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作者:知兵堂光亭

老周

摘要:1950年11月长津湖战役,是一场被称为决定了朝鲜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更令人感慨的是在风刀雪剑的苦寒高原上,参战的志愿军九兵团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后勤补给下,在惨烈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令人难以想象的超凡英勇和顽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描绘了一幅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悲壮画卷,不仅赢得了同为军人的对手尊重,更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前言】

要准确真实地描写一场战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战史学家得到的素材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本文作者参阅了大量中美双方的有关书籍资料,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这场战役。我们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而只是为了纪念那些在长津湖畔殊死战斗的志愿军战士,正是他们为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平等对话的尊严,正是他们使美国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哪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正是他们使美国直到七十年后还沉浸在“如果这样的士兵掌握和我们同样的技术装备将会怎么样”的感慨之中!

七十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为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不仅是一场被称为决定了朝鲜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更令人感慨的是在风刀雪剑的苦寒高原上,尤其是东线战场的志愿军九兵团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后勤补给下,在惨烈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令人难以想象的超凡英勇和顽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描绘了一幅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悲壮画卷,不仅赢得了同为军人的对手尊重,更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平等对话的尊严

万里赴戎机

1950年,江南,金秋,正是蟹肥稻香的时节,在一片浓郁醉人的收获气氲中,刚刚经历了血火拼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即原来的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番号已于1950年8月撤消,其所属野战军全部归华东军区指挥)第九兵团所部正在无锡、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休整,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渡海攻击台湾——在中央军委的计划中,这支精锐的虎贲之师是攻台的首选,担负渡海作战第一梯队的重任。

但是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攻台计划被暂时搁置,九兵团也就自然解除了攻台任务,一边警备苏南、上海,一边继续整训。

早在1950年8月,随着朝鲜战局的发展,中央军委就已决定将集结地域相对比较集中的华东军区九兵团北调山东,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以便随时根据战局发展的需要入朝参战。9月初,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奉召进京受领任务,陈毅一回到上海就于9月7日紧急召开了九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最新指示:解除攻台整训任务,部队立即集中,随时待命开赴山东兖州开始进行以入朝参战为目的训练整补,并要求部队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

华东军区随即拟订了九兵团北调山东计划,采取分批开进方式,于10月底前全部到达山东,11月中旬开始进行入朝作战整训。毛泽东在华东军区上报的北调计划上批示:“九兵团全部可以统于十月底开到济徐线(济南至徐州),十一月中旬开始整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498页)

九兵团于9月20日正式下达北上命令:从10月1日起,按照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和第26军的顺序,依次北上,进入津浦路山东段地区,各部具体集结地点是27军位于泰安,20军位于兖州,兵团部位于曲阜,26军位于滕县。

10月中旬,九兵团各部经铁路输送分别到达指定位置,随即开始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与以美军为假想敌的战术训练。10月29日,在山东曲阜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上,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做了动员报告。朱德重点说明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美军在武器装备和海空优势,强调入朝作战胃口不要开得太大。特别还提醒长期在华东地区作战,没有高寒地区作战经验的九兵团,尤其要注意防寒防冻……但后来的战役进程却让朱德的担心不幸成为了现实——就在九兵团开始北上山东之时,朝鲜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9月28日攻占汉城,韩军与美军分别于10月1日与7日越过三八线北进,10月17日攻占平壤。中国首批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则于10月19日秘密入朝,10月25日开始发起第一次战役。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2: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正在追击残敌

《老周军事:冰血长津湖》有声读物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欢迎订阅收听

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国非常清楚地知道了中国已经出兵朝鲜,但是在综合各方面的情报与分析判断后,特别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分别提交的关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专题报告基础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中国参战可能会对战争进程产生令人担忧的影响,但是此种担忧并不足以改变其占领全朝鲜的既定方针,所以决定不改变“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陆军五星上将的使命,并允许他在军事上“相机行事”。根据这一决策,刚刚赢得仁川登陆辉煌胜利的麦克阿瑟骄横地判断,入朝的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术使用上也仅仅是保护丰满水电站等有限目的,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的就有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总兵力约23万人,人数上处于1:1.6的劣势,装备与火力上的距离就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九兵团入朝参战的时间表也就骤然提前了!

就这样,由于朝鲜战局的急剧变化,九兵团入朝参战计划从最早的先从山东开赴东北整训一段时期到1951年开春后再入朝参战,到“11月1日起车运吉林梅河口地区进行战前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急需则可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毛泽东10月27日致彭德怀电),后是“第27军11月1日从泰安直开辑安,直接开赴前线,其余两个军接着开赴通化辑安地区休整待命,以备必要时使用。”(毛泽东10月29日致彭德怀电),再到“九兵团全部开赴前线,11月1日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最后到“宋兵团立即入朝,江界长津方向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迅疾各个歼敌为方针。尔后该兵团归你处(指志愿军总部)直接指挥,我们不遥制。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毛泽东11月5日致彭德怀邓华并宋时轮陶勇电)。

入朝作战计划这样四次变更,一次比一次紧急。结果使九兵团在原计划开赴东北准备整训途中,未作任何停留便提前直接入朝参战。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使九兵团参战准备极不充分,原来入朝参战所需冬季装备和物资已集中到预定整训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由于部队直接开赴朝鲜,未做停歇,根本来不及转运物资,致使九兵团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就仓促进入了高寒地区的朝鲜,再加上九兵团长期在华东地区作战,既缺乏在朝鲜北部这样的高寒地区作战经验,又缺乏高寒地区防寒防冻的生活经验,同时对战区的气候、地形了解不足,使九兵团遭受了不应有的巨大损失。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3:电影《长津湖》剧照,志愿军九兵团登车开赴朝鲜

七十年后,再回首看九兵团仓促入朝,表面上看是为了应付“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进展迅速,保障西线侧翼安全。而实际上朝鲜北部由于狼林山脉所隔,形成天然的东西两部分,交通阻绝,大兵团更难以逾越,险恶的地形是双方都无法利用的,根本不存在东线威胁西线侧翼的情况。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双方都从未有过大兵团穿越狼林山脉的事例。那么九兵团紧急入朝的目的究竟何在呢?——老周以为真正的答案就是:抓住东线“联合国军”势单力孤且分兵冒进之机,集中精锐的九兵团予以突然打击!

