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驻守蚌埠的刘汝明在母亲收到蒋介石寿礼后,决心把周镐逮捕送给蒋

作者:琅琊醉翁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腐败、敌我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的内部矛盾等,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实施策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淮海战役开始后,周镐成功策反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兼107军军长孙良诚投诚。此后,他又将驻守蚌埠的原西北军冯玉祥部旧将刘汝明作为策反对象。刘汝明表面上应承,实则死心踏地为蒋介石卖命。周镐在与刘汝明接洽途中被捕,蒋介石亲自下令“立即处决”。牺牲时年仅39岁。

驻守蚌埠的刘汝明在母亲收到蒋介石寿礼后,决心把周镐逮捕送给蒋

淮海密战四烈士,右一为周镐

参加革命

周镐,1910年生,湖北罗田县人。国民党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学生。1943年,他受军统局委派到南京任潜伏站站长,担负重庆军统局与周佛海等大汉奸之间的秘密联络和策反伪军的工作,公开身份是汪伪军委会少将科长,与孙良诚、张岚峰、吴化文、郝鹏举等部建立了关系。日本投降后,他在南京成立军委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开始搜捕汉奸。

1946年6月,经中共华中分局联络,周镐走上革命道路,并经邓子恢、谭震林批准,成为中共特别党员,被委任为宁、沪、徐、杭特派员,从事搜集情报和相机策反投靠蒋介石的原汪伪将领的工作。同年10月,周镐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少将直属组长。后因叛徒告密,他转赴苏北解放区。淮海战役开始后,周镐策动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兼107军军长孙良诚率部5000余人投诚。此后,他把策反目标锁定在驻守蚌埠的原西北军冯玉祥部旧将刘汝明身上。

中共中央军委对策反刘汝明起义的工作十分重视,多次电示总前委对其开展政治攻势,迫使他战场起义。1948年11月15日,已移驻蚌埠的刘汝明部改编为第八兵团(兵团司令部设在宝兴面粉公司)。该兵团组建后,即与同驻蚌埠的李延年第六兵团承担着沿津浦路北援黄百韬兵团的任务。

驻守蚌埠的刘汝明在母亲收到蒋介石寿礼后,决心把周镐逮捕送给蒋

周镐

积极策反

11月18日,中央军委就歼击南线之敌的部署致电总前委,指出:“刘汝明181师被歼及宿县攻克,已给南线敌人一个大打击,你们以九纵对付刘汝明,节节阻击他,不和他打硬仗,着重写信派人劝告刘汝明、刘汝珍、曹福林反蒋起义,同时展开公开的政治攻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战役期间先后有3批人员进入刘汝明部进行策反。一是国民党军原第四绥靖区少将高参李慕春等,从解放区到蚌埠对刘汝明进行劝降;二是冯玉祥夫人李德全之弟李连海到刘汝珍处进行策反;三是由中共中央华东局联络部直接领导的,以周镐为首的第六工委对刘汝明的策反工作。其中,李慕春、李连海在进入刘部后不久,即被刘汝明等打发走。11月19日,中共华中工委书记兼苏北军区政委陈丕显面示周镐新任务,要求他立即与孙良诚(与刘汝明均属冯玉祥旧部,曾结为拜把兄弟)、王清瀚一同策反刘汝明起义。第二天凌晨3时,周镐即带领工作人员奔赴前线。  

在周镐的帮助下,孙良诚、王清瀚各自拟好了劝刘汝明、刘汝珍举行战场起义的信函。26日,中共江淮区委书记曹荻秋派人将信送给刘汝明。在此期间,毛泽东又两次电示,强调要加紧对刘汝明的工作:“迫其反正,是为至要。”周镐加紧了对刘汝明的策反工作。11月30日晚,他再次找孙良诚谈话,对其晓明大义。孙良诚表示愿意“重新修书致刘汝明,冀欲有所贡献,俾表参加革命之诚恳”。

12月4日,周镐向曹荻秋汇报了策反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提出应抓紧时间,把握时机,速派人将孙良诚写好的第二封信送往刘汝明部。12月9日,经批准,周镐派六工委联络组长、中共党员祝元福和孙良诚的副官尹燕俊冒雨担负送信任务。但就在尹动身之前,狡猾的孙良诚却在暗中对尹口头交待:“我的信是被迫写的,非出自本意,你要刘司令自己斟酌,务请子亮(即刘汝明)兄救我出险。”祝、尹两人走后,周镐不顾身心劳累,也带领随行人员于12月13日到达刚解放的固镇。

驻守蚌埠的刘汝明在母亲收到蒋介石寿礼后,决心把周镐逮捕送给蒋

周镐与妻子合影

壮烈牺牲

就在给刘汝明送第二封信前不久,刘母在上海收到蒋介石送的手杖、被面等寿礼,刘汝明感激涕零,向蒋表示了“尽忠尽孝,从一而终”的决心。刘汝明接到孙良诚的来信和尹燕俊的口头报告后,即密告蒋介石。遵照蒋的旨意,刘汝明回信称:“关于起义问题,愿作考虑。即请贵方派出代表,来我方谈判。”12月21日,尹燕俊带回刘汝明的复信。周镐不知其中有诈,一面向曹荻秋等报告,一面派人将孙良诚、王清瀚接到前方,接洽起义的准备工作。25日,周镐就刘汝明起义后的职务安排、整训等事宜致函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请他转报粟裕作接防蚌埠的准备。26日,周镐又分别请示曹荻秋和陈丕显,在得到曹荻秋原则批准策反刘汝明方案后,派尹燕俊再度赴蚌与刘汝明联系。

1949年1月4日,尹燕俊由蚌返回,并带来了刘汝明之子68军119师355团团长刘铁均。刘铁均转达了其父的起义“诚意”:“起义宜急进行,如果时间长了,部队移防可能与解放军隔开,失去时机。请大叔(孙良诚)与党代表到蚌埠市内研究起义电稿,同意后即可通电起义。”周镐请示曹荻秋后,即于次日与孙良诚、王清瀚、祝元福等一行13人,前往刘铁均的防地淮南田家庵火车站,准备由此转赴蚌埠刘汝明处。周镐下午到达刘铁均团部时,即被刘汝明部二处处长陶纪元捕获,解到蚌埠关押。6日,周镐被押至南京宁海路19号保密局看守所,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不准周镐与外界联系。1月中旬的一天,蒋介石亲自下令将周镐“立即处决”。临刑前,周镐用尽平生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39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