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温: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他却成了彻底摧毁唐朝的侩子手

作者:二球说古
朱温: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他却成了彻底摧毁唐朝的侩子手

朱全忠画像

历史上经常出现一些悖论,皇帝想让某一个人彻底效忠皇帝,结果这个人推翻了皇帝;皇帝想让某一个人成为皇室的支柱,结果这个人成为屠杀皇室的刽子手。

唐朝末年的朱全忠就是这个悖论的体现者,皇帝本来是想让他护卫大唐帝国的,结果他成了一个彻底摧毁大唐帝国的刽子手。

公元883年,大唐帝国已经是气息奄奄,虽然黄巢已经退出长安,并且一年后在失败中死亡,但是他给与大唐帝国的重创是无法挽回的。此时的大唐,已经不是盛唐时代,而是一个遍体鳞伤的时代,病入膏肓的时代,就是华佗在世,也医治不了一个朝代的痼疾,只有看着它在西风里飘落了。

唐僖宗从流亡地四川回到京城长安的时候,唐朝的天下已经很狭小了。只有河南、山南、剑南、岭南几十个州,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大部分领土都有了自己的霸主,根本不会听从熹宗的圣旨了。

就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彻底推翻大唐帝国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朱温。朱温是一个流氓无产者,是一个彻底的穷人。黄巢起义的队伍到达朱温家乡的那天,他就义无反顾地参加黄巢的队伍。虽然只有20岁,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朱温具备了作为将军的勇敢和善战,具备了出生于社会底层所有人都拥有的不怕丢掉性命的重要特质。在很短的时间里,朱温就成为黄巢手下一个得力的干将。

公元882年,黄巢的气数已尽,虽然还在长安苟延残喘,他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的失败不可避免。黄巢在危机的时刻,摆出了一个皇帝的架势,任命朱温为同州刺史。但是同州并不在黄巢的手里,朱温要当刺史,还要自己从大唐军队的手里夺取同州,黄巢的任命等于是一张白纸。但是一个朝代将要灭亡的时候,自己的将领都是顺水推舟的人。大唐的守将不战而走,让朱温捡到了一个同州,真的当上了刺史。

朱温是社会底层出身的人,既有着强大的权力欲望,也有着强大的物质欲望。而这些欲望,只有在爵位不断上升的时刻,才会满足。当黄巢不能让他满足的时候,他就要另栖高枝,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变节是变节者的通行证,每一个变节者持有着这份通行证,往往通向权力的顶峰。历史谴责的变节者,都是在通往顶峰上败荒而亡的失败者,而历史往往是不会谴责胜利者的。

朱温在看到跟着额黄巢没有多大希望的时刻,选择了归顺。他投降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让同州再一次回到大唐王朝的怀抱。唐僖宗非常高兴,任命朱温为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朱温从此不再叫朱温,而叫朱全忠。唐僖宗想让朱温全心全意的忠于唐朝忠于皇帝,然而唐僖宗做错了梦。一个能够经常投降的人,怎么能够坚守自己的诺言,来全心全意的忠于皇帝和帝国呢?

当唐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天下在唐朝的幌子下,一分为多,似乎很多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夺取天下,自己成为皇帝。当时力量最大的两股是李克用和朱全忠,他们谁想最后夺取天下,谁就要把对方置于死地。

在历史那一瞬间,李克用的力量在朱全忠之上,假若想夺取唐朝的天下,首先是李克用,第二个才是朱全忠。然而朱全忠首先看到,李克用是自己最强大的对手,要想自己推翻唐朝成为新的帝国的皇帝,就要先下毒手,斩除李克用。

机会终于来了。李克用带领人马来到了朱全忠的地盘汴州,所有人马在汴州城外扎营。朱全忠在李克用下榻的驿站大摆酒席,款待李克用。席间,朱全忠极端殷勤,极端礼貌,极端恭敬,极端微笑。让心存芥蒂的李克用打消了顾虑,畅饮起来。李克用只有28岁,豪饮之后,根本不把朱全忠放在眼里,语无伦次地对朱全忠进行讥讽和侮辱。朱全忠是想干大事的,内心充满气愤,脸上却带着微笑,侍奉李克用饮酒。

