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欧洲历史(9)曾经的教皇国

教皇国(756-1870)是一个政治和宗教统一的国家,对意大利中部拥有领土主权。它的形成与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密切相关。

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有两种伟大的政治力量,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主义和弗兰克的世俗政权。

基督教出现后不久,拉丁家族的西方和希腊东方教派逐渐形成。东方教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方教派以罗马为中心,天主教会从西方教派演变而来。在古代基督教中,西方教派并不占主导地位。在5世纪,当外国人入侵帝国西部时,西罗马的权威无法支持这种情况,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利用他的影响力从匈奴人手中拯救了罗马,这大大提高了罗马主教的声望,使他们成为意大利第一批拉丁教堂, 北非、西班牙和高卢。公元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教会组织和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表现在一方面,君主使用和控制教会,另一方面,教皇被公认为西欧教会的最高领袖。统一和中央集权的罗马帝国政权已不复存在,各国内部的分裂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这种方式,教会有机会独立发展,教皇成为超国家教会的领袖。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哥特王国在意大利成立,他们尊崇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皇帝。虽然东哥特人是基督教徒,但他们对正统的罗马天主教采取了宽容的政策,允许它自由发展自己的权力。公元554年,东罗马帝国的查斯蒂尼一度夺回意大利,他责成教皇和罗马元老院共同管理罗马。但到了603年,罗马元老院消失了,教皇成为罗马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教宗通过派遣使团或使团以及建立直属教宗下的寺院,加强对各地教会的直接控制。教宗不僅試圖加強他對各地教會的控制,而且還加強了他的政治和經濟權力。

早在6世纪末和7世纪初,当格里戈利一世(590-604年在位)成为教皇时,他在东罗马帝国和伦巴第王国之间盘旋,成为罗马城市和意大利中部几个省和地区的统治者,并在意大利,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和其他岛屿拥有广阔的领土, 从事大规模贸易和贩运。他派奥古斯丁去英国推广修道院,修道院成为教皇的据点。他非常重视教会的管理和组织,改善礼仪服务,组织歌唱队,在提升教宗的权威和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会历史学家称他为"中世纪教皇制度之父"。罗马教会以其优越的条件,在西欧基督教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使命在西欧传播,其影响力已逐渐渗透到西欧各地。

教皇和弗兰克国王之间的联盟促成了教皇国的形成。

高卢地区的法兰克人是日耳曼民族中最强的。他们认为基督教会深深植根于欧洲,并认为为了获得罗马帝国的支持,在西欧站稳脚跟,从而吞并其他日耳曼王国,他们必须升起罗马教会的旗帜。因此,在496年,弗兰克国王三叶草率领3000名士兵在雷姆斯的巴黎圣母院受洗,并皈依了罗马教会。然后,基督教旗帜被用来扩大弗兰克王国。

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并在568年开始入侵意大利后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扩张。教皇的世俗领土和宗教财产遭到侵犯。此时,东罗马帝国虽然拥有广阔的领土,但其防御能力有限,再加上他们奋战东方的阿拉伯人,东罗马皇帝根本无法保卫意大利,所以只承认教皇在意大利的至高无上地位,让教皇组织起来对抗伦巴底人势力的斗争。

结果,意大利人民,包括意大利东罗马的士兵,团结在教皇周围,教皇在为东罗马夺回意大利领土的旗帜下,正在为他自己恢复教义而努力。公元733年,东罗马皇帝利奥三世没收了意大利南部的教堂财产,此举激怒了教皇,教皇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为了弥补教义的损失,教皇更渴望重新夺回和占领被伦巴底人占领的领土。

此时,弗兰克王国处于梅洛文王朝晚期,政权掌握在宫殿国王查理·马特手中。737年,当梅洛文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去世时,查理没有新国王,直接统治自己,并积极支持传教活动。740年,格里戈利三世(712-744)封印了他的罗马贵族头衔,并将钥匙交给了圣彼得墓。查理还承诺帮助教皇对抗伦巴底人,不幸的是,查理在741年去世,未能实现他帮助教皇对抗伦巴底人的愿望。

查理·马特死后,他的儿子平平继承了他,因为他身材矮小,被称为"矮人平"(714-768)。

751年,矮人自立为国王,篡夺了梅洛文王朝的王位,建立了加洛林王朝。由于教皇承认篡夺,弗兰克国王与罗马教会权威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教皇的要求下,敌视教皇的伦巴底人在754年和756年袭击了伦巴底人,迫使他们放弃了被占领的意大利领土,包括意大利拉维纳的东罗马首都和总督区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为了感谢教皇的加冕典礼,龚平将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重新夺回给教皇,这一事件在教会历史上被称为"土地和平",奠定了教皇管辖的基础,这是教皇国家的开始。

教皇王国的形成要归功于弗兰克国王,所以教皇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弗兰克国王的约束。因此,中世纪的欧洲在这两个政权下开始了它的旅程。

774年,查理曼大帝将贝内文托和威尼斯的城市交给了教皇,教皇的地图也随之增长。此时,欧洲传播了伪造的所谓君士坦丁皇家礼物,其中说罗马和罗马帝国西部的世俗统治属于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一世及其继任者。这份文件被教皇用作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前七个世纪争取世俗权力的基础。在9世纪和10世纪,出现了封建领主,教皇仍然名义上拥有教皇国的领土。

11世纪以来,教皇的权力逐渐增强,12至13世纪为鼎盛时期,阿维尼翁教皇,教皇的地方自治国家,许多城市在封建贵族统治下,英诺森六世为了恢复教皇的权力,红衣主教阿伯诺茨作为特使前往意大利,成功地重建了教皇的秩序,使教皇得以在1377年返回罗马。当奥地利于1527年占领罗马时,教皇国被承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1791年,法国吞并了教皇在阿维尼翁的领土。拿破仑于1798年在罗马的存在迫使庇护六世放弃了教皇国的领土,废除了其世俗权力并建立了罗马共和国。1800年,庇护七世被重新建立为教皇国。九年后,拿破仑将其纳入法国地图。1815年,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教皇国,并委托奥地利提供保护。在1859-1860年的意大利-奥地利战争之后,教皇国三分之二的领土和四分之三的臣民被撒丁王国吞并,只有在法国的保护下,它才勉强保护了罗马及其周边地区。1870年,佛朗哥棱镜战争爆发,法国军队从罗马撤军,教皇国的所有领土并入意大利,罗马被指定为意大利首都,教皇撤退到罗马西北部的梵蒂冈,教皇国不复存在。1929年,墨索里尼与庇护十一世签署了《拉特兰条约》,正式承认教皇作为一个独立的梵蒂冈城国家的主权,此后教皇国的名称一直没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