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许多"西方事物"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为了捕捉当时的上海,一向擅长在大时代背景下拍摄小人物故事的香港导演许安华,也拍了1991年的电影《上海假日》,从平和接地气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故事讲述了住在上海一条小巷子里的顾波(吴马饰),自从儿子的家人移民到美国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通常只有他的女儿(刘嘉玲饰)会偶然来拜访。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有一天,一通越洋电话打破了顾波的安宁生活:原来,儿媳俩想把孙子顾明(黄坤轩饰)送到上海去照顾。

孙子的到来使小巷再次热闹起来。起初,顾波听话顾明,带他去酒店住,带他去吃肯德基,但顾明还是无法适应上海的生活。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吵架后,顾明离家出走,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但他本能的反应不是想办法爬上岸,而是打电话给父母和爷爷来救自己。

最后,顾明幸运地被村民救了出来,村民们给他找了干净的衣服,让他下来吃饭。和谐的气氛让他开始想念顾波和巷子里的邻居。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于是,顾明决定回到顾波身边,从此,他逐渐拉开了两个孙子之间的距离。他开始和爷爷一起跳广场舞,教学校同学打棒球,教邻居们玩滑板,跟爷爷去剧院看表演,甚至把爷爷和邻居莫大娘配上......

然而,转眼间,顾明回美的日子就要到了,临别前,他很不情愿对顾波和邻居们说了声"谢谢侬"。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影片通过平淡而现实的叙事手法,描绘了孙辈与文化差异的关系,也衍生出"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新事物,同时又不失去底线"的主题表达。

比如一开始,顾波,包括邻居们,对他的态度非常热心,后来,当他们发现顾明因此"愈演愈烈"时,就开始疏远他。当顾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也开始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巷子里的生活,最终与邻居打成一片。

这也反映出"文化交流不应该是盲目地寻求帮助,而应该是一种相互的行为"。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在摄影师李平斌的"敏锐"镜头调度下,影片中的上海小巷和街道也充满了强烈的真实感,让人感觉非常亲密。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饰演古明的是台湾童星黄坤轩,曾是杜奇峰、杨立国执导的皇室演员,曾与周润发、张爱佳、刘松仁等多位大咖合作。

拍摄这部电影时只有13岁,但他能够诠释滋养良好的"第二代海归"的形象,比如说英语不说中文,用莲花淋浴洗澡,像嚼口香糖,听随身听,让人相信他真的是"ABC"。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影片没有展现顾波年轻时在云南使用的台词,失去了很多兴趣。这也直接导致刘嘉玲饰演的干女成为"工具人",在剧情推进中没有起到作用。

虽然这部电影在徐安华的作品序列中相对不受欢迎,但它在从上到下进行中具有关键地位。它继承了《柯图秋恨》(1990年),启发了后来的《阿姨的后现代生活》(2006年),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点是通过家庭关系来表达文化差异和碰撞。

一部许鞍华执导的“冷门电影”,却让人懂得了如何去正视亲情

今天看这部电影,除了怀念90年代老上海的风情,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正视血浓于水的亲情。

亲情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地接受,当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变老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孝敬他们,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关系。(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