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
浮游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们对水生环境状态的敏感性,通常被用作水生环境质量的指标。为研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培生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白洋淀区5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分析了白洋淀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根据TP、NH3-N、CODMn和TN等水质参数的浓度值,白洋淀水体夏季和IV级水体水质为V类。春季和秋季的水。在白洋淀研究区共发现浮游植物74种,浮游动物22种。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显著,两种浮游生物的夏季丰度均达到最大。浮游植物在春夏蓝藻门、绿藻门等具有绝对优势,秋季有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在所有季节都主要与轮虫分组。根据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特征指数的水质类别分析,白洋淀在不同季节的大部分指标显示中等污染。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污染状况与理化因素的水质评价结果与季节趋势相对一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TP、CODMn和DO的相关性更高,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CODMn、NH3-N和TN的相关性更高。
关键词: 白洋店;浮游生物;社区结构;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水质评估;水环境;
作者简介:周旭申(1982-),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生态学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孙博文(1987-),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水力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21092、51609166);
引用: 周旭申, 李娜, 孙博文, 等.白洋店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利水电技术, 2021, 52( 8): 110-119.[2] 周旭深,李娜,孙博文,等. 白洋淀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利水电技术,2021,52( 8): 110-119.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 >0 简介</h1>
大型浅水湖泊是重要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改善自然资源条件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强力干扰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湖泊面临水量减少、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危机。浮游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天然食物,是水体养分生产和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食物网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浮游生物具有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等特点,其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作为反映湖泊生态状况和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例如,JIN等人研究了乌兰索海湖植物浮游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利用某些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存在来表明湖泊的现状;陈红等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多样性指数和水物理化学指标,综合评价了潤河城市段水质状况,探讨了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此外,由于空间环境的差异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水体中差异很大。蔡洋等发现,水温和电导率是驱动景颇湖浮游生物群落生态分布的关键因素;AFONINA等人采用基于相关矩阵的方法,发现影响俄罗斯15个盐湖15个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是pH值、水温和水深;成荣等人利用冗余分析(RDA)发现,化学需氧量是影响北运河浮游生物丰度的关键因素。还建议加强对非点源污染的处理等措施,以改善北运河的污染状况。因此,探索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有助于对水环境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也可以部分弥补理化监测评价的不足,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监测管理以及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白洋店(113°40′E-116°20′E,38°10′N-40°00′N)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属海河流域大庆河南支湖,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年均储水量13.2亿立方米。白洋淀是雄安新区辖区内最重要的水体功能区,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唐江、曹河、福河、平江、白沟河等河流入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白洋店的水质逐渐恶化,上游9条河流中只有福河、小邑河和白沟引水河全年有水,其余6条河流已基本停止流动或季节性有水, 白洋淀盆地生态系统呈现退化趋势。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白洋淀浮游生物和底栖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李娜等人研究了白洋店在洪水和非洪水季节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变化,其中汛期的关键因素是总磷(TP)和溶解氧(DO)。[0005] 孙晓琼等表明,温度、透明度、营养盐等对白洋淀枝和桡足类动物的丰度和群落组成特征有影响。杨玉峰等表明,水环境因素中的透明度、叶绿素a、水深、水温、溶解氧、氨氮、硝态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因素。虽然上述研究较多,但仅限于单一生物分类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分析,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指数和水生环境因子没有同时研究。此外,2018年以来,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几次生态补水,滇区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探讨滇区浮游生物群落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尤为重要。2018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白洋淀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样本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的时间动态变化,并根据浮游生物状况评价白洋店地区的水环境状况。为深入研究白洋淀河流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机理和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
