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本期名人傳記介紹了一位從小就被稱為"班達先生"的文學作家,并聲稱自己有"傻氣"和"奇氣"——秦朝陽。了解秦朝陽一生經曆的人常說,讀他的書是對過去作家的最好紀念。因為秦朝陽年輕時就離家出走,家鄉很多朋友都呼應了他一生對桑子的熱愛,他推出的許多選集都披在他真摯的靈魂中。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秦朝陽年輕

秦朝陽,1916年出生于團豐縣惠龍山鎮白陽山,土生土長,祖籍惠龍山鎮林家棗樹店。小時候,他的家庭很窮,他的祖父和父親通過教私立學校來養家糊口。他5歲時随父親學習,喜歡畫畫。12歲赴漢口讀書,1934年考入湖北省武昌農村師範學校,畢業後在黃州中心國小任教,開始文學創作。

1938年,年輕的秦朝陽滿懷熱情地告别家鄉,奔向革命聖地延安。1942年,秦朝陽主動前往抗日戰争中河北中部最殘酷、最危險的遊擊區,從事群衆工作和宣傳工作。在随後的幾年裡,他在日中軍區擔任過多個職務,出版了《歌劇》、《我們毛主席有路》等多部刊物和短篇小說,這一時期發表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了敵後人民的鬥争和生活以及解放後農村的新面貌。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秦朝陽

說到秦朝陽的文學生涯,人們忘不了20世紀50年代一大批柱狀作家的名著,這些都發表在他當時主持的《人民文學》上。1956年,秦朝陽發表名論文《現實主義———寬道》,對20世紀50年代以來文藝政策中展現的日益嚴重的教條主義傾向提出質疑和反思,這種傾向對文藝界産生了重大影響。他認為,在堅持追求生活之真和藝術之實的現實主義總原則的前提下,沒有必要劃分各種"現實主義"的時代。秦朝陽是以因遭受不公正而受到批評。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直到1979年秦朝陽平反回到北京,曆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當代》雜志主編;他強調要堅持現實主義的文學命題,突出時代的本質、現實和群衆的本質;強調已出版的閱讀材料應反映積極、健康、有活力;并強調需要支援和鼓勵文學家,為社會主義的繁榮做出貢獻。正是這些堅持,造就了更高的創作熱情,新作不斷被出版。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秦朝陽一生寫了很多,代表作有《女兒的信》、《白帆》、《回顧一年》、《在田野裡,勇往直前!《地球》等大量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以及《論概念化與公式化》和《文學探索集》等散文集、詩歌和散文創作也頗為成功。從1980年到1994年,近15年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緻力于他出版的作品,這些作品影響了演講者,評論家,散文家,詩人,畫家,印章雕刻師,甚至整個1980年代的革命者。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秦朝陽的代表作《女兒的信》

黃岡回龍鎮名人傳04——秦兆陽

秦朝陽的代表作《在田野上前進》

回顧秦朝陽的一生,在他長期的編輯和文學工作中,無私奉獻,善于發現和幫助新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敏銳的政治眼光,促使他不斷推出優秀的文學作品。革命時期,秦朝陽始終把國利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以事業為中心,淡化名利,為現實主義的重生和振興作出了犧牲。他的革命精神和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正義、勇氣和雄心壯志也是我們永遠效仿的榜樣。

(部分内容和圖檔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