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报中就明确赋予九兵团“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1师等4个师为目标”。逐个歼灭东线“联合国军”4个师,这么宏大的战役决心很显然还是建立在解放战争中大歼灭战的经验上(第一次战役特定的遭遇战性质也使志愿军对美军战斗力产生了错误而又致命的低估)。这样的决策,从战略上讲其实是毫无必要,因为东线只是次要方向,主要配合西线的主攻,只要集中力量击退西线美第8集团军,那么东线美第10军就必然后撤。从战术上讲也是违反了解放军一贯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将入朝的2个兵团分散在两个战线。从后勤上讲仓促入朝未及换装更是使原本就相当薄弱的后勤补给增加了战地补给的负担。因此,有些战史学家认为如果采取只以27军由辑安入朝接替(或加强)42军在东线的力量,而以九兵团主力20军、26军加入西线战场,集中十三兵团与九兵团主力,可以在西线取得更大的战果。这样一来可以使九兵团在入朝前获得换装补给的时间,二来也能避免在中途变更计划而出现的种种不利状况。不利状况之一就如九兵团中途接到直接入朝命令时,27军已开往安东不及调转,只得以后卫20军改前卫,结果改道至梅河口因铁道线路坡度大,列车必须拆散行车序列重新编组,导致20军入朝时建制被打乱。

换言之,九兵团如此紧急入朝并无绝对之必要,其目的就是想抓住战机在东线打个大歼灭战,实际战争发展却证明不仅未实现歼灭东线“联合国军”4个师的伟大计划(实际连一个陆战1师都没能歼灭),反而给部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补丁:志愿军第九兵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其前身是1949年1月组建的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下辖第20军、27军、30军和33军。1950年11月九兵团入朝参战,遂改称志愿军第九兵团。时任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下辖3个军,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

第20军,前身是由坚持三年闽东游击战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第1师和第6师,是粟裕的起家老部队,解放战争中整编为华野第一纵队,以擅长野战尤其是纵深穿插著称,更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歼敌最多的军级作战部队,名副其实的王牌。

第26军,前身是由抗战时期鲁中军区部队整编而成的华野第八纵队,在华野部队中素以攻坚见长。

第27军,前身是抗战时期胶东军区部队整编而成的华野第九纵队,是华野首屈一指的头等主力,在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

为了更好适应出国作战需要,华东军区在九兵团入朝前,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3个军,使各军均下辖4个师,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在四川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部约1.5万人分别补入九兵团各军,基本达到了每个师1万人,每个军5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12个师约16万人。

补丁:朝鲜战场东部战线的发展与九兵团入朝时间表对照

10月20日,韩军第1军团占领五老里和洪原(为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域)。同日,根据麦克阿瑟任命其参谋长兼美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为东线总指挥,统一指挥美第10军和韩军第1军团作战的命令,阿尔蒙德在元山开设“联合国军”东线总指挥部,令已经到达战区的韩军第1军团以首都师沿东海岸向图门江方向推进,以第3师经咸兴、五老里向长津湖推进。此时从仁川、釜山海运元山的美第10军由于受到朝鲜人民军在元山海域布设的水雷阻碍,尚停留在元山港外海面还未能够登陆,阿尔蒙德便命令陆战1师在元山港外海域等待水雷清除后登陆,美第7步兵师则改往利原登陆。

同一天,志愿军第42军由辑安(今集安)进入朝鲜。

10月22日,志愿军总部令42军迅速赶赴东线,在长津湖及其以南德实里、旧津里一线建立防线,阻击东线之敌。此时,东线战事已非常紧急,韩军第1军团先头部队已逼近长津湖地区的门户——黄草岭和赴战岭,而朝鲜人民军在该地区只有2个步兵连和少量坦克及炮兵。为此42军集中所有车辆紧急运送2个营抢占黄草岭和赴战岭。

10月25日,美陆战1师开始在元山登陆,阿尔蒙德令该师在元山、兴南留1个团掩护后方,主力接替韩军第3师向长津湖推进,随后长驱北上会同西线部队夹击江界(朝鲜政府临时首都);韩军第3师待陆战1师到达后沿东海岸向图门江推进;美第7师在利原登陆后则经丰山向鸭绿江推进。

当天拂晓,刚刚到达黄草岭的志愿军42军124师370团即与韩军先头部队第3师26团交火,并成功阻止了韩军推进。

10月27日,志愿军42军及配属的炮兵第8师45团全部到达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并迅速展开防御部署。

当日韩军第3师在完成部署调整(发现志愿军主力后开始进行)后猛攻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志愿军于当晚放弃草芳岭、577.8高地,撤至黄草岭以南二线阵地。

——中央军委电令九兵团之27军从11月1日起以三天时间车运辽宁辑安,集结待命。

10月28日至29日,韩军第3师在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继续猛攻,攻占赴战岭,并向西迂回黄草岭侧后。

10月29日晚,志愿军42军发起反击,击溃韩军第3师之26团和23团,于次日凌晨收复草芳岭和赴战岭。

——九兵团在山东曲阜召开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并做了动员报告。

11月1日,陆战1师开始向长津湖推进,其先头陆战7团进抵水洞。

——九兵团前卫27军自山东泰安、大汶口登车,向东北辑安开进。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4:陆战1师向长津湖地区开进

11月2日,美陆战7团向烟台峰、松茸洞一线猛攻,与志愿军42军124师展开激战,经反复争夺124师于黄昏放弃烟台峰、松茸洞。当晚124师投入4个营对当面美军实施多路反击,370团1营曾一度突入美军陆战7团在水洞的核心阵地。担负纵深迂回的370团3营袭占水洞以南400.1高地,随即遭到美军围攻,苦战至3日晚才突出重围。

11月3日,志愿军124师在烟台峰、松茸洞一线与美陆战7团激战竟日。

——27军到达吉林通化地区接到中央军委紧急命令,改变前往辑安的原定方案,取近路直接从安东入朝。此时27军先头师79师已到达辑安附近,只好一边命令79师南返,一边改变后续部队行军路线直接开往安东。入朝前,所有人员和单位必须将帽徽、胸章等一切具有人民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印信与文件一律上缴,部队正式编入志愿军作战序列,军、师、团番号不变。

——中央军委命九兵团另外2个军20军、26军立即开赴东北梅河口集结,进行短期整训后准备入朝。

11月4日,鉴于志愿军42军124师已在黄草岭地区连续作战九昼夜,伤亡较大且补给不济,九兵团已在开进途中,志愿军总部令其撤至草芳岭一线作机动防御,节节抗击。

美军乘志愿军124师调整部署之际,以坦克、机械化部队组成快速突击部队,在飞机掩护下沿公路急进,于当日黄昏到达草芳岭以北真兴里、三巨里,割裂124师防线。124师投入预备队全力反击,42军也急调126师378团驰援,终于当日深夜恢复原防线。

——27军军部及80师、81师到达安东,并于当晚渡过鸭绿江。

——九兵团兵团部、20军、26军从山东登车,开赴东北。

11月5日,麦克阿瑟下令远东空军对朝鲜境内的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投入所有力量实施为期两周的集中轰炸,并特别命令远东空军出动所辖全部90架B-29轰炸机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国际桥梁,以切断中朝之间交通,阻止志愿军后续部队及补给物资的运输。

——27军军部及80师、81师于凌晨分别进至西上里、南市洞、枇岘,79师也折返到达安东。鉴于英军第27旅南撤,而东线之敌仍在继续北进,对西线侧翼威胁甚大,因此志愿军总部又令27军已入朝部队撤回安东,准备改从临江入朝,投入东线战场。

11月6日,鉴于西线反击已胜利结束,九兵团也已渡过鸭绿江,志愿军总部电令42军撤离黄草岭阵地,节节抗击,诱敌北至长津湖,为九兵团围歼该敌创造条件。

东线美第10军继续北进,陆战1师向古土里攻击前进,韩军首都师进占东海岸之吉州、明川。

——九兵团接中央军委急令,改变在东北进行短期整训再入朝的原定计划,火速从辑安、临江直接入朝。因此九兵团除27军已奉前令改道安东,来不及转向外,便改令20军为前卫,立即入朝,并在沈阳设立临时指挥部,指挥部队改道入朝。同时派出得力人员急赴鸭绿江边,协同组织部队入朝。