<h1类="pgc-h-arrow-right"数据跟踪="11">1材料和方法</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 > 1.1 样本点布局</h1>
在这项研究中,白洋店在2018年的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进行了三次采样。研究区共设置了S1(硝烈庄)、S2(王家寨)、S3(广电张庄)、S4(圆头)和S5(端村)5个采样点。其中,S1位于富河、平河口,S5位于唐河、小一河口,S2-S4位于滇渠区中心,旅游发达。采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 >1.2 样本采集和处理</h1>
有7个环境因素,包括水温(WT),pH(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确定样品分析方法。
将定性浮游植物样品在0.15 m水下0.15 m处以"∞"型拖曳3 min,将采集到的浮游植物样品装入100 mL标本瓶中,加3 mL福尔马林固定并带回分析;从小瓶中取出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并将15 mL的Rugots溶液加入实验室进行分析。物种鉴定基于"中国淡水藻类的系统、分类和生态学",并按0.1 mL浮游生物计数框架计数。根据《浮游动物》标准,在13号浮游生物网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按照"∞",将定量样品设置在每个采样点的上下3层,用5 L集水器采集水样, 每层收集20L水样,过滤并装入装有25号浮游生物网的塑料瓶中,并用5%福尔马林溶液(甲醛)固定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显微镜检查。物种鉴定是指"中国淡水轮虫","中国动物学•淡水桡足类","中国动物学•淡水分支",并按1 mL浮游生物计数框架计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 >1.3 数据分析</h1>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生物丰度、密度和优势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并将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列于表1。
表1 社区特征指标和评价标准
表1 社区特征指标和评价标准
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 (K-S) 正态分布检验用于确定环境因子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均符合正态分布。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环境因子进行独立的样品t检验。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特征指数与环境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其中R值代表相关大小,P值代表两个变量之间的显著性,一般要求P<0.05有意义,R的绝对值一般在0.7~1.0之间呈强相关性, 在 0.3 和 0.7 之间弱相关,并且不认为低于 0.3 的相关性是相关的。在相关性分析中,由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单位与环境因子不均匀,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数据的标准差需要标准化。
<h1 类="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 >2 结果和分析</h1>
<h1类="pgc-h-arrow-right"数据跟踪="41" >2.1 白洋淀理化因子</h1>
本研究主要检测白洋淀主要水环境因素,调查期间白洋店水体环境因素结果列于表2,环境因素的季节差异显著(P<0.05)。三季水体pH值分别为8.60、8.22和8.88,湖区水体整体呈碱性。DO,CODMn和TN从春季到夏季下降,从夏季上升到秋季,而TP则相反。NH3-N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白洋淀水体夏季为V类水,春秋IV级水体。
表2 白洋店水体理化指标
表2 白洋淀湖理化水质参数
<col style="width: 88px;">
<col>
时期
项目
断续器
/°C
酸碱度
做
/毫克·L-1
科德姆
NH3-N
卫生纸
田纳西州
春天
平均值
21.30
8.60
10.76
6.56
0.22
0.11
1.85
最大
23.50
8.80
13.10
7.00
0.53
0.21
3.52
最低
19.10
8.40
7.57
6.20
0.07
0.05
1.08
标准差
3.11
0.28
2.63
0.30
0.18
1.00
夏季
30.54
8.22
2.67
6.40
0.56
0.16
1.25
31.00
4.75
7.80
1.19
0.35
2.19
30.20
7.90
1.42
5.60
0.06
0.84
0.31
0.26
1.32
0.85
0.39
0.13
0.54
秋季
16.06
8.88
7.40
6.94
0.81
2.08
19.30
9.41
8.96
2.17
0.20
4.88
15.00
5.36
0.29
0.98
1.83
0.38
1.31
0.88
0.78
1.60
<h1类="pgc-h-arrow-right"数据轨迹="153" >2.2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的特征</h1>
2.2.1 物种组成和优势类群
白洋淀研究区共发现浮游植物6种,74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共有32种,占物种总数的43.24%,其次是硅藻门,共有19种,占24.68%,其余门有14种蓝藻,占18.92%,裸藻门4种,占5.41%, 隐藻门3种,占4.05%,隐藻门2种,占2.70%。从图2可以看出,淀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种类最少,秋季最多。白洋淀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春季11种,夏季8种,秋季19种。在春季和夏季,蓝藻和绿藻门占主导地位,而在秋季,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的显性分类群出现(见表3)。
白洋店共发现浮游动物22种,其中轮虫16种,占总种数的72.73%;门有4种,占物种总数的18.19%;桡足类有2种,占物种总数的9.09%。从图2可以看出,淀地区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秋季最少。白洋店浮游动物优势种为春季9种,夏季11种,秋季8种,以轮虫为主。此外,桔梗、桔梗、桔梗和邻近的独眼巨人是所有三个季节中频率较高的优势物种(见表3)。
表3 白洋店浮游生物优势种
表3 白洋淀浮游生物优势种
类别
物种类
浮游
植物
蓝藻门
点状疟原虫(Merismopedia punctata)
+
铜绿微囊虫
微扁平裂纹藻类(Merismopediatenuissima)
原味腥性藻类(Anabaena osicellariordes)
大螺旋藻
小色球菌
Pseudo-ichthyosa (Pseudanabaena sp.)
