晨 摄影 王乃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