当天20军刚到沈阳车站,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检查部队入朝准备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见到20军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大为震惊,脱口而出“穿成这样,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立即找到正在指挥部队运输的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从东北军区部队中调集厚棉衣和棉帽,但是军情十万火急,20军的58、59和89师基本都没有停车而直接开往朝鲜江界,只有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的60师在短暂的停车间隙里得到为数寥寥的厚棉衣和棉帽。

11月7日,42军奉命撤离黄草岭阵地,主力撤至柳潭里,仅留378团在古土里以北继续阻击。

——九兵团先头部队20军前卫59师乘火车抵达朝鲜江界,而第二梯队58师因为辑安鸭绿江铁路桥朝鲜一侧已被美军飞机炸断只得步行徒涉过鸭绿江,20军入朝后先乘火车沿满浦铁路南下,到达武坪里后改为步行,从山间小道开赴达预定集结地区。

——27军已入朝部队折返回到安东。

11月8日,遵照麦克阿瑟的命令,远东空军及远东海军所属舰载航空兵倾巢出动,集中轰炸鸭绿江上的国际桥梁以及鸭绿江至清川江之间公路、铁路,鸭绿江沿江新义州、朔州、楚山、满浦、惠山等地的六座桥梁更是此次轰炸的重点目标——在对鸭绿江大桥的轰炸中,美军为避免飞机进入中国领空,特意要求飞行员必须采取与大桥成直角的航线接近目标,这样一来飞行员就必须要将航线始终保持在弯弯曲曲的鸭绿江主航道南侧,再加上沿岸的防空火力,使轰炸行动在最初几天代价大效果小,至11月底付出较大代价才只炸断了四座桥梁。为了减少飞机损失提高轰炸效果,轰炸机部队的下级军官和飞行员都心照不宣地改变了轰炸航线,沿着与大桥平行(通常是南北方向)的航线一直向北飞,在飞抵大桥朝鲜一侧时投弹,然后急转向南返航。这样就势必有飞机侵入了中国领空,这也正是中国抗议美军飞机侵犯领空的原因。至12月,鸭绿江上所有公路铁路桥梁全被炸毁。不过此时,冬季已经来临,鸭绿江封冻,志愿军可从冰冻的江面上轻易过江。

11月10日,美陆战1师越过黄草岭进占古土里。

11月11日,20军全部进入朝鲜。

11月12日,27军到达临江,和20军一样几乎没作停留便跨过鸭绿江,在梨树洞一带地区短暂休整后乘火车经江界到达东门巨里,再徒步开赴预定集结地域。而九兵团的另一个军26军则因运力不足,暂留厚昌、江口地区作为兵团预备队。

11月15日,美陆战1师占领下碣隅里。

——20军到达南兴洞为中心的集结地域,开始进行战前准备。并以59师176团和89师267团接替42军在长津湖地区防务。

11月17日,志愿军42军完成掩护九兵团展开任务,向20军移交完防务后于当晚开始西移,至20日到达旧仓地区转入休整。

——27军(欠94师)到达越上庄为中心的集结地域,开始进行战前准备。

补丁: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九兵团到底缺不缺棉衣?

有关长津湖之战的议论很多,焦点话题之一就是九兵团因为紧急入朝,导致部队没有及时得到御寒衣物,结果在严寒天气下作战,造成大量冻伤减员。例如,军事科学院编纂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就说“未及全部发放”,请注意,这个说法很准确地表明九兵团是领到了御寒冬装的,只是数量不够。但是根据当时担任东北局组织部长张秀山的回忆录,他们是把东北军区所有库存的棉衣都拿出来提供给九兵团。

那么,九兵团在东北有没有领到棉衣?实际情况是九兵团在东北领到了大量的棉衣,而且一直到入朝作战期间,志愿军后勤和东北军区都没停止过对九兵团的棉衣运输和发放工作。

据权威的《抗美援朝后勤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丛书中的《抗美援朝后勤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一书中收录的记载,九该兵团的确是领到了大量的棉衣棉帽等御寒物品。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5:《抗美援朝后勤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一书中记载的九兵团冬装分发情况

九兵团入朝时下辖三个军十二个师,全兵团约十五万人,而截止11月18日共发放棉衣141413件,手套234000付,各种棉鞋172331双,各种棉帽185319顶,棉背心185876件,绒裤5万条。从这一数字来看,除了棉衣还有大约1万件的缺口,其他手套、棉鞋、棉帽、棉背心基本都是足够甚至超额发放了。从发放日期来看,应该是九兵团入朝之前在东北的时候。考虑到当时九兵员正在紧张地开进途中,时间比较仓促,不可能完全按人头发放,应该存在有的部队领用超额,有的部队未能足额发放的情况。而且,在九该兵团入朝以后,仍然源源不断的收到御寒衣物的补给。

据20军和26军的战后总结,有在朝鲜境内收到御寒衣物补给的记录。接受志愿军后勤二分部、四分部补给御寒衣物,这都是在朝鲜境内进行的。26军后勤总结也提到给27军大量运送被服。

因此,综上所述,九兵团确实领到了足够的御寒衣物,那么广为流传的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缺少冬装,造成大量冻伤减员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一书中的记载,对九兵团的御寒衣物补给存在下发到大单位,但未能及时下发到一线部队的情况。

20军军史给人的印象是由于入朝时间紧张,在沈阳没有领到御寒物资,入朝前只在辑安领到了少量棉帽和大衣。但是按东北军区后勤部11月30日的报告,仅发给20军的棉大衣就有3.5万件。而20军战后总结里面也明确提到在沈阳接受了物资补给,并进行了发放,并且叙述对发放情况时还用了“发乱的一塌糊涂”,如果只是少量临时补充的话,不会使用“发乱的一塌糊涂”这样的词语。应该是匆忙间接受了大量物资,而又没有发放计划,才会“一塌糊涂”。

20军不仅仅在国内接受了大批御寒衣物补给,在进入朝鲜以后也从志愿军后勤二分部和四分部得到了御寒物资的。20军在战后的总结关于军需物资报表和御寒衣物有关的摘录如下: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6:20军战后总结有关军需物资报表

这里也提到有部分物资在后方没有运到一线部队手里,但军需收支表一注明除了棉胶鞋、布棉帽和棉大衣三项以外,其余各项是后来补发的,说明棉胶鞋、棉帽和棉大衣是充足的,是不需要补发的。表二单列了战后运到的物资数量和各部队发放情况。其中御寒衣物也只涉及毛皮鞋、棉背心和绒棉帽。

至于东北军区第一届后勤会议上,20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2.5万伤员,冻伤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约1.5万人。原因则是部队“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资都未得补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战非常痛苦,唯一办法拆被子做袜子、手套、耳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拆完了。”

虽然这里说的是棉帽子和棉手套的情况 和20军自己的领用记录也有出入,但至少说明,20军的棉衣在战前就已经全部发放完毕了。另外20军也有在向长津湖开进过程中存在部队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把领到的大衣皮帽轻装的情况。尽管在轻装的时候,气温还不是很低,但他们马上就要进入高寒地带,而且冬季即将到来,这种轻装行为实在是太过草率。

另外20军在战后总结里面涉及后勤部分的,主要都是反映粮食不足,而对御寒衣物短缺问题没写一个字。这个和20军军需物资报表上所反映的领取御寒衣物相对充足的情况是对的上的。这和20军最早抵达东北,在沈阳车站就领取大批御寒衣物的情况也吻合。