从中午喝到日暮时分,李克用已经不辨东南西北,朱全忠开始了自己的斩杀行动。朱全忠派人把捆绑在一起的战车挡住了去路,发兵包围了李克用的驿站。朱全忠的人马杀到李克用的房间门口时,李克用还在醉中酣睡,根本不知道死在临头。卫兵用水浇在李克用脸上,他才睁开眼睛。站起身张弓而射,驱散了来刺杀他的人。天色黑暗,暗杀者都举着火把,恰在此时,雷电大作,大雨倾盆,浇灭了火把,谁也看不见谁,李克用才免于一死。

公元885年,李克用利用唐朝的名义,剿杀朱全忠,让朱全忠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同时,李克用又逼近长安,唐僖宗又一次落荒而逃。公元887年,唐僖宗第三次回到长安,真的是国将不国了。几个拥有兵权的人,就在长安附近,谁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夺取皇位。只有经过失败的朱全忠,占据着汴州,招兵买马,扩大实力,等待机会,消灭唐朝。

唐僖宗驾崩,唐昭宗即位,大唐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在纷纷登场的人物又纷纷下场之后,朱全忠带领人马,一鼓作气,拿下了成那个河南、山东、江苏大部分地盘,让自己有了挟天子令诸侯的能力和实力。

公元900年,唐昭宗遭到逼宫。年轻的唐昭宗钻到床底下,做屁滚尿流状。最后被关进了少阳院,溶化的铁水,浇灌了门锁,昭宗就只好等待死亡了。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曾经强盛的帝国,末年的皇帝会落到如此地步。

皇帝的衰落,是想当皇帝者的绝好机遇,朱全忠的机遇来到了。朱全忠的心腹李振对朱全忠说:“王室有大难,不是坏事情,你称王称霸的时机到了,你灭唐的时机到了。”朱全忠就拥重兵来到长安,救出唐昭宗,让其复位。唐昭宗忘不了宦官逼宫,就残杀宦官。与此同时,朱全忠以迎驾的名义,浩浩荡荡来到长安。秘密处死残留在长安的近百名老宦官,接着把年轻的宦官三百多人全部杀死,结束了唐朝的宦官时代。

公元903年2月,朱全忠封爵为“梁王”,赐号为“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这个时候,长安的守军是朱全忠的,所有的要职都有朱全忠的部下担任,唐朝基本是朱全忠的唐朝了。朱全忠却回到汴州,消灭所有能和自己抗衡的力量。公元904年,朱全忠命令唐昭宗迁都洛阳,8月,朱全忠弑杀唐昭宗,立唐昭宗的13岁的太子为皇帝。公元905年,朱全忠在洛阳杀害了唐昭宗的9个儿子,抛尸于水池里。

公元905年6月,流放之后还剩下的朝廷的命官37人,被朱全忠招到滑县的白马驿站,一夜之间全部杀死。朱全忠的部下李振,是个屡次举进士而不第的人,对于这些读书人,在内心充满了刻骨仇恨,37位读书人被杀之后,他哈哈大笑说:“他们这些读书人,平时称自己是清流,不和我们同流合污,今天就把他们扔到滚滚的黄河里去,让他们变成彻底的浊流。”

朱全忠也哈哈大笑着说:“这样最好,这样最好。”那些大唐帝国的读书人的代表就随着黄河漂流而去,最后掩埋在泥沙里。

公元907年3月,朱全忠让唐朝最后一个皇帝禅让,朱全忠自己登上皇位,建立了“梁”,历史上称为后梁。从后梁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历史时期。

看来,皇帝强调一个人彻底忠于自己,全心全意忠于自己,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是一件自欺欺人的事情。在历史的过程里,那些自愿叫全忠的人,和皇封叫全忠的人,都是一些十分可怕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