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作者:民富文化

本期名人传记介绍了一位从小就被称为"班达先生"的文学作家,并声称自己有"傻气"和"奇气"——秦朝阳。了解秦朝阳一生经历的人常说,读他的书是对过去作家的最好纪念。因为秦朝阳年轻时就离家出走,家乡很多朋友都呼应了他一生对桑子的热爱,他推出的许多选集都披在他真挚的灵魂中。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秦朝阳年轻

秦朝阳,1916年出生于团丰县惠龙山镇白阳山,土生土长,祖籍惠龙山镇林家枣树店。小时候,他的家庭很穷,他的祖父和父亲通过教私立学校来养家糊口。他5岁时随父亲学习,喜欢画画。12岁赴汉口读书,1934年考入湖北省武昌农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黄州中心小学任教,开始文学创作。

1938年,年轻的秦朝阳满怀热情地告别家乡,奔向革命圣地延安。1942年,秦朝阳主动前往抗日战争中河北中部最残酷、最危险的游击区,从事群众工作和宣传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在日中军区担任过多个职务,出版了《歌剧》、《我们毛主席有路》等多部刊物和短篇小说,这一时期发表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了敌后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以及解放后农村的新面貌。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秦朝阳

说到秦朝阳的文学生涯,人们忘不了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柱状作家的名著,这些都发表在他当时主持的《人民文学》上。1956年,秦朝阳发表名论文《现实主义———宽道》,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艺政策中体现的日益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质疑和反思,这种倾向对文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在坚持追求生活之真和艺术之实的现实主义总原则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划分各种"现实主义"的时代。秦朝阳因此因遭受不公正而受到批评。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直到1979年秦朝阳平反回到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杂志主编;他强调要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命题,突出时代的本质、现实和群众的本质;强调已出版的阅读材料应反映积极、健康、有活力;并强调需要支持和鼓励文学家,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做出贡献。正是这些坚持,造就了更高的创作热情,新作不断被出版。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秦朝阳一生写了很多,代表作有《女儿的信》、《白帆》、《回顾一年》、《在田野里,勇往直前!《地球》等大量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以及《论概念化与公式化》和《文学探索集》等散文集、诗歌和散文创作也颇为成功。从1980年到1994年,近15年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致力于他出版的作品,这些作品影响了演讲者,评论家,散文家,诗人,画家,印章雕刻师,甚至整个1980年代的革命者。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秦朝阳的代表作《女儿的信》

黄冈回龙镇名人传04——秦兆阳

秦朝阳的代表作《在田野上前进》

回顾秦朝阳的一生,在他长期的编辑和文学工作中,无私奉献,善于发现和帮助新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促使他不断推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革命时期,秦朝阳始终把国利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以事业为中心,淡化名利,为现实主义的重生和振兴作出了牺牲。他的革命精神和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正义、勇气和雄心壮志也是我们永远效仿的榜样。

(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