Merismopedia minima
Phormidum tenus
绿藻门
寻常小球藻
四头肌
Scenedesmus dimorphus
螺旋鳞毛蕨
十字花苣苔属
直角十字花科(十字花科)
乳糜泻寡囊虫
Actinastrum hantzschii
硅藻门
Synedra acusvar
Cyclotella catenata
颗粒梅洛西拉
短船形藻类(Navicula exigua)
Cymbella pusilla
针状针叶苔藓
鞭毛虫门
铜绿裸子植物
裸藻门
Euglena oxyuris
Euglena deses
隐藻门
Cyanotic algae (Chroomonasv caudata)
Cryptomonas erosa
动物
轮虫
花萼(Brachionus calyciflorus)
Brachionus urceus
刺槐梗
Brachionus angularis
Brachionus diversicornis
布达佩斯布拉奇奥努斯
Asplanchna priodonta
耳蜗角膜
弯曲腿龟甲虫(角膜疣猴)
勒卡内·卢纳内尔米斯
圆柱形圆柱体
针簇多边形轮虫(Polyarthra trigla)
菲利娜·隆吉塞塔
分支
Simple arc flea (Bosmina coregoni)
莫伊纳直肠
桡足类
附近的独眼巨人
英勇的剑跳蚤(独眼巨人)
注:表中的"+"表示该物种是本季的优势物种
2.2.2 浮游生物丰度
春季湖内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403.50×105个细胞/升,范围为330.93×105~454.21×105个细胞/升;夏季整个湖泊的平均丰度为701.81×105个细胞/升,变异范围为415.30×105至1 005.6×105个细胞/升;秋季整个湖泊的平均丰度为131.12×105个细胞/L。变化范围在85.20×105至145.4×105细胞/升之间(见图3)。蓝藻和绿藻门的种类是春季的主要分类群,分别占总丰度的72.05%和24.07%,蓝藻门在夏季占据绝对优势,占总丰度的90.07%,秋季与春季相似,蓝藻门和绿藻门是主要分类群, 分别占63.51%和14.77%。
春季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1 238 Ind./L,范围为657~1 620 Ind./L;夏季整个湖泊的平均密度为784 Ind./L,范围从250到1 610 Ind./L;秋季整个湖泊的平均密度为586 Ind./L,范围从270到860 Ind./L(见图3);春季轮虫占据绝对优势93.60%,夏季演替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其比例分别为83.16%和10.97%,秋季径向脚的比例增加到29.19%,轮虫的比例下降到60.74%。
2.2.3 浮游生物群落特征指标及水质评价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指数如图4所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春季平均为1.490,夏季为1.226,秋季为2.036,春季和夏季为α中等污染,秋季为β中污染。Pielou均匀性指数的春季平均值为0.531,光污染水平为0.495,夏季为0.495,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下降为0.805,污染水平为无污染。马加勒夫物种丰富度指数春季为2.290,夏季为1.500,秋季为2.563,春季和秋季污染水平为β中污染,夏季污染水平为α中污染。
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如图4所示。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在春季为1.556,在夏季为1.863,在秋季为1.359,污染水平为α中度污染。Pielou均匀性指数春季平均为0.845,夏季为0.905,秋季为0.950,无污染水平为无污染。马加勒夫物种丰富度指数春季为1.347,夏季为1.727,春夏污染等级为α中度污染,秋季为0.630,污染等级为重污染。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所反映的水污染状况与白洋淀区理化因子的水质评价结果相对一致,而季节变化所反映的水污染状况也与理化因素的水质评价结果相似,这也说明该多样性指数在水环境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h1类="pgc-h-arrow-right"数据轨迹="370" >2.3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h1>
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表明(见表4)、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与CODMn和TP呈显著正相关(P<0.05),Margalef物种丰富度与WT和TP呈显著负相关(P<0.05)。夏季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与TP呈显著负相关(P<0.05),Margalef物种丰富度与pH值和DO呈显著负相关(P<0.05)。秋季Margalef物种丰富度与DO和CODMn呈显著负相关(P<0.05)
春季浮游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Margalef物种丰富度与NH3-N和TP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N呈显著相关性(P<0.01)。夏季浮游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NH3-N和TN呈显著负相关(P<0.05),Pielou均匀性指数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Margalef物种丰富度与DO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季Pielou均匀性指数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
本研究显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TP、CODMn和DO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分别有4、3和2个显著相关,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CODMn、NH3-N和TN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分别有3、2和2个显著相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4" >3 讨论</h1>