27军是长津湖战役打的最苦的一个军,作战区域最大,战果最辉煌,损失也最多。从27军军史的记载,明确是一部分御寒冬装未及发齐。但根据11月30日东北军区发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东北军区在苏家屯向九兵团发放了4.2万件大衣,其中2980件是给兵团部,其余衣39527件则全部给了27军,因此27军缺少冬装的缺口并不太大。不过在不止一处资料和当事人回忆中都提到27军在过江的时候是把御寒衣物轻装到了临江。

26军后勤工作总结里也是提到的最多的问题是缺粮,对于缺御寒衣被说的很少。26军也大量出现冻伤情况,但26军后勤总结中对于产生冻伤的最主要原因,并非是缺乏御寒衣物。部队普遍缺乏防冻,预防知识和经验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且26军御寒被服情况较好的原因主要是:该军是九兵团最后一个入朝的部队,相对在国内领用情况较好,加之入朝以后是作为二梯队,部署在后方地区,相对来说被服发放相对较为容易。

综上所述,九兵团并非是像传说中那样,没有领到冬装,只穿着单薄的华东棉衣就投入了战斗。

在东北和入朝之后就领到了御寒冬装,即便有缺口,数额也不是太大。20军和26军情况基本较好,27军的确存在缺少冬装的情况,但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他们将领到的冬装轻装留在了国内。所谓冬装不足,主要是冬装有的没有及时发放到基层部队,有的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而轻装。九兵团出现大量冻伤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因为冬装不足,而是缺少热食、没有取暖条件以及没有寒区防冻经验所致。

隐蔽开进的“奇迹”

朝鲜北部由于纵贯南北的狼林山脉阻隔,被分割成了天然的东、西两部分,在“联合国军”的总攻势计划中便根据自然地形决定兵分两路,从东西两翼实施钳形夹击。西线为主要攻击方向,“联合国军”投入美第8集团军的3个军(军团)11个师(旅)又1个团,共约24万人,一线兵力约13万人。具体部署为左翼美第1军,向新义州、朔州推进;中路美第9军,向碧潼、楚山攻击;右翼韩第2军团,进攻熙川、江界。

东线为美第10军的5个师,共约10万人,具体部署为以美陆战1师为主攻,先攻占长津湖畔的柳潭里,再向鸭绿江边的江界推进,与西线的第8集团军会师;美第7师在长津湖以东向鸭绿江推进;韩军第1军团沿东海岸公路向朝中、朝苏边界推进;美第3师和韩军第1陆战团负责守备元山、兴南等后方地区。

11月6日,“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发起攻击,战至21日,东线美军第7步兵师17团进抵鸭绿江边的惠山,距离中国仅一江之隔。25日西线志愿军开始猛烈反击,以朝鲜战争中最经典的三所穿插为序幕,在志愿军正面突击与纵深穿插相结合的迅猛打击下,美第8集团军于12月1日起开始向三八线以南总退却,其主力从清川江一线后撤至肃川、顺川一线才站住脚,重新组织防线。韩第7师、第8师、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均遭到毁灭性打击,美骑兵第1师和第25师也遭到不小损失。12月2日,西线志愿军停止追击,西线作战才告结束。

西线战事正酣,而东线却异常奇怪地一片平静。11月15日麦克阿瑟决定东线美第10军一部向西,切断志愿军在满浦地区的主要补给线,策应西线第8集团军的攻势,因此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令陆战1师沿长津湖西岸大胆北进,迅速向江界、满浦地区推进。但是陆战1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Prince Smith)少将——一位经常抽着烟斗,一头银发,看上就像是温和谦逊的绅士,但性格却是非常倔强固执——他认为按照这一命令行动危险极大,因为从后方基地兴南港到长津湖地区之间100多公里路途上只有一条地形情况非常复杂的简易公路,那是由泥土和砂石混合铺设的狭窄小路,曲折穿行在山区之间,只能勉强算得上公路。特别是山区的近80公里路段,道路狭窄到只能容许一辆汽车通行,而且又是在山腰,一边紧挨着突兀的山石,一边就是陡峭的深渊!所有部队和补给品都得从这条道路上通过,这样整个行军队形将会拖得很长,加上为了保障这条生命线的畅通,还必须在几个要点上部署守备兵力,势必造成兵力分散,一旦遭到分割包围,极易被各个击破,从军事上看这样的部署简直是愚蠢至极。所以立即提出了不同看法,却遭到阿尔蒙德的拒绝,虽说阿尔蒙德本人也并不十分赞同这一计划,但他是麦克阿瑟的亲信,实在无法对下属显露出对麦克阿瑟的公开反对(何况史密斯还不是陆军而是海军陆战队的)。而且阿尔蒙德也和麦克阿瑟一样对战局充满乐观,认为已经是稳操胜券!他甚至在史密斯提出打算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以便及时撤出伤员运送补给时,竟然脱口而出“怎么会有伤亡?!”对于这样一位上级,即便抛却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之间根深蒂固的军种矛盾,就单纯的军事才干而言,陆战1师的很多军官都对阿尔蒙德的军事指挥极为不屑。特别是对阿尔蒙德豪华的私人车厢极其不满,那里配有冰箱、热水淋浴和抽水马桶,以战场上的标准来看,不啻于豪华的宫殿了。而第10军军部的军官餐厅,餐桌上铺着精美的亚麻桌布,上面摆放着奢华的瓷器、银餐具和银餐巾环,每天由远东空军用飞机空运来新鲜水果、蔬菜和肉类,所有这些都让象斯巴达人那样崇尚简朴生活的陆战队员觉得这个讲究奢侈享乐的将军不可信任。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7:仁川登陆时在旗舰上的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

就连阿尔蒙德的参谋长克拉克·罗夫纳(Clark Ruffner)上校也对这个计划颇有微词,1979年他在给历史学家埃瑞克·哈默尔的一封信中提到麦克阿瑟从长津湖向西攻击的计划时,就说那是“一个疯狂的计划。”

陆战1师作战处处长阿尔法·布斯尔(Alpha L. Bowser )上校看了地图后也对本师即将承担的任务感到不寒而栗,他认为在高寒地区的冬季在这样的山区采取这样的行动,成功的希望完全是建立在侥幸的基础上。史密斯当天就向海军陆战队司令克里夫特·凯兹(Clifton Cates,海军陆战队第19任司令)上将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战场情况和自己十分担忧的原因,他在信中写到:“……我们是第10军的左翼,而我们的左翼却没有任何保护,我们的左翼至少八十英里内没有任何友军的存在……我十分担忧在冬季向山地中的部队提供补给的能力。雪融化再冻结会令山路更加难以通行,冬季进行空投不足以提供两个团的补给,由于气候和部队的分散以及海拔的高度,即使乘直升机视察部队也很困难……第10军的参谋们是在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拟订计划,我们是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执行任务。兵力不断分散,这使他们处境危险……”史密斯希望能通过凯兹与麦克阿瑟协商,对任务进行修正,但在仁川登陆之后麦克阿瑟的威望达到如日中天的颠峰,所以协调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在阿尔蒙德每天一个“快速前进”的催促下,陆战1师只好遵令行动,开始向北推进,不过由于史密斯心存担忧,虽然志愿军的阻滞力度并不大,但陆战1师还是行动谨慎,部队推进非常缓慢,日平均推进速度不超过2公里!而志愿军42军于11月7日放弃黄草岭,除了留下1个团在古土里以北依托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外,主力逐渐向柳潭里以北转移。17日,九兵团到达后接替了42军在长津湖和柳潭里以南地区的防务。

