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伟业的成功之道

作者:光明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者:严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的历史。在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重要关系,实现两者的具体、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理论越来越成熟、政治上越来越强、实践上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贯穿党百年历程的根本主线。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成立的。就我们党而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好如何坚持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关系的思想理论。历史证明,这些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党的事业就能兴旺发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要么是实践经验主义蔑视科学理论,要么是教条主义无视中国的实际,如果普遍性和特殊性不能有效地统一起来,党的事业就会遇到挫折。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在领导和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历史。列宁开创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对于刚刚进入历史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走俄国人的道路,这就是结论"。中俄、中苏的国情大相径庭,中共必须把"俄国路"变成自己的路,走一条紧跟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有民族特色的道路。这反映了道路探索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内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无疑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示范作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形式却不尽相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共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和煞费苦心探索的重大问题。苏东剧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有力地向前发展,世界的影响力和意义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反映。

中国共产党人对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思想和把握,首先是领导革命斗争,经历挫折和失败;它与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相关;在党内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它更加清晰和深刻;正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思想上的结晶和哲学上的丰硕成果。新中国的成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统一,在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问题、开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已经进行和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新实践,是理解和处理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追赶时代、坚持独立自主的关系的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性飞跃,推动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塑造力的历史性提升。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世界与中国的多重对接与融合,孕育了极其丰富深刻、复杂的时代景观,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深刻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新特点、新要求提供了一个宏大而宏伟的历史舞台。 谱写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篇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

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体性的关系",在分析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之后,强调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的本质, 不理解它,就等于放弃了辩证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辟阐述,是对共产党成立十多年来成败的哲学理解,是对党领导革命斗争、制定路线和原则的思想关键和灵魂方法的锻造。 并增强获胜的能力。在一个世纪的磨练中,我们党科学地把握了这一"本质",并将其运用到党的理论和实践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成效。

人类的认知遵循一个周期性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共性之后,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不断研究各种具体事物,找出其特殊本质。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的教条主义者拒绝对具体事物进行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认为一般真理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是人们难以捉摸地掌握的纯粹抽象公式。毛泽东同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研究战争规律、革命战争规律和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特别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特点、战术,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战术,在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现实和革命现实中,从各个方面作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创作。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并将其内化为中共的思想和决策方式,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是一贯的。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党的长期历史经验,得出了基本结论,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在这种结合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

世界历史分为不同的时代,时代潮流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大势,对我们党来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表现为时代潮流与中国发展的关系。我们党对革命的领导和建设的开展是要赶上时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要赶上时代的。赶上时代,就是要使当代中国的发展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方向,符合广大中国人和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人类文明是各民族文明的融合,各民族文明不仅融入人类文明,而且保持自身特色。我们党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学习彼此长处、补短相成,选好、顺其自然,在不断吸收各种文明养分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加强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夯实人文基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视从特殊性中体现普遍性,突出中共的创造精神

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为相互依存,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毛泽东同志在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突出强调"要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因为许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不了解当前具体事物中矛盾的特殊性,不了解指导革命实践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关注中国的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规律,从特殊性走向普遍性,用普遍性看特殊性,绝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特殊性的启示越深,对普遍性普遍性就越有帮助。自觉地把普遍性和特殊性联系起来,深刻把握自己实践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普遍规律、原则和原则,确保党的事业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充分体现我们党的高度觉悟和实践觉悟。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开辟前进道路,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因为,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道路在脚下,"道路"在路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就是走上一条宽阔的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这条道路既包含特殊性,也包含普遍性。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解决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道路选择。在开放和走好自己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越来越充满探索精神和实践独立自决的精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我们党走自己的道路,承载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的思想结晶。党的百年历史,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推动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心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包容,相互转化。从现实的特殊性向现实的普遍性转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党的普遍科学真理和理论指导,离不开时代条件、社会发展,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态度和真理精神,具有超越国家和时代的影响,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髓。今天,马克思主义正在世界各地传承和传播,中共肩负起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故乡;科学社会主义的火炬被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土地上创造了新的荣耀,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为世界上想要加快发展、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解决方案。这说明,在世界现代化的道路上,"西化"不仅只有一条路,而且中国的计划在当今世界具有更加鼓舞人心、借鉴和模范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从破冰乘风浪,到"挂云扬帆海",自走的道路也越来越广阔。道路自信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和主导力量,集中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思想的理论辐射和实践创造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表明这一思想不仅是中共在新时代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也是中共在21世纪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贡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在继承前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时代的重大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为指导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理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170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这一意识形态回应当今人类社会和世界面临的共同的、重大的、困难的问题,并撰写了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与世界大变迁演进趋势有机融合,适用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适用于世界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度统一,是"一整块钢铁"。

防止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既要关注又要把握内在的统一性。

坚持普遍性、特殊性统一的辩证法,必须防止和抵制两者关系的形而上学,即孤立两者的一个方面,反对两者的统一关系,从而导致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在党的历史上,有片面主义和绝对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教条主义对中国问题没有兴趣,"他们渴望的是他们从丈夫那里学到的所谓的不变的教条",用普遍性取代了特殊性。经验主义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它自己的碎片化经验,用自己的经验满足自己,用特殊性取代普遍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是不同两极发生的事情。他领导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习作风,教育党内一些同志从"幼稚的愚昧"中解放出来,在全党内坚定了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在纠正教条主义错误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新统一,在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都越来越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普遍性、特殊性统一的新的伟大实践;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道路选择的重大创造;就是要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各种错误倾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死板的旧道路,也不是"西化"的邪恶道路,没有偏离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失去祖先,而是坚持坚持正气新发展的原则,超越发展,汲取长河,不断改进,不断说新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没有水土不满,不是"飞峰",也不排除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其他国家治理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铸就了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百年党经历了沧桑,新的百年纪念正在全面前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世界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任务繁重,道路艰难、光辉灿烂。如何在新的征程中继续闪耀百年辉煌,如何在百年伟大事业的新阶段开辟新局面,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发扬世纪精髓,是我们党在二百年的历史思想、时代审视和人民的希望。坚持和发展我们党的成功之路,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开拓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巨大的成就。

光明日报 ( 2021-05-07 11 版)

来源:光明网 - 光明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