<h1类="pgc-h-arrow-right"data-track="375" >3.1 白洋淀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h1>
本研究显示,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显著。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由于夏季养分盐含量高,温度适宜,浮游植物的丰度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以蓝藻门为主。这是因为蓝藻比其他藻类更能耐高温,并且它们通常在高温(25至35°C)下获得竞争优势,并具有快速生长的对策;此外,当水体中的磷浓度低于0.2 mg/L时,它是蓝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夏季白洋店较高的磷浓度也促进了蓝藻的生长繁殖。夏季蓝藻的快速繁殖也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生长,导致夏季浮游植物物种最少。优势种主要从春季的蓝藻、绿藻门和少量硅藻门到夏季的蓝藻门和少量的绿藻门,再到秋季每个门更平衡的群落结构,夏季群落结构较为单一,群落特征指标也反映了这一点, 这与太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
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来看, 春、夏、秋物种组成相似, 轮虫为主。轮虫具有个体小、周期短、发育迅速等特点,能迅速适应水体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因此轮虫往往在河湖生境中占据主导地位。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有捕食关系,蓝藻营养价值低,毒素的产生不利于浮游动物的生长,但轮虫耐受性高,因此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最多,轮虫具有绝对优势,但密度相对较低。春季生长的浮游植物如裸藻、绿藻、前一年水生生物死亡后形成的有机碎屑等,是轮虫喜欢吃的诱饵,捕食者在低温季节不那么旺盛,因此轮虫可以在春季大量繁殖,形成高峰。此外,分支种类多于桡足类,但密度相对较低,这与许多关于河流和湖泊中浮游动物分类群分布的研究结果相似。
<h1类="pgc-h-arrow-right"数据轨迹="378" >3.2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h1>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受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因素对不同水体群落结构的影响也不同[9]。本研究通过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夏季WT、CODMn和TP、pH、DO和TP、秋季DO和CODMn、春季NH3-N、CODMn、TN和TP。 DO,CODMn,NH3-N,TP和TN在夏季,CODMn在秋季。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的关键环境因素在不同季节不同,表明白洋淀的环境因子在季节驱动下发生了变化,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导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发育和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出现了10~30°C的硅藻,绿藻在18~30°C下生长良好,蓝藻能在40°C的高水温下生长,白洋淀在春、夏、秋温度范围内19~31°C,适合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 符合白洋淀浮游生物种类繁多、种类丰富的特点。pH值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碱性环境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碱性水体藻类生产力高。磷作为藻类体组成中的重要营养素,被认为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绿藻比蓝藻更适合氮磷比较高的环境,白洋店三季的磷浓度相似,秋季氮浓度最高的氮磷比较高,因此秋季绿藻种类数量最多。CODMn是反映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减少无机物质的综合指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浮游动物群落演替一般与食物、捕食和竞争密切相关,环境因素通过直接作用于浮游植物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一些蓝藻物种如微囊藻容易形成群落,一些丝状蓝藻具有较大的颗粒尺寸,不易被捕食,从而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此外,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氨氮对一些浮游动物物种具有毒性作用,影响其生长和繁殖。XIANG等人的研究表明,当NO2-N浓度超过1 mg / L时,一些浮游动物的母体繁殖减少。本研究未测定NO2-N浓度, 但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指数与氮素浓度呈负相关。夏季水温的升高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而这一过程中的耗氧量导致水中DO浓度的降低,因此浮游生物对溶解氧的竞争使得溶解氧成为影响其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影响浮游生物的关键因素在春季和夏季较为复杂,主要受气候影响,春季和夏季降雨较多,水文环境的频繁变化对环境因素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有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表4 浮游生物群落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表4 浮游生物群落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浮游植物
香农-维纳
多样性指数
皮耶卢均匀性