11月23日,美第10军制订了总攻势作战计划:陆战1师担负主攻任务,首先攻占柳潭里以西约90公里的武坪里(从那里到鸭绿江边的道路条件比较好),然后向江界继续挺进。第7步兵师作为助攻,在陆战1师东侧展开,沿长津湖东岸向柳潭里推进。第3步兵师则负责掩护西翼,并保护后方地区。该计划于24日晚获得麦克阿瑟的批准,第10军随即于25日正式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于27日发起攻击。

根据这一命令,陆战1师随即下达了向武坪里攻击的命令,但是史密斯师长特意要求将真兴里地区划入陆战师的作战区域,并在真兴里与古土里之间部署守备部队,以确保师的后方补给线,这一决定再次显示了史密斯师长对后方补给线安全的深深担忧,此举就是靠自己部队来保卫后方补给线,才能使史密斯感到稍许心安。而他在前一阶段北进中,始终对补给线投入了极大关注:在10日攻占古土里后不仅立即下令工兵修建与真兴里之间道路,使M26“潘兴”坦克能够通行,还修建了可供轻型飞机起降的小型机场;19日又将配备5辆大型推土机的工兵连派往下碣隅里修筑小型机场;23日在下碣隅里开设补给分站,储存大量补给物资(其中粮食和燃料各8日份、弹药1.3个基数)——这些注重后方补给的措施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8:下碣隅里简易机场和堆积的补给品

11月24日,陆战1师命令陆战7团攻占并控制柳潭里,然后位于新兴里、内洞峙地区的陆战5团西进,超越陆战7团向西直取武坪里,陆战1团则在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担任守备,掩护补给线。至此陆战1师在长津湖地区全部展开,并完成了总攻准备。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是朝鲜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地区的长津江在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所形成的湖泊。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统称为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丛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几乎全是崇山峻岭连绵不断的崎岖山区,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长津湖地区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7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战场环境是异常险恶,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西伯利亚寒流从11月14日起影响朝鲜北部,致使长津湖地区从14日夜间起气温就从零度以上急剧下到零下30度!

志愿军九兵团入朝后即按照预定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在行军途中,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夜行晓宿,严密伪装,2个军约10万人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丝毫没有发现九兵团的行动踪迹——战后,“联合国军”将九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在了解到志愿军某师竟然创造了连续18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而且是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Joseph Gouldon)满怀敬意地评价到:“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但是由于入朝仓促,战前准备极不充分,入朝之后又由于美军的大规模轰炸(美军从11月初开始为了配合即将开始的总攻势,对朝鲜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粮食、被服、弹药等物资无法运到部队手里,而长津湖地区人烟稀少,根本无法就地解决食宿,部队只好在雪地露营,加上粮食被服均严重不足,出现了大量因冻饿而产生的减员。九兵团战役反击准备因此无法按时完成,只好要求将原定11月25日的反击时间推迟两天,这也就是志愿军西线25日开始反击而东线依旧平静如初的原因。

11月26日,陆战1师开始按计划调整部署,陆战5团第2营由于第7师32团第1营接替了在下碣隅里以北地区的防务而得已抽身前往柳潭里参加即将开始的作战。

当天,陆战1师其他部队情况是:陆战7团第2营在下碣隅里等待陆战1团第3营前来换防以便能赶赴柳潭里,陆战1团第3营(欠G连)正在前往下碣隅里途中,陆战1团第2营在古土里,陆战1团第1营在真兴里。这天,由于志愿军主力尚未到达,所以陆战1师各部队的调动几乎没有遭到抵抗,非常顺利。师长史密斯也乘直升机赶到柳潭里,听取战况报告并在直升机上仔细观察了攻击道路的地形。当天,陆战7团在柳潭里附近地区的小规模战斗中俘虏了3名志愿军士兵,这3人供称是属于20军60师的,还称他们所在的部队计划将投入4个师同时攻击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美军根据自己部队的惯例认为普通士兵根本不可能了解军级单位的作战计划,丝毫没有引起重视。

11月27日,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九兵团20军4个师(第58师、59师、69师和89师)和27军的3个师(第79师、80师和81师)共约8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悄然进入攻击位置。27军第94师和26军也开始从厚昌地区向长津湖开进。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9:九兵团顶风冒雪向预定攻击位置开进

当天早晨8时25分,陆战7团第3营向柳潭里至武坪里公路两侧山地攻击前进,在克服了轻微抵抗后便顺利占领柳潭里以西的1426高地和1403高地。随后陆战5团第2营超越陆战7团第3营继续向西,但在第一目标1271高地就遭到了志愿军第20军的顽强防御,几次攻击均未奏效,最后在陆战7团3营的支援下,才艰难地夺取了1271高地。其实20军如果不在1271高地进行顽强抵抗,既可减少伤亡又可使陆战1师更为分散,更有利于下一步的作战。同时,陆战7团向西南和北面派出了配有迫击炮的战斗侦察小分队,都遭遇了志愿军大部队,经过激烈战斗才得已撤回柳潭里。中午过后,美军就接连发现志愿军侦察人员抵近柳潭里进行侦察,毫无疑问,夜幕降临后,志愿军一定将会发起其擅长的夜袭,所以从下午15时开始,美军就停止了进攻,构筑工事,准备迎接天黑后的战斗——而不是像有些资料上所称,美军是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遭到的攻击。

当天黄昏,夜幕在漫天飞雪中刚刚降临,九兵团就按照预定部署开始了攻击:20军59师攻击柳潭里以南的德洞山口,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联系,并从南面攻击柳潭里;58师从东南西三面攻击下碣隅里;60师向古土里以北出击,切断古土里与下碣隅里道路,从北面攻击古土里;89师以1个团协同59师攻击柳潭里之敌,主力2个团在柳潭里以西展开,作为预备队(战斗开始后89师改为警戒社仓里之敌)。27军79师从北面攻击柳潭里;80师和81师1个团攻击新兴里;81师主力2个团则在赴战湖地区展开,对该地区的美军第7师31团一部进行警戒,并切实掩护军的侧翼。

九兵团的计划是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最北面柳潭里与新兴里两地的美军,接着再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最后转移兵力围歼陆战1师敢于北上增援的部队。九兵团这一计划还是建立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对美军的编制、火力、装备、空中优势、机动能力等缺乏了解,一相情愿地以为凭着6个精锐主力师的绝对优势兵力可以轻松吃掉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美军3个团,岂不知美军的火力、战斗力与国军美械部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补丁: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东线“联合国军”的主角自然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1师,下同)莫属,说起海军陆战队,在美国的武装力量中地位非常特殊,作为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海军部的行政领导,但却不是海军部的下属单位,而是与海军作战部同级,海军陆战队司令与海军作战部长一样,和平时期直接向海军部长负责,除非海军部长下达特别指示,才接受海军作战部长以海军部长名义下达的命令,在战时只接受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命令。陆战队平时执行海军的规章制度和条令,而在战时与陆军协同作战时却执行陆军的规章制度和条令,同时又具有自己完整的行政指挥体系。陆战队由于主要担负两栖登陆作战使命,众所周知登陆作战是背水之战,作战之危险艰巨要求陆战队必须具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强悍的战斗作风,而陆战队通过平日的严酷训练也确实培养出了远胜一般美军部队的战斗作风与意志,这一特点在太平洋战争的历次岛屿争夺战中都有表现。

