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撰文 | 本刊记者 聂辉

编辑 | 谌彦辉

丁真现在有多红,“天仙妹妹”当年就有多火。十五年后,尔玛依娜早已不是“天仙妹妹”,她感慨,“看到丁真就像看到自己走过的路”。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2006年,尔玛依娜在卧龙大熊猫基地。

藏族小伙丁真火了,他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让尔玛依娜仿佛又看到十五年前的自己。

2005年8月,20岁的尔玛依娜身着羌族服饰,无意间走进了游客的镜头,她没想到的是,这组照片后来让她迅速蹿红网络,人们被她天然质朴的美丽打动,亲切地称她为“天仙妹妹”。

走红之后,尔玛依娜很快担任了家乡四川理县旅游大使,参加了一家门户网站的年终人物评选,接踵而来的还有不断的商演、企业代言、录唱片、拍影视剧,尔玛依娜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人物。

而如今,丁真和“天仙妹妹”一样火速走红网络,成为近期微博热搜的“新晋顶流”。尔玛依娜刷着满屏关于他的新闻,她感慨“看到丁真就像看到自己走过的路” 。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丁真在理塘勒通古镇仓央嘉措微型博物馆。

“天仙妹妹”当年有多火

走红前,尔玛依娜还是赋闲在家的舞蹈演员。初中毕业后,尔玛依娜进入阿坝州歌舞团学习舞蹈。两年后,她进入成都一家艺术团。后来因为歌舞团调整,尔玛被安排去拉萨工作,一年回家一次。

尔玛说,2005年她父亲患上股骨头坏死,需要人照顾,她辞职回家,帮母亲喂猪、采摘花椒。

尔玛依娜的家就在国道旁边,院子常年对外敞开着。长途货车司机和自驾游的游客经常在附近停车休息。看到花椒贩子的车,尔玛会跑上前去拦车,推销自家的花椒,和花椒贩子讨价还价。

2005年8月,爱好摄影的网友“浪兄”自驾游路过尔玛家,停车加水,他提出给尔玛拍摄几张照片。后来,“浪兄”把尔玛的照片发表在汽车论坛上,讲述单车川藏自驾游的见闻,惊见“天仙妹妹”。

照片中,一个清纯靓丽的羌族女孩,身穿民族服装,每天做很多农活,纳鞋垫、喷洒农药。网友们反响热烈,尔玛依娜一夜在网上爆红,她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天仙妹妹”。

“浪兄”再次见到尔玛,让她看网上的信息,说她已经火了。后来,他成了“天仙妹妹”的经纪人。

尔玛回忆说,她当时还不太熟悉网络,只有在成都上班时,偶尔到网吧用QQ和朋友聊天。在她的印象中,“走红”是一个不太友好的词汇。她记得当时的网络红人“小胖”和“芙蓉姐姐”,都是以负面形象存在。当地报社记者第一次找到自己,她还拒绝了采访。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2005年9月,尔玛依娜爆红后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让尔玛意外的是,在论坛时代的互联网,“天仙妹妹”的话题迅速蹿红。以“天仙妹妹”为主题的论坛帖子被网友到处转帖,有的帖子一天的点击量就有10万次,许多网民成了她的铁杆粉丝。

“天仙妹妹”的粉丝自称“纳米”。他们在论坛里交流,帮助“天仙妹妹”发帖、转帖。一位南京粉丝自掏30万元为“天仙妹妹”出画册。还有网友将巨幅肖像贴在“天仙妹妹”的家门口,甚至有粉丝半夜到尔玛家敲门求见。

一位杭州富豪得知“天仙妹妹”在成都没有住房,他把市中心的一套带屋顶花园的豪宅送给她永久居住,每年象征性地收取1元租金。这位粉丝还特意从杭州赶到成都,把钥匙交给“天仙妹妹”的经纪人。

粉丝的狂热让尔玛依娜一时无法招架。她去医院看病,也会被患者认出,索要签名。尔玛记得,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时输液时,一位上海的网友专门赶到医院看望她。有位老人在医院里认出“天仙妹妹”后,拉着她用手机给海外的女儿打电话。“(输液)又疼,不忍心扫人家兴,人家是瞧得起我。”尔玛说。

2005年9月,尔玛依娜被聘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旅游形象代言人,有旅行社将“天仙妹妹”老家作为旅游线路之一。尔玛家门前的国道一度拥堵,贴吧中还曾流传着顺口溜,“欲见天仙,先堵三天”。据当地数据,“天仙妹妹”的走红,给当地的旅游经济带来了30%的增长。

之后,她代言中国电信阿坝州分公司、索爱手机等公司和品牌。一年多的时间里,“天仙妹妹”实现的合同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

2006年,尔玛依娜开始“触电”,她领衔主演电影《香巴拉信使》,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2007年,有导演想以尔玛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展示羌文化的电影《尔玛的婚礼》,她又担纲主演。

不甘心只做网红

“他们就说我不用表演,呈现自己就好。”完成两部影视作品,尔玛说,她看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我呈现并不能代表演技。在拍摄电影的间隙,她就爱私下琢磨表演技巧。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天仙妹妹”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其家乡旅游。

初涉影视圈,尔玛不懂片场行话一度感到自卑,让她产生了进修影视表演专业的想法。但“浪兄”认为,尔玛借助自己的名气没必要回头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天仙妹妹”的社会关注度下降,毕业之后,将没人能记住她。

尔玛对于网络的理解,始终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上学才是她最渴望的生活,“以后有没有人能记住我,这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她说。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各地的商务活动接踵而来,仅索爱手机的代言就让她不得不全国奔波,一天之内飞到三个城市参加路演。“我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到哪里也不知道,就听‘浪兄’他们的安排。” 尔玛将这一切交给“浪兄”打理,“毕竟是他先发出的我的照片,才引起关注,外界都是通过他联系我。”

