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作者:雨苔思音

在一波又一波日益同质化的动作、复仇和超级英雄电影中,《厄运的假期》(又名贝克特)这部简单但不简单的电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玩弄了七八十年前希区柯克的"错误的人"主题。

在错误的时间和场景中出现的普通人,没有高超的武术技巧,也没有充分的枪击经验,只是凡人肉体,伤痕累累,但仍然咬牙切齿地为自己的命运而战,这绝对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酷片",但它正是这一层近乎悲剧的故事核心, 赋予这部电影独特的魅力。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希区柯克的黄金时代电影特别喜欢"错人"的概念,从1934年《捉》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到1935年《三十九步》中男男女主角在警察追捕下的越狱(1958年的《越狱》很难说没有参照),直到1959年《西北偏北》被天地追捕。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错误的人,出现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所以被反派或警察追赶的场景其实很有趣,因为与"杀手"、"刺客"、"特工"等具有非凡技能的人不同,错误的人通常倾向于角色本身的平凡和冤枉属性, 但面对杀人机器,只能逃脱。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坏运气假期》基本上延伸了"错人"的设定,所以华盛顿的贝克特绝不是一流的,他的逃生往往尴尬无助,甚至有的被其他动作片嘲笑,比如不成功的摩托车抢路,或者认为自己可以英俊地滑下车, 其实他只能把它揉下来,毕竟不穿一件光滑的衣服,很难成为动作片的主角。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在"错人"的框架之上,影片加入了某种政治惊悚元素,其实并不是很聪明,毕竟大多数导演对这方面都有着比较浅的控制和理解,有时候想嘲笑,但只是表现出自己的天真,可惜这部电影并不太关注这个, 而观众可能只需要知道,所有人都不想让贝克特变得更好。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平时"做错人"这样的故事,主角最终可以洗去冤屈,但也经常会犯错惹坏人,虽然这部电影只看剧情,大致相同,贝克特打败了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射杀了希腊反派,然后跳下来阻止反派逃跑救孩子。

不同的是,整部电影都笼罩在强烈的悲喜剧氛围中。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贝克特女友四月的死,自然是贯穿全片的阴霾,经过短暂的甜蜜之后,却是一瞬间的分离,向老人汇报了悲伤的消息,还没来得能看到死去的女友,就不得不开始莫名其妙的逃跑,很难在美国大使馆得到保护,最后一次见到女友, 他没想到会面临对政府人员的追捕和杀害。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然而,在这种语境之外,我其实觉得真正让这部电影表现出巨大恐惧的是主角伤痕累累的身体。

第一幕的逃生,手臂被枪击+车祸后遗症+安眠药效果,我以为三层减益已经是主角最绝望的状态,没想到后背就像过山车,手指被警察扭伤,身体很多地方都被刀子划伤, 长跑的疲劳,腰部再次被击中,最后跳了几层楼......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这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身体,有必要面对看似无处不在的士兵的追捕,他们来自不同的政治观点派别,来自邪恶的黑手党,来自想要搅动水池的美国政府。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贝克特与全世界的对抗无疑是荒谬的,但正是这种软弱无力感,让贝克特的逃跑显得如此血腥、沉重和悲伤,影片中有一段话,他走在市民游行中,暴徒与警察对峙,贝克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去哪里, 然后他选择用近乎自杀的方式来阻止反派潜逃。

也许是软弱,也许一个人在时代潮流下不会做太多,但如果普通人选择做一个好人,选择做正义的事情,那也同样伟大。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然而,当贝克特看着他手中的谨慎时,别忘了,这块东西是因为你开车累了。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
以肉身对抗时代与政治的碾压-《厄运假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