二战结束后,海军陆战队也进行了缩编,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全部总兵力仅7.42万人,作战部队还不到4万人,地面战斗人员加在一起还达不到战时1个标准陆战师的编制人数。朝鲜战争爆发后经过总统授权,海军陆战队紧急征召了1800名军官和3.16万名士兵,再加上从其他地区抽调的人员,整个大西洋地区几乎被抽调一空,只剩下3个陆战营!这才勉强于9月拼凑出了陆战1师。

陆战1师最早的前身是组建于1775年的海军陆战队第1连,是陆战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该师所属的第1陆战团成立于1846年,是海军陆战队中成立的第一个团级战斗部队,曾参加过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以及美国历次的海外战争:19世纪80年代入侵墨西哥、1898年美西战争、1906年侵略古巴、1914年入侵墨西哥和1915年入侵海地等。陆战第1师的其余2个团第5陆战团和第7陆战团分别成立于1914年和1917年,其中第5陆战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因战功显赫而获得法国政府嘉奖。1942年2月,就是以第1、第5、第7陆战团为基础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勒热那基地组建了陆战第1师,这也是海军陆战队的第一个师级战斗单位。该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尤其出色,1942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陆战1师因其辉煌战绩与顽强斗志在美军中第一个荣获集体最高荣誉“总统集体嘉奖”(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并因此在师徽上永远留下了“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的字样。随后又先后参加新不列颠岛、帛硫群岛和冲绳岛登陆作战,成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王牌之师。特别要说明的是,朝鲜战争中,陆战1师的兵员包括战争爆发后征召的预备役全部都是志愿兵,与主要由征募兵员组成的美军其他部队在士气与作战技能上均有很大不同。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0:陆战1师师徽,赫然就有“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

说来陆战1师与中国也是颇有渊源的,1900年攻入北京的八国联军中的美军就是该师部队;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登陆的也是该师;1946年与八路军交火的“安平事件”和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也是该师所为。此番又在朝鲜狭路相逢,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1师的第一批参战部队是由陆战5团为骨干组成的陆战暂编第1旅,8月2日在釜山登陆,作为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充当了消防队的重任,四处奔忙“灭火”,为洛东江防线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当陆战1团和7团于9月才全部到达朝鲜后,陆战1师便作为麦克阿瑟手中最器重的王牌,担当起仁川登陆急先锋的重任,赢得了最先在仁川登陆的荣耀。

此时,陆战1师是以3个陆战步兵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具有很强的作战力量,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人。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共约70辆坦克。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2支勃郎宁BAR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

时任陆战1师公关事务军官的迈克尔·卡帕罗(Michael Capraro)上尉就曾对新闻媒体说:“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步兵师,我觉得这就象一只杜宾犬,一只被皮带紧绷着的凶猛猎狗,一心只想咬住敌人……”

补丁:美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

1892年出生于维吉尼亚州。1915年毕业于维吉尼亚军校,获得步兵少尉军衔,1918年随美国第4步兵师,参加第一次大战。一战结束后任马里昂军校教师,1924年调入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1930年毕业于美军指挥参谋学院,1931至1933年在菲律宾服役,1934年至1938年在陆军参谋本部情报组任职,1940年毕业于陆军战争学院,1941年任第六军参谋,1942年任第93步兵师副师长,1943年升任第92步兵师师长在意大利作战,1945年调任第2步兵师师长,1946年任远东司令部参谋,1947年升任远东司令部副参谋长,1949年升任远东司令部参谋长,1950年9月兼任美第10军军长,参与指挥仁川登陆。1951年2月接任陆军战争学院校长,1953年1月以中将军衔退役。1979年6月病逝。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1: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

补丁:美陆战1师师长奥立佛·史密斯(Oliver P. Smith)

1893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门拿镇,1916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17年进入海军陆战队服役,获得少尉军衔,1921年任德克萨斯号战列舰陆战分队长,1924年调陆战队司令部人事组,1928年任海地太子港驻军副参谋官,1931年进入陆军步兵学校指挥参谋班深造,1932年任维吉尼亚州关蒂摩陆战队学校连长班教官,1933年任陆战7团副作战官,1934年调任美国驻法国巴黎大使馆海军武官处,1936年调任关蒂摩陆战队学校教官,1939年调任圣地牙哥陆战队基地作战官,1940年任陆战6团第1营营长,1942年任陆战队司令部计划政策组副组长,1944年任陆战1师第5团团长,1944年任陆战1师副师长,1944年任第10军副参谋长,在二战中参加过新不列颠岛、贝里琉岛和冲绳岛战役。1945年任关蒂摩陆战队学校校长,1948年起兼任关蒂摩基地指挥官,1948年4月升任陆战队副司令,1950年6月任陆战1师师长,1951年5月调任彭德顿基地指挥官,1953年任大西洋陆战队司令,1955年9月以上将军衔退休。1977年12月25日去世。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2: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

补丁:11月27日,长津湖地区美军部署情况

内洞峙: 陆军第7师32团第1营、31团重迫击炮连;

新兴里: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D连;

后浦:陆军第7师31团团部和坦克连(22辆坦克);

后浦与泗水里之间:(1)31团卫生连当晚到达后浦继续向北;

(2)第57炮兵营支援连当晚在后浦与泗水里之间宿营,28日到达后浦;

泗水里: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

柳潭里:陆战5团、陆战7团(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4营和第3营G连I连;

德洞山口西北无名高地:陆战7团1营C连(欠1个排);

德洞山口:陆战7团第2营F连;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欠G连)、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第1工兵营D连、第10军第10工兵营D连以及一些排级零散支援单位;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第2营、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师31团B连、陆军第185工兵营以及一些零散单位;

真兴里:陆战1团第1营;

麻田洞:陆战1师师属坦克营(辖4个坦克连,约70辆坦克)。

陆战1师师部还在兴南,但是师司令部连和各部门的主要人员都已在赶往下碣隅里途中。这样,在长津湖地区,美军共有步兵4个团、炮兵1个团又1个营、坦克1个营又1个连,总兵力近3万人。

此外,陆战1师的师侦察连、陆战1团3营G连和英军海军陆战队第41分遣队正向长津湖地区前进中。陆军第7师31团2营(欠E连)在咸兴。

初战新兴里

新兴里位于长津湖以东,丰流江从村北汇入长津湖的南侧,村子地势是南高北低,东西狭长,村北地势平坦且有窄轨铁路(但已废弃)和公路,村西滨湖,地形狭窄,不便于大部队展开,村南主峰、1221高地、1239高地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鸟瞰通往后浦、下碣隅里公路。严格说,新兴里算不上是个村落,没有街道也没有明显的区域分界,只是在人烟寥落的长津湖地区,几处独立家屋还算相对比较集中而已。

在这一地区的美军是第7步兵师所属部队,11月间由于第7师部队分布很广,无法按时集结执行第10军的作战计划,便临时编组了第31团支队(31st Regiment Combat Team,简称31RCT),由在长津湖地区位置还相对比较集中的第31团第3营、第31团第2营(缺E连,以1营B连替补)和第32团第1营等部队组成,配属第57野战炮兵营(缺C连,以第15防空炮营D连替补)及31团重迫击炮连和坦克连,统归第31团团长艾伦·麦克莱恩(Alan McLean)上校指挥,担负在长津湖东岸的进攻任务。而此时第31团第1营还远在长津湖以东沿海岸至惠山一带担任警戒,没有进入长津湖地区,所以没有被编入31团支队的序列。