尔玛自认是个有想法的人,有网友称,“天仙妹妹”就像“浪兄”手中的提线木偶。“不可能他说让我往东就往东,往西就往西。”尔玛回忆说,她对 “木偶”的说法置之一笑。走红不久,她就坚持把代言索爱手机的30万元全部捐出,在家乡修建了尔玛依娜春蕾小学。

“浪兄”回忆起他和尔玛在羌山中的对话。浪兄问她,“如果有一天你成了明星,会不会不听我的话。”尔玛没有回答他,只是对着大山,大声唱着他听不懂的歌。

“你要知道,现在年龄还是你的优势,再过两年,就是你的劣势了!”“浪兄”时常提醒尔玛,但在和粉丝聊天中,尔玛毫不掩饰自己的年龄。有一次在北京的地铁上,尔玛遇到一位粉丝,两人是老乡聊了几句,尔玛把手机号码留给了对方,还约好回成都见面。

“浪兄”直言,“是花瓶,无所谓,只要花瓶好看。”但在尔玛的意识中,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摆在那里的花瓶,她觉得读书才最重要,“我希望有内涵,别人可以欣赏我。” 有企业董事长想邀请“天仙妹妹”吃饭,谈企业形象代言的事情,被尔玛拒绝了。

“浪兄”禁止尔玛在25岁之前谈恋爱,“不然网友会不喜欢”。在尔玛看来,恋爱结婚都属于自己的事,她甚至公开反对这一“禁令”,宣称自己该结婚就结婚。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尔玛依娜参加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

2007年8月31日,“浪兄”在贴吧中记录了他和“天仙妹妹”的告别。在北京的一栋高层公寓里,“浪兄”和尔玛聊了半个多小时,尔玛的话很少。“妹妹坐在窗台旁,看着窗外,没有理我,楼很高,隐约可见楼下蚂蚁一样爬行的车流。” “浪兄”对尔玛说,“去吧,做你想做的吧,如果你不想做了,想回家,明天就可以回山里去。”

这次谈话后,在继续做网红和读书深造的争议声中,尔玛依娜选择了出走。她收起“初代网红”的光芒,隐身进入大学校园。

现在,谈及和“浪兄”的关系,尔玛依娜仍心怀感激。即使分道扬镳,二人还保持着联系,时有交流。“我们之间算是有代沟,他习惯用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但我就是想试试不一样的生活。”

​请叫我“尔玛”

2009年后,尔玛依娜结束进修,继续自己的演员之路。尔玛先后出演了《绝密1950》《抗日奇侠》《青木川传奇》等十几部影视作品,还出版了3首单曲,为6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曲。

尔玛在演员和歌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演员这条路,显然比她预想的要艰难。她拍了很多年的戏,却依然不复当年的大红大火。一些制片人和导演对她的认知,还停留在网红时代里的“天仙妹妹”。

有时参加一些活动,主办方介绍尔玛依娜时,还会强调“天仙妹妹”的身份。尔玛一度觉得尴尬,她就向大家解释,那是自己小时候的事了。“还要靠十几年前的称号,说明我这几年没有什么成就。”她说。

2014年7月,尔玛依娜在北京出席某活动时,浓妆亮相,在人群中翻看手机,没有被其他嘉宾认出,低调离场。此事曝光后,网友感慨,换掉了羌族民族服装,“天仙妹妹”已不再有昔日的容颜与人气。

粉丝送豪宅、出画册、堵国道:曾经比丁真还火的“天仙妹妹”,15年后回看网红路,感觉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尔玛依娜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现场。

尔玛有些委屈,即使在当地,人们也不会每天穿着民族服装,“日常就是穿着牛仔裤,T恤,外面套一件羌族传统褂子。”尔玛回应说,只有在出席正式场合时,她才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

现在,尔玛依娜走在成都的街头,仍经常看到一些店铺招牌上印着自己的照片。不久前,有朋友到成都旅游,发现餐馆的菜单上印着尔玛依娜的照片,误以为是她开的餐馆。还有朋友告诉她,公共厕所里的广告也打着“天仙妹妹”的图片。在尔玛看来,自己因网络走红,自己的照片也应该允许他人使用,“算是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了”。

尔玛依娜走红不久,“天仙妹妹”的商标就被人抢注,当地还曾设想过利用“天仙妹妹”商标销售当地的特产樱桃、苹果等农副产品。后来,尔玛进修读书,这一计划搁浅。尔玛说,虽然自己也在经营公司、开网店,但一直未使用“天仙妹妹”的称号。“不算刻意回避,‘天仙妹妹’已经属于过去式,不能一直依靠过去的名气。” 如今,她兼具制片人、演员、歌手等多重身份。

2014年,尔玛依娜在北京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公司,并首次以出品人和主演身份,拍摄了中国首部羌族母语微电影《莫朵格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故事。凭借该片,尔玛获得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之前接戏是被动的,等别人来选,现在做出品人,可以自己选择了。”尔玛说。

2019年1月7日,尔玛依娜又独立制作并主演了电影《零八三七》,在成都举行首映发布会。

让尔玛苦恼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中年女演员的机会也在减少。除特定需要中年女演员的角色之外,剧组很少愿意使用三四十岁的女演员。“有些剧本,角色很适合我,但最后都因为年龄取消。”

尔玛依娜依然选择在舞台上绽放自我,她已走出“第一代天然网红”的光圈,“我不是‘天仙妹妹’,请叫我尔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vista看天下】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