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旨在表彰"世界上最好的电视和电视作品",被认为是电影和电视界最受国际关注的比赛之一。我校电视学院毕业生,2013级广播电视专业郑一轩凭借节目《冷暖人生:10天告别》获得提名,并从11个国家和地区获得18项提名,最终获得人文关怀纪录片金奖。

"95后编舞家","毕业后一年多","赢得国际奖项"......这些标签给郑一轩带来了耀眼的光芒,亲朋好友都向他表示祝贺。不过,在得知获奖的消息后,郑一轩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兴奋,而是心里混杂着。
《冷暖人生:告别10天》是郑一轩担任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导演制作的一部关于死亡的纪录片。他总是被一部记录死亡的电影的奖励和荣誉所震撼。在出席颁奖典礼之前,他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影片再次活在他的脑海中,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远远超过了奖项本身的喜悦。"虽然获胜是一件好事,但它是基于这样一部电影,我得到的所有赞美,鼓励和支持都是基于我对死去的孩子的拍摄。所以每次有人跟我谈起这部电影,我都要重复我拍摄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更加痛苦和痛苦的过程。"
他在朋友圈里写了一段话,讲述了他的旅程,"临终治疗病房的周主任,他评论了我三个字'谢谢',我看到了这三个字,直接哭了出来。那一刻,郑一轩明白了,他所做的是有道理的。作为纪录片节目的编导,他明白个人的命运是复杂而艰难的,他不能被左右。人生的"冰冷"下往往隐藏在人生的"温暖"之下,他能做的就是触动人心却不容易给观众找到温暖。
面对死亡,给死者以尊严
"我认为陪伴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虽然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时用纸巾哭得浑身发抖,但希望大家不要把这当成一件太伤心的事情,这不是我们的本意。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家庭并成为朋友,这件事在我生命中留下了印记。"这段经历,让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生死,面对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的两难境地时,彼此更加亲近,"郑说起这部电影的意图。
支持郑一轩完成拍摄的是《冰冷温暖的人生》总制片人说了一句话:"我们要拍的不是痛苦和死亡,而是人性和尊严。"死亡一直是我们文化中的禁忌话题,郑一轩关于临终治疗的电影直接着眼于这个禁忌,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减少痛苦,在死后给予他们更多的尊严。临终治疗是死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死亡教育其实告诉我们:"死亡不是洪水的野兽,而是自然的过程。"临终病房,除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给病人的亲人更多的时间说出他们想说的话,把想留下的情绪抛在脑后,让生者与死者说再见,让彼此慢慢接受这个过程。
爱凤凰,记录温暖冰冷的生活
作为凤凰卫视成立以来最人性化的每周纪录片节目,播出15年的《冷暖人生》一直被视为凤凰卫视的重要"标签",是彰显风格特色的"压石"。通过节目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传递世界的不同温度,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热度。本专栏,无论是在人物权重的选择上,还是深入到人物的深度和复杂性,都希望观众通过不同的、活生生的个体来了解时代,了解历史,了解人性,这就是专栏的灵魂。
郑一轩一直很喜欢这个专栏,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专栏团队。毕业一年多后,作为一名新的编舞家,他参与了近20期节目。
"其实,死亡是《冷暖人生》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死亡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被问及他是否接触过与死亡有关的话题时,郑说。17年的夏天,我的祖母去世了,葬礼的前一天,我离开了祖母,去临时出差。我一直很遗憾没有把祖母送走。当时我也有一点私人的愿望,就是送走的过程,我可以重复的经历,感受,能陪一个人走过最后一段的过程,但是我没有送奶奶的遗憾。"在凤凰卫视《冰冷温馨生活》专栏工作过程中,郑一轩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向观众展示了人生的悲伤和快乐。
别忘了原心,杨树温暖春天
在校期间,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学校电视台的实践练习,郑一轩掌握了拍摄、编辑和讲故事的能力,无论是做新闻还是纪录片,这些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新闻是我的第二间宿舍,记得每次在新闻周中间干新闻很晚,之前电影一定会熬夜。在技术层面,我非常感谢新闻的培训和支持。郑一轩道:"我还是和老师们有联系的。然后他们会鼓励我们,支持我们,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新闻业的理想和责任是他们教给我的。我们一直在这种氛围中长大。"
"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感知世界","对别人高兴,对别人悲伤","温暖的男人","亲密","细致"是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印象,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豆豆。他特别努力,同学们打趣说他会熬夜,直到毛孔遮住他的鸡蛋。"在拍摄之前,豆师傅会拍摄所需的素材,然后让我们轮流拍摄,既保证有足够的素材使用,也教会了我们使用相机。师傅会一边拍摄一边和被采访者聊天,鼓励他,拍摄和聊天都很和谐。2014年广电专业张晓宇回忆说,他和郑一轩在学校的电视台上一点一点地相处,"现在想想看,豆师弟获奖不是偶然的,他真的会是个人物,会和被采访者交朋友,对自己的生活有很详细的了解。"
大三时,电视学院的DV创意节目为郑一轩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纪录片的制作时间比大多数新闻都要长。但郑一轩非常喜欢这漫长的往绩记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在他看来,时间跨度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当我真正制作我的第一部纪录片时,我意识到将人们联系起来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意识到,在采访的三四个小时里,受访者对我讲述了他的生活故事,给了我多大的信任和支持。郑一轩回忆道,"但我后来明白,这其实是一个真诚的过程,当我的出发点是真诚的,我其实并不是在得到一个人的故事,我们是在互相交流。因为我也在讲述我的故事,我们在这次谈话中达成了生活中的共识,一起接近一些情感真相,一起恢复一些经历,并在这些经历中找到一些共同点。"从那以后,郑一轩觉得拍纪录片很吸引人,他愿意继续这样做。可以说,在四年中的学习积累中,他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尤其是进入凤凰卫视,进入"冷暖生活"栏目组指引的方向。
"其实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访和观看节目,通过记录这件事来体验生活中的不同生活经历。这是一件有益而令人兴奋的事情,我想告诉更多的人我的感受。郑一轩觉得,媒体的作用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找到力量,这是他加入媒体行业的初心和动力。
要做梦如马,不要承担华华的重担。
也许他的光芒还没有照耀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一直是一个痴迷的追光者,在黑暗中奔向光明,前方的道路或平坦的开阔或荆棘,总是坚定,勇敢,只为照亮每一寸土地。
愿你和我把光留在我心中,通过把星星聚集在一起来照亮更多的人。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来源 |传播新闻
记者|李亚石 江玉辉 刘嘉辉 张一宁 刘玉贤 刘玉飞
作者:|刘家辉, 李亚石
视频|方子怡
讲师|赵楠 刘谦
由|编辑林淑琪
|还是新的
由|编辑王伟佳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客户。更多精彩新闻,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