由于气候严寒道路难行,第7师上述部队移动非常缓慢。11月25日下午,只有第32团第1营到达长津湖东岸,在新兴里以南1221高地布防。11月26日夜,麦克莱恩上校率第31团团部到达新兴里以南约6公里的后浦,并在该地开设团指挥部,其他部队都未到达。11月27日上午,第32团第1营营长唐·卡洛斯·费斯(Don Carlos Faith)中校向麦克莱恩上校建议32团1营继续北进,进入内洞峙原来陆战5团3营的阵地,以便在次日继续向北推进。麦克莱恩同意了这一建议,于是32团1营开始北进,于当日下午到达新兴里以北约5公里的内洞峙。费斯率32团1营到达内洞峙后就利用陆战5团3营原来的阵地布防,从左至右按照A连、C连、B连的顺序占领阵地——战后美军认为32团1营放弃1221高地进入内洞峙是一大败笔,因为1221高地不仅是该地区最适合防御的地形,而且还使31团支队本来就不雄厚的兵力更为分散,如果32团1营在1221高地与31团支队后续部队会合后再一起北进,可能不至于后来那么被动。

27日下午第31团第3营和第57野战炮兵营到达新兴里时已近黄昏,便准备宿营过夜,3营I连和K连在村东,L连、营部和机炮连在村中心,57炮兵营A连和B连在村南,营部和防空炮营D连在村西南,宿营地点完全不适合防御作战,而且由于到达时间较晚,奔波多日的士兵们非常疲惫,所以只是草草挖了一些散兵坑就休息了,整个防御非常松懈,为即将爆发的激战埋下了失败的伏笔。31团坦克连也在黄昏时分到达后浦,连长罗伯特·德瑞克(Robert E. Drake)上尉没接到新的指示,便决定在后浦过夜。不久31团卫生连也到达后浦,但连长执意不听德瑞克留在后浦宿营的建议,率卫生连穿过后浦向新兴里前进,后来就在途中遭到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麦克莱恩决定将团重迫击炮连移到内洞峙和新兴里之间,并在该处设立前进指挥所,以便就近指挥、支援附近的2个营(31团3营和32团1营),团部仍留在后浦。

而该支队所属的第31团第2营(欠E连)此时仍远在后方咸兴,临时转属2营指挥的1营B连则在古土里。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3:11月27日美军31团支队在新兴里地区德部署图

27日子夜12时,志愿军集中80师和81师242团共4个团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对新兴里之敌发起了攻击。238团附240团2营沿着北面的山沟直插新兴里公路桥和新兴里二沟,因该团先头1营走错了路,所以团长阎川野临时改以3营首先投入攻击,3营以班排为单位同时对二沟50多个独立家屋发起攻击,1营赶来后穿过战斗正酣的二沟猛扑新兴里北侧的1100高地和1200高地,然后就势冲入新兴里,240团2营迅速插入新兴里美军阵地纵深,夺取了新兴里公路桥,然后协同3营肃清了在二沟的美军,割裂了新兴里与内洞峙两地美军的联系。

239团主力从丰流里南下经泗水里展开攻击,先后攻占1455和1250高地后,从南面和东南两面冲入新兴里。担负穿插到新兴里以北策应238团渡丰流里江的2营4连肃清1100高地附近美军警戒哨后留下2班坚守1100高地,其余部队一路杀进村里,遭到了美军火力拦截,冲在最前面的指导员庄元东和1班多名战士倒在美军猛烈火力之下,连长李长言迅速改变战术,指挥部队以班为单位隐蔽前进,5班和6班连续消灭了几座家屋里的美军,其中三间家屋均有电话机、报话机,墙上还挂满了作战地图,原来5班和6班打掉的是美军指挥部(这是美军31团3营营部,而不是志愿军战史上所说的31团团部,因为此时31团团部还在后浦)!由于事前不知道这几间家屋是美军营部,因此在突入家屋的2名战士牺牲后就没有再派人冲进去做进一步肃清,只是往屋内投了几枚手榴弹,使屋内身负重伤的美军3营营长威廉·莱利(William R . Reilly)中校等几人得以逃过一劫,在天亮后获救。接着5班和6班继续向西前进,拂晓前夕突袭了美军57炮兵营A连火炮放列阵地,干净利索地解决了一些还在睡梦中的炮兵,缴获了4门105毫米榴弹炮。A连余部退到B连阵地,总算顶住了5班6班的突破。就在5班和6班接连取得战果之时,7班和9班夺取了公路桥边的家屋,控制了桥头阵地。至此,4连出色完成了穿插敌纵深的任务,但是4连伤亡已达67人,而且班排建制也已打乱,天亮后美军从三面反扑,4连处境非常危险,因此在请示了2营后撤出新兴里,可惜由于兵力不足,缴获的榴弹炮和大量物资均没有带出——4连5班和6班打得极为出色,捣毁美军指挥部,袭击美军炮兵阵地,但美中不足的是行动并不彻底,捣毁美军指挥部主要使用手榴弹,却没冲进家屋做进一步肃清,使被手榴弹炸伤的美军第3营营长等多人得以在天亮后获救,而当缴获的榴弹炮无法带回时又没进行破坏,使这些炮后来还能为美军使用。好在美军由于所处地势较低无法进行弹着观测,空地联系也一度断绝,只能进行目视射击,其威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尽管如此,4连还是在此次战斗中战果最为显著的连队,因此战后获得了27军授予的“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4:“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的战旗

美军战史这样记录当晚的战斗:“31团3营在午夜前后遭到攻击,因为士兵刚经过几天行军,非常疲惫所以戒备相对比较松懈,防线很快就被渗透,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就被杀死,I连和K连伤亡惨重防线随即崩溃,幸存者向西逃逸。只有村中心的机炮连利用其重武器较多火力较猛的优势还能守住阵地。共军很快冲到3营营部,营部人员来不及进入附近的工事,只能仓促退进房间抵抗,大多遭到共军投掷的手榴弹杀伤。接着共军又冲向57炮兵营A连的阵地,A连猝不及防,大部放弃阵地退至B连阵地,各处退下来的官兵逐渐聚集到B连阵地,不仅顶住了共军的冲击,重新整顿后还在拂晓时进行了反击。天亮后3营恢复了阵地,57炮兵营A连的105毫米榴弹炮没遭共军破坏还可使用,便和B连重新占领阵地。”

第57炮兵营营部连和防空炮营D连也在天亮后收缩防线,进行重新部署。特别是D连的3辆M19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车(原有4辆,在战斗中损毁1辆)和4辆M16四联装12.5毫米高射机枪车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展开,构成火力网,成为后来熬过第二夜的重要支援火力。