指数
马加莱夫物种
丰富度指数
-0.458
-0.171
-0.954*
0.291
0.413
-0.642
0.069
0.033
-0.735
-0.725
-0.758
-0.255
0.500
0.637
-0.806*
0.453
-0.587
-0.062
0.213
0.318
-0.278
0.426
0.507
-0.761*
-0.697
-0.693
-0.976*
0.894*
0.956*
0.366
0.100
0.232
-0.440
-0.043
-0.165
-0.856*
-0.378
-0.411
-0.106
-0.055
-0.163
0.340
0.834
0.617
0.829
0.999*
1.000*
-0.999*
-0.786*
-0.834*
0.662
0.347
0.812
0.077
-0.510
-0.554
-0.156
0.026
-0.071
0.238
0.859
0.602
0.807
浮游动物
-0.420
-0.621
0.386
0.491
-0.619
0.506
0.392
0.438
-0.575
-0.316
-0.495
0.020
-0.211
0.609
-0.02
0.511
0.372
0.472
0.595
-0.729*
-0.177
0.259
-0.793
0.779*
-0.253
0.526
0.552
0.783*
0.023
0.495
0.493*
0.265
-0.449
0.374
-0.781*
-0.825*
-0.474
0.331
0.165
-0.118
0.498
-0.175
0.325
-0.707*
-0.512
-0.603
0.740*
0.068
-0.326
-0.577
0.457
-0.879**
-0.787*
-0.370
0.322
-0.075
0.524
注:* 在 0.05 水平(双边)显著相关,**在 0.01 水平(双边)显著相关。
<h1级="pgc-h-箭头-右"数据轨道="546" >3.3 白洋淀水质评价</h1>
白洋淀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绿藻和蓝藻为主,表明春夏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秋季优势种较一般,水质优于春夏。浮游动物中足类动物,如角臂尾轮虫、前节段性轮虫、普达尾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被认为是α中度污渍β中染色和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生物。此外,根据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皮耶卢均匀性指数和马加莱夫物种丰富度,白洋淀的水体在春季和夏季受到中度污染,在秋季受到轻度至中度污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8"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h1>
本研究延续了常规采样点在采样点的选择,有利于未来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参考,但整个淀区只布置了5个采样点,采样点相对较少,与滇矿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相比,无法充分显示白洋淀的情况。由于时间限制,较长序列的监测尚未进行,也没有反映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中,这是本研究的缺点,今后的研究将持续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样本,更多的水质和环境因素将深入调查并进行相关研究。
本研究忽略了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水质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中,如NH3-N对TN浓度的影响和贡献率,浮游生物也贡献了大量的TP、TN、CODMn、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等被淹没植物是DO的生产者, DO是受水生植物影响的环境因素,而不是驱动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区分和选择分析参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1" >4 结论</h1>
(1)根据TP、NH3-N、CODMn、TN等水质参数的浓度值,白洋淀水体夏季水质为V类水,春秋IV类水。
(2)在白洋淀研究区共发现浮游植物74种,浮游动物22种。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显著,两种浮游生物的夏季丰度均达到最大。浮游植物在春季和夏季以蓝藻和绿藻门为主,而在秋季,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是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在所有季节都主要与轮虫分组。
(3)根据浮游生物群落特征指数的水质类别分析,白洋淀在不同季节的指标大部分呈现中等污染,少量为轻污染或重污染。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污染状况与理化因素的水质评价结果与季节趋势相对一致。
(4)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TP、CODMn和DO的相关性较大,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CODMn、NH3-N和TN的相关性更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杂志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综合技术期刊(月刊),是国家级华人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理、配置、养护与保护情况,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并报道国外先进技术。该刊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建设、工程建设、工程基础、水力学、机电技术、泥沙研究、水环境与水生态学、运营管理、实验研究、工程地质学、金属结构、水利经济、水利规划、防洪抗旱、建设管理、新能源、城市水利、农村水利 水利、水土保持、水库迁移、水利现代化、国际水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