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作者:雨苔思音

在一波又一波日益同質化的動作、複仇和超級英雄電影中,《厄運的假期》(又名貝克特)這部簡單但不簡單的電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玩弄了七八十年前希區柯克的"錯誤的人"主題。

在錯誤的時間和場景中出現的普通人,沒有高超的國術技巧,也沒有充分的槍擊經驗,隻是凡人肉體,傷痕累累,但仍然咬牙切齒地為自己的命運而戰,這絕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酷片",但它正是這一層近乎悲劇的故事核心, 賦予這部電影獨特的魅力。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希區柯克的黃金時代電影特别喜歡"錯人"的概念,從1934年《捉》中首次使用這個概念,到1935年《三十九步》中男男女主角在警察追捕下的越獄(1958年的《越獄》很難說沒有參照),直到1959年《西北偏北》被天地追捕。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錯誤的人,出現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是以被反派或警察追趕的場景其實很有趣,因為與"殺手"、"刺客"、"特工"等具有非凡技能的人不同,錯誤的人通常傾向于角色本身的平凡和冤枉屬性, 但面對殺人機器,隻能逃脫。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壞運氣假期》基本上延伸了"錯人"的設定,是以華盛頓的貝克特絕不是一流的,他的逃生往往尴尬無助,甚至有的被其他動作片嘲笑,比如不成功的機車搶路,或者認為自己可以英俊地滑下車, 其實他隻能把它揉下來,畢竟不穿一件光滑的衣服,很難成為動作片的主角。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在"錯人"的架構之上,影片加入了某種政治驚悚元素,其實并不是很聰明,畢竟大多數導演對這方面都有着比較淺的控制和了解,有時候想嘲笑,但隻是表現出自己的天真,可惜這部電影并不太關注這個, 而觀衆可能隻需要知道,所有人都不想讓貝克特變得更好。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平時"做錯人"這樣的故事,主角最終可以洗去冤屈,但也經常會犯錯惹壞人,雖然這部電影隻看劇情,大緻相同,貝克特打敗了美國大使館的從業人員,射殺了希臘反派,然後跳下來阻止反派逃跑救孩子。

不同的是,整部電影都籠罩在強烈的悲喜劇氛圍中。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貝克特女友四月的死,自然是貫穿全片的陰霾,經過短暫的甜蜜之後,卻是一瞬間的分離,向老人彙報了悲傷的消息,還沒來得能看到死去的女友,就不得不開始莫名其妙的逃跑,很難在美國大使館得到保護,最後一次見到女友, 他沒想到會面臨對政府人員的追捕和殺害。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然而,在這種語境之外,我其實覺得真正讓這部電影表現出巨大恐懼的是主角傷痕累累的身體。

第一幕的逃生,手臂被槍擊+車禍後遺症+安眠藥效果,我以為三層減益已經是主角最絕望的狀态,沒想到後背就像過山車,手指被警察扭傷,身體很多地方都被刀子劃傷, 長跑的疲勞,腰部再次被擊中,最後跳了幾層樓......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這是一個傷痕累累的身體,有必要面對看似無處不在的士兵的追捕,他們來自不同的政治觀點派别,來自邪惡的黑手黨,來自想要攪動水池的美國政府。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貝克特與全世界的對抗無疑是荒謬的,但正是這種軟弱無力感,讓貝克特的逃跑顯得如此血腥、沉重和悲傷,影片中有一段話,他走在市民遊行中,暴徒與警察對峙,貝克特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去哪裡, 然後他選擇用近乎自殺的方式來阻止反派潛逃。

也許是軟弱,也許一個人在時代潮流下不會做太多,但如果普通人選擇做一個好人,選擇做正義的事情,那也同樣偉大。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然而,當貝克特看着他手中的謹慎時,别忘了,這塊東西是因為你開車累了。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
以肉身對抗時代與政治的碾壓-《厄運假期》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