对于首次与中国士兵军队面对面交锋就被打伤的第57炮兵营营长雷·恩布利(Ray O. Embree)中校来说,这个夜晚令他永生难忘,他回忆道:“中国兵人数这样多,如此顽强反复进攻的事我从未见过。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对这场战斗,我感觉是强烈的,因为我失去了很多战友。我们伤亡惨重。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在阿登的最后一次大反攻,但也没有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242团则绕过新兴里,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新兴里南面公路,1营和3营先后攻占公路两侧的高峰和1221高地,彻底截断了新兴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当晚,美军31团卫生连从后浦前往新兴里,结果遭到242团伏击,除四、五人逃回后浦外,几乎是全军覆没。242团2营则从西南向新兴里攻击,正好一头撞在美军防空炮营D连双联装40毫米自行高射炮阵地前,遭受重大伤亡,据美军回忆,M19自行高射炮车在天刚破晓时曾对从西南公路接近的一队人马进行猛烈射击,将其大部消灭,此时有军官认为是以为是误击友军还曾一度下令停止射击,天色大亮后才发现遗留在公路上有约80具志愿军尸体。

这一夜战斗中,志愿军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孔庆三,孔庆三是80师炮兵团5班班长,当晚战斗中孔庆三所在炮班配属238团3营攻击新兴里二沟,为了摧毁美军在一幢集团家屋里的火力点,孔庆三指挥炮班将九二步兵炮前推实施抵近射击,由于天寒地冻无法迅速构筑发射阵地,他只得就势利用地形将炮左驻锄扎在一块大土包上,但是右驻锄却无处可以利用而翘起,此时战斗情况非常紧急,不容片刻犹豫,孔庆三便将一把铁锹插进右驻锄的手提环,用自己的肩头死死顶住铁锹把,把自己的身体构成火炮的基座,然后大声命令炮手开炮——一声巨响之后,集团家屋被准确摧毁,孔庆三则因巨大的后坐力撞击而死!作为炮班长,他非常清楚火炮后坐力的威力,也非常清楚这样做的结果,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生命,战后他被追记特等功,并追授“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冰血长津湖1:志愿军九兵团兼程急进开赴战区,大战拉开帷幕

图15: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

240团3营的任务是攻占内洞峙,内洞峙位于新兴里西北约5公里,地势较高,是新兴里地区的制高点。战斗打响后,据守此地的美军32团1营营长费斯中校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配属的韩国士兵由于神经过敏在乱打枪!240团3营连续夺取4个高地后被1318和1216高地美军火力压制,难以继续发展。团长立即将1营投入战斗,这才打破僵局,于凌晨4时许一口气攻占3个高地,至凌晨,240团已占领新兴里东北、正北、西北一线多处高地。在志愿军的攻势中,美军A连首当其冲,A连连长埃德·斯卡利恩(Ed Scullon)上尉在战斗中丧生,副连长吓破了胆躲在地堡内拒绝指挥部队,和A连在一起的航空火力前进管制小组(通常称为陆空联络组,下同)的艾迪沃顿·史坦福(Edward P. Stamford)上尉作为军衔最高的军官立即接过指挥权,虽然他是飞行员出身(陆空联络组的军官都是由老资格的飞行员担任),从没参战过地面作战,用史坦福自己的话来说:“让一个飞行员来指挥步兵连,就如同把一个棒球队员放在美式足球队里作四分卫一样荒唐。”但好在1944年他曾在匡提科的陆战队空降兵学校接受过13周的步兵课程训练,这些训练使他掌握了最基本的步兵战术知识。史坦福接过指挥权后,立即把溃散的士兵集中起来,重新投入战斗。A连在他指挥下不仅稳住了阵脚,还迅速组织反击堵住了缺口。而史坦福陆空联络的本份工作则更为出色,美军飞行员在战后报告中称:“男孩14”(史坦福的无线电呼号)呼叫的空中攻击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近到不足50英尺(约15米)!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空中直接近距支援能与己方地面部队的距离达到50米,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要像史坦福这样达到15米简直不可想象!那就等于是把空中支援当手榴弹来使用了。

时任240团1营营长后任27军副军长的邵名泽回忆说:“内洞峙村子很小,十来户人家,地形不好,有沟,敌人在沟里,火力密啊,那机枪打得呜呜的,就象是刮风!(志愿军)侦察不准确,敌情没搞清楚,以为是1个连,一打发现是1个营,打不动了。(美军)坦克围成一个圈,手榴弹砸上去象是挠痒痒。(志愿军)打了一夜没有收获。”

对于第一次与美军交手的志愿军来说,几十年后回忆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老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美军的火力真猛!”时任243团1营1连连长的黄万丰回忆道:“朝鲜那山上都是灌木丛,那个密啊,我们上高地时裤角都被灌木刺划开,都露出了棉花,可是一个白天下来,敌机炸,大炮轰,都炸光了,烧光了。冻土就象被犁过,松了。山头一片焦黑,大雪都盖不住啊!”

时任235团3营7连副连长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辛殿良说:“(美军)步炮协同好,丢了一个山头,两分钟后侦察机(应为炮兵校射机)就到了,三分钟后炮火就上来了。”

经过一夜激战,238团攻占了新兴里以北、以东一线高地;239团攻占新兴里以南1455和1100高地,并曾一度攻入新兴里村内;240团夺取了内洞峙东北、正北和西北一线高地;242团攻占新兴里以南的1221高地、高峰和新岱里,完成了对新兴里及内洞峙地区美军的合围。28日天亮时新兴里周围的高地,几乎全被志愿军所控制,美军被压缩在方圆不到2公里的狭小地域,形势岌岌可危。

补丁:美军第7师31团支队在新兴里地区部署情况

后浦:

31团团部连

坦克连

重迫击炮连

医疗连

支援连

第13工兵营C连第1排

美军598人,韩军50人,共648人

内洞峙:

第32团第1营

营部连

A连

B连

C连

D连

第32团重迫炮连第1排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陆空联络组

美军817人,韩军150人,共967人

新兴里:

第31团第3营

I连

K连

L连

M连

美国空军陆空联络组

美军784人,韩军150人,共934人

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

A炮兵连

B炮兵连

第15防空炮营D连

美军574人,韩军165人,共739人

合计美军2773人,韩军515人,总共3288人。

补丁:美军航空火力前进控制组

美军航空火力前进控制组,通常被称为陆空联络组,每个联络组通常是1名军官和3、4名士兵组成,军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资格飞行员,士兵多是无线电操作和通信人员,直接随地面部队行动,担负着地面部队与近距对地支援攻击飞机之间的协调员角色,当地面部队要求支援飞机对某处目标进行攻击时,陆空联络员就根据目标情况和个人经验设定最佳攻击航线、角度再以无线电指引飞机进行攻击。如果攻击飞机的飞行员发现目标距离己方部队过近或无法确认地面目标时,会要求陆空联络员通知地面部队以某种方式表明位置,这时联络员就会通知地面部队发出和飞行员约定的特定识别信号,如陆空联络板、信号弹、有色烟雾手榴弹等,以表明身份或位置。

志愿军方面认为在新兴里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反穿棉衣,白色的里子在雪地里成为最佳的迷彩,而且部队尽量与美军展开近战,加上还使用缴获的陆空联络板迷惑美军飞机,使美军空中优势难以发挥。实际上新兴里美军失去空中支援的原因是因为配属31团3营的陆空联络组成员在27日晚的战斗中全部伤亡,以至无人能与空中取得联系,要是陆空联络小组还在,即使丢失陆空联络板也能通过无线电或有色烟雾手榴弹等其他方法进行空地联络,而且每次地面部队使用陆空联络板、有色烟雾弹等都有所不同,以免被敌人模仿。当29日内洞峙的32团1营撤到新兴里后,配属1营的陆空联络小组(就是史坦福上尉)随1营到达新兴里后,新兴里的空地联络就立即恢复了,就说明了问题。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